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花滿天宇1

    《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麼變成巨人》(1.2.3),《書的故事》!

  • 2 # 繁花錦海

    米·伊林(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筆名М.Ильин,1896~1953)

    是中國讀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蘇聯作家.他誕生於烏克蘭.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後用文藝的手法,詩一般的意境、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唸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在之後的30多年中,他為青少年創作了《幾點鐘》、《黑白》、《十萬個為什麼》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科學文藝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鼓舞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終年58歲.

    米·伊林的作品作為優秀科普作品的典範,對中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老一輩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長起來的許多科普作家,都從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伊林善於把文學和科學結合起來,用文藝的筆調,用生動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詩一樣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科學知識.他的作品活潑而又邏輯嚴謹,趣味是從知識本身中挖掘出來的而不是外加的噱頭,材料豐富而不枝蔓.這些都是伊林作品從寫作技巧上來看的優點和特點.中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樣16個字來概括伊林作品的寫作特點.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 3 # 康橋綜述

    米·伊林(1895—1953),前蘇聯著名作家。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唸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在之後的30多年中為青少年創作了幾十部膾炙人口的作品。

    代表作品:《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人與自然》。

  • 4 # 都是個人想法

    米.伊林是著名的蘇聯作家,他一直都熱愛科學自然一類,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是科普型別。他的經典代表作也是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不夜天》,作品一出版就深受讀者喜愛。他善於把文學和科學用嚴謹的方式結合起來,內容豐富而不簡單,筆調清新脫俗,選用的事例都比較典型,作品生動活潑卻又不失穩重嚴謹。中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16個字來概括伊林作品的特點。

    伊林的代表性作品有:《不夜天》、《十萬個為什麼》、《人怎樣變成巨人》、《原子世界旅行記》、《黑白》、《幾點鐘》、《書的故事》、《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

    米.伊林的作品在中國譯存在已有70多年之久了,它一直是廣大青少年和成年讀者們的“良師益友”,真的值得一看。

  • 5 # 千尋沐沐

    《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 6 # 小米有品有魚之夏

    米·伊林是中國讀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蘇聯作家。他誕生於烏克蘭。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後用文藝的手法,詩一般的意境、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唸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

    米·伊林的作品作為優秀科普作品的典範,對中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老一輩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長起來的許多科普作家,都從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伊林善於把文學和科學結合起來,用文藝的筆調,用生動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詩一樣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科學知識。他的作品活潑而又邏輯嚴謹,趣味是從知識本身中挖掘出來的而不是外加的噱頭,材料豐富而不枝蔓。這些都是伊林作品從寫作技巧上來看的優點和特點。中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樣16個字來概括伊林作品的寫作特點。

    米·伊林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 7 # 冰心文化傳媒風南瑾

    《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1

  • 8 # D東哥

    米•伊林是是中國讀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蘇聯作家。特別是讀過《十萬個為什麼?》的人,比較瞭解。

    米•伊林,出生於烏克蘭。打小好讀書,痴迷科學實驗。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為他以後用撰寫科普文學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於大學唸書時就開始小試牛刀,創作出科學文藝性的小短文。1925年他順利畢業於列寧格勒工藝學院。在1927年就創作出《不夜天》作品,這是他人生中第一部比較有分量的作品,作品一經發表,就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歡。

    寫作成功後,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在以後的30多年時間中,他就為青少年創作出了《幾點鐘》、《黑白》、《十萬個為什麼》等幾十部科學文藝作品,這些作品非常受喜歡。這些作品在普及科學知識、鼓勵人們積極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令人惋惜的是,1953年11月15日,米•伊林在莫斯科逝世,終年只有58歲。

    可以說米·伊林的優秀科普作品,對中國科普創作界也產生了巨大影響。許多老一輩的科普作家,以及和50年代成長起來的許多科普作家,都是從伊林的作品中受到啟發和鼓舞的。

    伊林在創作中,善於把文學與科學很巧地結合起來。他用文藝的寫作手法,運用比較生動的比喻,引用典型的事例,再用詩一樣的語言。象娓娓道來的講故事方法來講述科學知識,讓人們能準確理解,而不枯燥。

    同時,他的作品具有語言活潑,邏輯思維嚴謹,有很大的趣味性,可讀性。他善於從科學知識中挖掘出讓人喜歡的因素,運用的材料豐富而不繁雜。中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樣16個字來概括了伊林作品的寫作特點,也是對他作品最好的肯定。

    伊林一生創作很多作品,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鐘》、《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特別是他寫的《十萬個為什麼》,在中國影響最大,也最受歡迎。他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把從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事物,來提出一些饒有興趣的問題,再進行科學的、有啟發性的解答,讓人一目瞭然。可以說正是這部《十萬個為什麼》在中國的出版,才使無數印中國青少年邁進了知識大門,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最近晚上八點多就好睏想睡覺,但到了零晨兩點多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