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譚師兄

    膝蓋骨刺使得患者走路時會有石硌,針刺的感覺,讓患者疼痛難受,給正常的生活帶來了影響,患者應該在治療的同時做好一定的護理,做好膝蓋骨刺的護理工作對其症狀的緩解有很大的作用。那麼,中老年膝關節骨刺如何保養?

    1.避免潮溼

    體內寒氣太重是誘發膝關節骨刺的重要因素,應避免在潮溼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溼、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於勞累或負荷過重。

    2.堅持靜力訓練

    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鬆5~10秒;重複20~30遍;每日4~5次。做三週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適時休息

    膝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4.多吃高鈣食品

    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於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

    5.控制體重

    體重增加會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骨骼。超體重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

    6.蛋白質攝入適度

    蛋白質的攝入要有限度,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使鈣從體內排出。

  • 2 # 手機使用者10496057328

    那是隨著年齡大了骨關節的一種退行性改變,不可逆轉,不過在年輕的時候飲食方面多注意營養搭配,會出現的晚一點,可現在食品新增劑太多了。不是個人能做到的!

  • 3 # 暖陽初升

    身邊很多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受到腰痠腿疼的困擾,尤其是膝關節的老年性骨性關節炎,很多人認為這是骨刺導致的。大家還會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各種心得、經驗。今天聽說這個藥特別管用,明天又聽說有個偏方特別靈。藥沒少吃,錢沒少花,可依然腰痠腿疼。

    “骨刺”不是一根刺。很多人認為“骨刺”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元兇,一定要把這根刺拔掉。其實大家對“骨刺”的認識是存在誤會的。

    “骨刺”不是一個專有醫學術語,在醫學上稱為“骨贅”,又稱骨質增生,它不是一根堅硬的刺,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破壞,從而促成骨骼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但是也多見於一些重體力勞動者。

    關於骨刺的兩個誤區:

    1、關節疼痛不是“骨刺”扎疼的。

    很多人以為“骨刺”猶如鐵釘、竹刺樣物深深地扎入關節周圍,而且骨刺越大疼痛越明顯,這是錯誤的。只有由於骨質增生長期刺激,在關節周圍產生了無菌性炎症,才會引起疼痛等症狀。與“骨刺”大小沒有關係。

    2、多鍛鍊就不長骨刺?

    很多人認為一定要多鍛鍊就會把“骨刺”磨掉,其實這種想法只講對了一半。有實驗表明,長期超負荷運動或勞作,不僅可加重關節面的磨損,還會促使骨刺形成,加重軟骨的退變,這也是困擾很多中老年朋友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能與壯年時期大量的勞作、運動有關係。

    而另一方面,適當、正確的運動和勞動方式卻可以預防或治療骨性關節炎。因此,運動和勞動是一把雙刃劍。這裡要提醒大家,合理的運動對於預防骨性關節炎非常重要,如避免過度的攀爬運動等。如果已經患有骨性關節炎怎麼選擇運動呢?可以透過一些不負重的運動來改善。

    推薦一個小動作,讓您的膝關節不再痛。

    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袁林給大家介紹一種運動——靠牆蹲,鍛鍊腿部肌肉力量,讓膝關節更穩定,有效預防和緩解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這個運動基本不受場地限制,在家裡就能進行。

    動作要領:半蹲,背部靠牆站立,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為90度最佳,但是不能小於90度。但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下蹲深度以不產生明顯膝關節疼痛為最佳。一定要注意跌倒、滑倒等情況,以防骨折。

  • 4 # 臻墨森

    膝關節是最常見的骨質增生部位,畢竟不論走路,跑步或者上下樓梯,只要我們保持站立就會對膝關節造成壓力。

    而“骨刺”不是一根刺,“骨刺”在醫學上稱為“骨贅”,又稱骨質增生,它不是一根堅硬的刺,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破壞,從而促成骨骼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但是也多見於一些重體力勞動者。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人認為“骨刺”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元兇,一定要把這根刺拔掉,所以就有了長了“骨刺”多鍛鍊把“骨刺”磨掉,這樣就能好了?

    但有實驗表明,長期超負荷運動或勞作,不僅可加重關節面的磨損,還會促使骨刺形成,加重軟骨的退變,這也是困擾很多中老年朋友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能與壯年時期大量的勞作、運動有關係。

    所以要科學認識“骨刺”,用科學的辦法治療,不要隨便聽從各種“小道偏方”以免帶來更大的傷害!

  • 5 # 關節科何醫生
    關於膝關節疼痛、磨損

    出現這些症狀,最常見的病因是膝關節骨關節炎,這是最常見的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以及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這個病的根源在軟骨,軟骨磨損了!緊接著就是關節不穩,骨質增生、骨刺形成。

    軟骨磨損了

    什麼人容易得膝骨關節炎?

    一般發現在中老年人身上,6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分別是10%及18%,尤其是年輕時候有乾重體力活、農活的人群,或者是關節受過傷的人群,更容易磨損發病。但總體來說,目前對於骨關節炎的病因研究仍在繼續,結論仍未確定。

    確診膝骨關節炎了,怎麼辦?

    早期的膝關節骨關節炎,關節磨損不嚴重,骨刺不明顯,症狀輕微。這個時候的治療主要以止痛為主,輔以營養軟骨、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同時減少劇烈欲動、配合減肥、減輕關節負重(使用柺杖、手杖)、加強肌肉力量鍛鍊等手段,一般都能有很好的效果。

    柺杖是減輕負重、緩解症狀的好辦法

    中晚期的骨關節炎,磨損嚴重,關節畸形,症狀明顯,規律止痛保守治療多個月還沒有效果,那隻能認真地考慮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了。一般來說,發生在膝關節的骨關節炎,根治的手術是膝關節置換,具體的手術細節,需要你和主治醫生詳細商量。

    膝關節置換是根治骨關節炎的利器

    多鍛鍊就不長骨刺了麼?

    首先骨刺(也就是骨質增生),可以視為身體的自我保護性代償機制,骨刺可能長在任何骨頭的位置,一般是周圍結構欠穩定,功能受損,關節囊或者韌帶之類的結構鬆弛了,長一些骨質把鬆弛的地方撐起來,增強穩定性。腰椎不穩了,長點骨刺撐起來。膝關節中間的半月板、軟骨磨損了,關節變窄了,不穩了,長點骨刺把周圍結構組織頂起來。

    對於一個已經存在磨損的骨關節炎患者來說,不恰當關節負重鍛鍊(例如跑步、爬山、上下樓梯)會加重磨損,加重症狀,會加快骨質增生。所以說,多鍛鍊不會不長骨刺,甚至會越長越多。

    那是不是不鍛鍊就好呢?完全不動,容易造成肌肉的萎縮,關節的僵硬,適當的鍛鍊,例如游泳、散步等,可以維持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液的分泌,增加關節軟骨的滋潤,也可以緩解一定的疼痛症狀。

    游泳是很值得嘗試的運動,既可以鍛鍊身體,又避免關節負重

  • 6 # 風靜居士

    膝蓋發揮著重要的承重和行走作用,膝蓋發生骨刺,其疼痛症狀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尤其對於老年人,除了專業的治療以外,日常的護理很重要。

    1,不能做劇烈的運動,以免加重疼痛2,防寒保暖,注意保護3,適當進行功能訓練,有助於緩解疼痛4,注意營養的攝入5,必要可以採用中醫保守治療(熱療、磁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僧取經語言不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