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爾斯正義

    1、個人認為,良知並沒有被踐踏,做為“整體互利機制”,這是人類祖先賦予我們的進化能力——人類恰是靠這種“整體互利機制”才在遠古時代脫穎而出,戰勝各種強大對手,獲取食物,實現分工合作。

    2、個人認為,良知也不是本體,我們追求良知、擁有良知是為了讓我們過得更好——良知的本質,是一種功利主義源頭。

    3、良知可能調整的是個人長遠利益、整體利益,所以會顯示出“暫時被無底線之人踐踏”,因為“無底線”之人,“踐踏良知”之人,一般追求短期利益。

    4、個人認為,情感中的“善念”,是良知的情緒之表達形式;情感中的“惡念”,是“認知”中的“恐懼情緒、完美主義、簡單思維、施虐傾向”之表達形式——良知是認知的一種。所以,如果你的“良知行為”含有以上幾種情感傾向,“良知思想”有可能會變為“行為之惡”,這說明良知有邊界。

    5、人不是要有良知,而是你骨子裡可能就含有良知——根植於基因、血脈之中,每個人都有。在思考別人“做惡”的過程中,要防止“惡之謎思”。“惡”會有映象錯覺——你覺得別人的“惡”,恰是別人覺得你之“惡”。而且,很多“惡”,對於“作惡者”來說,他(她)們的感覺是“理所當然”。

    6、有些人天生“匱乏良知”,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大腦“杏仁體”不夠發達,無法感知別人的情緒,尤其是別人的恐懼情緒。

    7、深入地理解“良知”,可能才能更好認知良知、擁有“更多更好”的良知。不過,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良知、道德、秩序、集體一類的確定性“熵變”,會引起全系統某些地方的加倍“熵”,所以,良知的對立面不可能會被消滅——“惡”不可能被消滅。這個世界的本質,是趨於不確定性和混亂的。在政治學上,這不由讓人聯想起波普爾的話:“任何試圖建立人間天堂的結果必然是造成煉獄,因為這會導致不寬容。”

  • 2 # 河洛宜人

    選擇良知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道德、人格尊嚴,保留內心的光,並不是為了獲得利益,也不是為了戰勝沒有底線的人,所以孔子說君子固窮。

    良知總被不道德踐踏只能說是社會大環境出問題了,良知不被保護會使一個社會走向墮落,最終人人自危,互相傷害。

    良性的社會環境會使人人崇尚良知,即便是性惡之人也得保有做人底線,從而人人都可過的體面,光明,和諧。

  • 3 # 直又直

    這句話不十分正確,應把總是改為有時。因為正氣大於不正之氣,這一點應該肯定。人總要有良知,也可以說是良心,更應有凜然正氣(或謂正義和共識),古訓言:邪不勝正,正義始終戰勝邪惡的,更應把邪惡踩在腳下!人沒有良知(良心),即是邪惡、歪風,那畢竟是極少數,不堪是被踏,而是要把它扳倒的!

  • 4 # 南陽耕夫

    看來這個問題 很少有人願意回答。的確,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難題總得有人來答,我就不自量力,冒失一回,權當一塊探路石、一塊引玉磚吧。

    “良知總是被沒有底線的人踐踏,”這種情況在社會生活中時常會有,有時甚至是常態。所以便有了“誠信是誠信者的墓誌銘,欺詐是欺詐者的通行證\",\"廉潔是廉潔者的墓誌銘,腐敗是腐敗者的通行證”等等。眼看著誠信者吃虧上當,欺詐者便宜佔盡;廉潔者清貧窮困,腐敗者富裕奢華。還有好心施救,反遭訛詐等等。社會上太多這樣沒有道理的事了。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把握兩個方面:

    一、善與惡,良知與無底線,這兩個對立面不是現今獨有的,而是古已有之,將來依然會繼續有之。只是不同時期,兩者孰大孰小,誰佔上風的不同罷了。相信隨著歷史的發展,善良終會戰勝邪惡,良知終會戰勝無底線。因為這是人心所向。

    二、但行善事,莫問前程。面對不良行為,能勸導的可勸導,不能勸導的,不計較,不抱怨,絕不放棄自己的底線,去仿效惡行。總不能見到狗咬人時也去咬狗吧。要放眼長遠,做自己該做的。保持對社會的基本信任與價值信仰,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就像狄更斯所說的:“人能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就可以感覺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這杯苦酒抵消了”。

  • 5 # 煩人憨憨

    有良知的人總是被沒有底線的人踐踏,難為自己,所以人為什麼要有良心呢?

    《孟子·盡學》“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也,良知也。”良知是天生的,是對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斷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

    俗話說:“患難之處見真情,危難之時見人心。”當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正是中國同胞的“國難”時刻。如何化解“國難”,專家給出了沒有成本的解藥“不出門”,從現實看這個解藥並沒有贏得有些人真正的認同。躺在沙發上(床上)看著電視、玩著手機,依然抱怨生活是多麼的無聊。社群和物業勸導少開車少出門時,不予理解配合,甚至是虎視眈眈說:“大題小做,病毒離我們還很遠”。這種人不會自我約束,不會愧疚,不會心有不安。換句話說,這種人沒有作為人的底線,不懂何為道德。他們即使做了壞事被抓到,也只是感覺自己遭受了表面上的懲罰,內心絲毫感覺不到傷害別人所遭受的痛苦。

    人生在世,誰能夠離開社會而生存,誰沒有受過別人的恩惠?看看那些面對疫情 勇敢逆行,疫情面前 他們勇敢地堅守一線,用忙碌的工作狀態詮釋了“責任擔當”。疫情肆虐,人間有愛,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一個人,幹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叫有良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並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問心無愧”!

    這世界的道理本來就簡單,關鍵是良知。良知即使站在最無恥解釋的層面,都不能突破如下底線,就是人禽之別。有良知的人總是被沒有底線的人踐踏,這種人就是良心餵狗了、狗良心了,不過是衣冠禽獸而已,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繫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知恥,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藥。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我沒有理由質疑那些人的良知,但是我願意看到的是“知行合一”,我更想知道在國難當頭,你加油了嗎?

  • 6 # 小龍日誌

    做人的底線就是自己的良知,我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環境,有不同而非相似生活的經歷,我們每天要面對很多很多的生活問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一帆風順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生活困難或困窘,這時我們的心態也就生變化了,我們的思維也就發生了變化。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誘惑,還有某些現象的不公或不平,自己的人生旅途不順等多種誘因疊加在一起,充斥著我們的心,充斥著我們的感官神經,腦海中就會形成各種貪念和雜念的想法。這時候我們的腦海就會是一片混沌樣子,分不清是與非,黑與白,顛倒人心人性,失去了人心人性最基本的良知。

    只有時刻保持自己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有一顆純潔的心,有一顆屬於自己的良知。因為良知會左右我們的言和行,如果良知偏離了正常生活軌跡,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結果。所以只有正確對待自己的良知,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良知。既使遇到生活困難或困窘,面對來自以外的各種誘惑,我們都不能有一絲貪念和雜念。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不能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強加給自己,我們只能取捨屬於自己的那份。做事之前都要先為別人想想,是否有傷人之意,是否傷心之意,是否挑戰了別人的底線。我們的言和行是否符合道德,公德,法理等,是否違背了自己的良知,這才是我們時時刻刻記住的。我們不要違背良知的最初釋義,良知就是用來規範一個人一生的最佳最好的尺規。

    良知就是人心人性的最初體現,良知就是自己的最好老師,良知的純與潔,正與邪,那就看你自己了。

  • 7 # 旅命的

    感謝邀請!這個所謂的良知其實是做人的底線,為什麼有些人在爭吵的時候會問對方,你是人嗎!也許許多人認為這是侮辱對方,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在侮辱對方而是對方違背了提問者做人的底線。在我看來,做人要有底線、良知、尊嚴,沒有這些規則那還能稱之為人嗎!所以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簡單,良知公眾對人類識知的底線,如果沒有這個底線,對不起,這個物種不配稱之為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爺爺奶奶帶小孩子不好,容易溺愛,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