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三國沒有爆發赤壁之戰,孫權選擇往海外發展,劉備往東南亞發展,世界會是怎樣的格局?
4
回覆列表
  • 1 # 石頭說歷史

    額,這個問題腦洞略大。

    先說孫權。孫權其實已經擴張到極限了。230年,孫權派遣衛溫和諸葛直浮海到夷州和亶州去尋找長生不老藥。衛溫和諸葛直大概花費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到了夷州,也就是今天的臺灣。當時的臺灣是個什麼情況呢?就是原始社會時期:

    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好以為飾也。

    而衛溫諸葛直一行在島上待了一段時間,士兵病死很多,返回東吳的只有一、二成。東吳當時的航海技術是三國中最高的,去個臺灣就慘成這樣了,就別說渡海去日本了。

    北韓其實從陸路可去,東漢末年割據遼東的公孫康曾經在現在的平壤以南設立帶方郡,控制著北韓半島北部。至於為何不向北韓半島南部發展,因為那裡的三韓部落也就剛進入文明時期,完全沒必要開發。。。

    日本的一個小國王,邪馬臺的卑彌呼曾經在曹魏的時候自己派使臣朝貢,曹魏賜給他們親魏倭王金印,這塊金印現在還沒發現。

    再說劉備吧。劉備去東南亞發展?劉備可沒那個實力,也沒那個必要。諸葛亮征服南中後,在那裡實行羈縻統治,設立庲降都督。控制力很弱,就是個“夷漢粗安”的局面,那些部落上些貢品就可以了。

    真正控制東南亞一些地方的是孫權。210年,孫權派遣步騭進軍交州,趕跑了劉表勢力,交趾豪族士燮歸附。自此,東吳控制了交州,其中包括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地區。蜀漢滅亡後,曹魏和東吳在交州展開爭奪戰,曹魏最初勝利,東吳後來擊敗曹魏又控制了交州,直到向西晉投降。

    孫權曾派人出訪越南南部的扶林國,順道去了菲律賓、南洋群島和高棉。也就是這一次,再沒有後續了。東吳當時也沒有實力去浮海控制東南亞,東南亞當時也不值得東吳開發。

  • 2 # 煎餅林

    會死的很慘,比如孫權別說海外,浙南都沒有開發,孫權去了一次臺灣損失慘重,多去幾次估計早早亡國了。別說東吳這樣的小國,中國曆朝歷代,除了南宋和民國都在和越南打仗 ,也沒有徵服小小的越南。

  • 3 # 1212234469

    做夢,還劉備往東南亞,一直到宋朝,對西南都是羈縻,雲南還長期獨立半獨立,直到宋朝西南除了成都重慶附近,大片都是羈縻州,西南戰事屢敗。明朝才稍微好點,主要是建了雲南沐王府以及徵安南、萬曆平播州之亂,加強了對西南的控制。真正完全控制還得到改土歸流的實行,就這樣,還是有很多土司一直存續到民國乃至建國初期。

  • 4 # 網名叫什麼好呢麻煩

    問這個問題不是腦殘就腦癱,為什麼

    第一孫權當時是有強大的水軍。。但不是上百噸的穿。。海外。。送死吧?消耗國力,即使過去了。。也不會聽孫權的話了。孫權內有劉備曹操的威脅,不可能遠征探險。。因為當時的海外也許就是現在的非洲一樣窮。。沒有價值,,也不知道海的外邊還有陸地。。。思想還不能道打那麼遠。

    第二,劉備不可能去中東。。當時的孟獲就是現在的雲南一代,也是蠻荒之地。。沒有經濟和發展空間,少數民族族也不好統一,外加大山阻隔運糧食不便。。參考諸葛亮北伐失敗就可想而知。如果遠征會國內空虛,。。。。曹操不可能不攻打他。

    所以從戰略或經濟,交通和國家國力都不可能支稱他們遠征。。問這話的人就是腦癱兒。。不太懂可以噴。。但別罵你爺爺和奶奶

  • 5 # 評論小鋼炮

    床邊有個虎視眈眈時刻想要吃掉你的老虎,你還會背對著老虎睡覺嗎?攘外必先安內,三國的每一個,都認為大家是“中國”,都時刻想要吞併其他,認為其他兩個是勢力,而不是獨立國家。所以,攻打其他是必須得,向外擴張是錦上添花而已。

  • 6 # 豫言宛聚鄧你

    你是以現在的世界看古代,當時的時代,東南亞都是一片荒蕪,甚至兩廣雲南都是原生態!你打下來幹嘛?要賦稅沒賦稅,要兵員沒兵員,虛耗國力!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還不是當時中原地區是錢糧賦稅來源,打下來馬上可以壯大自己,獲取承認!就像現在你沒資源美國都懶得打你!

  • 7 # 泊圖泊途

    若果按你所說,孫權往海外發展,劉備往東南亞發展,魏國早就統一中國了,而且孫劉倆家也更快的滅亡了。

    首先他們兩家就不會這麼做。三國時期,戰鬥三方都是漢族人。明白了吧,這是民族內部的矛盾,是漢族人之間的矛盾。他們都都共同的理想就是同一中國。哪有統一的過程中往別的地方跑的?

    他們這麼做一點好處都沒有,孫劉倆家沒有能力在抵抗曹魏的同時去發動侵略其他國家的戰爭。侵略其他民族比守住他們的土地難的多,要說去海外,那時的航海技術就不要想殖民了,海上技術在宋朝發展的不錯,三國時期就不行了。

    也就是說假如他們如題所做,那就是自取滅亡,而且覺得自己死的不夠快。

  • 8 # 當代曹植

    如果孫權往海外發展,劉備往東南亞發展,魏國早就統一中國了,而且孫劉倆家也更快的滅亡了,因為此舉會削弱兩家抗魏之力量。

    不考慮魏國!

    如果東吳將宗室及功臣封到日本、北韓半島、琉球、臺灣、海南、菲律賓、越南等地為王,只需定期向東吳朝貢即可,相信百年之後,上述地區皆為漢地。

    如果蜀國也將宗室及功臣封到雲南、貴州、緬甸、寮國、印度等地為王,只需定期向蜀國上貢即可,百年之後,上述地區皆為漢地。

    則漢人的生存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整個東亞都是漢區,今天的漢族人口也會大大增加,今天中國的版圖也會大大增加。

  • 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你以為這樣曹操就會害怕嗎?少年還是太年輕

    三國時期起於公元221年曹丕篡漢稱帝,終於公元279年司馬炎收復東吳,公元200年到300年這一段時間全球的人口只有不到2億,其中東漢就有5000萬,再說說東南亞和美國,當時的人口還沒有東漢的十分之一,而且森林密佈條件惡劣,根本不能為孫劉兩家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或者說錢糧,孫權不也曾經想去臺灣拉壯丁嗎?可惜臺灣人口還不如孫權一個郡,這種地方佔領了也只能提供戰略撤退的土地罷了,沒啥大用。

  • 10 # 朝文社

    這事,對於孫權和劉備兩家來說,其實各有各的情況。

    首先是劉備這邊,對於他們來說,在佔領了蜀地之後選擇“往東南亞發展”?那是嚴重的不現實。有多不現實?可以看看地圖:蜀漢的控制區域,往南包括了貴州大部與雲南全境,甚至還佔據了緬甸東北和越南西北地區,看上去“進軍東南亞”條件很好。但這些區域,當時都還比較落後,而且多由當地部落首領擔任長官。為什麼不能直接控制?蜀漢戶口只有二十八萬戶,軍隊最多十萬人,往南方派兵都力不從心。進軍東南亞?必然被折騰垮。

    不過,雖說控制區域有限,但對於中國西南邊陲大地,蜀漢政權依然進行了苦心治理。諸葛亮南征勝利後,曾大力在當地安撫百姓,推廣漢民族先進的農耕技術,今天西南各民族百姓,依然把諸葛亮視為崇敬的偶像。與此同時,蜀地至雲貴的交通棧道,也被蜀漢一一打通,精美的蜀錦從此遠銷四方,成為蜀漢財政收入的支柱。可以說,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史上,蜀漢對於西南大地的拓展經營,有著重要意義。

    而對於孫權來說,“往海外發展”這事,他的東吳政權,早就這樣做了。

    三國魏蜀吳鼎力,東吳政權獨步天下的優勢,正是強大的造船技術。以《三國志》記載,孫權個人的坐船“飛雲號”,就是可容納三千人的樓船。用於戰鬥的“鬥艦”,也可乘坐上千人。東吳鼎盛年代,大小船廠遍佈從洞庭湖至福建閩侯的廣大地區,擁有如此航運實力,孫權的眼睛,早已投向廣袤海洋。

    所以,自從孫權穩住江東後,“向海外發展”就成了東吳的常規動作,中外文化交往也紅紅火火。公元247年,印度僧人就透過海路來到建業,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拔地而起。羅馬使節也曾經交趾來建業覲見孫權。東吳強大的船隊,還把精美的東吳銅器絲綢源源不斷賣到了日本,公元226年,孫權還派出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出使南洋各國,歷時六年的時間,前後走訪東南亞上百國家,足跡遍佈印支半島馬來半島甚至恆河口的大片海域。說中國古人不擅長航海?東吳首先就不答應。

    而在三國爭霸的熱血年代裡,東吳強大的航海實力,也成為重要助力。東吳的船隊走遍了中國東南海岸線,踏上了東南寶島臺灣,也穩固了對海南島的治理。更曾一路北上,與死敵曹魏北面的公孫淵結成了戰略同盟,甚至一度打算與公孫淵裡應外合,對曹魏進行跨海攻擊。雖說公孫淵後來翻臉變卦,還引得暴怒的孫權,派出艦隊征討遼東,擄掠一番後揚長而去。但這強大的海上攻擊力,也驚出了曹魏一身冷汗。

    不誇張的說,在蜀漢帝國滅亡,曹魏對東吳形成絕對優勢的年代裡,正是憑著這縱橫海洋的航海能力,還有對海上航線的不停拓展,偏安東南的東吳,才能夠有足夠的底氣,硬扛強大北方強敵。三國之所以精彩,蜀吳兩國的歷史之所以可圈可點,就因為實力有限的他們,確有如此不凡的發展格局。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 11 # 南門太守

    應該說,無論孫權集團還是劉備集團,在聚焦中原戰場的同時,也都曾關注過向外部拓展的機會,並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不過效果並不理想。

    先來看看孫權的做法。

    孫權稱帝后,不斷拓展勢力範圍。早在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給劉備讓出半個南郡的同時,就派步騭率兵進入交州,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交州原來的割據軍閥士燮兄弟願意歸服孫權。交州各郡中,只有蒼梧郡太守吳巨不服,步騭將其斬殺。

    孫權升士燮為左將軍,士燮派兒子士廞來荊州,被孫權任命為武昌郡太守,其實算是人質,士燮以此行動向孫權表明自己決無異心,孫權還任命士燮、士壹等人的兒子為中郎將。

    後來,孫權又升士燮為衛將軍,升士壹為偏將軍。孫吳黃武五年(226年)士燮病死,終年90歲,在漢末三國所有割據群雄中他算是最長壽的人,沒有之一。

    士燮生前,交州雖然名義上臣服孫吳,但孫吳的影響力還十分有限,士燮的死給孫權一個把交州完全納入自己版圖的機會。

    夷陵之戰時孫權把步騭調回,另派呂岱接替步騭。孫權決定從交州再分出一個州,稱廣州,合浦郡及其以北歸廣州,交祉郡及其以南仍歸交州,任命呂岱為廣州刺史,戴良為交州刺史。

    士燮死後,孫權還任命陳時為交祉郡太守,接替士燮。士壹等士氏家族重要成員隨後被遣送出交州,統治嶺南數十年計程車氏家族徹底瓦解。

    交州、廣州納入了孫吳的版圖,這激發孫權進一步拓展領土的慾望,他決定出兵夷州和亶州。

    這兩個地方那時也稱作州,但並非東漢13個州之一,只是個地名。夷州就是臺灣,亶州在哪裡歷來有爭論,有的說是呂宋,有的說是流球,甚至還有的說是日本、美洲。這不是一次征伐,而是一次搜求,孫權希望派人到達這些地方,然後也將他們納入版圖。

    孫權除了想求夷、亶二州,還想派兵去朱崖,即今海南島,孫權作出這個決策是在孫吳稱帝后的黃龍二年(230年),對於這個決策,陸遜、步騭等人予以反對。

    陸遜認為出兵夷州等地沒價值,不是當前的重要事情,全琮認為此舉有風險,尤其是容易發生傳染病,損失將很慘重,但孫權不聽,仍然執意派兵。

    孫吳黃龍二年(230年)年初,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1萬人乘船赴夷州和亶州,讓全琮不幸言中,大軍雖然到了夷州,卻遇到了瘟疫,一年時間1萬人中有8000多人染病而死(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最後僅虜獲數千人而還。

    亶州在哪裡,還有多遠,甚至都沒有搞清楚。目的沒達到,又損兵折將,孫權深為後悔,下令將衛溫和諸葛直誅殺,罪名是違詔無功。

    孫權派兵赴夷州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客觀上加深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絡,數千人遷至大陸,加大了兩岸的交流和往來,從這一點上看意義是積極和深遠的。

    但是,這件事也極大地挫傷了孫權向海外拓展的積極性,孫權意識到,以當時的實力和航海條件,即便佔領了相關地區,也無法保證這些地方與大陸之間的聯絡,所以之後孫權不再提向夷、亶二州進兵的事了。

    再來看看劉備集團的情況。

    劉備生前,主要精力在荊州、漢中兩個戰場,無力他顧。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府治事,首次用兵就在南中,將南中平定,在此基礎上諸葛亮又重新調整了南中的行政區劃。

    南中地區就是現在的“大西南”,之前主要由4個郡構成,即益州郡、越嶲郡、牂牁郡和永昌郡,這幾個郡地盤都很大,一個郡相當於內地數郡,不便於管理,也容易形成郡太守權力過大。

    根據新的調整方案,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郡、牂牁郡的一部新設興古郡,又分建寧郡、越嶲郡、永昌郡的一部新設雲南郡,同時把朱提郡也納入南中行政管轄範圍。這樣,南中的4個郡就變成了7個郡。

    隨著郡數目的增加,縣的數目也大為增加,能考證出來的,有朱提郡新設的南昌縣,越嶲郡新設的安上、馬湖縣,建寧郡新設的修雲、新定、存邑、冷邱縣,永昌郡新設的永壽、雍鄉、南涪縣,牂牁郡新設的廣談縣,興古郡新設的漢興縣,至少新增加了12個縣。

    郡縣數目的增加,使行政管理進一步細化,統治基礎進一步增強。南中七郡仍由庲降都督進行管理,行政上與益州同一級別。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趁勢再向南進軍,而是於建興三年(255年)12月率大軍回到了成都,算起來整個南征用時不到一年。

    南中之戰,諸葛亮果斷決策、正確指揮,以霹靂手段迅速解決了南中問題,尤其是推行了和撫的治理政策,保持了南中總體上的長期穩定,一直到諸葛亮去世,南中地區再也不敢反叛。

    諸葛亮這個策略是正確的,因為如果向南進軍東南亞各國,與孫權開拓海外一樣,在當時既沒有那樣的條件,對蜀漢來講也沒有戰略價值。

    歷史上,東南亞一直是小國林立狀態,其間也出現過一些大國,如高棉帝國、緬甸東籲王朝、滿者伯夷王國等,但它們稱雄的時間都很短,從來沒有人統一過東南亞。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東南亞特殊的地理環境,島嶼眾多,互不關聯;二是文化差異很大,宗教信仰也不同;三是經濟相對落後。

    諸葛亮如果此時進軍東南亞,估計不會取得什麼進展,因為東南亞當時的狀況連南中都不如,更是“不毛之地”,人生地不熟,靠著蜀漢十來萬軍隊就想有一番作為,無異於天方夜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過生送什麼禮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