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頤0801

    很多人都喜歡漢服,尤其是年輕一代。現在常常可以見到在一些重要場合或集體活動穿著的人們。平時穿著的人會較少,畢竟不方便……

  • 2 # 淡月梅花613

    我非常喜歡漢服,感覺穿起來飄飄渺渺,就像仙女一樣,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可是,我平時不會穿,一是不方便,二是太誇張。

  • 3 # 北山有片海

    我不喜歡所謂的漢服。服裝應該體現的是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而不是被別有用心的商家挾持下冒進的文化。如果作為禮服,在婚喪嫁娶等活動中穿著也算合理,如果硬要日常生活穿著漢服,說實話沒幾個能穿出飄逸文雅,簡直慘不忍睹!

  • 4 # 漢家姑娘賞賞姐姐

    最喜歡漢服啦,但是平時時間緊迫的時候不會穿、因為來不及打扮;下雨的時候不會穿,因為怕裙子崩上泥點子;需要運動的時候也不會穿,因為行動不方便而且容易摔倒。通常都是早上沒課或者週末和假期出去玩、還有表演節目的時候穿。

  • 5 # 雷家林書畫

    我喜歡漢服,但上年紀了,所以支援新生代穿,自己只多鼓吹,並多畫漢唐有關的畫,寫漢唐有關的文字。

    《女史箴圖》--成教化,助人倫的繪畫經典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以張華的《女史箴》一文為內容繪成,是教化婦德的影象作品,圖中繪有馮媛、班捷予等人的故事。某種意義上說是古代的宣傳畫,教導婦女臨危不懼,節制歡愛,行為有度,重視修養,寬容大方等等,此長圖原為十二段,現存九段,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軍隊劫去,現收藏大英博物館,為唐摹本,另有宋摹本收藏故宮博物館,由於時代久遠,加上戰爭的遷移,胡人的保管不善,畫有點斑駁迷朦,讀它如在夢中。二戰時英國感謝中國遠征軍解救英軍緬甸之圍,以此寶圖與一潛艇選一贈當時中國政府,當時中國政府也是因為胡未滅何以為家,人如此,畫亦然,只收了一潛艇,道出長期以來貧弱的近代中國的一種無奈與悲愴。

    繪畫也許可以多元,為藝術而藝術也好,為人民為社會也好,不管是什麼目的,藝術性是本質與核心的要素,顧虎頭的藝術造詣本身就高,縱是此一作品是宣傳畫,卻有讓觀者獲得無上的藝術享受,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畫者,尤其是女子們。在《女史箴圖》的處理上,山小人大的作派延續他的《洛神賦圖》作法,只不過不再是穿插而是分隔畫面,山水圖成為人物圖的一個片斷,在山水片段中,圖有一日一月,日月中有金烏玄兔的意象,並有裝飾紋樣的雲象環繞,山上有各種禽獸等等,千里江山的世界下的人事便向左右展開,人物的片段背景不再有,以中間的山水簡明代之,這樣背景空虛,但人物因此更為簡明而充實,並題上張華的句子,表達圖中每一片段的主旨。

    關於山小人大的中國繪畫圖式與其說是中國繪畫的幼稚狀態並不確切,因為在古代的華人的觀念中,人是自然的主體,所以畫得大是自然的,好比畫大人與小人一般,不按照生活中的原樣比例而是按照人倫等級的標準來進行,此圖把山水與人事的影象分隔處理同樣表明畫者有意為之,便於繪出主要人物的狀態與表現的主旨,達到宣傳教化的目的。

    我們看這種處理方法在戰國的帛畫中已經有之,只不過戰國的帛畫還是原始狀態的空白處理,到了晉代經歷山水與人物間雜後的一種迴歸,到了唐代的人物畫和動物畫比如張萱《搗練圖》韓滉的《五牛圖》中,背景空虛,省略的作風更好的把表達的精力對準人物與動物本身,達到精緻的藝術表現目的。

    繪畫作品省略的目的是專注於重點,比如人物還是在眼睛上著力:傳神阿堵,所以簡省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便是顧長康對繪畫藝術理論與實踐的貢獻。空虛中的充實,注意點在眼睛上,這便是虛實相生的藝術原則的高妙運用。

    顧氏繪畫作品時代已經久遠,但它的神采仍然具備,其線條的力度感覺是從書法中來,從篆筆的中鋒力量中來,堅韌便又是多麼的流暢,有飛動之勢。英國學者貢布里斯在其《藝術的故事》一書中談到中國畫的書法因素與東方神秘主義,正是中國藝術在現代社會,照相術的衝擊下,印象主義的導引的現代主義的興起,彰顯東方藝術與自然主義相左的風尚正是藝術永恆而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所在,這離不開早期的中國繪畫者的探索與傳授,先定下高妙的作畫正規化,讓後人傳承並修正。

    回到《女史箴圖》,中國繪畫的總體風貌就是從先秦而漢晉的歷史動作中定型而來,後來的中國繪畫作風其實少有越過這種預成的民族繪畫習慣與圖式,並且影響到日本南韓等中原的邊區。當然,在現代的中國繪畫中,變化也許大,那也只是在色彩的濃郁中下功夫,它的內在結構,並無任何實質的變化。所有的中國畫人都會注意傳神的位置。繪畫不僅娛樂於人,還有它的使命,對社會的影響力。

    《女史箴圖》的社會場景:漢服與木鞋,席地而坐,女子的貞靜閒雅,女子不過分親近而不同車,女子面對猛獸的沉著機智,女子悅已者容,但更當充實內在的精神素養--這種女性文明的標準與要求是繪畫的政治意義,與儒家傳統思想連綿的中國古代社會相和諧的。

    顧愷之是個文人,他的理論影響不遜於其繪畫作品,而且它的文與畫,散發的就是魏晉風流,但那種風流並不是今天這般的過分,而是有適度的解放,他的畫,會把我們時間穿越,帶進那個風流倜儻的東山高臥時代,一個自由而有序的時代。

    文章結束之前,順便說一下中國的珍貴藝術品流失海外的話題,《女史箴圖》的逸事說明了宋之後的中國社會相對於西方如同是文禽對鷹隼,同時中國民族往往是以德報怨,對於流失的作品,我們的態度不一定是要求全部地迴歸,實際上藝術品的遠征,對於另一個社會,西方的社會的藝術影響力是潛移默化的,反而達到了收藏中國深宮而達不到的效果,人們從包裝紙的浮世繪中影響印象主義,但不盡然,中國的藝術品,瓷器圖紋,它的東方作派,已經影響西方現代藝術的革命,只不過少有理論的發揚罷了,西方的藝術工作者從他們不熟悉的世界如東方非洲藝術品獲取藝術革新的元素,完成他們的變革與藝術的生命,也就是世界藝術的大同趨勢,隨著時代的深入而深入,互補與交融,成了不可阻擋的態勢,當然民族的特色也許不會完全的同化,但你中有我的現實是無法逃避了的。(家林論藝)

    在歐洲國家中,英國的藝術與東方的藝術最為親近,這也許有它的原因,開啟中國的大門者,同樣被中國傳染最深,記得莫奈流亡英國後,畫風轉變為抒情,精力對準居家的那一片荷塘,那一片睡蓮池,就象徐渭、八大畫荷一般,我猜得不錯的話,一定是收藏在英國的中國藝術品傳染了他。

  • 6 # 粟玉說點啥

    這個問題取決於。你穿上漢服之後的感覺,外在人物對你的評價決定了你會多穿還是少穿,甚至決定了在這個社會上的推行怎麼樣。

  • 7 # 風馬C

    喜歡漢服,喜歡一切古裝,最喜歡魏晉時期的服飾。

    平常會穿改良的,或者方便一點的,去玩拍照會穿整套的。

  • 8 # 起筆落墨

    看地域,身為哈爾濱這種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城市,我不太想穿,主要和周圍的景色不搭。但是南方那邊有很多好的景色相稱,那我會非常樂意穿!

  • 9 # 大魚20200227

    我喜歡漢服。古裝風的服飾 我都很喜歡。家裡有我喝茶的時候喜歡穿 聽著古琴曲 穿著漢服 古樸典雅。瞬間覺得我喝的不僅僅是茶 而是一種心境。生活中這樣的儀式感必不可少

  • 10 # 大地的那些事兒

    我很喜歡漢服,但是我平時不會穿。

    我喜歡漢服,因為漢服的設計和風格非常美麗迷人。我向來喜歡古風,很嚮往電視劇中那些衣袂飄飄的感覺,很仙很美。再者漢服也是我們古代文化中的一種,它是經歷了幾千年來各個朝代文化的沉澱,也深受儒家文化和中華法系的影響和薰陶。漢服作為中華禮儀文化的代表和結晶,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所以我很是喜歡!

    我既然喜歡為何不穿呢?第一,我的家庭的屬於窮困的農民出身,一套好點的漢服也要好幾百塊錢吧。對我來說漢服是種奢侈品。第二,我既是一名農民,那肯定得要下田幹活的,我也不可能穿著那麼漂亮的漢服下田的。而且幹起活來也極為不方便。第三,就是現代有現代人的穿衣風格,我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就算再喜歡古代的也應該學會適應時代,在心裡喜歡一下就好了,頂多有錢了穿個漢服拍個照留作紀念也就好了。我這個人不喜歡自己在眾人眼前顯得那麼突出,還是平平凡凡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日之後如何幫助新手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