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禾er

    先說人物塑造方面

    甄嬛傳火,且火了這麼多年,不是沒有道理的,每個人物都是用心塑造的,不說每個人都可以理出自己的一條故事線來吧,起碼也是有獨特記憶點的。

    皇后,我就能想到臣妾做不到啊。

    華妃,我就想到你嘗過從天亮等到天黑的滋味嗎?!

    安陵容,我腦子裡自動播放江南可採蓮。

    浣碧,是吧,浣碧是有些看不慣在身上的。

    不說這些人,哪怕是最小最小的配角也都有自己特殊的記憶點

    俗稱梗。

    咱就比如。

    十項全能小允子

    後宮大喇叭小廈子

    蘇妃蘇公公。

    一米六一米七週寧海。

    內務府總管黃規全。

    還有這個我也不知道叫啥但不管誰侍寢他都特別開心的公公

    就這幾個太監,咱不說演的多出彩,但起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記憶點,而且演的很真,讓觀眾看了像那麼回事。

    再看看如懿傳。

    反正我看一遍下來是沒記住如懿身邊太監叫什麼。

    看看下面幾位和上面甄嬛傳的對比就知道了

    請問這三角色的區分度在哪呢?

    不說太監說嬪妃。

    就舉那個還算比較有記憶點的高貴妃吧。

    直到她下線,她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鏡頭還是她為了幾斤碳去扒人衣服。

    她臺詞是屬於她自己獨有的,這句詞只能她說,別人說了就彆扭的。

    比如華妃的“賤人就是矯情”“今年御花園的楓葉是不夠紅呀”“皇上,你害得(我)好苦呀!”……

    你把這些臺詞換個物件,安沈眉莊身上,安皇后身上,安甄嬛安陵容身上全都不好使

    就只有華妃,只有那個從小受寵張揚跋扈的華妃才能說出來的。

    給人留下的印象就很深。

    不止華妃,比如甄嬛的娘娘您能不能容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下,是嬪妾的本事。比如皇后的索命索我的,別索我兒子的呀,比如葉瀾依的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再比如敬妃摸磚,陵容自盡等名場面……

    都透過特有的臺詞動作讓人物立起來了。

    而如懿傳,恕我直言。

    我就記得所有人罵人都清一色的“賤人”“低賤”“下賤”

    霸氣就是“本宮是皇上親封的巴拉巴拉”。

    關係好就是“姐姐姐姐姐姐。”

    臺詞要不是所有人都一樣,要不就成天掛在嘴邊,生怕忘了。

    富察皇后成天唸叨滿門榮耀。

    太后成天唸叨著兒子房事還要選美女調教(這是老鴇?)

    金魚眼成天唸叨世子世子……

    某個蒙古妃嬪忘了叫什麼了成天唸叨蒙古四十九部。

    其頻率堪比孩他媽催學習。

    行了行了說兩次我就知道了,沒必要成天掛嘴邊吧?

    重複就算了,如懿傳還有很多無意義的臺詞。

    惢心的報菜名:今兒的菜色共八品,有琵琶大蝦,繡球乾貝,炒珍珠鴨…(這大段臺詞到底有什麼意義)

    說相聲嗎?

    高貴妃介紹餃子:無非是些尋常的菜餡和肉餡…(這句又有什麼意義?是想告訴觀眾皇上平時只吃菜餡肉餡的餃子?)

    還有容佩扎金魚眼耳朵直接借鑑甄嬛傳句式…很有炒冷飯嫌疑。

    但甄嬛說這個句式的時候正好是和華妃battle贏回一局之後,說一句嬪妾的本事才顯得綿裡藏針,如懿傳裡就穿個耳環要什麼本事咱就不知道了。

    大量的無意義臺詞削弱了每個人的特點,導致每個角色我想起來都是面目模糊的,沒有一個有特別深刻的印象。

    臺詞重複就算了,還很low。

    甄嬛傳的臺詞借鑑紅樓體,當年瘋狂刷屏,被稱為“甄嬛體”,網上段子配音齊飛,有的店家管女顧客叫“小主”,春晚相聲還借用了這個梗。

    如懿傳,你們感受下。

    不是,咱好歹也是宮裡的娘娘,說話別和遛狗的一樣成嘛。

    給她個炕頭讓她盤腿上吧。

    除了臺詞,這劇演員儀態也不行。

    甄嬛傳裡最張揚跋扈的華妃,拿出來都比她們端莊大氣。

    如懿傳,各種,用手指人

    推人

    答應打貴人耳光,和看回家的誘惑一樣

    娘娘在街上吐

    乾隆這背影。

    如懿傳人物的做事邏輯也是不明確的。

    比如甄嬛傳裡的浣碧,明明她也是甄遠道的女兒卻只能伺候甄嬛(心裡產生不平衡)這導致她勾引皇上背叛甄嬛。後來姐妹交心甘露寺一路相隨,到最後終是意難平使手段嫁給十七爺,這是一個完整的心路歷程。

    她對甄嬛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有姐妹情誼從小到大的主僕情誼,一方面又嫉妒她能得到十七爺的愛慕。

    她這個人也是複雜的,自卑又自負,可愛可恨更可憐。

    人本來就是複雜多樣的,哪能單一的定性呢?

    相比起浣碧,如懿傳的阿箬塑造的就太差了。

    我給你們捋捋她的心路歷程是這樣滴:

    如懿溫柔的批評了她幾次(怨恨在心),皇上多看她一眼(皇上一定喜歡我),如懿說不把她嫁進宮裡(阻撓了她的前程)

    所以她是這麼多年的主僕情分也不顧了,是後果也不想了,就要整死如懿。

    你品,你細品。

    她因為皇上看她一眼就死乞白賴的認為皇上喜歡她,她以為沒了如懿自己就能當嬪妃。

    這是什麼友善度的腦回路呀?

    (更值得吐槽的是她居然成功了,wc這種傷害龍裔的幫兇不該杖殺嗎?電視劇給出的解釋是她爹會治水?還有要保護證人?行吧。)

    這種奇葩的腦回路在如懿傳裡還有好多

    就比如甄嬛傳裡的曹琴默和如懿傳的金玉妍。

    曹琴默為了給自己掙個容身之地,給華妃出謀劃策,最後因為華妃多次傷害溫儀忍不可忍投向甄嬛。

    金玉妍…我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她作了好幾十集就為了世子的一個微笑。

    一個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成天惦記著幾十年前世子的微笑就有點那個啥了吧。

    還有乾隆“真愛”被汙衊,正常人的做法難道不是查清真相?他的做法是把真愛關進冷宮,然後把汙衊真愛的人封為貴人你敢信嗎?

    你要留著證人查真相也不是不行,可關鍵是你真愛出冷宮也不是因為這證人改口了呀。

    如懿進冷宮出冷宮之間也沒新找到實質性證據證明她清白呀。

    so,你倆擱這玩變形計呢嗎?

    玫貴人上一鏡頭對如懿恨之入骨,下一鏡頭因為海蘭被診斷出服用硃砂就立馬跪下:如懿涼是冤枉的呀!

    ???

    更扯的是,皇上就這麼把如懿放出來了?

    天啦嚕,你們做事講點邏輯性好不好?

    再說道具方面。

    欸就這。

    就,淘寶也有很多好看又不貴的首飾呀,你們為什麼非要買這種帶水鑽的義烏小商品設計?

    你就是拿個三十塊錢換個瑪瑙的,都不至於假成這樣吧…

    咱不是一直吹道具多好多好嗎?

    起碼把要拍特寫的道具整明白了吧?

    不說多貴起碼得像那麼回事吧。

    就弄點下圖這種糊弄觀眾一下,很難嗎?

  • 2 # 霓裳倩舞

    甄嬛傳在上星一經播出風靡全中國,沒有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傳出甄嬛傳是內地後宮劇的巔峰之作,也是有好多人信的。相比之下如懿傳就有慘烈拍的時候老多人希望再出像甄嬛傳這樣的好劇,但是s殺青之後傳了好多新聞出來也不見開播最後定檔開播竟成了網劇。而且一開播各種吐糟後來反映好多了,但也比甄嬛傳差好多。

  • 3 # 長勝

    首先,劇中主角,比起演員的年紀要小很多。這就導致了一種“裝嫩”的尷尬。像是一開始,很多觀眾都吐槽女主周某已經不適合演少女了。男主也顛覆了清宮戲中乾隆一貫的風流倜儻形象,變得優柔寡斷,甚至一度讓觀眾覺得很渣。接受不了這種形象的乾隆的觀眾,自然不會給出高的評價。其次,劇中大紅大綠的配色辣眼睛。於媽都用上高階的莫蘭迪色了,《如懿傳》的大紅大綠就顯得討人厭了。造型師在毀了夜華以後,又成功的不走心的毀了如懿傳裡的演員。第三,《如懿傳》劇情節奏太慢,拖沓,而且都是觀眾熟悉的宮鬥套路。走套路的人多了,套路就套不到人了。

      超越和碾壓《甄嬛傳》的聲音把勢頭造的足足的,一開始就把目標定的高高的。《甄嬛傳》豆瓣評分8.9;在《瑯玡榜》出現前,是這些年古裝劇評分最高的,連有口皆碑的《雍正王朝》才8.6.

      既然以《甄嬛傳》為目標,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它是否能達到《甄嬛傳》的高度,或者碾壓,還是會被甩一條街?

      一部戲的好壞首先在於編劇,要做頓上檔次大餐,必須要有上檔次的食材。這兩部戲都是改編自流瀲紫的作品。《如懿傳》是她的第二部宮廷小說,故事依然保持著甄嬛傳的水準。只是故事脈絡有點雷同,難免有套路感,如懿傳就吃點虧了。

  • 4 # 橘子味兒罐頭

    《如懿傳》和《甄嬛傳》這兩部都是屬於宮鬥劇。《如懿傳》主演周迅和霍建華,起初看這部劇的時候是因為有了前面那些宮鬥劇後,未播先火。也是隨大眾口味抱著試試的心態看的。看完之後,說不清楚這部劇的好壞。隨後也看了看評價,正面評價挺多的,負面評價也挺多。

    相信很多觀眾是以前看過《甄嬛傳》現在又抱著繼續欣賞宮鬥劇的心態來迎接《如懿傳》。但看了之後該劇和《甄嬛傳》完全兩種風格。除了塑造如懿這個角色意外,還賦予了劇中更多人物的側面,顯得更加立體。用合理的手法,來詮釋豐富多樣的複雜人性。劇中更是“處處是戲”的呈現和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正是這部作品的獨特韻味所在。

    但《如懿傳》的整個基調是喪且暗的,沒有以往宮鬥劇女主登上人生巔峰的積極主調。

    《甄嬛傳》是近幾年來比較火的宮鬥劇之一,曾經一度排在所有電視劇熱播之首。甄嬛傳的精彩之處在於演員的演技和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劇情。孫儷將一個權傾後宮的女人的性格演變表現的淋漓盡致,陳建斌的演技更是老戲骨級別,將“最是無情帝王家”演繹的無可挑剔。

    這兩部劇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吧,我平時劇荒的時候還會再拿出來刷一遍。今年來宮鬥劇也是層出不窮,劇情也多樣化,各種勾心鬥角也看的過癮,其實這也像我們現代生活中的職場生存一樣,時刻小心應對著身邊任何人,宮鬥需要這樣的殺伐決斷,職場也需要這樣的魄力果斷。

  • 5 # 開心迷妹

    在後宮爭鬥中生存,靠的絕不是真心,而是手段。

    所以,註定瞭如懿的悲慘結局。

    下邊單從人物設定來淺談一下。

    如懿傻傻守護皇帝,甄嬛為家族奮起

    如懿跟弘曆年少時是青梅竹馬,心意相通。如懿是身在皇宮,自以為可以在宮中明哲保身,與弘曆廝守到白頭(太天真)。

    但入宮選秀從來不是甄嬛想要的,即使註定要走這條路,她也要保家中族人平安。後宮與前朝本就關係密切,家中無子,長女為擔。

    《甄嬛傳》是自己打怪升級,《如懿傳》全靠隊友帶

    看《甄嬛傳》時,沒覺得甄嬛被人整的有多慘,畢竟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更加頑強的活著,所以痛失孩子後,甄嬛備受冷落欺負,還是想方設法的獲取雍正的寵愛,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為失去的孩子報仇。後來知道自己是純元皇后的替代品,就與雍正恩斷義絕。

    可是反觀如懿,一次次的被人算計,失去了兩個孩子,都沒有醒悟,全靠著海蘭的智商還有凌雲徹的幫助。最後害的凌雲徹變成了太監,海蘭失去了唯一的五阿哥。這樣的劇情看的時候著實有些著急呀。

    果郡王跟甄嬛的是愛情,凌雲徹對如懿超越男女之情

    每個劇中必有一個為女主捨身去死的男二號,但是果郡王是王爺,凌雲徹是侍衛。單單是職位就差了一大截,況且如懿只提凌雲徹冷宮裡的救命之恩,凌雲徹就是單相思,不敢跟如懿表白。

    而換成王爺就不一樣了,比如《延禧攻略》裡能為皇后起兵造反的弘晝,大人物的好處就是可以幹大事。《甄嬛傳》裡果郡王是風流倜儻,一開始甄嬛就欽慕與他,到後來凌雲峰的相知相許,可謂佳偶天成、郎才女貌,劇中這一段的演繹確實是美好、單純。

    《如懿傳》壞人自帶主角光環,《甄嬛傳》都在算計之中

    《如懿傳》中嘉妃跟令妃的主角光環太強大了,前半期嘉妃獨大,後期令妃招招都讓如懿吃大虧,如懿的主角光環都給令妃了。

    《甄嬛傳》裡皇后、安陵容、祺嬪等壞人都是甄嬛設計把她們一個個剷除的,甄嬛夠狠、夠決絕。

    最後

    兩部劇都是很經典的清朝後宮劇,服化道上,也是用心。一前一後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看如懿時,甄嬛變成了太后,所以,總想讓嬛嬛指導一下如懿怎麼去宮鬥。

    (我是迷妹劇開心,分享就是進步,希望多多關注)

    完。

  • 6 # 橙子奇幻小故事

    從這兩部劇中我們看出了一個真相,真心愛著皇上的都沒有好下場,不愛的都混得風生水起,可謂是,愛了就是臣妾做不到,不愛就是臣妾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就是這麼任性

    帝王的愛是把磨人的利劍,讓人痛不欲生

    如果純元皇后活著,就能得到皇上的真愛嗎?我看她的下場估計和如懿差不多

    最美好的感情,往往是毀滅之後留在記憶中才最永久,所以甄嬛在四郎眼中,永遠是純元的影子,一個回憶,一種寄託

    好在甄嬛在心碎之後,及時醒悟,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在帝王身上永遠不可能實現

    而如懿很傻,她將弘曆的愛視為全部,情深意重,兩心相許,她對弘曆許諾“永不相欺”,便終其一生去守護這份初心,不願沾染分毫

    即便是在打入冷宮之後,她還是傻傻的愛著弘曆,因為她始終相信他們之間的感情堅不可摧

    甄嬛在經歷了種種折磨苦難之後,明白只有自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才可以保護身邊的人,於是她開始追逐權利,開始低眉順眼,和顏悅色的附和皇上,做一個溫順聽話的後宮嬪妃,開始工於心計的算計,這一切皆因她不再是單純愛著皇上的嬛嬛,而是心中佈滿仇恨的皇貴妃

    如懿傳前面幾十集,如懿都是全程高冷,你鬥你們的,我就看看不說話

    其實她不是不會鬥,而是不想去鬥,不屑去鬥

    如懿對弘曆對自己的感情太過於自信,她忘記了人心是會變的,變,才是這世上永恆不變的真理

    最後的信任灰飛煙滅,如懿才真正的心如死灰,她終是看破了帝王薄情,最終不愛也不恨的她只有斷髮明志,此生你與我再無瓜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現在來說,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開銷大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