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默默淺吻

    我們對著電腦螢幕拍照產生的波紋其實莫爾條紋(Moiré Pattern)。莫爾條紋是兩條線或兩個物體之間以恆定的角度和頻率發生干涉的視覺結果,當人眼無法分辨這兩條線或兩個物體時,只能看到干涉的花紋,這種光學現象中的花紋就是莫爾條紋。

    在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盯著兩層相互重疊的窗紗或者鏤空座椅背看過,在原有細密條紋的基礎上隱隱約約有間距更寬的粗條紋出現。當兩層窗紗不完全平行或者自身有所起伏時,這些條紋還會彎彎扭扭。用攝像頭拍電視螢幕時也是類似的情形:電腦螢幕上縱橫的畫素網格相當於第一層窗紗,手機攝像頭裡的 CMOS 或者 CCD 感測器陣列相當於第二層窗紗,甚至手機顯示屏相當於第三層窗紗,於是拍攝得到的圖案也是有莫爾條紋的啦。再加上角度偏離時的透視、鏡頭成像時的畸變,以及螢幕本身的微小形變,拍攝到的莫爾條紋同樣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彎彎扭扭。 消滅這種波紋,其實很簡單的就是把快門速度調慢。如果你使用單反或者有 M 檔的數碼相機,就可以透過調節快門速度來控制水波紋。

    對於手機而言,絕大部分的手機是不支援調節快門速度的。所以拍攝螢幕的時候真的要拍出完全無水紋的照片,對於手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現在有些手機上會有一個“減少閃爍”的選項,裡面會有調節 50hz 、60hz或者自動的設定。這個設定就是專門為了這樣的情況而加入的,但其實效果並不會太明顯。

  • 2 # 成都南瓜哥

    這是由於相機的重新整理頻率和電腦螢幕的重新整理頻率有一點小差別造成的,舉個極端例子,假如你用捕捉頻率為 25f/s的攝像機拍攝轉速為25r/s的轉頭,你會看到轉頭是靜止的。

  • 3 # 瓣七

    因為電腦螢幕顯示的東西,並不是一下全部顯示出來的,是很多顏色,條紋組合起來的,比如0.001秒內刷出藍色,0.002秒紅色,0.003秒出黃色,顏色疊加變成另外一種顏色,如果用高速相機拍,一個白色的圖拍一張可能是別的色。可能你無法理解,這麼說吧,日光燈管,它是不停地在閃的,一關一開,只是這麼閃得太快了,人看著就以為這日光管是源源不斷的照射,沒有間斷,其實這個閃就叫重新整理率。電腦螢幕就是很複雜的日光燈管。這麼理解可能比較通俗點吧,大致就這意思

  • 4 # 徐繼春

    照相機和螢幕不在一個頻率上,顯示器螢幕點陣頻率比手機相機的重新整理頻率要高,速度要快,所以你拍照片會有波紋。

  • 5 # 深夜娛樂食堂

    來自李治林

    這就是傳說中的莫爾條紋(Moiré Pattern)啦。一言以蔽之,就是空間頻率相近的兩組圖案相互干涉,會有更低頻率(更寬間距)的圖案顯示出來。其中空間頻率是指其中特徵條紋間距的倒數。

    說得這麼玄乎,其實道理很簡單啦!比如在兩張透明塑膠紙上分別畫一排豎線,上面那張每隔1 mm畫一條,下面那張每隔1.1 mm畫一條,很容易發現,豎線每隔11 mm就會重疊一次。細線重疊位置附近,露出的間隙較大,顯得明亮;而細線不重疊的位置附近,露出的間隙較小,顯得灰暗。這樣就形成了週期為11 mm的明暗分佈來,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間距更大的粗條紋,從而很容易被眼睛感受到,如附圖1。當兩者有一定夾角時,條紋傾斜,如附圖2。

    以上只是一維週期圖案對應的情況。那麼二維情況如何呢?我想你在生活中一定盯著兩層相互重疊的窗紗或者鏤空座椅背看過吧?又或者……美腿絲襪?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在原有細密條紋的基礎上隱隱約約有間距更寬的粗條紋出現。當兩層窗紗不完全平行或者自身有所起伏時,這些條紋還會彎彎扭扭。用攝像頭拍電視螢幕時也是類似的情形:電腦螢幕上縱橫的畫素網格相當於第一層窗紗,手機攝像頭裡的CMOS或者CCD感測器陣列相當於第二層窗紗,甚至手機顯示屏相當於第三層窗紗,於是拍攝得到的圖案也是有莫爾條紋的啦。再加上角度偏離時的透視、鏡頭成像時的畸變,以及螢幕本身的微小形變,拍攝到的莫爾條紋同樣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彎彎扭扭。 其中一個加上透視效果後,條紋呈曲線狀,如附圖3。

  • 6 # 老李62022161

    這要從電子螢幕顯示原理上才能解釋。簡單一句話,你看到的屏顯是一個畫面,但是這個畫面是電子觸發液晶產生的光點所組成的,人眼分辨不出那些點,而相機速度快,將這些點的變化反應在照片中。你就看見了瞬間的光點。

  • 7 # 章彥博

    這是因為相機畫素相對密度與螢幕畫素密度有差異導致的,而這個差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幾乎總是出現這樣的波紋。雖然畫素是離散的,但我們還是可以利用連續的三角函式來重現這種現象。

    我們首先使用[sin(ωx)+1]/2作為螢幕畫素,並以[sin(ω"x)+1]/2作為觀察者。將兩者相乘,即模擬了「觀察」這一過程。[sin(ω"x)+1]/2就相當於一個視窗,當值大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到對應的畫素,值小的時候,就相當於相機畫素間的間隔,觀測不到畫素。

    我們假設,ω"與ω之間有一點微小的差別,這時,{[sin(ωx)+1]/2}*{[sin(ω"x)+1]/2}所顯示的影象中,出現了遠大於畫素尺寸的週期: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可以從數學角度來證明,將式:

    展開,併為了簡潔,去掉四分之一項,改為1. 可以推得,原式可變為:

    可以看出,上式中,有sin(dω)與cos(dω)項,也正是這兩項,使得觀測結果中,出現了大尺度波紋。

    如果用離散條件去考慮的話,問題就變得難以解決了。比如假設螢幕畫素的相對距離是d1,而觀測時用的距離是d2。假設一開始,兩畫素在左邊重疊。一個週期之後,兩畫素又將會在左邊附近的地方重疊嗎?不一定,更常見的情況是,重疊面積不斷減小,然後開始上升,上升到最大值的時候,並不是原來的位置。而這樣的問題就相對非常難以解決了。用連續方法近似解決離散問題,是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連續函式,特別是解析函式,相對於離散函式有很多好得多的性質,這也是使用連續逼近離散的原因之一。

  • 8 # 從世界路過

    莫爾條紋是兩條線或兩個物體之間以恆定的角度和頻率發生干涉的視覺結果,當人眼無法分辨這兩條線或兩個物體時,只能看到干涉的花紋,這種光學現象中的花紋就是莫爾條紋。

  • 9 # 李較瘦網創室

    既然那麼多專家都一致回答,是莫爾條紋,那我來告訴大家應該怎麼拍,就能避免莫爾條紋,好嗎???

    既然是頻率問題,相信大家除了相機LED螢幕預覽有這種莫爾條紋,也有人拍照的時候大規模出現這東西,那麼如何避免這個煩人的莫爾條紋呢?

    答案是:放慢快門,前提是你的相機有手動檔或者快門優先檔。你把快門放慢到1/10或者更慢,拍照的時候莫爾紋就不會被拍出來啦。你也可以多嘗試幾個快門速度。這招絕對可以哦!

  • 10 # 手機攝影手冊

    我有用手機拍攝螢幕的經驗,但相機上也同樣適用。

    一般我們在拍攝電視畫面時,時常會把電視螢幕上的黑色線帶一起拍下來。電視畫面的掃面線是由525條直線構成。掃描線以1/60秒的速度移動。因此要獲得完整的影象需要1/30秒左右的時間才行。當然,使用慢快門拍攝,建議使用三腳架為好。如果能使電視畫面靜止,那拍攝起來會更方便。

    下圖是1/120秒拍攝的畫面,左側是原圖,右側是放大後效果。畫面中的掃描線很明顯。

    快門時間改為1/20秒後,就看不到掃描線了。

    下面三張照片是電腦螢幕的拍攝效果,左側是1/20秒的效果,畫面很完整;中間是1/800秒的效果,隱約能看到兩條黑色帶;右側是1/4000秒效果,畫面中有兩條明顯的黑帶。

    所以拍攝螢幕時的快門速度建議在1/5秒——1/30秒之間。

    再有,拍攝電視畫面時,禁止使用閃光燈。最好關掉室內的所有光源,防止螢幕反射光線從而影響拍攝。上面第一張和第二張照片的原片中右側光暈效果是因為那一側靠近陽臺,是Sunny照射的效果。下面一張是我拉上窗簾後拍攝的,明顯好了很多。

    最後還有一點,很多螢幕的白平衡不是很準確,這個我們在後期中要做適當調整。

    (本文中所有照片都是手機拍攝,而且是手持拍攝,畫面略微不穩定,讀者可以忽略這個因素)

  • 11 # 老羊漫話

    這就是傳說中的莫爾條紋(MoirePattern)。這種現象是空間頻率相近的兩組圖案相互干涉形成的,當具有非常微小的間隙(如線條、點、同心圓、曲線等)的精細圖案疊加在另一個可能具有相似特徵、圖案甚至不同圖案的精細圖案上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舉個例子,比如兩個窗紗重疊在一起時就會產生莫爾條紋,如果移動其中的一個窗紗這個現象會更加明顯。我沒找到窗紗的圖片,找到了一個椅子靠背前後兩層紗網形成的莫爾條紋。

    那麼,為什麼拿相機對著電腦螢幕照相,照片會出現莫爾條紋呢?

    實際上產生這種情況,首先一個條件就是照相的裝置肯定是數碼相機。莫爾條紋也是在數碼攝相機被髮明以後才成為一個問題。一般的解釋是說,資料相機的頻率和顯示器的頻繁不一致造成的。可這樣的解釋實在是太讓人云裡霧裡了。

    從物理上來說是怎麼回事呢?

    下圖中的單個光柵可以被認為是平面波沿 +x 方向傳播的快照,其中光柵週期 Λ 替換為光的波長λ。右邊的莫爾條紋可以被認為是來自干涉儀的兩個平面波,它們以 2α 的角度沿 +x 方向傳播,並在時間上凍結。由於 λ1 = λ2,相消干涉和相長干涉區域在y中保持靜止。來自兩個直線光柵的莫爾條紋正確地預測了由干涉兩個平面波(傾斜條紋)產生的干涉條紋的中心,而不是正弦條紋圖案。

    當然了很多人看不懂,我們簡單點來解釋吧

    首先,如今的電子裝置,包括手機、電視顯示的文字、圖案實際上都是由無數個點陣組成的,這個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解析度。布點,點的密度越高,我們看到的就越清晰。目前4K/8K的電視顯示的精細程度已經超了人眼可以分辨的極限了,但這也無法讓它擺脫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事實。反過來說,再密的點,點與點之間也會有間隙,那麼這時候,無論是手機螢幕,還是顯示器的螢幕,就想到於個窗紗。那麼把顯示器上的影象放到手機螢幕上顯示,本身就相當於將兩個窗紗疊在一起,就會產生莫爾條紋。

    另外,數碼相機(包括手機)拍照時,是將光學訊號轉化成數字訊號儲存的過程,這個數字化的過程就相當於是把一幅影象變成了一個數百萬畫素的網格。當遇到一個重複圖案的頻率很高的影象時,感測器就會努力分離這些圖案的頻率並將它們混合,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演算法的原因,訊號頻率有時會出現識別錯誤的情況,反應在照片上,就會出現莫爾條紋的情況。

    第三,解析度也會對莫爾條紋產生影響。例如,當高解析度元素以較低的解析度顯示時,或者當你縮小圖片進行顯示時,莫爾條紋會變得明顯。這是因為影象中的精細圖案與顯示器的圖案之間存在干擾。同樣,感測器解析度越高,出現摩爾紋的可能性就越低,因為高解析度感測器會捕獲更多資訊。

    由於重複的線條和形狀,可以產生莫爾紋。根據這一點,莫爾條紋可以分為兩種型別:

    1、線莫爾條紋

    當疊加的兩個圖案有直線或曲線時,產生的莫爾圖案稱為線莫爾。例如,當您拍攝具有彼此靠近的細紋的織物時,例如機織織物或具有細紋的建築結構,則生成的莫爾圖案稱為線條莫爾。

    曲線上的莫爾效應

    2、形狀莫爾紋

    形狀莫爾也可以稱為帶狀莫爾,並顯示莫爾放大。彼此非常接近的複雜形狀或符號的序列可以形成一種圖案,這種圖案通常會被放大。由此產生的莫爾條紋稱為形狀莫爾條紋。

    如何避免相機中的摩爾紋?

    要知道,莫爾條紋不只是在拍顯示器的圖案時才有。在我們拍任何重複或複雜的圖案時都會產生。因此,避免或減少照片中的摩爾紋就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使用帶有抗鋸齒濾鏡的相機

    抗鋸齒濾鏡旨在稍微模糊細節,從而減少或消除照片中的摩爾紋。現在一些比較新的相機都具有更好的感測器,可以支援更大的頻率範圍,因此在照片中看到出現莫爾條紋的情況越來越少。而且有些相機還帶有專門濾鏡,可以解決莫爾條紋會破壞影象的問題。

    2、換衣服

    有些面料由於特殊的織法,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產生莫爾紋,這時我們只能換一件衣服試。當然,這個方法根本就不是一個方法,因為有時候我們沒辦法更換服裝。比如,我們拍攝一些建築影象,或者是鳥類羽毛等自然界中的其他影象,那麼就需要嘗試以下技術之一。

    3、改變相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

    4、調整相機角度或視角

    嘗試透過改變相機相對於主體的角度從不同角度拍攝,例如更高或更低的視角,或者透過移動主體的任一側來檢視這是否有助於消除莫爾效應。你也可以稍微旋轉相機,看看是否有幫助。改變相機的角度將改變影象落在相機感測器上的方式,並可能有助於消除莫爾紋。

  • 12 # 互助一下下

    在過程中出現的這種波紋的學名叫做摩爾紋。摩爾紋實際上是物理疊加原理產生的一種現象。實際上,這是不同物體之間的波形干擾現象。當我們舉起相機拍照時,相機內部的感光元件會釋放高頻電磁波。被拍攝的物體,如LCD,也會釋放一定的電磁干擾。假設相機的光敏元件傳送一個波形,液晶屏傳送另一個波形,當兩個電磁波相交時,波形重疊並相互干擾,改變原來的波形形成新的波形。

    如何消除波紋?

    事實上,最簡單的就是降低快門速度。如果你使用單反相機或帶有m檔案的數碼相機,你可以透過調整快門速度來控制水的波紋。然而,對於手機,絕大多數手機不支援調整快門速度。因此,在拍攝螢幕時,手機仍然很難完全無水拍攝。現在有些手機有“減少閃爍”選項,可以調整50Hz、60Hz或自動設定。這種設定特別適用於這種情況,但效果並不明顯。

  • 13 # 平安順遂熱愛生活

    但凡當年多讀點書多學點物理,我也不會在第一次拍到電腦呈現出奇怪的波紋時大呼小叫的說,“哎呀!好嚴重的輻射”……還傻不拉幾的拿來一盆仙人掌放在電腦旁邊

  • 14 # newton第四定律

    你問的這個問題我確實每次拍照都是如此,每次眼睛看著螢幕清晰,也不頻閃,但是照的照片就是有條紋。這要用物理學中於光有關的現象解釋,其實就是傳說中的莫爾條紋,就是空間頻率相近的兩組圖案相干涉,會有更低頻率的圖案顯示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在職場升不上去,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