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島快訊

    1、聲調與音高聲調是響音音高頻率變化的表現。

    音節的清聲母無聲帶振動音,所以它沒有音高頻率變化可言,自然與聲調無直接關係。

    音高值、頻差和調域是反映聲調音高頻率變化的三個引數。音高值是聲調的頻率值,是聲調最重要聲學特性。透過測量聲譜圖上的基頻(Fo)可確定聲調的音高值。頻差反映聲調內部不同音段的頻率差別,也反應不同聲調之間的頻率差別。聲調不同調型的產生,便是由聲調內部的不同頻差造成的。調域是指一個人說話的聲調頻率高低的活動範圍。

    2、聲調與時長聲調是一個持續的音段,每個聲調都有一定的時長。

    在語言聲譜上,Fo線條是聲調的標誌。如果把聲調的時長相對地分為四級,即最長、次長、次短、最短四個等級,那麼北京話聲調中,上聲最長,陰平次長,陽平次短,去聲最短。聲調最低限度時長是指聲調能被感知到的最起碼,最必要的時長。

    (1)陰平/ba55/,自然時長350 ms,最低限度時長在150 ms左右,而210 ms為保持陰平自然度的必要時長。

    (2)陽平/ba35/,自然時長310 ms,最低限度時長在150 ms以上,230 ms為保持陽平自然度的必要時長。

    (3)上聲/ba214/,自然時長為480 ms,其最低限度時長為260 ms, 而360 ms為保持上聲自然度的必要時長。

    (4)如果以保持聲調的自然度為必要時長的話,陰平和陽平都要求在200 ms以上,而上聲要求在300 ms以上。

  • 2 # 音魔人

    常見的有五種。

      1.自然七聲音階

      是應用最廣的七聲音階,其音程組織是,每個八度之內有5處全音,分成兩個一串和3個一串,兩串之間以半音隔開,見下例1

      五聲音階

      詳稱“不帶半音的五聲音階”或“全音五聲音階”。廣泛流行於亞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島、匈牙利、蘇格蘭民間音樂以及在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稱為“中國音階”。其五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專用的名稱,分別稱為:宮、商、角、徵、羽。其音程組織是每個八度之內有3處全音,分成兩個一串(宮-商-角)和一個單獨的(徵-羽),兩段之間以□音隔開,見下例2:音階中的每一個音都可以當主音以建立調式,可形成 5種不同的五聲調式。在五聲音階基礎上,每處□音的區間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聲音階(以五聲為正聲的七聲音階),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種不同的方式,形成 3種不同的音階形態(見宮調)。附加音的音高常可遊移,遊移音高有時將□音的區間劃分成兩個各約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2.吉卜賽音階

      詳稱“帶有增二度的七聲音階”。吉卜賽是10世紀時從印度西北部分離出來的遊牧部落,其音階結構形態繼承了古印度音樂文化的特點,並在西亞、東歐、南歐、北非各民族的音樂中留下深遠的影響。其音程組織是每個八度之內有兩處增二度,每個增二度兩端有半音鑲邊,形成一組以純四度為框架的、“吉卜賽風”的四音音列,兩組四音音列之間一處首尾交疊,一處有全音隔開,見下例3:用這種音階,也可選其中不同的音當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調式(但並非每個音都能當主音)。

      阿拉伯音階

      詳稱“帶有中立音的七聲音階”。8世紀時著名烏德演奏家扎爾扎爾創用以後,在伊斯蘭文化影響所及的地區廣泛流傳,成為阿拉伯民族音樂的特徵。其音程組織是,將一個全音與兩個約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相接以形成一組以純四度為框架的“阿拉伯風”的四音音列,每個八度內的兩組四音音列之間一處首尾交疊,一處有全音隔開,見下例4,用這種音階,也可選其中不同的音當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調式(見阿拉伯音樂)。

      3.半音五聲音階

      詳稱“帶半音的五聲音階”。盛行於古代希臘與近代日本及其他太平洋島嶼。其音程組織是,將一個大三度與一個半音相接以形成一組以純四度為框架的、特別的三音音列,兩組三音音列之間可有全音隔開。由於大三度與半音相接時其上下位置可以不同,實際上分成兩種結構形態,見下例5:

      平均七聲音階

      流行於東南亞一帶。其音程組織是將一個八度劃分成大致相等的7個區間,每個區間小於全音而大於半音。

      平均五聲音階

      爪哇人所用,當地稱之為“定形斯連德羅”。其音程組織是將一個八度劃分成大致相等的5個區間,每個區間大於全音而小於□音(見印度尼西亞音樂)。 以上各類音階都植根於民間音樂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階,是由作曲家根據某種表現意圖與風格要求而設計創造的,有的僅出現於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產生較大影響,為某個時期某個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其中主要的有:

      4.全音音階

      由6個音級組成,也是一種平均音階,即將一個八度劃分成相等的 6個全音。這種音階的運用濫觴於F.舒伯特、G.羅西尼、H.柏遼茲的某些作品,其完整形態出現的最早例子見於俄國作曲家M.И.格林卡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以後A.C.達爾戈梅日斯基、F.李斯特、C.德彪西、G.普契尼、R.施特勞斯等都曾用過。它成為印象派音樂風格的特徵之一。

      5.半音音階

      由12個音級組成,也是一種平均音階,即將一個八度劃分成相等的12個半音。雖然12半音的律制在中國古已有之,在歐洲也在使用鍵盤樂器以後定型,但將律制中的12個音不分主次而又缺一不可地一齊用來構成樂曲則是20世紀以來的現象。這種作曲技法稱為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體系。 此外尚有各種包含小於半音的微小音程的音階形態,統稱“微分音音階”。目前各種微分音音階還僅處於實驗階段(見微分音音樂)。 音階裡也有音樂。 7個音符組成了美妙的音樂。

  • 3 # 重返現場

    不同的樂器材質、發音方式、使用方法等都會影響音色;樂器發聲

    1、 不同的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音

    為什麼笛子、鋼琴奏出的聲音悅耳和諧,而敲打鐵棒的聲音會完全不同呢?聲音悅耳與否的決定因素就是它發出的聲波。一個純音的發出聲波就像一條完美的正弦曲線,不過現實中它只能透過電學手段產生。其它所有的聲音都是不同形式的波重疊產生的複合音。與其它物件不同,樂器所發出的正是幾種悅耳聲波疊加在一起的 “混合波”。

    2、 樂器發聲的方法不相同:

    有的樂器 (如吉他、鋼琴、豎琴)是靠琴絃振動發聲的;還有些樂器(如笛子、管風琴等)則是透過管內的空氣振動發聲的;單簧管和薩克斯的聲音是演奏者將一個叫哨頭的薄片頂在嘴唇上發出的;小號的聲音則是演奏者嘴唇的振動產生的;還有些樂器如鼓和電子琴,其聲音是透過敲擊繃緊的皮革或金屬條發聲的。繃緊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動形式:一個是基本振動,指弦在兩端之間的運動;另一種是和諧振動,叫做“振節”。一根弦的振動總是一個基本振動與幾個和諧振動的疊振。

    3樂器發聲的方式

    樂器發出聲音的方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樂器都以它自己的方式使空氣產生振動。

    當鼓面緊繃的皮被某種特殊的棒子敲擊時,鼓就開始產生振動。鼓面上下移動,聲波也因此產生。像吉他或小提琴等這類有弦的樂器,是用琴弓或手指去撥動琴絃來產生振動。木管樂器都有吹口。吹奏的人不是把氣吹進樂器使簧片振動(像單簧管或雙簧管),就是在一個洞的側面吹氣,使在樂器內部的空氣產生振動(像笛子)。

    所有樂器都是使空氣振動而產生音樂的,演奏家控制振動的頻率和幅度,奏出不同的樂曲、節奏和韻律。樂器獨具一格的音質(聲音的質量)取決於空氣振動的方式。管樂器,不是把空氣吹進洞內就是把空氣吹過一片有彈性的簧舌。笛子裡面沒有簧舌空氣振動較單一,所以只發一個單音。風笛管內設有簧舌,吹進的空氣較為複雜,能發出一種低沉,粗嘎的聲音。一切不包括電子樂器的弦,管樂器和打擊樂器都用彈撥,拉弓,吹和打擊等方法演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企業一線員工,工作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難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