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酬勤214753313
-
2 # 村夫166752287
在戰略上,劉邦會收攏民心,比如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佔領咸陽不貪財貨美女,也沒有殺俘的劣跡。項羽則處處相反,認為憑武力可解決一切,他嗜殺成性,堪稱屠夫。雖然在前期憑自身和軍隊的武勇屢佔上風,但終熬不過劉邦的屢敗屢戰,自刎烏江。
舉凡戰爭,除非你兵力上佔絕對優勢,像拿波侖和希特勒,他們能橫掃歐洲,就因為軍力特別強大,讓對方難以措手,否則,民心向背就十分重要了。
-
3 # 趣談漢史
項羽出身於貴族之家,又是武將出身,受到家庭文化思想的薰陶,辦事和做事都按規矩來。項羽總以個人的武力值征服對方,總是光明磊落地在面前決戰,看得出項羽愛動武,不願動腦,不善計謀,這是他的一大缺陷。從性格上講,好義氣,耿直,脾氣爆而又猶豫不決,不愛納諫聽勸。雖然在戰場上所向無敵,連司馬遷就佩服項羽:“羽之勇猛,千古無二”。但是在策略謀劃上是短處,先還好有范增的謀劃,項羽還聽,節節勝利,而受敵反間計之後,范增下放,項羽開始走下坡道了。
如果說項羽的愛姬虞姬,要有范增的一半智謀,她跟隨項羽左右出謀劃策,項羽肯定聽她的,也可能沒有輸得哪麼慘。可是虞姬不是助夫成就大業的人。項羽的失敗綜合多方面原因,但主要的原因,項羽性格與處事決定了他的前程。在瞬息萬變的戰鬥中,沒有調整好自己性格和遠大規劃,最後從一頭雄獅變成了一個喪家犬。
劉邦出身農民之家,從小就吊兒郎當,在社會上接觸了不少人員,深知在下層怎麼生存。出身這樣光看到利益,不計較臉皮,你看劉邦下地幹活嫌累,他的找個生存的活法,便與社會上結識人員今朝有酒今朝醉,騙吃騙喝,混成三十多了連個媳婦也沒混上,在生活上也不儉點和一寡婦勾搭,還生了孩子。劉邦做的這一些都是不要臉的事,但是他知道在低層怎麼生存。
劉邦別看一混混出身,性格開朗,做事仗義,愛結交朋友,會借他人智慧,聽的勸還很納諫,知道自己缺點很多,但是用別人的力和智來增加自己的不是。劉邦最大的好處就是看到利益,不惜自己生命,敢闖敢幹敢面對事實,敢總結失敗教訓,最後以智取勝。所以,劉邦成就了大業,是用了文有張良,武有韓信,治國有蕭何,正好三人迷補了他的缺陷,至於劉邦是什麼魅力迷住這幾位高人呢?我認為劉邦是敢闖,敢幹,敢想,敢拼搏,敢總結,敢面對,敢解決,這些優點迷住他們成就了大業!
-
4 # 有條可待
項羽確實是一生只有一敗,他和劉邦打,回回都是打的劉邦屁滾尿流,然後劉邦就和個牛皮糖一樣,你打我就跑,你撤我就追,你打我還跑,你攻我就守,就這麼一點一點把項羽給拖敗了。
這和項羽定都彭城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彭城,也就是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就是《孫子兵法·九地篇》裡所說的爭地,誰得誰有利,為什麼,因為他交通發達,四面八方都可以出兵也好,運糧也好,但同時,也就是一個易攻難守之地,但項羽就不怕,因為他在,沒人敢打這個主意,但你人要不在了,那就說不準了。
你就說後來,項羽在彭城,劉邦打滎陽,項羽去滎陽打劉邦,劉邦就跑,彭越就在後面打彭城,項羽再去打彭越,彭越就跑,劉邦又打滎陽……
就這麼反反覆覆,論你項羽再英雄,你架不住狼多啊,無形之中把自己的戰線拉長了。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項羽不這麼狂妄,那他肯定就能有這個長遠的戰略眼光,定都關中,首先,你劉邦就從漢中出不來,你東邊再有盟友,他扣關肯定要打函谷關,項羽在這你們誰打的進來?你韓信也不行。
也不可能出現後方被騷擾的情況等等,你包括後來韓信的十面埋伏都不可能。
所以說,項羽敗,還是那句話,就敗在了性格上。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項羽。
1.項羽對人性的陰暗面認識不足。
他成長於貴族世家,受家庭文化的薰陶,為人處世,沿襲傳統。喜歡突出自己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的形象。不擅長搞陰謀詭計,不屑於研究方法與手段。總把自己置於明處,他的對手卻在暗處。往往他還在醞釀之時,別人就捷足先登辦成了大事。
他的悲劇個性在鴻門宴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曹無傷告密後,項羽決定殺劉邦。項羽接受劉邦的玉璧後,又心軟了下來,就無所謂計劃與決策了,導致自己的追隨者曹無傷最終被誅。有此一幕,足見項羽多麼缺乏戰略眼光:他隨時改變決策,依自己的喜怒哀樂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大事呢?2.項羽愛面子,喜歡以武力征服對方,這樣乾脆利落,能顯出英雄氣概。他不願動腦子,作為武將,這是他的致使缺陷。當年,始皇南巡到會稽,項羽看見了排場後說:“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自己可以把秦始皇給取代了,盡顯項羽的英雄氣概。但是,也暴露了項羽的輕視和傲慢性格,他太自負了。
3.項羽多疑、無容人之雅量。
幸虧早期身邊有個范增在為他出謀劃策,所以,他可以節節勝利。但受敵反間計之後,范增也不能受他信任了,完全靠自己單打獨鬥,自然贏得不了戰略層面的勝利。二.劉邦。
1.劉邦是實用主義者,沒有虛榮心。
劉邦是農民子弟,從小就吊兒郎當,受過長期的社會大學教育,接觸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他深知謀生之道 。所以,養成了厚臉皮:呂公設宴、他沒有賀禮---說假話硬 撐,沒錢喝酒---賒賬,聚不起媳婦——半夜去敲寡婦家門以解決生理問題。他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現實中,這種人易於成功:呂公後來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嫁給了她,他賒下的賬因為他有一幫狐朋狗友,老闆惹不起而不了了之,曹寡婦後來還為他生了個兒子,就是齊王劉肥。可見,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並非誑語。2.劉邦有人緣。
儘管不事稼穡,但他上至蕭何、曹參,下至周勃、樊噲都能交好!表面上今朝有酒今朝醉,騙吃騙喝,毫無大志。實際上,他有長遠眼光,他懂得做大事需要人和。所以,所以,斬白蛇起義前,劉亭長絕非行屍走肉,他有戰略眼光———在為成就大事籠絡人心。3.劉邦心胸開闊,廣納諫言,志向遠大。
劉邦文有張良,武有韓信,治國有蕭何,彌補了個人缺陷。他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場面時,說了句:“大丈夫當如是也”。意思是大丈夫就應該有像秦始皇這樣,威加海內,雄霸天下!他的雄心壯志當時就顯露無疑。
-
6 # 青史之塵
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劉邦較項羽而言,更懂“營銷自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劉邦起義開始,就為自己塑造了一個“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以此來告訴世人,自己是上天選定滅秦之人,這就是所謂的“君權神授”。其實類似的歷史典故很多,當時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另一方面劉邦起義之時,已是四十八歲,他刻意將自己塑造成仁厚的長者形象,而項羽素有殘暴的名聲,因此當時楚懷王選定劉邦西攻函谷關,而派項羽去攻打章邯大軍;
其次,劉邦比項羽更有自知之明;一開始劉邦是社會最底層之人,他深知自己謀略等能力的不足,因此更願聽取有識之人的高見,並實實在在的採納他們的意見(劉邦剛遇張良時,就耐心的與張良討論太公兵法,因此捕獲了張良的芳心),而項羽則截然相反,項羽自身就具備十分出色的軍事能力(否則也不會有鉅鹿之戰的勝利),因此他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其實這個方面也不難理解,試問一下,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兩個領導,我們會選擇跟誰呢?
第三點,劉邦比項羽更懂人心;楚漢之爭後期,劉邦號召韓信,彭越一同攻打項羽,最開始他們是拒絕的,並未響應劉邦的號召,而後劉邦採用了張良的建議,答應與二人一起三分天下(至於事成後劉邦對待二人的態度則另當別論),因此才有了後來垓下之戰的決定性勝利;而項羽據說是把官印磨平了還捨不得給有功之人,因此大家都相信跟著劉邦才會有出頭之日;
第四點,帶一點玄學,劉邦運氣比項羽好;劉邦有一次被項羽圍攻,毫無退路之時,平地裡突然颳起了大風,飛沙走石,導致項羽這邊的將士完全看不清方向,因此劉邦僥倖逃脫。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乃每個朝代之規律,項羽最後雖未取得江山,卻也是當時那個時代一顆耀眼的明星,歷史的重重迷霧依然折射出他的星輝。
回覆列表
現在的中國就像是漢高祖劉幫當年,老美就像是當年的西楚霸王,現在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20年以後中國將站在金字塔的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