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貞
-
2 # 又見炊煙777
我認為“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有道理,但有片面性。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一,“窮家出孝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從小就知道父母生活的艱辛,從小就開始幫父母分擔家裡的重擔,並有改變生活的決心。長大後他們努力幫助家裡來改變貧窮,使辛苦的父母能過上好的生活。所以有“窮家出孝子”的說法。
二,“亂世顯忠臣”在遭遇到戰爭或者災難時,才能顯出誰是忠臣。這是有道理的,和平時期每個大臣都對你言聽計從,只有到災難的時候才能顯出誰是忠臣,真心的擁護你,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平時對你挺好到了有災難時跑的比兔子還快,這時忠臣才能保衛你,為你著想。
三,這句話有片面性。我也看到窮人的孩子,好吃懶做,整天賭博不上班的,最後把房子都輸了,逼得老子幫他還債。我覺得和平時期一樣能顯出忠臣,比如歷史上的包青天,為國家為百姓忠心耿耿。所以說這句話有片面性。
-
3 # 梁69853253
謝謝邀請!這種說法並沒有片面性,相反是普遍現象。孝必須透過事來表現出來。人觀察問題往往是觀察事物的外表入手,由表及裡,相互參照,趨近或知道事情的本質。如果沒有形相的反映,沒有歷事,孝雖有表現不出來。亂世顯忠臣亦然。如果沒有亂世這些事,就沒有作為。沒有作為哪談得上忠臣。需要相對的一面相映襯,也就是動才能見形,靜則隱。宋岳飛成為民族英雄精忠報國,是由秦檜奸臣映襯才成名。三國演義中,有周瑜,曹操,等將較量才顯現諸葛亮神機妙算。
-
4 # 梁山隱士
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這話可以從二方面理解。窮家為什麼會出孝子,亂世為什麼顯忠臣呢?
首先,在窮人家,如果長輩出現不測或無能為力時,能一心為家,孝順長輩,就顯得很突出,也容易為人稱道,使人感動,自然也容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孝子。
同理,在亂世中,容易出現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情況,畢竟有時自顧不遐,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對主子忠誠的人就顯露出來了。
其次,並不是在富家中就沒有孝子,只不過他們的境遇不會象窮家那麼悽慘,所做的孝行自然不會讓人關注。一樣的道理,亂世也好,太平盛世也罷,忠臣同樣存在,只是沒有特定的環境明顯體現出來,即使忠心耿耿,別人認為也是應該的。
由此可見,窮家出孝子,亂世出忠臣的說法是人們在特定環境看到人性人品的方面,而在盛世中,雖然不泛忠臣,只是沒有那麼讓人注目罷了。
-
5 # 清川流夢
“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逆境中才能顯現人的本性—孝、忠。因為在順境中做孝子和忠臣並不難。
家庭貧窮會出孝子其原因就是優秀品質的傳承。這些孝子們秉承了前輩厚重的高尚品德,堅毅果敢、苦難不懼的高貴品質,貧窮困苦習以為常,吃得苦,耐得勞。在家庭中對長輩敬之畏之重之,孝順自不待言。盡其所能地滿足長輩們有生之年的需求,即便吃苦遭罪也在所不辭。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有些孝子的表現可以說是感天動地!亂世才能顯現忠臣的英雄本色。試想在和平安定的環境裡,臣子做好份內的事情,上對君王,下對黎民,忠奸何來?局勢動盪引發戰亂迭起,忠臣就出場了。救君王於倒懸,救民於水火就成了他們的責任,縱使身死家破也在所不辭!于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更有甚者就是在明知前景黯淡、前途難卜的情況下,還要竭盡全力,冀求力挽狂瀾,即使身死國滅也無懼無悔。諸葛亮、文天祥、陸秀夫不就是這樣的人嗎!相比之下,在國家危難、民族生死存亡的攸關時刻,那些朝中重臣為了苟且偷生,失節失志,叛國投敵,甚至充當鷹犬不是也大有人在:張弘範、洪承疇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當然,“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這句話是針對順境逆境而言的,可能會有它的片面性。窮家也可能不出孝子,國家沒有動亂,忠臣不也同樣比比皆是嗎?
-
6 # 杜象應
“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是對的,不帶有片面性。為什麼呢?因為理想再豐滿,現實很骨感。
先說何為“窮家岀孝子”?簡單的五個字,卻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說窮一次家試試,可以看到你膝下的子女們倒底是誰最孝順的。
要說這五個字,具有片面性,那是你對這五個字的理解錯誤。若真把“窮家出孝子”改成“家窮出孝子”的話,意思就大變了。你想想看,家原先就窮,若是孑女們都長大了,你還會能讓他們(她們)圍著你轉,讓其盡孝麼?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為窮,不能讓子女們再跟你一樣去受窮。再說,子女們都在家裡蹲,不事他業,又能拿什麼來盡孝?光陪伴就算盡孝,那窮到最後豈不是失去了支撐。
古往今來,對於盡孝,起碼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神上的陪護,二是物質上的供給。至此,人們的認知就想開了,“窮則思變”就是唯一不受窮的出路,離開家,去掙錢,為父母雙親將來老了創造一個優越條件才是根本。
所以說,“家窮出孝子”不是絕對的,但“窮家出孝子”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啊?因為當一個家庭走上富裕時候,子女們多半不操心,且吃香喝辣的,糊糊塗塗過日子,表面上看起來對長輩的孝順都是一樣的。
可誰知呃,世事無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相依。一旦家道中落,就好比樹倒狐狸散,各作打算,自奔前程。這時候,你就能在子女們中看清楚哪個孝與哪個不孝了。若能在這般窮困潦倒時都時刻真心實意照顧好你的人,才是真正的孝子。這就是“患難見真情”。
為什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她們)生在福中不知福,生來沒受過苦,不知道父母的過往辛酸淚,從而迷茫在生活中,不知怎樣的盡責才算是孝道。所以沒經歷過貧窮,不知道哪個是孝子,只有經歷過貧窮,也才知道哪個子女是真正的孝子。
窮一次家,就能看出誰是孝子。
再說為啥“亂世顯忠臣”?古言道:亂世出英雄,其實就是環境造就人,時勢出英雄。
唐太宗李世民就說過: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明朝孫商亮《于謙全傳》二0中也說“公即令人割開,將旨取岀。只見鮮血淋漓,高磐大叫一下,暈倒在地。……將大人役皆嘆曰:國難顯忠臣。”
不論是“出英雄、識誠臣、顯忠臣”,其含義都是一樣的,是指國家在遇到危難的時刻,就可以看岀來誰是忠臣了。
誠然,這是對的。一個國家處於和平富強時期,君子也好,小人也罷,大家都同處一室,相互間彼此搭抬,結黨營私。但當有了危機和混亂時,小人得志的就大逆不道,排除異己,甚至於勾引外敵變節而背叛國家。相對於忠心的人臣就判若兩樣了,即使他們(她們)面對敵人百般誘惑,也臨危不懼,既不貪生怕死,也不失節背叛祖國。這就是英雄本色,忠臣的擔當。
在國家混亂時,就可以顯示出誰是忠臣。
總之,無論貧窮或富貴,都有利弊,國家也同樣。出孝子或顯忠臣,都是能決定一個人的本質好壞。所以,為人子,當盡孝;為國臣,當誠忠。 -
7 # 溯路之行2
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個人以為這句話還是比較靠譜的。記得李世民有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句,這個板蕩應是指亂世之秋、困苦之隙而言。貧寒之家的孩子,浸淫於艱難困苦之中、耳聞目濡的體會人世間的溫暖,尤有切膚之感。當他們成立之後,成熟懂事的他們必定更熱愛、孝敬他們的親人,感恩的心一刻不可或忘。由此推論,窮家出孝子、亂世顯忠臣這句話還是靠譜的。一般是這樣,但也不能否認任何事情都可能有例外,不過不在此題討論範圍之內。
回覆列表
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條件優渥的家庭從小嬌生慣養不太經歷挫折和掙扎,天性聰敏心地純正還好,否則易敗家。而困窘貧窮的家庭從小看到父母的困頓反而易勤儉自律,即便缺乏資源亦能發奮圖強,有所擔當。當然,亦不盡然,家學深厚的家族子弟還是有極大優勢的。
亂世出忠臣卻是大機率的,因為救亡圖存必須忠義肝膽有德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