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南博總

    1.先從大字練起,有利於放大筆畫的細節,特別是與字帖上的字進行比較,可以更加直接的進行對比;

    2.先寫大字,還可以整體上把握字型結構,因為漢字在放大的時候,更可以看清楚哪裡是重心,哪一筆是主筆,有利於培養練習者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以及嚴謹的學習態度;

    3.之所以會感覺越寫越小,是因為隨著練習的深入和熟練,對文字的把控和理解越來越清晰,結構也就會越來越趨於嚴謹,那是書寫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拿楷書來說,寫大字是基礎,小楷才是最高階的,更是一種工匠精神的完美展現。

  • 2 # 書法有云

    你的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確定:你學習書法的時間並不長。那麼,在這一種情況之下,你學習書法需要透過一些輔助的方式來進行。比如你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格子紙來進行練習。

    書法的學習,我們首先是從篆書,隸書和楷書這三種正體字擇一進行學習。以期達到初入規,建立基礎的目的,為以後的其它字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書法的學習方法普遍上是透過臨摹學習法來進行的。簡單的來講,所謂臨摹學習法就是臨寫和摹寫的組合。

    摹寫,就是將薄紙覆蓋於字帖之上,看著字來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式。

    臨寫,則是看著字帖上的字按照我們的觀察所得在紙上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式。

    但是,不管是你採用摹寫還是採用臨寫等方式,在學習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確定書寫字型的大小問題。而對於初學者來講,一個相對固定的大小格子,對於我們學習書法特別是字的間架結構以及筆畫的定位是十分關鍵的。

    所以,

    只要你採用正確的臨摹學習方法,再配合大小一致的格子紙進行書法練習,你所說的這種情況就可以得到改善。

  • 3 # 翰墨書道

    從大楷練起越寫越小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一個由技法生澀到嫻熟的過程。學習書法這樣才是正常的。初學書法如果寫小字,因為其點畫結構非常微妙,更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錯一點,可能會滿盤皆輸,而大字則不同,在相同的技法情況下,大字的字形大,點畫結構相對粗和寬鬆一些,用筆幅度大,掌握起來更容易自如一些。所以我們初學書法都是從大字學起。特別是現在的條件,想放大多大都可以。字形大,細節也被同時放大,便易觀,用筆技法和節奏有就非常清晰。隨著技法的嫻熟,心力所逮,能夠隨心所欲的書寫,這時甚至可自由的放大縮小,都能夠基本不走樣

    甚至將自己所學的大楷縮臨成中楷、小楷,都不是難是。

    針對題主所言,實際上應該表示祝賀,說明你對毛筆或書法的駕馭能力越來越熟練了,能夠真正做到心揮手運了。

    學習書法,學的就是功夫,功夫純熟,自然運用自如。

  • 4 # 心墨書法

    凡是問個為什麼?而實踐才能出真知

    我也是一個書法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很多的疑問,作者有疑問說明用心了,其實學習書法最重要的是用心,平時多思考。從小小學書法,大人總是叫我們大字,他們不會叫我們小字,這是為什麼呢?也許你寫一下小字,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實踐才能出真知:

    一,我們剛練習手的控制力不夠,握筆方法指實掌虛難領悟,而寫小字揮毫於毫釐之間,控筆能力要求很高

    如何控制好一支毛筆?從小老師就說指實手掌虛,但是要理解這就話太難。“指實”,我認為就是手指實實在在地握牢毛筆,不至於脫落,在最快速的行筆過程中也聽使喚。而“掌虛”則是為了不致使握筆太緊而造成的手僵硬,而靈活性降低,導送筆管,作出幅度雖小,卻靈活多變的運動軌跡,使字的點畫形態顧盼靈動、卓越多姿,以見氣韻的生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倘若握筆時將指頭和筆管全緊貼在掌心上,特別是將小指無名指、都緊抵掌心時,則手指就只能隨手掌的運動而運動,起筆、收筆、行筆就會因之而顯得呆滯,失去了手指靈活的運動,則很難使字跡力度暢達靈活生動。握之太緊,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書必拋筋露骨,枯而且弱。”在談到掌虛時,包世臣特別強調小指和無名指要用力外抵,勿使中指的鉤力將其壓到掌心,他說:“中指力鉤,則小指易於入掌,故以掌虛為難。以小指助無名指揭筆尤宜用力也。大凡名指(無名指)之力可與大指等者,則其書未有不工者也。”明彭大翼在其《山堂肆考》中亦說:“用筆執法,指實在用力均平,掌虛則運用便宜。“掌虛”要求五個手指協力把握好筆管的同時,把掌心空虛起來,不要把指頭緊貼手心。按古人的說法,在執筆執行時,掌心空隙以容得下雞蛋才行,我練字的時候也嘗試過這個辦法,放個雞蛋,但我覺得不必要,古人只是做個比喻,沒有叫你真的放個雞蛋。

    還有的書家在後面還加了三條,對不對眾說紛紜,有待考證:

    a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儘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b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透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c管直,執筆寫字時要儘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二,剛開始練書法,我們的眼睛觀察能力不夠,有些細節看不到

    以王羲之的用筆為例,有很多我們初學者看不到的細節,往往是我們和高手有差距的地方

    入筆的一些細微角度,初學者看不到

    孫過庭《書譜》中有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即,細心觀察每個字每個筆畫的位置、方向、長度、形狀、質感等,乃是把握點畫精準的基本要素,也是在觀察中與臨習時,所要注意的內容。所臨的作品,就像是與原帖一個模子脫下來的一樣,形神酷似,而且必須要寫出我神才是好的臨摹方法。我們初學者怎麼能看得更細呢?只能把字帖放大了去臨,臨它的筆畫,入筆角度,行筆弧度,收筆出鋒方向和筆畫間微妙的粗細對比,這是我們初學者唯一的出路。

    行筆中的一些輕微弧度

    王羲之,他的書法平和自然,但筆勢委婉含蓄,含蓄中往往有一些非常精妙的細節,正是我們初學者看不到的東西,遒美健秀,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轉益多師,當他從衛夫人的書學藩籬中脫出時,他己置身於新的歷史層而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 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可見大書家都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他們追求細節,追求極致,所以我們初學者不放大他們的字去臨是不行的。

    上面這些對於我初學者是有很大難度的,我們況且手上做不到不說,眼睛也發現不了。所以我們的老師總讓我們寫大字,便於發現筆畫的特點。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今天說的,我們初學者從大字開始練習轉入小字是正確的學習方式,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手的控筆能力不夠,需要強化訓練,還有原因是我們眼睛觀察能力不足,只能放大了看,才能看出玄妙之處。囉囉嗦嗦說了一些,有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如果覺得我說的不錯,請點關注,我是心墨z,謝謝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失敗,欠債五十多萬還不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