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才智寶貝學堂

    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梳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抱怨,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形象,用實際告訴孩子單親家庭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在生活中,關心孩子,孩子有什麼疑問、需求,鼓勵孩子表達出來,家長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合理的都去滿足。

    但要注意的是,家長本身不能因為孩子沒有完整的家庭就對孩子有刻意地補償,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正常地對待,該生氣、該批評的,還是要生氣和批評的。在批評的過程中,不要貶低孩子,不要和孩子傳達單親家庭的負面資訊,以事論事就好。

    根據心理學的觀點,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如三歲前後需要母親式的溫柔教育,九歲前後的孩子需要父親式的嚴格規則約束。家長要把握好關鍵期,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轉換不同的角色,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的人。

  • 2 # 小雨隨想

    一個同事(女)就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老公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女兒回了家跟自己的媽媽住在一起。據她所說,因為孩子出生的時候缺氧,生下來到3歲的期間都一直擔心留下後遺症,她都是全職帶孩子,做各種治療,也到處聽育兒課,以免孩子的智力和運動系統出問題。那種艱辛我光是聽聽就覺得很苦,所以我很佩服她。後面孩子3歲了,確認沒有問題後,她才重新開始上班。至於她跟老公為什麼離婚,她沒有說過,我也從來沒有問。反正後面就是她一直帶著女兒跟外婆和外公一起住。從這個例子和我所接觸到的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個人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生活上太無微不至

    同事沒有兄弟姐妹,又因為孩子小時候的情況特殊,外公和外婆都特別寶貝這個外孫女。用她的話說,她女兒完全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已經上初中了,把一個削皮的蘋果給她,她都不知道怎麼吃,因為一直都是外婆把水果洗好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插上牙籤再端給她。她想鍛鍊一下女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讓女兒上初中了住學校,但是因為在家裡從來沒有做過家務,孩子在學校特別不適應,基本上用了1年的時間才適應過來。

    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主要都是老人在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由於隔代親和一種補償心理,老人就會在生活上對孩子特別盡心盡力,但是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建議要讓孩子逐步學會相應的日常家務,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孩子總要長大,總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甚至照顧家人和父母。

    2、只注重學習培養不注重情商教育

    這個孩子學習可以說是相當優秀,畫畫,樂器都很棒,但是明顯情商不是很高,在外面說話聲音都很小。就算是每週都見一次的公司同事跟她打招呼,她也不回答。她媽媽經常說“真的是很惆悵孩子的情商”。現在很多人都很重視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卻沒有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但是未來的社會越來越需要高情商的人。高情商的人不僅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係,自己心理也會更健康,更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豐富多彩!

    3、安全感缺失

    很多單親家庭尤其是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會缺乏安全感,會存在一種被人拋棄的心理。所以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生活,都要從心理上更多的關愛自己的孩子,並且告知孩子爸爸或者媽媽不是不要她們了,分開是大人為了彼此能過得更好的一種選擇,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都孩子一樣愛她們。如果可以父母儘量在一些特殊的日子,約定好一起陪伴孩子,讓他們能夠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

    父母分開,孩子沒有錯,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過錯去懲罰和傷害孩子。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選擇分開,都要盡力去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好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能感受到父母完整的愛。祝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 3 # 遠景家庭教育

    對於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始終秉持一個原則,就是無論大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或她對孩子的愛都不應改變。下面,我們按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結合家長朋友向我提出的一些常見問題來綜合梳理一下。

    首先是嬰幼兒時期。

    這個階段,爸爸或媽媽暫時不需要給孩子講離婚的事情。生活是在不斷變化的,家長保持樂觀的情緒,會有助於孩子的早期教育,讓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當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任何一方完全沒有必要回避對另一方情況的介紹。作為負責任的父母,都有權利和義務經常關心孩子的生活,尤其是物質充裕條件下的精神生活。

    父母雙方要儘量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離異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父母雙方都做出努力的話,孩子就能得到足夠的父愛和母愛。

    其次是少兒時期。

    這個階段,單親家庭的子女不僅面臨如何教育的問題,而且如果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爸爸或媽媽平時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時間會比較少。

    這時候家長尤其要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因為孩子一天天長大,雖然開始對父母的狀況不是十分理解,但他能感受到一位家長的好情緒或是壞情緒,另一位家長卻很少在自己身邊。因此,陪伴孩子的一方要多給孩子一些快樂,消除孩子可能出現的失落感。

    作為孩子的扶養人,如果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方式,就要意識到自己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孩子別的家庭成員一起,在避免溺愛孩子的前提下,儘量多地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不能因為大人之間的矛盾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可以透過老師、同學的途徑,多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透過溝通、交流、學習來改進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

    家長與孩子之間如果能建立共同的興趣愛好,彼此就會有更多共同的語言,成為朋友。比如家長與孩子可以一起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下一盤棋、打一次球等等。這樣不僅可以透過一些文體活動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也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

    最後,補充一點我在家庭教育諮詢工作中的切身體會。在一些單親家庭,一方面家長感到壓力山大,另一方面,一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常常會向我傾訴無力承擔家長的期望,怕考不出好成績,覺得自己很差,甚至有極個別孩子萌生自殺的念頭。我認為,無論是單親家庭,還是雙親家庭,“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生活壓力可能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家長可以與孩子誠懇地溝通,彼此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一起努力緩釋內心的壓力,相互諒解和安慰,也許就能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 4 # 伊春美食美客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如果是因為父母離婚的話,可能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陰影。我朋友就是離婚的,她的孩子跟了他媽媽,我朋友跟我說,他但凡是給兒子打電話,兒子總是找藉口,說完就把電話撂嘍,連一句父子親情的話都沒有,讓我的哥們兒感覺到很傷心,他常常自糾的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做錯了。

    曾經有一次我和我的哥們兒領著他的兒子我們一起在串兒店吃飯。我這哥們兒藉著一個話題說起了戀愛的事,就跟兒子說感情不是勉強的事,我和你媽媽離婚還沒等說完這句話,他兒子暴跳如雷,當時就把杯子摔了,孩子指著他爸爸說,我最反感你這種道貌岸然的人,你這種時候還說這話,以後別跟我提我特反感,孩子說完就走了,我朋友的眼睛裡噙滿了淚水。真的是讓我覺得單親的孩子有的時候內心是一種病態,更是一種糾結,孩子們總覺得父母的生活應該在自己的眼裡是幸福的,快樂的而不應該分開,有的是孩子覺得父母們分開就是不負責任,甚至仇恨某一方,所以說單親的孩子伴隨著他的長大。

    也要把心裡的疏導慢慢的跟上,作為父親或是母親的要經常跟孩子保持聯絡,經常為孩子解疑釋惑,在感情上要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大人的事無關你小孩兒什麼,你要看帶好自己父母離婚的事,所以我說只要潛移默化地去對待孩子的感情,慢慢的孩子長大了梳理好感情以後也會慢慢的原諒父母,所以說小時候的孩子都是心靈脆弱,會對父母離婚留下陰影,但是長大後以後特別是自己有了家庭,有了愛人,有了孩子就會理解父母當初的選擇了。

  • 5 # 愉快的童年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容易感到孤獨、憂慮、失望,使得情緒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作為家長,究竟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呢?

    首先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離婚跟你無關。

    有些孩子內心非常的自閉,充滿了消極和否定,有時候爸爸媽媽吵架都會提起他,而他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阻止父母吵架和離婚,所以,在他的心裡,一直認為爸爸媽媽離婚是自己造成的,因而充滿了自責和消極的情緒。從情感依附的角度,對於孩子而言,父親和母親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最信賴的人,是他們的整體世界,當這個世界即將破裂的時候,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維持這個世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從系統動力的角度,家庭系統的任何一個成員都有想要維持家庭系統統一性和完整性的動機和渴望,只是在夫妻雙方實在沒有辦法維持婚姻選擇離婚時,孩子依然還在不斷地努力,一旦父母最後選擇離婚,他們就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導致了父母的離婚。因此,內心會非常的自責,對自己的自我評價也會越來越低。所以,建議離異的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愛爸爸媽媽,不希望我們離婚,可是我們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都不快樂,為了彼此都幸福快樂我們選擇了離婚,這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我們以你為豪。

    你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父母要告訴孩子,你依然擁有媽媽和媽媽,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你的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僅此而已。所以,你是一個很正常的孩子,跟其他人一摸一樣

    爸爸媽媽依然愛你。父母離婚,孩子的生活環境會發生改變,要麼跟父母雙方的某一方居住,要麼就改成跟爺爺奶奶居住,因此很容易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覺得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會導致孩子非常的消極和自卑。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雖然我們離婚了,但我們對你的愛不會改變,我們還是像原來一樣疼愛你,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依然被父母愛著的安全的溫暖的感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光說是不行的,還需要家長們,尤其是非撫養方的家長,每週或者至少每個月來看看孩子或者帶孩子出去玩一玩,用溫暖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愛。

    除了要經常對孩子說以上三句話之外,建議單親家庭的家長朋友們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不要有愧疚心理,導致過度補償。 很多單親家庭的家長覺得自己離婚對不起孩子,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因此會對孩子產生愧疚心理,這份愧疚心理非常要不得。一方面,家長一旦覺得愧疚就想要補償孩子,一想要補償孩子就容易導致溺愛。不但生活上面照顧的體貼入微,萬事包辦,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生怕委屈了孩子,甚至孩子做錯了事犯了過錯,也捨不得懲罰和責罵,就怕孩子心理難過,這樣的溺愛對孩子未來獨立人格的發展是一種莫大的毒害;另一方面,一但孩子發現家長有愧疚心理,孩子就會把這份愧疚心理當成過分要求父母的籌碼和肆意妄為的護身符。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前任,阻止聯絡。兩個人因為相愛而結合,因為不愛而分開,既然愛過,分開之後,就要彼此祝福和感恩。懷著這樣的一份心態,我們就能夠在孩子面前說一些前任的優點,給孩子力量,同時,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前任見面,獲得他生命本能的對父愛或者母愛的渴望,滿足其心理營養的需求,幫助他健康快樂地長大。

    (三)不要忽視孩子人格發展,調動身邊性別資源。 在孩子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沒有父親在身邊的男孩或母親在身邊的女孩,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物件。所以,單親家長應注意多調動身邊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多組織一些聚會或者出遊活動,給孩子適宜的影響,讓孩子的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

    (四)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放棄自我。有很單親家庭的媽媽,離婚之後失去了情感的寄託和未來的依靠,於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未來的命運都寄託到了孩子身上,一方面對孩子過度溺愛,生活上照顧的無微不至,另一方面又對孩子學習上要求極高,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為了我們自己人生的幸福快樂負責人,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那對孩子是一種莫大的精神負擔,因為他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是否能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自己的母親,在中精神的壓力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五)放下焦慮,持續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家長,因為教育孩子的任務落在了自己一個人身上,孩子出現任何的偏差行為就開始莫名的焦慮和恐懼,尤其是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家長,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學習,去成長,當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叫徐孩子,掌握了方法,焦慮就不復存在了。要知道,很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很優秀,關鍵看父母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養育方法。

  • 6 # 大謝正見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家長該注意什麼?

    引語

    這是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分析這個問題等於接受一次情感和心靈的抽打。但願今天的回答能讓更多人看到,讓尋求答案的人豁然開朗,也讓旁觀者警醒,讓悲劇不再重演。

    (一)

    心理學普遍認為“家庭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起點,也是人格形成的源頭,婚姻家庭關係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

    和諧的家庭生活是孩子心理正常、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對於孩子來說,家是成才的一塊沃土,更是健康心理人格的發展之端。

    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當單親家庭成為事實,意味著單親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積極關注孩子的情感發展,及時調整教育方法,給予孩子適宜的愛。

    單親父母要想給孩子最大程度的傷害補救,需要先了解單親家庭孩子主要的問題,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孩子的問題主要是心理層面的。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一、焦慮

    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

    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人際關係上多表現為退縮、焦慮。

    二、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裡,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裡,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三、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為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四、抑鬱

    因為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為父母的關係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洩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爭的爆發,會使自己體無完膚。

    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鬱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於壓抑太久,一旦爆發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生極端行為。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為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為攻擊行為。

    五、妒忌(多疑)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

    對許多事情非常敏感,總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猜疑別人是不是在說自己的壞話,猜疑老師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個活動沒有讓他參加就會胡思亂想,對勝過自己的同學產生嫉妒(因為家庭的變故,很多單親家庭學生的學習成績比以前有所下降,過去曾不如自己的同學,可能超過自己),不服氣,於是會產生對立情緒,覺得別人不公平,同時也帶來了人際交往的困難。

    這種心理的產生與自卑心理有關,同時雖然自卑,但潛意識裡還是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於是就亂猜疑,好嫉妒。

    六、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物件。然而他們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由於自己鬱悶的心情無處渲洩,於是表現為性情暴躁,遇事易衝動,攻擊性比較強,所以會出現打架、罵人、鬥毆等行為。

    在有關調查瞭解中,攻擊性比較突出的和遇事衝動,不計後果的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分別高4%和16%。嚴重的還故意破壞紀律,損壞公物。

    7、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單親家庭學生由於上述不良心理特徵,對於他們認知能力發展,學習成績提高,人際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

    有調查表明,經常曠課、遲到、早退的學生中單親家庭(主要指離異家庭)學生佔83%;不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的學生中單親家庭學生佔81%;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中單親家庭學生佔78%。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幾乎沒有朋友的前者比後者高2%;與同學能夠友好相處的後者比前者高7.2%。據有關統計,中國違法犯罪青少年中有10~30%的人來自單親家庭。在一些教育部門調查中,雙差生中的單寧家庭學生佔25.4%。

    (二)

    雖然每個單親家庭的出現原因各有不同,但後果卻相當一致――孩子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下成為了家庭悲劇的犧牲者和承擔者,被迫承受著本不該屬於他們的壓力。

    如何有效地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已成為單親家長們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那麼,如何解決單親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尋找對策。

    一、單親子女方面

    1.勇敢面對現實,擺脫孤僻自卑的心理。

    單親子女要主動調節心理,重新振作起來,堅強地面對現實,勇敢地面對生活。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難,要向家長、朋友或老師尋求幫助。此外,要主動與人溝通,用誠懇、樂觀的態度多接觸同學,多交朋友,和同學老師取得心靈上的溝通,相信老師和同學也會伸出友誼之手,幫助你解決心靈上的困惑,從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之中。

    2.培養廣泛的業餘愛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業餘愛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課堂教學的侷限,能擴大知識面,在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激發興趣、陶冶情操等方面也發揮著一定作用,能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單親子女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培養廣泛的業餘愛好。同時,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與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長補短。這些不但可以激發單親子女活動的積極性,轉移他們的不良心理情緒,而且可以使他們及早發現自己的閃光處,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機會。

    二、單親家長方面

    陪伴是最好方式

    1.擺正心態,調整不良心理情緒。

    家長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如果單親家長長期處於抑鬱、消沉、悲痛的情緒之中,那麼將對子女的情緒產生消極的影響。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緒的前提。因此,單親家長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從痛苦的現實中走出來,面對並解決新問題,儘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去影響孩子,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2.採取寬嚴適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在雙親的撫育和教育下,會更有安全感,有利於身心的自然健康發展。然而,家庭的缺損往往也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損,單親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諸多的偏差,因此對單親家庭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確引導就顯得更為重要。單親家庭的父母要加強理性,採取寬嚴適度的教育方式。不要為了彌補孩子缺失的情感,過分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因為這種溺愛、憐愛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當然,也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單親家長要根據子女的具體情況,安排好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子女學會自信、自立、自助、自強。

    3.培養廣博的情感。

    家庭是以骨肉親情為紐帶形成的特殊社會組織形式。“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員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關係是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導致家庭結構的破裂,從而使家庭關係失調。”在單親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情感殘缺是不可迴避的現實,要幫助缺少父愛或母愛的子女克服情感心理障礙。單親家長要儘可能多地抽出時間與孩子溝通情感,引導孩子面對現實,調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質戰勝來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難,使孩子明白父(母)親並沒有放棄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

    4.豐富家庭生活內容,擴大子女生活圈子。

    由於家庭關係的失調,單親家庭往往表現出沉悶、壓抑的生活氣氛。這種氣氛勢必會給子女的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單親家庭除有常規的生活外,還應安排一些有趣的娛樂、休閒活動,家長也要學習一些有關現代家庭生活的知識,儘可能地讓家庭生活豐富多彩,增添生活樂趣,使孩子擺脫單親家庭的孤獨感和不適感。同時,單親家長還應擴大家庭生活的範圍,不僅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往,增強與同齡孩子之間的友誼,而且還要讓子女多接觸其他親友中的長輩,能夠跟長輩交流和溝通。

    三、學校方面

    1.要正確認識單親家庭,用情感教育人。

    學校應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關心單親子女,不歧視他們,給單親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以彌補家庭環境帶來的缺陷,努力為他們創設一種沒有輕視、敵意,充滿真誠、關愛的環境。其次,教師要主動去信任、理解、尊重這類學生,關心、幫助他們,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以真誠的情感來啟用他們豐富的情感領域。只有對他們傾注愛,才會便於交流和溝通,消除他們的疑懼心理,從而架起師生之間愛的橋樑。

    2.開展有益的活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社會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在群體裡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比單獨對個人進行性格培養更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漸活潑、開朗。所以,學校要組織一些校園集體活動,教師要採用鼓勵和表揚的方法,儘量的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充分肯定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的作用,表揚他們為集體活動做出的成績,使他們相信自己也是集體中光榮的一員,這樣他們就會積極地投入到群體活動中去。透過這些活動,使他們從中獲得集體的力量,以此增進和其他同學的友誼,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單親家庭的學生的教育問題是當今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正確認識和處理單親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是單親家長朋友們、廣大教師和全社會都要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

    希望單親家長朋友們,能夠認真、理智、用心、持續地關愛自己的孩子。積極健全認知,遵循孩子心理及人格發展的規律,運用恰當的教育策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讓孩子不會因為曾經的傷害影響對未來、對他人、對社會的希望和追求。

  • 7 # 繡之歌

    單親的孩子他的身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不管是和父親或者是母親生活,家人都要給於更多的關愛,給足家的溫暖,快樂的生活。

  • 8 # 小小思維家

    家長首先調整心理情緒,引導孩子對家庭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面對新問題,要敢於正視,並逐步去解決。對孩子不應長期隱瞞離異的事實,那樣反而增添一層苦惱,矇在鼓裡的孩子知道實情反而怨恨父母。

    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係。

    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有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一起度週末。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個別同學說了刺激性的話,家長不妨找那個同學聊一聊誠懇的態度和有理的分析,會使孩子懂事的。

    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瞭解情況之後,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

    讓孩子接觸其他長輩,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響。

  • 9 # 花匠老陳

    不說要注意什麼,就說說不該做什麼吧:

    1.不互相詆譭離異後的另一半。

    ①自卑。作為一個孩子,血液裡流淌著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血,如果互相詆譭。孩子的潛意識裡會有自卑的一面,會不接納自己的不足,這根據性格不同,日後表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同,因此這一點切記。

    ②安全感缺失。從孩童起,父親母親所營造出的家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比如說當帶孩子去公園,孩子很小的時候會邊玩,邊扭頭找家長,大人在,他就安心玩。家長不在,孩子不僅不敢走遠,還會轉過來尋找大人。因此說這個家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安全感有多強,就決定孩子未來走多遠。當然,日後若有機遇,也是可以修復,但孩子是需要時間療愈的,這就是所謂的: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癒。

    2.不可指責孩子,說是孩子拖累了自己。

    人類的嬰孩兒原本就是要依靠父母才能成人,不像動物世界,小牛小羊出生數小時就可以站立起來。所以我們生育了孩子,撫養就是必須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因為離異就指責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是累贅,自己不重要,會嚴重使孩子嚴重自卑。

    3.家長別因為經濟拮据,就跟孩子格外哭窮,或家長自身格外自卑。

    離異之後若因為撫養費的問題協調不好,有家長會覺得經濟壓力較大。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堅決不可因撫養費的問題在孩子面前過多抱怨。少年當自強。這份自強是應該由撫養人帶給孩子的,所以切不可因為家境艱難就養出一個心窮的孩子,因為人窮窮一時,心窮窮一生。

    4.再婚不可衝動。

    再婚之時一定要看清楚對方人品,我想這一條應該不用多解釋了吧。總之,不管是當初離婚的不得已,還是再婚的緣由,都應該在適當的時候跟孩子坦誠以待。任何時候得保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保證在缺失親情的基礎上,養成良好性格!

  • 10 # 李筱懿

    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在離異家庭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們身上會有叛逆、焦躁、自卑,猜疑等等缺點。長大之後,也會如此,他們對愛情親情十分渴望,真正靠近時卻又懼怕。在社交中,也會有明顯的社交障礙。所以,在不得不成為單親家庭後,家長們必須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理性教育

    有些離異後的父母往往會把自己的感情和愛全部傾注到孩子身上,加上補償心理的催化,對孩子的無微不至會導致孩子的依賴性增加,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脆弱、缺乏主見、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為期望過高。不少家長會在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後給予厚望,這樣情況孩子會有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重。所以,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注意彌補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母愛帶來的消極影響,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2.多陪伴孩子,及時瞭解他的心理動態

    孩子跟大人一樣,在離婚事件中都會受到傷害,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這時候,要記得多陪伴他,帶他去做他喜歡的事兒,舒緩他的壓抑。對孩子提出的質疑,家長也不要回避,要非常認真地給孩子說明白。有條件的家長,會讓孩子看看自己上班時候的樣子,讓他體會到自己的辛苦和堅持,讓他的心理,儘快地成熟起來。如果孩子總是鬱鬱寡歡,一定要及時疏導,不要強行干預。

    3.引導孩子多積極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

    單親家庭的孩子多數心情壓抑,性格較內向不喜交際,對此,家長應該多鼓勵陪伴他們參加集體性活動,培養起積極情緒和優良性格。可以定期帶孩子參加一些家庭聚會、運動活動等,讓孩子儘快從家庭變故的悲傷中走出,逐漸培養開朗自信的性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是2100左右,華為Nova6 4G和Redmi k30 5G哪個更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