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語花椒
-
2 # 得鄰優品
悽悽慘慘慼戚,慕容復墳頭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眾人都已離去,留下的便只有阿碧孑然一人。
阿碧的結局是悲慘的,是安靜的,是讓人看了就會落淚的。似水年華的時代,江南才女,知書達禮,淺懂琴棋書畫,可是卻遇上了慕容復這樣薄情寡義之人,辜負了阿碧的才華和美貌。
我們都知道阿碧鍾情於慕容復是她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慕容復武功高強而且翩翩少年,風流倜儻,自然奪得許多的喜愛。可是他的內心卻是極其的狹隘的,他有他的表妹王語嫣,從未裝下阿碧。
阿碧是可憐的,是可嘆的,即使自己花時間陪在慕容復身邊,可終究還是碰不到他的心。慕容復志滿意得,而阿碧看他眼裡充滿了柔情。佳人總是讓自己的愛情跌到了塵埃裡,可是到最後也沒有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在我眼裡,阿碧的結局是她自己想要的,也許愛一個人就要做到這樣子的程度,我們總是在乎自己是不是付出了,付出了多少,可是阿碧不會。她一直為她自己的愛情做出犧牲,就算後來慕容復瘋了,她也是陪在她的身邊仔細的照顧他,即使那樣子她也是心滿意足的。她從來沒有希望慕容復會對她靠近一點點的,但是她一直努力讓自己的緣分和他的緣分能夠感動上天。
愛情的最後只剩下阿碧一人在這個世界上傷心,比起一個人傷心,阿碧更希望慕容復依舊活著吧,即使離她很遠。
-
3 # 陽羨燒
阿碧是一個不會武功,不會易容,也不算突出的江南婉約女子。她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表小姐的突出和自己公子的丰神俊秀。她愛一個人,默默的陪伴,不奢求,不放棄,不熱烈。就像看夠英雄的熱烈之後,看到的一池湖水。
在慕容家謀劃失敗之後,在她知道慕容家需要有後代的時候,在慕容復失敗瘋狂的時候,依然陪伴在身邊。這種愛,難道不算偉大嗎?
整部劇中,最感人的愛情人物。我始終認為如果阿碧可以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長大,必然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家碧玉。但是,即使她從黑暗中走來,也依然有嚮往光明的權利和熾熱的真心。
-
4 # 周文幾
阿碧對於慕容復應該是真心的。
在慕容復光復大燕的春秋大夢破碎心智失常後,只有阿碧還守著她的公子,這一刻,他不在是胸懷大志的南慕容,而她,卻仍然是一心一意跟在他身後的小丫鬟。無論榮辱貴賤,她始終不離不棄。
原文寫道:“ 墳邊垂首站著一個女子,正是阿碧。她身穿淺綠色衣衫,明豔的臉上頗有悽楚憔悴之色,只見她從一隻藍中取出糖果糕餅,分給眾小兒,說道:“大家好乖,明天再來玩,又有糖果糕餅吃!”語間嗚咽,一滴一淚水落入了竹藍中。”
她知道他一心想當皇帝,就給他編織著一個大燕皇帝的美夢,從明天再來玩這句話可以看出,這不是一次兩次,她一直照顧著慕容復。
“ 卻見她瞧著慕容復的眼色中柔情無限,而慕容復也是一副志得意滿之態,心中登時一凜:“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我又何必多事?”其實最後阿碧是幸福的,她不會像阿朱一樣易容,也沒有阿朱的勇敢,但她始終堅持,默默地守著她的公子。也許慕容復瘋了也好,畢竟那就是隻屬於她的一個人的公子了。而不是整天練武,整天想著光復的慕容復了。
-
5 # 小趣閒讀
真心喜歡的,不然不會再慕容復黃粱夢散後還留在他身邊照顧他。
彼時,慕容復已不是翩翩公子,英雄豪傑,唯有阿碧還不離不棄,而之前追隨慕容復的人們已經散盡了。
-
6 # 文化精神
慕容復“二十七八歲年紀,身穿淡黃輕衫,腰懸長劍,飄然而來,面目俊美,瀟灑閒雅”是個二十七八的青年人,原文描寫:“……這時聽她軟語相求,月光下見到這樣一個清麗絕俗的姑娘如此情致綿綿的對著自己,又深信她和段譽之間確無曖昧情事,當日言語衝撞,確也出於無心,想到自己和她青梅竹馬的情份,不禁動心,伸出手去,握住她的雙手,叫道:‘表妹!’……慕容復抱著她溫軟的身子,聽得她低聲軟語的央求,不由得【心神盪漾】,伸手輕撫她頭髮,柔聲道:‘我怎捨得打你罵你?以前生你的氣,現下也不生氣了。’……”。說明慕容復是正常的,有正常的男人需求。
慕容復身邊三個女性王語嫣阿朱阿碧,那麼誰才是和慕容復發生過關係的人呢?阿朱顯然不是,因為阿朱對蕭峰說過沒有賣身與慕容家,意思就是沒有侍寢慕容復,王語嫣應該也沒有,頂多有過肌膚之親但無夫妻之實,就像同胞兄妹一般,王語嫣說慕容復除了正經事情之外,從來不跟我說別的。從來不跟我說起,他有什麼心思。也從來不問我,我有什麼心事……”。說明慕容復只把王語嫣當妹妹
那麼只有阿碧鍾情與慕容復,原文描寫“……我們接連三晚,都在窗外見到那阿碧姑娘在縫一件男子的長袍,不住自言自語:‘公子爺,儂在外頭冷?儂啥辰光才回來?’……我瞧這小丫頭神魂顛倒的,老是想著她的公子爺……”。“神魂顛倒”這四個字,金老爺子常用在什麼地方,想來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另外全文倒數第二段還有一處描寫:“見到阿碧的神情,憐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復回去大理,妥為安頓,卻見她瞧著慕容復的眼色中柔情無限,而慕容復也是一副志得意滿之態,心中登時一凜:‘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我又何必多事?
段譽在燕子塢的一段旁白:“……當先前那老僕來到小廳,段譽便聞到一陣幽雅的香氣。這香氣依稀與木婉清身上的體香有些相似,雖然頗為不同,然而總之是女兒之香。起初段譽還道這香氣發自阿碧身上,也不以為意,可是那老僕一走出廳堂,這股香氣就此消失,待那自稱為孫三的管家走進廳來,段譽又聞到了這股香氣……這香氣雖令段譽起疑,其實氣息極淡極微,鳩摩智等三人半點也沒察覺。段譽所以能夠辨認,只因他曾與木婉清在石室中經歷了一段奇險的時刻,這淡淡的處女幽香,旁人絲毫不覺,於他卻是銘心刻骨,比什麼麝香、檀香、花香還更強烈得多。”金庸特地指出這是“處女幽香”而且著重說明阿碧身上沒有,那麼說明阿碧和慕容復早已經暗度陳倉成雙入對了。
回覆列表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細說金庸武俠,品味世間百態,讓我們在這武俠的世界裡,找尋那些值得我們思索的東西。
前言:《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於1963年—1966年期間創作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把佛教用語“天龍八部”用作了這本小說的書名,這部小說裡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透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武俠畫卷。
《天龍八部》小說共五卷五十回,一共提到的人物有二百三十餘人,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當中,有一個女子從書的開頭和結尾都出現過,但是作者對她的筆墨塑造卻不是很多,她就是本書比較悲劇的人物之一慕容復的侍女——阿碧姑娘。
雖然作者給予她的筆墨不多,但是有很多的書友對阿碧這個人物卻是有些不少的追問,正如有的人就會想到:阿碧姑娘是真心喜歡慕容復嗎?她對慕容復是憐憫?還是有著別的情感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就從金庸先生和這部《天龍八部》中對阿碧的塑造中來一探究竟。
對阿碧的描寫一開場是這樣的:
湖面綠波上飄來一小舟,一個綠杉少女手執雙槳,緩緩划水而來,口唱著小曲,聽那曲是:“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灘,笑脫紅裙裹鴨兒。”歌聲嬌柔無邪,歡Celesta Elantra心。
段譽在大理時誦讀前人詩詞章,於江南風物早就深為傾倒,此刻一聽此曲,不由得心魂俱醉。只見那少女一雙纖手皓膚如玉,映著綠波,便如透明一般。
待女子近些後,段譽對女子的評價是這樣“ 滿臉都是溫柔,全身盡是秀氣”,“八分容貌,加上十二分的溫雅,便不遜於十分人才的美女”。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對這樣的場景有點眼熟。同樣的撐船而出,這樣的的妙齡少女形象還有一個——那就是黃蓉。她們都是綠水浮舟而出的江南女子,而黃蓉在《射鵰英雄傳》中和郭靖的愛情可謂是情比金堅,至死不渝。
“射鵰”中的黃蓉曾經為了讓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絕學,可謂是盡展廚藝,讓洪七公吃了個心花怒放,開開心心的傳授了郭靖降龍十八掌。
那阿碧呢,是不是也會做菜呢?文中阿朱阿碧兩女和段譽有這樣一段場景和對話:
一會兒男僕端上蔬果點心,四碟素菜是為鳩摩智特備的,跟著便是一道道熱菜,菱白蝦仁,荷葉冬筍湯,櫻桃火腿,龍井茶葉雞丁等等,每一道菜都十分別致。魚蝦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鮮果,顏色既美,且別有天然清香。
段譽每樣菜餚都試了幾筷,無不鮮美爽口,讚道:“有這般的山川,方有這般的人物。有了這般的人物,方有這般的聰明才智,做出這般清雅的菜餚來。”
阿朱道:“你猜是我做的呢,還是阿碧做的?”段譽道:“這櫻桃火腿,梅花糟鴨,嬌紅芳香,想是姊姊做的。這荷葉冬筍湯,翡翠魚圓,碧綠清新,當是阿碧姊姊手製了。”
阿朱拍手笑道:“你猜謎兒的本事倒好,阿碧,你說該當獎他些什麼才好?”
阿朱阿碧兩姐妹做的菜,連段譽這個大理王子都讚不絕口,可見阿碧的廚藝也是非凡的了。
除了廚藝驚人,阿碧在才藝方面也是造詣非凡:
阿碧是逍遙派康廣陵的弟子,師出名門,精通音律。隨手撥弄崔百泉的算盤珠,就彈出了《採桑子》。緊接著又將算盤跟軟鞭合奏,清歌漫妙地唱起了《踏莎行》: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雙飛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瞑來何晚?
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輕拂歌塵轉。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
段譽聽她歌聲唱到柔曼之處,不由得迴腸蕩氣,心想:“我若終生僻處南疆,如何得能聆此仙樂?‘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慕容公子有婢如此,自是非常人物。”
所以,從金庸先生刻畫人物類比的這一方面來說,阿碧姑娘絕對是那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一等一的好女子,像這樣的女子可以稱得上蕙質蘭心了吧。
而阿碧出場的這一章節名叫“向來痴”,在這裡對於阿碧來說,就是對“慕容復”的痴;對阿朱來說,就是對喬峰的“痴”,阿朱和喬峰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如果拋開這個武俠世界,從現實生活這個角度來說,金庸老先生在不惑之年這個時期寫的《天龍八部》,裡面肯定有老爺子對人性和人生的思索。《天龍八部》再版的序裡,金庸先生認為,寫作方法萬千,故事可以不同跌宕,時代也各有特點,但唯人性,是亙古不變的。
當柴米油鹽倒進了生活,婚姻就是開了夥的廚房,兀自蒙了一層煙火味,各自的體香是再聞不到了。
而金庸老爺子,卻在《天龍八部》裡,寫出了阿碧。
所以在小說大結局處,陪伴在那個因復國夢碎而一夜之間心智失常的慕容復身邊的就只有阿碧一人。
七八名鄉下小兒跪在墳前,亂七八糟的嚷道:“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面亂叫,一面跪拜,有的則伸出手來,叫道:“給我糖,給我糕餅!”
慕容複道:“眾愛卿平身,朕既興復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
墳邊垂首站著一個女子,卻是阿碧。她身穿淺綠衣衫,明豔的臉上頗有悽楚憔悴之色,只見她從一隻籃中取出糖果糕餅,分給眾小兒,說道:“大家好乖,明天再來玩,又有糖果糕餅吃!”語音嗚咽,一滴滴淚水落入了竹籃之中。
有人說阿碧終其一生只做了兩件事,牽掛與等待。
等到慕容復倦鳥歸巢,她還能以最溫柔的姿態繼續守候,正所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乃至慕容復最後瘋癲,相比與整日俏臉美衣的王語嫣,綠衫溫柔的小丫頭阿碧才是真正陪伴在他身側那個無怨無悔的女子。
或許,這可能就是金庸老爺子留給我們的一個理想中至死不渝的愛情最美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