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在城市路上
-
2 # 廣軍大叔
有一種情形,很難得到升職。
企業有幾十年歷史。與同行業平均水平對比,連續多年發展緩慢,每年的增幅不到10個百分點,微利甚至虧損。股東視之為雞肋,不願再大筆投入,想擇機賣掉。舊有體系很強大,關鍵部位均是在職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老人」執掌,山頭必然「林立」,關係必然「錯綜」的。升職的可能性很低。
概括這類企業的情形——半死不活,既得利益群體樹大根深互有庇護,公器私用,勉強維持。非要謀求「升職」,你只能「做事正確」,人畜無害,還要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熬日子、抓機會。所謂的「年輕人」,只能在日復一日中融於環境、改變自己。沒有確定的結局,你只能努力工作努力創造,等待,再等待。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大好年華值得在此揮灑下去,完全是可以等到的——如果不出現「黑天鵝」式的崩塌。
另有幾種情形,機會很多。成長型的企業,你的價值和工作方式能給企業帶來恰到好處的價值。
快速擴張的大企業,人才缺口大,既有招募方式不能滿足需求的,著力於內部選拔培養。
老企業要講新故事,需要業務創新,需要顛覆舊有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結構創新,「海盜式」的年輕人,敢於攜知識、激情和學習能力去開拓去試錯的,就有了很多機會。
最要緊的是個人的選擇。上述兩個方面是講「勢」,趨勢和環境的變化給年輕人機會。
「道」,個人選擇更為重要。有價值,還能與公司、部門、業務的需求匹配起來,是一個人最大的機會。在此情景中,善於學習,能發揮出來,堅持做「正確的事」,能透過妥協退讓溝通交換,做成自己本職的事,不遭人討厭或防範,是最好的選擇。此乃「道」,是本質的東西。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踏實做事、好好學習、棄絕小聰明,也許是最能持續的升遷方法。
有價值、「好用」、能創造、可靠穩妥,是一個職場人的「道」,也是考驗智商和情商的終極準則。也有人喜歡選擇「術」,畢竟是捷徑!站隊、做事正確、聰明機智、四兩撥千斤。「道」、「術」之辯,由人取捨,在這裡不論孰是孰非。
最後的辦法。或跳槽。不想跳了,也不想沉溺在糟糕的體系之內,就去創業。
-
3 # 餘頭有話說
我相信這種情況在職場上應該很常見,也是很多職場人的困惑,在這裡結合我十多年帶團隊和培訓工作中給出幾點建議: 1,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機會出現,確保你的老闆知道你有足夠的意願與能力獲得晉升。在與老闆的談話中,你可以提及你的個人職業規劃和你公司發展規劃的建議,展示出你很上進,希望得到升職,承擔更多的工作而不是安於現狀。 2,提出一些有助於老闆在商業環境中取得成功的建議,而不是坐下來僅僅完成分配給你的工作。如果你可以提供更好的方式來獲得新客戶,增強你的業務網,請在正式的工作提案中告訴你的老闆。
有個案例說明,亞馬遜的財務總監袁慧曾告訴我,很多同事埋頭做資料,好不容易做出一份報表來,但她幾乎只看一眼就打回去了。同事檢查過後發現果然有錯,覺得很奇怪:一份報表的資料那麼多,我做得頭暈眼花,你怎麼一眼就發現問題了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她是從整體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去把握的。如果某項業務平時的毛利為20%,近期業務量又沒有重大變化,而報表中的資料卻出奇的低,自然是不對的。又比如某項業務的利潤每個月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但如今出現的卻是一個比所有月份都低的增長率,顯然也不對。這些錯誤說出來都淺顯得很,但現實中犯此類錯誤的人卻非常多,就是因為完成工作後,沒有從整體上去檢查合理性。雖然只需要5分鐘,但起碼有80%的人是不會做的。而能做到的人,一定會得到老闆的青睞。 3,調整心態,在浮躁風行的年代,你若能定下來,哪怕做再小的事,也能不忘初衷,多多思考,其實是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的。人很多時候是被情緒和慣性牽著鼻子走的,幾分鐘的冷靜,可以讓你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比如古時蘇秦。這個傢伙,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潛心研究《陰符經》。最後,他得出了一個怎麼去猜對方心思的好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就兩個字:揣摩。將心比心,用你的心思去揣摩對方的心思。因為人性都是相通的,當然奇葩除外,他們的世界你永遠搞不懂。對方想要什麼,你就口頭上答應給他,並且達到自己的要求來作為條件。領導基本都是揣摩高手,不要以為你那點小心思領導不懂。他們都是過來人,都是人精,你在他們面前就如同一個小孩在你面前似的。 人在仕途,必須有所憑藉,要麼跟對領導,要麼拉幫結派,要麼走群眾路線。最忌諱一個人單打獨鬥,沒有任何靠山。玩政治就要拉一派,打一派。千萬不要一下子打擊面過廣,這樣容易引起反撲,以致於把自己撲倒了。每一個王朝在建立不久,都會進入一個“瓶頸”期,就如同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
-
4 # 職場而立
說真的,年輕人頭上只要不帶點綠,有點玻璃是正常的。
但是,我們大好年華即使從本科開始計算,也不過能為國效力三十餘年。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啊。既然升不上去,就應該想想原因了。
1.個人原因。這個最好解決。你說你一進單位就和老同志一樣聊天看報紙,喝茶聊閒話,從不主動學習,也不認真進步,看著老同志們悠閒,自己想要更悠閒。這種年輕人,我建議你升不上去就升不上去吧,真的,要是不改變狀態,別說升職了,估計你連年底加薪都混不上。但人看自己的缺點最難,所以這一點最好解決,那就是好好轉變自己,但最難找,因為東施效顰的時候也不覺得自己哪裡比不上西施。
2.單位原因。這個最難解決。單位原因十分複雜,有歷史遺留問題,也有現實問題,更有通盤考慮。作為年輕人,對單位的整體認知肯定是比較低層次的,高層次的管理你也很難接觸的到,所以看問題的角度和眼界都不一樣。但如果確實是你們單位本身就不會提拔你,或者像你這樣的人,那我覺得這裡面仍然有你個人的因素在其中。為什麼呢,因為就算是個養老企業,他也是需要人去幹活的。而活幹到一定程度他不提拔你,豈不是連幹活的都沒了?這種情況也就只有短視的企業才會津津樂道吧。
3.考慮未來。你看著創業的同學都發了?你看著炒股的同事一天賺好幾千?你看到無數人大談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別傻了,創業死在沙灘上的絕對比貝殼多,能成功的也不一定完全靠自己努力。那些炒股的5000點買進去30萬家當,現在3000點賺上幾千塊你羨慕什麼,不能只看吃肉不看喝湯。還有胡吹海捧的,北京是個和創業孵化沾邊的地方,你一酒瓶子掄過去能砸到5個說自己有千萬融資的,3個認識部委領導的,還有1個是導師是全國專案帶頭人的。別傻了,哪有那麼多好事兒?看創業好不好,下班去街上,看看路邊的店鋪,那些才是最真實的。所以,沒有堅定的信心和計劃前,還是努力工作吧。
最後,你要實在心裡過不去這個坎兒,考個心理諮詢師吧,利人利己,說不定還能幫你忽悠來桃花運哪。
回覆列表
職位“天花板”的現象困擾了無數人,特別是金字塔式的職位體系,讓在公司服務多年的中年人感到前途渺茫,年輕人更是無晉升空間。我談四點看法:
第一,判斷是否真的沒晉升空間。有時你認為無晉升空間,其實機會隱藏在你身邊。比如,公司業務拓展,部分重要崗位人員離職,等等。看看這些機會值不值得堅持等下去。
第二,認真反省自己的愛好興趣。看看是不是有適合自己的創業專案,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條件。如果條件具件,就努力去做吧!有自己一份事業是最好的。
第三,想清楚後尋找下一家公司。如果在現公司真的沒晉升希望,自己又不具備創業條件,建議早點物色新的公司。換個工作環境,或許帶來新機會。必須提醒的是,新公司不一定有原公司那麼好,想清楚了再跳。
第四,學會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如果晉升無路,創業無門,找不到更好單位,那就看開一吧!心態決定一切,要麼回家不工作,要麼繼續幹下去,申請換部門、換崗位之類的,轉變一下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