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霞心理諮詢
-
2 # 素心塾素心先生
這方面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成人後的人格是由於先天和後天經歷而成,所以說一個人的人格想推倒重建是沒有什麼可能性的。除非一個人遭遇了重大變故,或者身體產生了器質方面的嚴重變化而出現的性情方面的改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人恐怕也不能和原來的人了等同了。
-
3 # 鴻雁心靈灣
人格的形成過程漫長而又穩固,客觀上說是固化的,很難改變。但是有研究發現人格會的改變也是有的,比如人生當中發生了重大創傷 ,如遭遇綁架,大地震死裡逃生,重大疾病奇蹟恢復健康,至親摯愛的去逝,重大金融危機等生命中的重大事件,一般常理性事件是不會改變人格的。
-
4 # 靈魂深處伴你隨行
當然是可以的,人格有正面跟反面好人與壞人之分 但人格不一定是你有正義感就有人會喜歡你 也不是說你有邪惡的一面別人就討厭你因為善與惡的表現別人是看不到的只有自己才清楚 如果你內心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人那就保持 如果是充滿邪惡那就應該推倒重建,邪不勝正 苦海無涯 回頭是岸 善哉善哉!
-
5 # 小蘭2020
人格(personality)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心身組織。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徵。
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在他的行為方式表現出的往往是依賴,往往是控制:依賴無非是想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責任強加於人。而控制往往帶有攻擊性的犧牲別人的人利益,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兩種行為方式都會干涉別人的邊界,邊界意識的喪失是一切矛盾爭執衝突的源泉。比如我們經常提及的家暴問題,實際上就是一種邊界意識的喪失。
邊界意識和規則意識是互為因果的關係,從學習規則的過程中才能帶來邊界意識。要弄明白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哪些東西是不能干涉的。這樣才能即便處在極度的依賴,極度的控制當中的時候,也不會越雷池半步,也會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跟尊重,不會干涉別人的個體性。那麼跟你相處是愉悅的安全的,別人也樂於跟你打交道,而不良的人際關係是人格障礙患者最大的特徵。
如果你近距離觀察一個人格障礙患者,他們大多都有控制慾強烈,這種控制慾它就來自於原生家庭,那些被控制慾父母對待過的人,他就會各種方式去控制自己的孩子,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如果往上追溯,你就會發現其中有必然的規律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病痛,困惑,挫折,是對我們療愈自己內心創傷的召喚。
控制慾強烈的人,他是沒有邊界意識的,他們抱著這樣的信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海靈格說:所有家庭悲劇的源泉,源自於家庭成員關係之間的錯位。當孩子從你這裡繼承了這種控制慾,那麼長大以後,會不覺知的干涉到他的子女的生活當中去。
將父子關係摻雜到夫妻關係,將夫妻關係摻雜到母子關係,最後就是一團亂麻的局面,會對處在這種關係當中的每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傷害,這種傷害會體現在人格方面。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即便精神能夠掙扎著站立起來,人格勢必留下深刻的殘疾。
邊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將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不用去幹涉他們的個體性,這也需要父母的覺知,當你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你想到你跟同事是怎麼交流的,你跟朋友之間是怎麼交流的,只要把它恢復到那種狀態就好了。我們經常說要把孩子當朋友,這不是停留在嘴上說說,腦海裡想想,還是要把它做出來,這需要你帶有極大的意識,做到才是得到。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教會你怎樣走下去一定是對的,因為所有的人,只有在結果彰顯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最真實的心境是什麼。有些路,只能獨自走過,有些黑夜,只能獨自穿越,誰也不能替代誰去感受去經歷,但是想藉著控制去達到自己人生目標的這條路,它是條帶著你進入人生暗黑無邊的不歸之路。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因此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每個人都只能自己推動自己!所以應當給別人一些空間,愛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賞你而不須批判你,和你一起參與而不強求你,離開你亦無須言歉疚,幫助你而沒有半點看低你,那麼!相處就是真誠的,並且能彼此滋養,才能共同走過生命的幽谷,到達鮮花怒放的秘境!
-
6 # 道定靈悟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俗話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久則恆,若一個人真的想改變自己,那一定會很勇敢地審視自己,從而在性格、命運方面會有大幅度改變。也有俗語講,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由此可見,註定的成分只佔三成,還有七分你可以自由發揮。所以人格改變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你有這個發心。
人在蛻變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忘記你的過往的經歷,其實此處說忘記你是做不到的,因為你打算忘記這個動作反而是加強它,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僅僅就是按照你所設計的新的人格在生活中實踐,當你發現你的舊人格(不希望的部分)再次冒出來的時候,你只要知道這是你不需要的,仍然按照你新的人格去做事就可以,長此以往,當你新的這套理念成為你習慣的時候,就是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時。
注意:想要推到重建,那心必須鬆動,如何鬆動?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和自己的過往經歷不要那麼堅固,比如你素來身體不好,此時,你對你“身體不好”這個認識不要那麼堅定,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中,現在不好,不代表將來不好,如此思考,你的很多“經驗”就會鬆懈,對建立新的人格有很大幫助。
縱觀歷史,透過不同的方式改變自己性格及命運的人很多很多,以上方法實為心法。
-
7 # 做自由女主人
人格 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心身組織。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徵。
也就是說可以重建 希望你在這個重建的過程中能積極的因素多一些 有意識地改變就是一種積極 加油
-
8 # 寶貝LEE
完全推倒並重建是不可能的。三歲時候的習慣,都可以伴隨到老。人格怎麼可能會被隨心所欲輕易改建。人格是你已經形成的固化思維模式。基本是隨之一生。但是也有可能會隨著心態的崩潰,人格變得零碎,不健全,甚至扭曲。
有一部經典的講述人格分裂的電影“致命ID”。講的就是人格分裂的故事。當一個人格,也就是自己的核心人格,受到創傷的時候。已經擔負不起保護自己的重任了。這個時候“男主”就開始給自己建立了第二個人格。這個人格是可以保護他的。強大的。也是他缺失的。
人格可以推倒重建嗎?核心人格是無法刻意“推倒重建”的。但是可以延伸出另外的人格。
心態要健康,有問題及時排解。別總把自己埋在陰霾裡,其實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著你。
回覆列表
人格可以“推倒重建”嗎?
作為一個職業的心理諮詢師,很遺憾的告訴你,這個真的很難!
人格的形成是有先天的基礎的,也就是說人格很多時候在你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比如我們所說的氣質型別(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膽汁質)就是我們人格的一個基礎。
而作為人格的基礎的這個氣質型別是什麼呢?根據蘇波拉底的研究,人的氣質型別是根據體液的在我們人體中的比例和型別所決定的!
具體而言:
(1)多血質:體液中血液佔優勢
(2)黏液質:體液中黏液佔優勢
(3)膽汁質:體液中黃膽汁佔優勢
(4)抑鬱質:體液中黑膽汁佔優勢
這是個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典型而穩定的動力特徵,是人格的先天基礎。後天,很難改變。
此外,根據前輩們多年的心理諮詢的從業經驗,我們也知道人格的改變是極其困難的。當然也不是說沒有改變的可能!但是這是一個相當漫長且艱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