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漢大學劉鋼鑄
-
2 # 半農半工半瘋癲
不用為什麼,已經採用了,遠的不提,就拿我們縣來說吧站在地頭 巡視周邊一望無際都是風力發電,因為我們這裡是風口有利於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下鄉村裡也有人報名。
不過完全代替石油不是一朝一夕還是留著下一輩人吧
-
3 #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面對環境汙問題,早在幾十年前便已經提出了開發新能源,利用一切可再生能源代替傳統能源。
近幾年國內外掀起一股新能源熱潮,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只不過新能源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技術並不成熟。
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汽車,依靠電力行駛,是純電動汽車,續航成為致命的弱點。
在國內外,你可以周圍輕易的找到加油站,但是你找不到充電樁。
沒有充電樁,就意味面臨尷尬的局面,新能源汽車會時不時的“罷工”。
新能源汽車供電系統是由密密麻麻的“電池”組成,看起來十分的簡陋,然而正是這些看起來簡單的電池組,提供了動力。
技術缺陷方面,儘管試圖改進,但效果依然不盡人意。不過我個人還是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必定會是未來汽車行業的“寵兒”,一方面是人們的環保意識加強,另一方面是國家大力支援新能源行業。
(我對汽車行業不是很清楚,只能簡單介紹這裡)
民之根基,國之重器,工業原動力電力是推進工業重要的根本,一切的工業是建立電力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說開發新能源的根本就是開發新型無汙染髮電裝置。
利用自然界一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潮汐能、抽水蓄能、核能等等實現“綠色”發電。
但究其根本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太陽能、風能屬於靠“天”吃飯。
光伏板發電佔據全國發電份額的百分之二,為什麼這麼少,那是因為它的弊端太過於明顯了,在萬里無雲、Sunny明媚的時候,光伏板發出大量電,衝擊整個電網,此時電網好似一個吃撐的胖子,這時候就需要市調、省掉調峰,緩衝電網壓力。晚上光伏板“下班了”,電網又要對其調峰,保證平穩執行。
光伏並不能隨時隨地發電大大侷限了它的作用,一個不穩定的發電,肯定不會成為發電的主力。傳統發電便不會受此限制,隨用隨發,快捷簡便,完全不用聽天由命。
其次近些年水利水電工程發展迅速,葛洲壩、三峽、牡丹江抽水蓄能等等,都是百年的大工程,也同樣受到輕微節制。(太陽能、風能裝置壽命僅有二十年左右)
現如今屬於高效的新能源,僅僅有核能屬於其中的翹楚。
核能是十分清潔的新能源,一直被寄予厚望,核能需要相當強悍的技術支撐,不過它也有侷限,選址、數量十分關鍵。再者我們對核能出於本能的產生抗拒心理。
所以新能源一直無法取代傳統能源,說到底新技術正處於尋求質變的機會。
新能源技術革命的根本方向鑑於新能源bug,新能源企業試圖開發儲電技術,用電低谷期不棄電,用電高峰期放電。基於現在的我技術瓶頸,總體說儲電商業化不現實。
世界新能源整體前進方向道路艱辛,值得高興的是儲電技術一定是能實現商業化,一定是革命性的改革。
-
4 # 知識的樂趣
現在石油能源的使用還是比較多,但是最近幾年,中國在使用電能源上還是很積極的,而且發展迅速。比如,動車、高鐵的建設,新能源電動車的推廣,充電樁的安裝等。
電能源的推廣使用就必然會牽扯到發電,目前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水利發電和核發電。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也是有發展的,但是沒有大面積發展,這主要還是因為它們目前還有一些缺點。
風能發電有以下幾個缺點1、風能發電會對生態有一定影響,如美國堪薩斯州的松雞在風車出現之後已漸漸消失。
2、風能發電會產生噪音,大型風能發電機需要遠離居民區500米以上,才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 1類標準(晝間55dB、夜間45dB),不會導致居民區聲環境超標。
3、風能發電的轉換效率還不是很高,綜合效率大概在30%-50%。
4、風力不穩定,大部分地方的風力都是時快時慢,這導致了發電量的不穩定,需要水火發電做基荷。
太陽能發電的缺點1、太陽能發電是間歇性的能源,受季節、晝夜、天氣陰晴影響嚴重。
2、目前相對於火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成本高。
3、光伏板製造過程會產生汙染物,如果生產商沒有合規處理的話,會對環境產生汙染。
4、太陽能發電的效率很低,只有20%左右。
5、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需要空間,屬於低密度能量的收集、利用,平均每平方米麵積發電功率大約為100W。
-
5 # 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這個問題很簡單,原因就是石油目前的不可替代性,以及風能,太陽能技術和成本的限制。
不可否認目前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氣是碳足跡的主要貢獻者,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尤其是全球變暖問題已經成了每次全球氣候大會的主要議題。
世界有責任的國家也在積極頒佈和部署各項措施以實現減少碳排放的目的。但是由於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各種技術壁壘,新的節能減排技術由於政治和專利技術壁壘無法成為普世的紅利。
包括石油在內的化石能源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全球能源結構的主力,根據世界能源署的統計2018年化石燃料仍然佔了全球能源結構的84.7%,這個地位沒有任何能源能夠撼動。
而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僅佔了4%,這在能源結構上根本無法對這些化石能源產生衝擊。
化石能源作為一種相對廉價而又高能量密度的能源,擁有風和太陽能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以石油為例作為能源只是其中的一個用途,它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石油化工原料,絕大多數生活用品和工業用品都離不開石油,石油這種廉價而又優質的化工原料也同樣沒有替代品。
說說風電和太陽能,暫且不討論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風和太陽能雖然在開發過程中是清潔能源,但是卻極不穩定,風和太陽能及大地依賴天氣和地理位置,目前受制於儲能技術的限制無法成為全天候的能源。而穩定對於能源來講是最關鍵、最重要的要求,目前風電和太陽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
技術限制的原因,風和太陽能的能量轉換效率不盡人意,太陽能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僅在27%左右,效率低就意味著無法實現輕量化。目前建成一個經濟規模的風場和太陽能場需要佔據極大的面積,雖然這些場地都在人煙稀少的地區,但是對環境的影響仍需評估。
再一個就是成本,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模式下,成本是指導市場行為的主要指標。風和太陽能裝備的高成本意味著很難進入到普通老百姓家。這需要政府出臺合理的補貼措施才有可能。
所以,化石能源難以被替代由其自身的特點決定,即穩定、廉價、高能量密度、便攜(石油)、用途不可替代性決定。而風和太陽能由於目前技術限制、成本原因,最重要的是無法滿足穩定這一能源最重要的特徵,因而短期無法形成規模。
回覆列表
太陽能確實是人類的終極能源,只要取它的熱能三小時人類一年的能源足夠。那為什麼不廣泛獲取造福人類呢?思想認識的差距,科學技術的差距,普遍認為45億年的地球上的石油還可用上40多年煤可用上90年,成本低利潤大,國家不著急,七十四億大家不著急相互攀比,認為七幹八百萬年前恐龍主宰世界時間也不短,人類已到達火星,日本英國德國沒有石油照樣幸福生活,無所謂的思想。癌症有上幹年曆史至今人類照樣過,燒煤燒油汙染大家習以為常,5G時代也挺好,有點溫水煮蜻蛙的感覺。利用太陽能光靠發電是不夠的(電不具備衝燃比的暴發力),還要利用改性水電解成氫氧超級能源,蓄電池是最好的伴侶,有了超級新能源人類又可和平生活500年,利用太陽能,水能等等能源給化石能源一個緩衝餘地深入探索替代物防止到100億人口時沒有衣服穿化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