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首悠心
-
2 # 許多分教育課堂
孩子寫作業總是開小差不專心,這是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應當及時給予糾正,否則勢必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學習。至於是批評還是採用其他糾正措施,那需要視情況而定。
在此我給家長提幾個建議,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的專注度。
第一、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家裡有條件的,儘量給孩子單獨創設一個書房,獨立的學習空間能排除很多不必要的外界干擾,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家裡沒有條件給孩子佈置單獨的書房,那麼也儘量給孩子提供安靜的環境去學習。比如儘量避免在孩子做作業的時間看電視,儘量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進行打麻將或打牌等娛樂活動。孩子的定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一邊做著作業一邊耳朵聽著外面的聲響,效率肯定不會高。
第二、給孩子創造乾淨的學習環境在這裡我所說的“乾淨”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環境乾淨整潔,人一旦在雜亂無章的環境下做事,效率也會變得比較低,反之環境非常乾淨整潔,人的心情也會變得舒爽,頭腦更為清醒,做事也更具有條理性。因此,家長儘量提供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讓孩子學習。
乾淨的另一層意思就是純粹,孩子學習的地方儘量不要堆放其他東西,尤其是玩具或零食,很容易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最好的環境就是一張乾淨的書桌上只擺放孩子的學習用具。
這裡還要特別提醒家長注意一點,孩子的文具要簡單,數量不需要多,一旦多了孩子就會頻繁更換,把時間浪費在挑選文具上。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個智力水平相當的孩子同時在兩個房間做作業,小A的書桌上擺了玲琅滿目的筆、尺子、橡皮,小B的書桌上空蕩蕩的,就是他面前的作業本、課本、一支筆、一把尺子、一塊橡皮。兩個孩子同時開始做作業,而實驗者開始計時,一個小時後計時結束,結果令人驚訝,課桌上擺了很多文具的孩子只完成了作業的三分之二,而且還錯漏百出,正確率很低。而另一邊課桌上沒有其他多餘東西的孩子作業已經完成,而且正確率比前一個孩子高出很多。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的專注力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影響。
第三、把對孩子的要求變成陪伴很多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處於命令、監督的狀態,用得最多的句式是“你必須......”、“你應該......”、“你不可以......”,可是家長越是如此,孩子往往越叛逆,最後結果總是事與願違。
家長可以改變教育思路,把命令和監督變換成陪伴,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拿著書安靜地坐在一旁看,這種感覺很微妙,孩子的學習效率往往更高。不過家長要注意一點,不要拿著手機在孩子身邊玩,會干擾孩子的學習,並且孩子心裡也會有不平衡感。
第四、家長給孩子設定小目標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沒有規定時間,很多孩子能磨嘰半天做不了多少事,明明十分鐘就能做好的他偏要花半個小時,這就是不專注的表現。
家長可以跟孩子來個約定,晚上9點鐘之前必須完成作業,如果按時完成且保證質量的可以獲得一些獎勵,反之若是沒有按要求完成的,則需要接受一定的懲罰。當一件事變得有挑戰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力會加強。
最後,我要強調一點的就是孩子的專注力真的很重要,它會持續影響著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活,若是家長髮現孩子的專注力不行,一定要及時干預培養。
-
3 # 秋桃愛囉嗦
提問:兒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開小差,應該批評他嗎?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現代家長的一大腦疼事件,為此網上還出現了許多關於家長輔導孩子的心急時候的搞笑表情包。
自己的孩子在寫作業,無非就是這幾種情況——1.不會寫2.不專心。這兩種情況是家長最頭痛的情況,也是最無奈的情況。就算打也捨不得,畢竟是自己親生的,而且不如順其自然,以免氣壞了自己,還沒有任何效果。
開小差就是他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這樣即使你再打再罵他不僅不會努力學習,反而會對你有意見,暴力解決沒有任何效果。你要去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在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在玩的時候發揮天性。批評只會讓孩子的心裡有更多的挫敗感,這樣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棄。
打只是暴力解決,我們要的是讓孩子心裡去接受學習,讓學習成為孩子生活地一部分,並不是強迫與壓迫。
-
4 # 瑪莉卡之夢
應該耐心地教導他,有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批評一下,但不要與其他人的孩子相比較,也不要使用暴力手段,孩孑心靈很脆弱
回覆列表
孩子寫作業總是開小差,當然要批評,更要及時糾正。
一般來說,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都比較短(5~6歲10~15分鐘,7~10歲15~20分鐘,10~12歲,25~30分鐘,12歲以上超過30分鐘),且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較差,寫作業偶爾開小差的情況是有的。但總是精力不集中、開小差兒就不正常了,會影響學習和寫作業的效果,長期如此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危害很大。
孩子寫作業總是開小差,糾正的辦法:
一、培養孩子獨立及時完成作業的興趣。
在小學低年段,學習課程難度較低,完成作業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樂趣,在家長和老師的適當引導下進行。比如數學題:
有一塊蛋糕有10份,分給爺爺奶奶兩份兒,分給爸爸媽媽兩份兒,分給弟弟妹妹兩份兒,分給哥哥姐姐兩份兒,自己還有幾份?
這類題可以找來蛋糕,讓孩子親自切一切、分一分是非常有趣的。
再比如小明今年8歲,媽媽比他大22歲,媽媽今年多少歲?10年後媽媽比她大幾歲?
其他學科的作業都可以在興趣的引導下完成。
這樣長期堅持,孩子漸漸對寫作業有了興趣,那麼在做作業時精力自然就集中了,就不會“開小差兒”了。
二、注意讓孩子適當的休息,勞逸結合。
寫作業是很艱苦的腦力勞動,一般小學生注意力也就在30分鐘左右,所以作業寫到一定時間,就可以適當的休息一下,或看會兒電視或玩一會兒遊戲,調解和放鬆一下,再投入到寫作業當中,精力就更旺盛,效果就會更好,也不會再“開小差兒”了。
三、適當的獎懲也是防止開小差的好辦法。
如果你的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完成作業積極主動,就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激發他的學習慾望和學習成就感;如果發現孩子不好好完成作業,經常開小差且提醒無效時,就要給予適當的懲罰,比如罰站反省或做家務勞動等等。要讓孩子明白不好好完成作業要承擔的責任和付出的代價,對抑制孩子寫作業開小差有一定的“療效”。
四、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完成作業的意志和品質。
有個別孩子打遊戲起早貪晚不覺得苦,而完成作業或學習時就滿心的不樂意。這是因為學習或寫作業是動腦動手的艱苦勞動,需要主動去找“苦”吃,而人的本能是排斥的。這就需要幫孩子培養堅強的學習意志。對此古人不惜“頭懸樑”“錐刺股”。那麼今天我們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意志呢?
對孩子的學習意志的培養:
1、家長和教師適當講解學習、完成作業與人與人生的重要意義。
2、在生活中讓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克服某種困難,培養意志。
3、學習名人、成功人士的學習故事和事蹟,用榜樣的力量感染、激勵孩子。
4、用方仲永等失敗的案例來警示孩子。
教師和家長還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引導孩子樹立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積累學習、完成作業的經驗和體驗,激發內在的學習慾望和潛能,逐步培養孩子堅強的學習意志。
五、最終要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完成作業的習慣。
心理學表明,一件事重複21天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堅持90天就會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所以抓學習、寫作業都要從小培養和訓練,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就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學習習慣,融入到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成了一個自覺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也會良性的發展,家長也可以高枕無憂,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完成作業常常開小差”的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