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魑魅涅槃
-
2 # 裝備空間
首先總結性回答一下:之所以我們感覺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艦島相對偏向艦體中部,主要是因為其前身“戈爾什科夫”號(原“巴庫”號、“基輔”級4號艦)走得還是“重型載機巡洋艦/重型反潛巡洋艦”的路子。雖然,戈爾什科夫號作為“基輔”級的最後一艘,被稱為1143.4型,充分吸收了前三艘“基輔”的研製成果,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設計,但是依然屬於“蘇式”航母向西方航母的過渡初期產品,直到後來的“庫茲涅佐夫”、“瓦良格”才算是大致完成了“蘇聯航母美國化”。
▲印度航母改裝前的原貌----戈爾什科夫號(巴庫號)載機巡洋艦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改裝為“維克拉瑪蒂亞”號之前,人家“戈爾什科夫”號本身就是“巡洋艦外跨一個小平板”,主體是巡洋艦而不是那塊玩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機的全通甲板,人家這艦島相對靠在巡洋艦體的中間才是正常的吧?只不過現在全世界的航母從設計到使用方式,都更加靠近美國航母思路,即使後來“維克拉瑪蒂亞”號已經對飛行甲板做了重大修改,但是“偏三輪”(侉子)的底子還是始終影響著這艘航母的終極結構,昭彰其蘇系血統。
▲正兒八經的美式航母佈局是這個樣子
印度選擇”戈爾什科夫“號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的前前後後事實上,一開始印度看上的是的英國“無敵”號航母和法國“福煦”號航母,期望能在九十年代中後期獲得其中之一,以替代“在1989年就失去戰鬥力、常年維修”的“維克蘭特”號老航母。但是,英國因為CVF未來航母計劃及F-35B艦載機的專案調整和延遲,需要將“無敵”號航母延壽使用到2010年(實際上,“無敵”號因經費問題於2005年退役),無法滿足印度的需求,英國方面在1992年就正式拒絕了印度的請求。
▲當年“無敵”號航母(左)與CVF計劃的產物“伊麗莎白女王”號(右)同在船廠
至於法國的”福煦“號航母也是因為當初退役時間不確定,不能滿足印度獲取航母的時間節點需求,最終服役到2000年賣給了巴西,也就是後來的”聖保羅“號航空母艦,該艦其實與我們在後來也有頗多淵源。
▲巴西”聖保羅“號航母(原法國”福煦“號)
眼看英法兩國的航母是沒希望了,美國又不出售退役航母,急需航母的印度只得把目光投向”老朋友“俄羅斯,希望購買”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而對俄羅斯來說,”庫茲涅佐夫“直到1992年時還沒有正式形成戰鬥力,但是該艦已經成為俄羅斯海軍最後的旗幟、大國海軍最後的顏面,是斷然不會出售的,但是”精明“的俄羅斯顯然找到了更好的辦法。
蘇聯時代建造的4艘”基輔“級前三艘已經從1990年-1992年之間陸續退役,並以廢鐵價或賣給西方拆船廠或賣給他國當海上公園,唯一打算留用的4號艦”戈爾什科夫“號又因為資金缺乏、管理不善而發生火災,將主動力系統和個別艙室燒燬,無力修復的俄羅斯原本打算也以拆廢鐵的方式處理掉這條”航母“。
此時送上門來的印度,讓俄羅斯興奮不已,如果能把這艘燒燬動力系統的航母”修修改改“賣給印度,那帶來的價值當然遠超賣廢鐵,順便還能給一批俄羅斯配套企業喘口氣。當然,作為基輔級的最後一艘,”戈爾什科夫“設計時正處於蘇聯由”載機巡洋艦“向”純粹航母“過渡的時代,因此其艦體結構與”基輔“級原型大有不同,並且涅瓦設計局早就進行過”戈爾什科夫“號該造為”縮小版庫茲涅佐夫“的前期研究,並提出過多套方案。很快,俄羅斯就向印度提出了一份將近5000頁的航母改造計劃書,詳細闡述了”戈爾什科夫“號改造的可行性和方案,同時邀請印度專家和海軍官員參觀訪問”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免費送航母,只出改裝費“的誘惑下,俄印雙方最終簽署了”改造航母“的協議,至於後期航母改造一再延期、改造過程中再次失火、改造費用一漲再漲、利用印度資金培養了船廠技術人員、完善了米格-29K艦載機、升級了船廠裝置這些,都是俄羅斯的老套路了。
▲戈爾什科夫號原本艦首密密麻麻的的武器系統
一開始,俄羅斯主要向印度推銷的是蘇聯時代設計的1143.4.6設計草案,但是印度也不完全是傻子,很快發現該方案中的不足,於是聘請俄羅斯涅瓦設計局擔任改造專案的監理和技術諮詢,並額外支付2000萬美元,請該設計局提出新的改造圖紙。同時,印度還聘請了法國DCN的技術專家擔任技術稽核。”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涅瓦設計局子啊不到20天的時間裡就拿出了新方案,基本不改動”戈爾什科夫“號的艦島形態和升降機,拆解艦島前部的大量武器系統,加裝新的滑躍甲板模組(向前延伸約8米),同時將甲板後部降落區外延2米,以此形成一個新的長度約195米的滑躍起飛跑道。
▲正在加裝重約4000噸的滑躍甲板模組
▲加長加寬後的尾部甲板
最後改裝完畢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已經稱的上是”竭盡全力“了,左舷加寬的甲板面積已經是”在考慮橫搖穩定性極限“情況下能增加的最大面積了,所以視覺上還是顯得艦島偏中間;斜角甲板的降落跑道也向左側偏移,以讓開前面的主升降機。總之,最後改造完畢的航母比當初俄羅斯承諾的效能要優越,能夠在機庫和甲板上一共佈置26架”米格-29K“固定翼戰機和10架直升機。
▲原”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攜帶的艦載機示意
至於艦載機選擇了米格-29K而非蘇-33,除了當時俄羅斯已無力製造蘇-33以外,還與”戈爾什科夫“的原始設計有關。該艦使用的是最大起飛重量11噸,降落重量8噸、對甲板降落衝擊4.5米/秒的”雅克-38M“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但是因該艦建造較晚,在設計建造時考慮了未來使用最大起飛重量20噸、降落重量15.8噸的”雅克-141“,因此其艦體結構和甲板承受能力比較適合使用最大起飛重量22噸,降落重量13.5噸的米格-29K。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正面檢視
總之,題目所問的問題,還是應歸結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前身的原始設計上,對於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海上平臺來說,根本無法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造,而是要受到原設計的種種侷限。
-
3 # 科羅廖夫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艦島被設定在艦體中間,是它的“前身”就已經確定下來的,這一點是後來大規模改裝時無法改變的。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是目前印度海軍唯一一艘航母,它憑藉著約4.5萬噸的滿載排水量,可搭載24架米格-29K艦載機的指標能力而成為印度海軍最強大的戰艦,是印度海軍的最大驕傲,號稱是印度海軍的戰力倍增器。不過,如果將它和國際上同級別的航母比較起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總體設計、綜合作戰效能都是處於下風,不敢令人恭維的。
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它是在蘇/俄的第四艘“基輔”級航母——“戈爾什科夫上將”號航母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熟悉軍事的人都知道,蘇/俄對航母的認知、定位和西方國家明顯不同,對比起西方的航母,蘇/俄的航母頗為奇葩,這一點在“基輔”級航母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儘管號稱是航母,但是“基輔”級航母在武器裝備配置上卻和導彈巡洋艦看齊,艦上堆壘了重型反艦導彈、中近程防空導彈、艦炮等武器裝備。只在艦體左側設定了較大面積的航空甲板,用於起降艦載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而它的艦體右側,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艦島/上層建築。
後來印度選擇接手“戈爾什科夫上將”號航母時,一大要求就是俄羅斯必須把它變為更加專業的航母,一切都圍繞使用米格-29K艦載戰鬥機來改裝。無奈的是,“戈爾什科夫上將”號早已經成型,艦體內部、艦島等設計無法進行較大的改進。
俄羅斯對它進行的改進主要是拆除艦艏的武器裝置,改為14.3°的滑躍甲板,同時將左右舷的航空甲板向外延伸,擴大甲板面積,特別是左舷還增加一大塊斜角甲板,以獲取足夠長的降落區。
不過,無論如何改裝,都無法改變一個嚴峻的事實,那就是為了航母的穩定性,左右舷擴充套件延伸的面積有限,而“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擁有一個超大的艦島,艦島設定位置也沒有儘量的“靠邊站”,這些因素最終明顯影響了該艦起降戰機的效率。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甲板長度有限,甲板寬度明顯受限,使得艦載戰鬥機的最短起飛位置和斜角降落區有明顯重合的地方,無法實現同時放飛、回收艦載戰鬥機,這對於一艘航母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缺陷。
-
4 # 皇家橡樹1972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出現了艦島接近艦中央的位置,實在無奈之舉,因為該艦的底子就不好,“維克拉瑪蒂亞號”的前身就是圖片當中的蘇聯海軍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巴庫號”,它建造的那個年代是根據蘇聯海軍當時的作戰思想,由於與美國海軍相比在航空母艦戰鬥群建設這一塊相差太大,蘇聯海軍在研製第一代通直甲板“基輔級航母”時強度單獨作戰能力,就是說“基輔級航母”不但可以搭載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自身還要具備非常強大的對海/對空作戰能力...所以,就看到了“基輔級航母”前甲板是佈置了“玄武岩”巨型反艦導彈、SA–N–3/4艦空導彈、76/100毫米艦炮、反潛火箭發射器,甚至還有533毫米魚雷...這麼多重武器數量已經超過了當時絕大多數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所以當時蘇聯稱:“基輔級”是載機巡洋艦。
總得來說,“維克拉瑪蒂亞號”出現艦島靠近中央的位置是它的原始設計的問題,它的底子就不是主流航母設計,而是“鳥中蝙蝠
回覆列表
沒辦法印度現役“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底子並不是航母結構,而只是一艘前蘇聯時期的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所以後期改裝為航母的時候,由於底子結構的限制,這艘航母的艦島位置就比較靠近航母中間位置了。
笑著簽完合同的印度政府很快笑不起來了,因為這艘所謂的航母雖然也有起降甲板,但是當初蘇聯設計這艘航母的時候是將其作為反潛航母設計的,搭載的也是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雅克38艦載機,航母艦艏位置全部設計的重型武器發射單元,所以這種設計思路和現在的航母發展路線完全不同。那麼就得將艦艏位置的重型導彈發射單元全部拆除,換成可以滑躍起飛的甲板,然後艦體中後部位置的甲板面積全部擴大,加裝攔阻裝置以滿足艦載機的攔阻降落,等於是將其改造為一艘縮小版本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當然對於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艦島比較靠近中間位置的原因,也是因為這艘航母是被大刀闊斧改裝過的,其甲板更是整個改裝過程中的重頭戲,除了艦艏被改造為滑躍起飛甲板外,整個甲板都進行了大量的外飄設計來增加航母甲板面積,但是限於艦島內部有發動機煙囪設計,如果強行將艦島向舷外挪,則會直接影響到航母動力系統的正常運轉,這也就註定艦島的位置無法做出改變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這艘航母的艦島比較靠近中間的根本緣由。
而這種妥協則會導致艦載機在起飛過程中,只有兩個起飛點,常規起飛點則只有一個,所以在航母的戰鬥力上相比其他滑躍起飛航母還是有差距的,而且其1號常規起飛點太過靠近艦島,所以在1號點起飛時,整個艦島附近不得停靠任何裝置,同時2號過載起飛點也因此向左舷挪動,降低了航母甲板左舷位置的艦載機停靠數量,同樣影響了艦載機的起飛頻率,整體上降低了航母的綜合作戰實力,所以光是從其艦島位置也是可以判斷出這艘航母的真實作戰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