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三僚起名齋廖炳彰

    題主,你問的是不是“松茂而文、竹瘦而壽”?

    松竹梅——松,四季常青;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合稱“歲寒三友”。

    松、竹、梅做為中國文人畫經久不衰的題材,經常一起出現在畫中,取松茂而文、竹瘦而壽、梅寒而秀,是三益友之意,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

  • 2 # 混沌偷光者

    松的醜,對於松本身來說是一個缺憾,松本身無時不忍受的痛苦,但在旁觀者的眼裡卻是文雅和風骨,反過來旁人看來瘦骨嶙峋的竹子,反倒比長勢健壯的竹子長壽,可見我們所見之世界僅僅是我們所見,而非真實的世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世界,但是一千個世界都不是真實的世界,所以終極的哲學還是要回到東方的智慧“無”、“有”、“空”,生生不息!

  • 3 # 南宮外史

    蘇東坡在《文與可梅竹石贊》一文中說:“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為三益之友。”

    本題可能借用“石醜而文”,而化用為:“松醜而文”。

    文,是指紋理,古時“文”通“紋”,引申為文采,風采。

    松樹一般生於山間,歷經滄桑,風雨摧折,寒雪侵襲,根露葉禿,洞幹殘枝,遠非枝繁葉茂的秀木可比,似乎很醜。但是,正因其醜,自有一番銅骨鐵臂、蟠曲虯龍、沉淵飛天、百折不撓的雄風神采。故而人們稱其:松醜而文。

    竹子生性細長,不懼嚴霜,經冬的枝幹更顯枯瘦,但初春時節,枝繁葉茂,生機盎然,且根系發達,蔓延近百米,子筍無數,一竹成林,綿綿延延,永無止境。故而人們稱其:竹瘦而壽。

    松、竹冬季不落葉,梅花冬季盛開,故人們常把松、竹、梅稱作“歲寒三友”。

  • 4 # 心靈旅途木木夕

    是否應為“石醜而文,竹瘦而壽”,這裡的“文”是指有紋理。這句話原是由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總結的“三益”,即“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指看待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表面平平無奇的特點,往往能讓事物展現不一樣的風采。

    古代文人還因仰慕松、竹、梅的高貴品格,將他們成為“歲寒三友”。

  • 5 # 火車頭筆談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萬物盡藏,然松、竹、梅湯風冒雪,休慼與共,經冬不衰:紅梅似硃砂而不謝,青松若華蓋而亭亭,修竹如林海而婆娑,人稱歲寒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堅毅的松,有節的竹,玉潔的梅,優秀的品格為世人所崇尚,故而人們贊之為三益友。藉以比喻志同道合的忠貞友誼。

    同時,還有“松茂而文、竹瘦而壽、梅寒而秀”一說。

    松,常綠喬木,樹皮多呈鱗狀塊片開裂,葉針形成束,球果有木質鱗片。對陸生環境適應性極強,能忍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考驗,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唐人杜荀鶴的《小松》,道出了松樹不為人知的生長過程。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盪”的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巔上凌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謂松柏遲遲不凋謝的難能可貴。松,在寒徹刺骨的環境下是高潔之士的形象代言人。常用來比喻有道之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在“歲寒”即汙濁的社會或艱苦的環境中不至於改變初心。譬如“風吹雨打永無凋,雪壓霜欺不折腰。拔地蒼龍誠大器,路人敢笑未凌霄”(清陸惠心《詠松》),“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唐白居易《栽松二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詠松》)。

    現代京劇《沙家浜》對松樹的品德進行了更為詳盡的詮釋,回答了松茂而文、而書、而頌什麼的問題,並且由松及人:“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蒼穹。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烈日噴炎曬不死,嚴寒冰雪鬱鬱蔥蔥。那青松逢災受難,經磨歷劫,傷痕累累,瘢跡重重,更顯得枝如鐵,幹如銅,蓬勃旺盛,倔強崢嶸。崇高品德人稱頌,俺十八個傷病員,要成為十八棵青松!”

    竹,又名竹子,為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有毛竹、麻竹、箭竹等。竹子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華人喜愛,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又與梅、蘭、菊並列為四君子,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許多竹子的原產地在華夏大地,為中國的文物標誌之一。

    竹,何以瘦,又為何稱之為瘦竹呢?竹是單葉子植物,其莖沒有形成層,故長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長粗了。與雙葉子有形成層且具分裂增生能力的白楊樹、柳樹、槐樹等樹木相比,自是無緣粗壯,顯得清瘦和瘦小許多。於是,修長的竹便與一個“瘦”字掛上了鉤,成為了瘦竹。當晚風把竹葉吹得捲起來時,人們看到的竹竿愈發的細了。“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出自《笠翁對韻》的兩句詩道出了客觀因素之於主觀的基礎性、重要性和決定性作用:花朵葉厚而鮮亮,是因了春雨的滋潤;竹竿的纖細,則是晚風把竹葉吹捲起來而造成的視覺差異。

    竹,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據《山海經》載:“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竹子的種類不同,開花週期不一,少則十幾年、幾十年,更有長達百年才開花的桂竹等。

    竹,更是把青翠進行到底。從發芽開始,素面朝天,簡約淳樸,一直到老。

    竹,又是百姓喜愛的藥膳佳品。竹筍,組織細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對人體非常有益。《本草綱目》說: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益氣、可久食。竹葉,可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

    人們借用竹的這些良好特性喻意並期盼長壽、安寧和幸福,於是“竹瘦而壽”應運而生。尤其是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之時,我們更需要持節、守節之人。

    梅,薔薇科杏屬植物,小喬木,稀灌木,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香味濃,先於葉開放。宋人林景熙在《王雲梅舍記》裡說:“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隆冬天氣,冰封大地,寒氣襲人,梅花卻兀自開放,特立獨行,獨天下而春。梅花因了這“獨自開”的特異功能和搶佔到的先機,居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

    當你面對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幹,綴以數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層薄雪,儼然一幅天成的水墨大寫意時,你不得不說:梅因寒而秀麗也。

    梅以它的高潔不屈、錚錚傲骨的品行,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使梅花成了結束一個季節、一種氣候,開始一個季節、一種氣候的標識性存在。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冰清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在當前國際風雲詭譎多變的當下,我們更需要這種精神。

    松,“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竹,“歷冰霜、不變好風姿,溫如玉。”梅,“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一個堅,一個韌,一個傲,向來為文人雅士所偏愛,其高風亮節可作詩,千姿百態能入畫,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化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吃完飯之後把碎銀子放在桌子上就可以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