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yg影片君
-
2 # 花開水不流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
蘇軾:“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歐陽修:“天於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凌驟拔擢,過盛輒傷摧。苦其危慮心,常使鳴心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於文章,出語多崔嵬。”
嚴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
毛澤東:“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於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展了這種唯物主義。”
-
3 # 大江侃歷史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稱之為“柳河東”、 “河東先生”,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柳宗元出生於文化氣息濃厚家庭,他的父親柳鎮信奉傳統儒學,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父母雙親在言傳身教和學識方面,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唐朝的政治腐敗、藩鎮割據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出來,柳宗元20 歲中進士,幾年後便步入官場,開始參與政治。經過十多年的歷練,柳宗元對政治黑暗和社會現實的認識更加深刻,萌發了革新的想法。順宗即位後,開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改革進行不到半年就失敗了,柳宗元也因此被貶到湖南永州任司馬,時間長達十年。在被貶為永州任司馬的十年間,柳宗元將主要精力放到了著書立說方面,對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議題,他都進行了研究。他給後人留下的最大一筆思想財富就是:統合儒釋。除了著書立說,柳宗元遊歷永州山水,結交當地士子和閒人,他寫下《永州八記》,《柳河東全集》的540多篇詩文中有317篇創作於永州,柳宗元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
柳宗元“統合儒釋”的主張,為當時學說繁雜的局面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為以後的儒、釋、道三教合流奠定了基礎。
中國偉大的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於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展了這種唯物主義。”
-
4 # 小木各書語
仕途失意的孤獨文學家
論孤獨詩詞創作之最,非柳宗元的《江雪》莫屬。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極致寒冷的漫天雪地中,群山的鳥兒絕盡,人煙荒蕪,萬籟無聲。唯有一垂垂老翁,披蓑戴笠,獨坐孤舟,寒江垂釣。
這不是別人,是他臆想的自己。回想自己的一生,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最終朽已。
少年時春風得意,愛情、事業雙豐收。他出生官宦世家,21歲進士及第,三年後,被選為秘書省校書郎,同年,娶了京兆尹的女兒為妻。感情甚好。雖然之後遭受妻子與父親離世的雙重打擊,但仕途之路依舊平步青雲,31歲被提拔為監察御史裡行。
中年時事業崩塌,風雨飄零。唐順宗永貞元年,他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可因太子李純即位,一百八十多天的永貞革新便宣告失敗,王叔文貶官後被賜死,他也被貶為邵州刺史。之後更是一貶再貶,生活艱苦。孤苦無依,雖中途有過努力,想重返仕途,可依舊落魄離場,再無出頭之路。
或許心寒極致,才會創作出孤獨之最,仕途坎坷,更想遠離是非。他便是孤獨的漁翁,心高,孤傲,但求這飄零的山水間,留一處純潔之地安身。可內心的孤獨與不憤無處可說,只能在文字中表達心境。正因如此,文學創作成為他的寄託。併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5 # 白玉雕龍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兩人都是復興古文運動的先驅。
柳宗元出生於河東望族:柳氏,從七世祖開始就在朝中擔任大官,他的父親柳鎮曾任侍御史等職。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范陽盧氏,也是當地的大族,母親祖上也是世代為官。
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使得柳宗元獲得了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幼年在長安生活,讓他既能感受到國都的繁華,開拓了思想與眼界,又對當時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見聞和感受。
少年時,為避戰亂,來到父親任官的處所。在這裡,柳宗元和他的父親四處遊歷,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並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的磨礪,讓他養成了剛正不阿、積極進取的品德。
柳宗元二十六歲便中榜,在朝廷當官。結識了一批政見相同,志趣相投的政治人物。這些人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他們積極推行革新,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掀起了一場運動,史稱“永貞革新”。遺憾的是,這場改革運動以失敗告終,柳宗元早早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他被貶到永州,在這裡度過了十年。在這十年中,柳宗元創作了大量的詩文作品。總體上,他的詩文分五大類:
一.論說文:主要以探討思想、政論為主。論證精確,筆鋒犀利。代表作有《天說》《封建論》《斷刑論》《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有極強的民本思想。但他也深受佛教影響,在柳州時,為排解抑鬱,常常讀佛經來安撫自己。
二.寓言:繼承並發展了先秦諸子著作的傳統,多用寓言故事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寄寓深刻、嬉笑怒罵,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
三.傳記:繼承了前四史的傳統,又有所創新,既描寫了真人真事,又在此基礎上加以合理的誇張虛構。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等。
四.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以永州之作為最佳。透過對美好景物的描寫,寄託了自己的遭遇和憤怒。而在憤怒之餘又能用精巧綺麗的語言再現自然之美。代表作有《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等。
五.詩詞騷賦: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離騷》《九章》《天對》《晉問》等。此外,他的詩則受陶淵明、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各種的作品,對禪宗等學說有所涉及。
在永州十年後,得到了一次召見,但很快又被貶到柳州,並在此地逝世。
他的性格註定了他的悲劇,而正是他的“悲劇”,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這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
6 # 快樂人生40206654
謝邀!柳中元於公元773年出生在河東解縣今天的江西運城。21歲考取進士。反對藩鎮分裂,擔任監察御史時與劉禹錫一同參加永貞革新活動,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一帶)司馬。十年後又被派到柳州更遠的地方當刺史。精神倍受打擊,四年後於公元819年11月28日去世,終年46歲。
他是一個被毛澤東稱讚的維新改革家。他一生寫了400多篇文章,和寓言,傳記,墓誌等,著名的有(永州八記)《河東先生集》
從他的文章《捕蛇說》中看到他揭露苛捐雜稅害人的苛政。體現了他愛民知民疾苦之心。文中說:永州有毒蛇咬人必死,如果把它捉到曬乾製藥可以治很多絕症。皇帝下令,誰捉到兩條上交可以免除賦稅。於是永州人拼命尋找這種毒蛇,有個姓蔣的農民祖孫三代都在捕蛇,爺爺父親都被蛇咬死了,他自己幾次從蛇嘴裡死裡逃生。有人問他,這麼危險為什麼要幹,他說:"我不捉蛇,那些交不起賦稅被逼死的人更多。面對死亡的威脅,寧願一輩子捕蛇"。柳中元嘆道:"苛刻的政令比老虎還兇猛,賦斂的為害比毒蛇還厲害"。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第二,人們至今在懷念這位"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
7 # 老頑童374236889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合稱“韓柳”。其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結構嚴謹。著有捕蛇者說、永州八記、等命篇。還有三戒等寓言。工詩風格清峭。與韋應物並稱“韋柳”。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等,否定了當時流行的因果報應思想。主張儒、道、佛三教調(融)和。有“河東先生集”傳世。廣為人知的寓言“黔驢技窮”即出自其手。““捕蛇者說”一文,深刻揭露社會矛盾,批評時政,尖銳有力,不失為人民的代言人。
-
8 # 儒客非儒客
1.具有強烈理想主義的、孤獨的、失敗的政治家。柳宗元出身門閥大族,由於遭受武則天的政治打擊,其祖輩、父輩均擔任縣一級小官。而他的人生卻高開低走,20歲中進士,25歲中博學鴻詞科,32歲以禮部員外郎身份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與王叔文、王伾、劉禹錫並稱“二王劉柳”,成為大唐帝國政治核心人物之一。永貞革新曆時8個月就失敗了,柳宗元先後被貶邵州刺史、永州司馬。十年後返回長安,不久又被外放更為偏遠柳州刺吏,4年後去世。在永貞革新之前和之中,柳宗元是意氣豐發、銳意改革的青年政治家。在邵州、永州期間過著名為官員、實為囚徒的灰暗生活。在柳州任職,取得頗豐的政績。
2.勇於創新的偉大散文家。面對文辭華麗但流於形式的駢文氾濫,由韓愈主導發起了文起八代之衰、文以載道的古文運動(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文學運動),柳宗元作為韓愈最重要的響應者、支持者、實踐者,在古文寫作上取得許多重大創新突破,特別在政治失意的永州、柳州期間的探索,成為寓言文體、遊歷文體、兒童文學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因此,
他與同代的韓愈以及後來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三蘇、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是古文寫作的標杆式人物。
3.風格獨樹一幟的傑出詩人。在燦若星河的唐朝詩人中,柳宗元以冷峻、峭拔、簡約的風格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江雪》堪稱寫盡孤獨體驗的傑作。
-
9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柳完元是一位好官,好詩人。是唐宋期間流傳的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好友,喜歡書法寫詩,再加上官位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等。由於工作上的原因,即當好官又寫好詩,給李白,杜甫,王維相比應有所不同。所寫詩詞的流放量,顯然沒有李杜王多,人們總是把他們排在前面,柳宗元則少後。不知內情望加評論,不足之處指正。
-
10 # 十點讀書
說到孤獨,腦海裡首先想到的是作家周國平一句話:孤獨是愛意味深長的饋贈。
作為中華古典文學精髓,唐詩宋詞璀璨又唯美,孤獨是其中一幀長盛不衰的內容。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是詩仙李白在良辰美景之下無人共飲的孤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詩佛王維背井離鄉思念親人的孤獨;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是一代詞宗李清照國破家亡後一個人尋尋覓覓的孤獨……
不同的際遇,帶來不同的人生。同是孤獨,各有千秋,從本質上來說,無不是因為愛的得到或者失去。
如果要論史上哪首古詩最孤獨,很多人認為,非《江雪》莫屬——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不妨想象一下:漫天大雪中,世上行人散盡,連飛鳥也無蹤跡。在極度乾淨、極度冷冽、極度靜謐的空曠天地間,依然有一葉扁舟,舟上坐著一位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一動不動,宛如雕塑。
如此天寒地凍,他在釣雪?還是釣魚?都是,也可以說都不是。他真正在釣的,是他內心那份浩蕩磅礴卻無處可傾瀉的盛世孤獨。
這位垂釣者,或者說這一形象背後的人,便是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河東(今現山西運城)柳氏家族。世人喜歡稱他為“柳河東”,或者“河東先生”。
柳宗元
河東先生算得上官二代,家境好,上面又有人——唐高宗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乃是柳氏家族成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似乎是亙古不變的塵俗規則。後來王皇后敗落,柳家上下又跟著遭殃。
身為柳氏家族一員,尤其作為家中獨子,柳宗元自覺擔起透過讀書重振柳氏家族的人生使命。
柳宗元自小聰穎過人,腦子活,富有才學,13歲以文成名,少年得志。作為相伴一生的好朋友,劉禹錫這樣評價他:“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
總之,出名要趁早,柳宗元做到了。
接下來的人生之路也算順風順水。20歲,高中進士。25歲,透過博學鴻詞科考試。放在今天,公務員考試對他而言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競爭激烈的仕途,憑著少年盛氣與一腔熱忱,柳宗元過關斬將,一路平步青雲。
若干年過去,再回首,這應該是他最安穩也是最得意的一段時光。
公元796年,柳宗元24歲。他服完父親喪期,與之前定下的娃娃親楊氏結成連理。
柳母非常喜歡楊氏,孝敬且賢惠。她曾心滿意足地表示,自從娶到這個媳婦,就像多了一位孝順的女兒。
婚後兩年多,楊氏因病去世。那一年,她年僅23歲,柳宗元也不過27歲。
歲月悠悠,道路坎坷,他再也沒有正式續娶。除了自己後來一直遭受貶謫導致不便婚配之外,也因為與楊氏感情篤深,心中有種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憾恨。
柳宗元寫過一首悼念亡妻的文章《亡妻宏農楊氏志》,記錄了妻子楊氏的生平籍貫、原生家庭的情況,還有她與丈夫以及家人相處時的柔順賢良,同樣也表達了自己老去之後“之死同穴,歸此室兮”的意願。
後來,在寫給友人的書信中,柳宗元自嘆“煢煢孑立,未有子息。”盛年喪妻,孑然一人。迎風對月的夜色裡,輾轉反側,孤枕難眠。
大概從這時開始,柳宗元開始體味到人生孤獨的況味。
父親、妻子相繼去世,給柳宗元帶來沉重打擊。就如杜甫兩句詩:“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柳宗元化悲痛為力量,經過自我調整,收拾心情,開始全身心用於實現仕途抱負。
正所謂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朋友劉禹錫引薦下,柳宗元結識了唐順宗統治集團下的一把手,也就是當時的翰林學士王叔文。
唐順宗永貞年間,在王叔文、王伾兩位朝廷重臣支援下,柳宗元、劉禹錫等一群有志青年,以匡扶社稷、安邦濟國為己任,發動歷史上有名的永貞革新。
他們廢除苛捐雜稅,釋放宮女,還她們自由,也像當下這樣大力度拍蒼蠅、打老虎。為了革除政治上的沉痾積弊,探索新出路,柳宗元等人將此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終因為宦官壓制,僅僅八個月,這場改革就以失敗告終。
那一年,柳宗元33歲。33歲,是柳宗元短暫人生的分水嶺。
33歲之前,事業有成,婚姻一度美滿,整個人生像開口向下的拋物線那樣呈上升趨勢;
33歲之後,他的人生開始走下坡路,親人相繼離世,自己在仕途上連遭打擊、傾軋,到死都沒有等到出頭之日。
公元805年,發生“二王八司馬”事件,柳宗元被貶永州。
老母病故,幼女夭折,房屋失火,在遭受這些重創的情況下,境由心造,言為心聲,柳宗元寫下代表作《江雪》。那時候,他必然孤獨至極。
關於孤獨,美國作家耶茨說:“孤獨是生命裡必有的黑暗,它無法穿越,也不可戰勝。”既然這份孤獨無法穿越和戰勝,該怎麼辦呢?
幸好,還有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的朋友劉禹錫一路相伴。
彼時,同樣因“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朗州的劉禹錫眼看朋友陷入人生低谷,勸慰的話不必多說,他給柳宗元寫了一首詩,非常正能量,不愧“詩豪”稱謂: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他說,秋天雖然寥落孤寂,假若換個角度看它,同樣富有春天那份種明朗舒爽。當白鶴從天空飛過,就能引起我寫詩的興致。兄弟,你也要加油啊!
不知是否劉禹錫的激勵起到作用,柳宗元振作了起來,開始找事做,比如寄情山水。在優山美地之中,心境獲得超脫。同樣是垂釣,格局已然不同於之前: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這首《漁翁》,也是寫於貶謫永州期間。此時此刻,映如柳宗元眼簾的,有青山碧水、白雲出岫,傳入耳中的,有船槳欸乃、瀑布激流。由自然而生的舒緩、從容,成為字裡行間和詩人心中的節奏。
他開始遊歷好山好水,回來後寫下游記——《永州八記》,最有名的要屬《小石潭記》。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乍看之下,寫了靜謐幽美的山中景緻。再細品,其實藏有一顆孤悽之心。
除了遊山玩水,他跟韓愈在寫作上觀點一致,兩人一拍即合,興興轟轟發起古文運動,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大力推崇以內容取勝的散文,由此開創出一個文學新時代。
在這段時期,除了文筆優美的山水遊記,柳宗元還寫下《捕蛇者說》《三戒》等絕妙作品。
永州十年,柳宗元在愚溪邊歸園田居,躬耕稼穡,或獨自垂釣,或與友飲酒。他在詩歌裡寫道:“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這樣一種生活,容易讓人想到叔本華一句話: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公元815年,42歲的柳宗元、還有劉禹錫等人接到朝廷詔書,讓他們回長安。這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一件事啊!
回去不到一個月,腳跟還沒站穩,由於劉禹錫寫了一首觀花詩,惹下莫須有的禍。繼而哥倆再次被貶。
本來呢,柳宗元被貶柳州,當他得知劉禹錫被貶到比柳州更遠而且異常荒涼的播州時,立馬向朝廷請求:看在劉禹錫老母年邁、遠行不便的份上,將他與劉禹錫對調,他願意替劉禹錫去往播州。多虧好心人從中幫忙,才將劉禹錫由播州改為較近的連州。
這件事,由韓愈記載在《柳子厚墓誌銘》當中。柳宗元這個人,對朋友如何真心實意、掏肝挖肺,由此可窺一斑。
已進不惑之年的兩個人,從長安出發,結伴同行,去往被貶之地。在衡陽,柳宗元作了《重別夢得》,與劉禹錫告別。哥倆從此分道揚鑣,再沒相見: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他倆沒有等到“晚歲當為鄰舍翁”的那一天——公元819年11月28日,柳宗元病死在柳州。享年47歲。
去世之前,柳宗元將所有文稿,以及未成年的兒子一併託付給相識相伴、相互勉勵一生的好友劉禹錫。
後來,劉禹錫將柳宗元的兒子撫養成人,將他所有文稿編撰成集。終不負朋友囑託,也給後人帶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漫漫人生,難免孤獨。如若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一程,多少能驅散那份與生俱來的孤獨感。真正的朋友,不僅可以錦上添花,更應像柳宗元與劉禹錫那樣風雨同舟、雪中送炭。
-
11 # 一往文學
柳宗元,中唐時期人,字子厚,祖籍河東,家族顯赫。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僅是一位有造詣的詩人,更是一位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年輕時與劉禹錫等人參加革新運動,是一位極有政治志向的青年,然而改革觸動保守勢力的利益,遭到迫害,貶於永州,十年之後又被貶到更遠的柳州,最終四十七歲即卒於貶所。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貶所度過的。瞭解柳宗元,我們要從他的身世談起,再到他的貶謫生涯,看看他的志意是什麼,完成了什麼,從平生來看柳宗元到底是位怎樣的人。
"河東望族"的沉淪柳宗元的祖籍是河東郡,柳氏在河東是名門望族,柳宗元的祖上世代為官,堂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柳宗元沒有兄弟,只有兩個妹妹。這就意味著他的身上承擔的是整個家族的命運,責任大,故而憂患深。柳宗元少年成才,前途一片光明,在他逐漸接觸瞭解官場的黑暗之後,萌發了改革的願望,後人對此評價說:"上利於國,下利於民,獨不利於弄權之閹官,跋扈之強藩。"改革本是他的政治理想,最終卻摧毀了他的政治生涯。
"永貞革新"的失敗是柳宗元命運的轉折點,他的被貶不僅是個人的失意,更是家族的不幸。"有愧先人"是柳宗元的痛苦所在,他無法原諒自己,無法從憂患中解脫出來。
面對人生的沉淪,他讀佛書,遊山水,希望可以在佛理、山水之中超脫,然而這種超脫卻是片刻的。蟄居永州之時,"悶即出遊","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但"一笑"之後又是"已付不樂"(《與李翰林建書》)。就像我們熟悉的《小石潭記》,本是"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又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似與遊者相樂",一片清幽可愛之景,滿紙恬然自適之情,然而"坐潭上",四周安靜,又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強烈的孤獨失意之感湧了上來,導致詩人"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有作為的沉淪客縱觀歷史,總能發現,有許多文人在遭到貶謫之後,鬱鬱寡歡,悠遊山水,無心理政。柳宗元則不然,他的內心雖極為痛苦,但他不因自己的痛苦而無視百姓生民。
韓愈可以說是柳宗元的政敵,二人立場不同,但他曾在《柳州羅池廟碑》中肯定柳宗元的政績:"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大修孔子廟,城廓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舊唐書·柳宗元傳》對柳宗元的政績也有所記載。一方面是改變了柳州"以男女質錢"的習俗,當時的柳州販賣人口的現象極為嚴重,這就導致了整個地方的管轄混亂、風氣惡劣,表現在他的文學上,有《童區寄傳》,寫的是一個小孩子反綁架的故事,為一個小孩子做傳,目的是什麼?就在於移風易俗。另一方面是在偏遠的貶所獎掖後進,培養出了國家的棟樑。
一個官員能夠不侷限與個人的得意失意,為百姓著想,勤勤懇懇做事,無疑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好官,愛民如子的父母官。
重義氣的失意人柳宗元與劉禹錫是非常好的朋友,"二十年來萬事同",幾乎是同時才名遠揚,幾乎是同時入朝為官,又有相同的志意追求,一同參加改革,之後又一同遠貶。在第二次被貶時,劉禹錫的貶所為播州,柳宗元的貶所為柳州,播州極為偏遠,皇帝把劉禹錫貶去播州和判他死刑差不了多少。柳宗元在第一個貶所時,母親去世,對此他一直無法釋懷,這次劉禹錫被貶到播州,播州即今天的貴州,路途遙遠,氣候惡劣,宗元又怎能不憂心友人。
在《舊唐書·柳宗元傳》中記載:"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宗元的大意是:"禹錫的母親年事已高,播州蠻荒之地,來回萬里,恐怕無法同行,如果二人不同行,母子便是永別了。我與禹錫是好朋友,怎麼忍心見他這樣?我願意和禹錫交換,自己前往播州。"這幾乎是願意用自己生命換朋友生命的意思,感人至此,何亞於子期伯牙?
-
12 # 黑龍779
首先 柳宗元是一個大文豪 這點毋庸置疑 這是從他的文學造詣來看。
其次他是一個一心希望在仕途有所報復但是終究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的人,最後他甚至放棄了他的遠大理想。
還有他是一個既參加革新但是又被傳統的封建思想鬧鬧禁錮的人,暮年的他忘完成家室,最終卻沒有如願,因為與他同居的女子沒有他想要的物件的最底線的社會地位。在他身心疲憊之時,他曾像統治階級卑躬屈膝過,以祈求寬容。
有這些缺點並不足以改變對一個偉大的人的看法,在生老病死麵前每個人都有他的人之常情的一面,這些類似於負面的性格並不能掩蓋他正直。
回覆列表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與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具有遠見卓識的品質。他敢於挑戰惡勢力,在“永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員,他們想透過改革來改變唐朝衰弱的局面。雖然改革失敗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惡勢力低頭。《柳宗元治柳州》中的柳宗元在治理柳州時大膽創新,為民辦實事,體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
所以柳宗元既是一個以文傳情的文人,也是一個為民謀利益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