-
1 # 海絲茶道
-
2 # 雪山老妖楊
也就一些人被所謂的大紅袍所忽悠,都是扯淡,說這話可能賣家不樂意,事實就是如此,不要追求名家,極品泥料,要喜歡就踏踏實實買點規規矩矩泥料做的
-
3 # 逸品坊紫砂匠人鮑雪琴
回答問題前,希望很多不是真正瞭解紫砂的朋友,不要再把自己瞭解到的那些自己都搞不清真假的所謂的紫砂內幕分享出來啦,因為很多都不準確,這會嚴重誤導其他壺友。
大紅袍,朱泥的一種。實際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前的大紅袍,另一種是現在使用的大紅袍。這個分界線,大約是七八年前。
先說以前的大紅袍。早在百來年前,宜興紫砂礦就有原礦大紅袍料。後來用光了。中間失傳了好多年。直到九十年代開始,有人使用朱泥加鐵紅粉調製大紅袍。在此先宣告,不要聽到鐵紅粉就認為是化工泥哦。我們瓷器釉料,哪種不是礦物顏料呀。況且炒菜也是鐵鍋最好,所以紫砂加鐵紅,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好,且經過1160度以上高溫燒製,正常泡茶時是沒有任何超標物析出的。
到七八年前,在臨近宜興的安徽境內,發現了少量紫砂礦。且部分就是目前使用的大紅袍泥料。原礦大紅袍不需要調製,成本低,所以朱泥加鐵紅調製的反而價格高了。於是,大家都開始使用安徽原礦大紅袍,而不再使用鐵紅粉調製的料。因此,近些年市場上大紅袍壺非常流行,數量非常多,價格也不高,但都是真正的原礦大紅袍。這就是因為目前原礦料價格低做成的壺效果好。
因此,總結來說,不管是以前的大紅袍還是現在使用的大紅袍,正常泡茶使用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且不管哪種大紅袍,都不缺泥料。
問題再次來了,那麼為啥很多傳言說是大紅袍很稀有呢?實際這都是部分為了把大紅袍壺賣高價的不良商家,炒作起來的!就像很多流言說宜興紫砂已經沒有真正的原礦是一樣的。實際宜興紫砂原礦,在做壺人和煉泥師傅手中的,五十年都用不完。而地下礦藏,則更是多到幾百年也用不完。為避免浪費,而目前暫時封礦不讓挖而已。因此,不管是原礦大紅袍還是原礦宜興紫砂,目前都不缺。
-
4 # 紫砂夢工廠
我第一次聽到大紅袍這個名字,大約是01年,那時我還在宜興紫砂工藝廠銷售部。
那個時候武夷山茶葉研究所的人到訪,拿出了福建大紅袍的茶葉,讓大家品評。據說最貴的是六顆大紅袍古樹上的茶葉,20克要20多萬。
一晃眼,二十年過去了,現在大紅袍已經成了紫砂泥的名字,而且炙手可熱。
我網上搜了一下,一些紫砂入口網站關於大紅袍紫砂泥是這麼定義的:產地趙莊是瀕臨滅絕的極品朱泥。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49年起到90年代末,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壓根就沒有朱泥這個說法。那個時候黃龍山少量的朱泥礦都是和紅泥礦混在一起煉製成紅泥的,而那個時候趙莊的朱泥也稱之為嫩泥,所以在後來相關的紫砂書籍中,也通常都把朱泥歸類為紅泥一類。
後來地質出版社出了一本《宜興紫砂礦料》的書,在書中明確的將朱泥和紅泥分為兩類。因為朱泥和紅泥在礦料階段,外觀和泥性就有著有明顯的區別。
從成分上來說,朱泥的氧化鐵含量遠遠高於紅泥,而二氧化矽和三氧化二鋁含量要遠遠小於紅泥。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紅泥的砂性比朱泥要來的高,透氣性比朱泥要來的好,但敲擊的時候聲音沒有朱泥來的清脆悅耳,用紅泥製作紫砂壺,成品壺表不容易起皺,而且吃溫要比朱泥略高一點。
宜興紫砂礦料一書中明確了原產於黃龍山的大紅泥就是大紅袍。斷面有油脂般的光澤,有白色雲母的碎片,製作時帶有一定的泥沙性,製作難度較高。成壺以後壺體表面顆粒感大致與紫泥相同。
為此我跑到宜興紫砂博物館尋找證據,在館內也有這麼一塊大紅泥礦料,從這塊礦料的外觀看和書中的照片相差無幾,斷面也有油脂般的光澤。
在坊間傳聞中,大紅泥這個名字古已有之。相傳民國大家餘國良的傳爐就是大紅泥所作。而在顧老的《宜興紫砂真賞》一書中也得到了印證。從這把民國六年的這把傳爐看,色澤醇厚,砂感豐富,水潤雅然,是標準的頂級大紅泥。
還有江湖傳聞,說蔣蓉的牡丹壺上面的花蕾也是用大紅泥製作的。找來照片一看,也是砂感豐富,色澤紅潤,麗而不豔整件器型極具美感。
可以確定的是大紅袍這個名字應用到紫砂泥上,大約是09年以前的事情。可能開始有些商家將優質的朱泥礦優中選優,再將這些優質朱泥製作成紫砂壺,以大紅袍的名字對外售賣,可以說是打出了大紅袍的名氣。
隨著大紅袍泥料這個名字,在市場上接受度越來越高,接下來就漸漸氾濫了。現在,某東寶上百元左右的朱泥機車壺,絕大多數都號稱是朱泥大紅袍。
後來有幸到線下機車壺作坊一看,店家的泥料倉庫中囤積的泥料,塑膠袋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寫著大紅袍三個大字。而這些泥料,很多甚至都不是朱泥,只是把陶土磨細,加入鐵紅粉製作而成,生胚就通紅。
無論從那種資料看,大紅袍或者說大紅泥這個泥料已經是極其稀有,幾近於無了。所以還請壺友,不要迷戀大紅袍這個名字,那只是一個傳說罷了。
-
5 # 大名致實
其實回答你這個問題有二種方式:一是比較簡單明瞭的回荅;二是從陶瓷原料的化學分子結構和構成去詳細介紹,但文章篇幅較長。由於時間關係,我在這裡就一簡單解釋一下,其實所謂紫砂大紅袍的名字起源是在90年代,是臺灣的壺商“古農行”給起的名字。是朱泥為主原料的適當加“鐵紅粉”,做了幾把光素器的掇子,是以顧景舟的弟弟顧六舟的名字作為作為作為者做的,由於泥料收縮太大,實際上基本上沒有一把完好的(按照市場的質量標準)。最好“古農行”在臺灣的“茶與壺”雜誌上登了相關廣告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到目前為止中國宜興的官方沒有“大紅袍”紫砂泥的詳細構成(分子結構,材質標準、色澤標準)說明,都是民間”人說人話、鬼說鬼話”各說各話,都在稱大紅袍,但有一種是相同的,就是泥料燒成後都是紅色。在這裡普及一下知識,任何紫砂泥,收縮比越高,成型的難度越大,成品率越底,這是科學規律。最後回答你的大紅袍泥料沒有了,這是個偽命題!
-
6 # 問壺藏家APP
關於紫砂泥料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這樣,好泥料是不便宜的,較好的一捆都要一兩千,一捆是三十斤。平均下來,一斤要好幾十了。當然,還有更牛的泥料,三五千一捆,甚至上萬一捆,至於大紅袍,聽說過沒見過,就像福建的大紅袍,到處在賣大紅袍,可一顆茶樹到底產幾兩茶,你是信呢還是不信呢?
我經常遇到壺友炫耀:“看我的壺,這個泥料,賣家告訴我,這把壺光泥料就用了一千塊!”"這是非常稀少的大紅袍泥料、非常潤"
借用袁騰飛老師的名言吧:我不恭維你們,這種泥料啊,你們爛了也難遇見。
市面上大多數商品紫砂壺,用的都是一千塊一捆以下的泥料。也就是說,一把上千塊的紫砂壺用掉的泥料成本,也就是二三十塊錢。所以,泥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PS:丁山現在較好的本山料,一般工藝師花錢去買,泥料商都不直接賣,而是請工藝師拿部分泥料回去做兩把成品壺來換,真是會做生意啊!
-
7 # 徽器小葉紫砂分享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玩家困惑的。在書上寫著,以前大家都是以礦石的顏色來命明的,也沒有一個標準說什麼樣的才算大紅袍。現在呢個人專業朱泥的說說個人的見解。第一對於這個泥料本來就沒有標準的沒有說達到什麼樣收縮的或者說達到什麼樣顏色的就是大紅袍。所以市場上很多。有的做壺的或者說賣壺的他們有的以顏色來分,燒出來偏紅的就叫大紅袍,有的看收縮比收縮比大點的叫大紅袍。還有那種很便宜的泥料加點色素很紅的也叫大紅袍。最後一種是市場賣的最多的也是很多新手必買的,又好看又便宜。買的人多了說不好的肯定也多。最後用我的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可能你們認為這個回答等於沒回答。但是你們一些想了解這個泥料的你們對這個泥料有多少了解?你們認為是看顏色去分呢還是看收縮比去分還是看礦石去分呢。看礦石去分肯定不能說沒有,但是應該買不到。
-
8 # 紫砂泥的傳人
黃龍山大紅袍礦料還有沒有亦或是還存有多和少,和傳世與存世的成品器的真與假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問題,還要回到紫砂的本質特性規律上來看:一、說到大紅袍紫砂壺,相信大多數的玩家首先會想到色「紅」,不夠紅怎敢妄稱大紅:
如果上手的是郎紅釉瓷器,無論你在什麼時間節點去賞色把玩,都不會有顯見的變化;這正是紫砂器與陶瓷器在本質屬性上存在的不同:漿色沁染,這也正是紫砂的可玩性所在。
有經驗的老玩家會有一個共識:產自黃龍山的紫砂礦料品質越發優秀的,新壺出窯都會有一種基色上泛白的感覺;一旦上水雖未經茶色沁染,則會有顯見的色深,道理其實很簡單:紫砂礦料自身富含的金屬氧化物成分因為能夠燒結,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加之以水潤氧化作用而漸進呈色加重。
大紅袍同樣作為產自黃龍山的一款品質優秀的礦料:燒製成器基色紅之中泛白,而並非想象中的生而紅豔,但隨著上水上湯用養,漿色日漸紅潤猶如紅袍加身,若此則實至名歸;能夠深刻認知了紫砂的漿色沁染特性,再去看看那些生而紅豔,但後期無論如何折騰都沒有啥變化的所謂的大紅袍,想不辨也難。
二、有關大紅袍的出身是否屬於朱泥的爭論:
如果僅從燒結的收縮率角度來看,大紅袍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燒結收縮率與黃龍山皺皮朱泥或橘皮朱泥不分伯仲,但要說大紅袍就是朱泥裡燒出來偏紅的一種礦料,亦或說燒的溫度高了會更紅的一種朱泥,未免太過牽強;這樣說,本山綠泥是否也該屬於朱泥呢?
大紅袍是否屬於朱泥,還要從紫砂礦料的本質特性巖化程度上來看:黃龍山大紅袍紫砂礦料屬於煤壓泥,其巖化程度要高於朱泥;怎麼來理解這個巖化程度呢:都知道朱泥泥性重,水一泡就軟化了,甚至泥性極重的朱泥之如黃龍山皺皮朱泥、橘皮朱泥遇水就會融合,加工成泥料則黏性極強;而黃龍山大紅袍質地相對堅硬,需要藉助機械力石磨粉碎,短時水泡難以軟化,泥料黏性也達不到皺皮、橘皮朱泥的黏手,拍子拍打泥片都粘拍子。
更重要的是質感和水色上有著天壤之別:質感上,黃龍山大紅袍明顯要硬而挺,與朱泥的軟而潤有著顯著的差別;水色上,大紅袍正紅而明潤,朱泥則紅中泛黃而潤透,也就是在折光率上存在顯見的不同。
三、能鑑別衝漿調色調砂,大紅袍則真假自辯:
①黃龍山大紅袍以紅而著稱,除此礦料非藉助衝漿工藝調色而仿色不得:衝漿料有自己的顯著特點可辨,我們在既往的文章中已反覆多次點明,不再贅述,但只要牢記:黃龍山大紅袍並非衝漿調色料的生而紅豔,越玩越紅才是正主。
②但見調砂則絕非黃龍山大紅袍:黃龍山大紅袍巖化程度再高,也沒有高到有可以形成砂的金屬氧化物團聚體雞眼;只要牢記:黃龍山大紅袍只可見顆粒感而絕無砂可見!
切莫被「虛頭八腦的故事背後的潛臺詞」牽著走,更不要被「據說沒有泥料了,見到壺就都是假的」糊塗邏輯偷換;玩的是紫砂壺,也只有壺說了算!
回覆列表
紫砂茶壺有多種原料,以顏色區分有紫泥、綠泥、紅泥,而大紅袍正是紅泥中的精品,量少難產,可遇而不可求,這點倒是和茶中“大紅袍”不謀而同!華人自古對紅色有著獨特的情結,大紅袍泥料所燒製的茶壺,紅的璀璨絢麗,所以十分受人們追捧,但仍有許多人不甚瞭解,大紅袍茶壺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
大紅袍茶壺是指用宜興的大紅袍泥料製作的茶壺。嚴格來說,人們所說的大紅袍茶壺有兩種寓意,過去的大紅袍泥料和現在的大紅袍泥料!
大紅袍泥料製作的茶壺從明清時代開始流傳,據《宜興紫砂礦料》書中記載,原礦為暗紅色,這種極品大紅袍泥料非常罕見與珍貴,成品更是稀少,明清以後便失傳,原礦大紅袍成品茶壺幾乎絕跡,只在博物館得以一見原礦。
而如今對大紅袍的認識眾說紛紜,絕大多數紫砂學者認為大紅袍泥料就是最紅潤的朱泥,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所說的大紅袍,這種礦料為黃色,燒出來卻是紅色,後來國家明文禁止挖掘紫砂泥料,朱泥也越來越少,優質的純紅朱泥就更少了。
《二》
大紅袍精細溫潤,泥胚含有少許原礦顆粒,衝淋熱水後顏色變化極大,呈現紅中帶紫。成品紅豔奪目、氣質高雅,養壺易呈現“包漿”之美,通透亮澤、光芒如玉。
民國徐珂在《清類鈔》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時,大如煤塊。舂以杵,必數次,始取其較細者,浸之於池,經數月,則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層,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
其製作難度高,需經多道工序反覆燒製而成,大紅袍泥料成型難,報廢率高,良品率也不高,故十分珍貴。
《三》
大紅袍泥質精細,造成其透氣性不及其他泥料,
也正因為這個“缺點”才造就了她的最大特性:
“沖泡茶葉時不會奪茶香味”
大紅袍泥料製作的茶壺,適泡性廣,各種茶葉均能泡,
尤其用來泡烏龍茶、老白茶、普洱茶等有特殊香味的茶葉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