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錘阿鐵錘
-
2 # 方圓故事
表揚善良是社會墮落的開始
《芳華》上映五天,看的人多,並且五味雜陳。
在刷屏的影評觀後感裡,我幾乎看到的,都離不開“善良”一詞,這樣的結論似乎一點都不草率,你看電影的主人公劉峰,就讀懂了人為什麼要善良。
劉峰是個不折不扣的活雷鋒,坐長途火車跑腿接人,幫戰友捎帶物件;林丁丁名錶壞了,自個兒拿著書參照著學著修;食堂打餃子專吃破皮露餡的,他卻無私的說了一句“破皮的也得有人吃”;自己做夢都想上大學,卻把唯一的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戰友,說:“他比我更需要!”;一農村戰友結婚,想著給戰友省錢,自掏腰包買材料,花了幾個月時間給他打了一對沙發;何小萍被朱克嫌棄不肯和她跳舞,劉峰忍著腰傷陪何小萍,不想寒了何小萍的心……
於是有了那句發人深省的臺詞:“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越能珍視善良,也越能識別善良。”即使後來劉峰冒犯了林丁丁,即使在那個年代是骯髒的想法,但是這個從神壇上走下來的聖人依然被觀眾買單,不為什麼,僅憑他的善,就足夠誇一輩子。
想起于丹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越缺什麼,”這句話放在放下四處弘揚的“你要善良”的大旗幟下,顯得那麼的貼切又悲涼,因為在這樣的正能量背後,善良卻成了不折不扣的稀缺品。
-
3 # 三生有畫
《芳華》票房即將破十億:願善良長出獠牙,才是對善的最好保護!
芳華這部電影,最近很火。票房馬上破十億了,但是劉峰,卻破不了一個億。
如果把它當做一部文藝片,我們有多少淚,那就盡情的流吧。
流過三滴眼淚,我抽出一面紙巾,擦掉了那細細的淚痕。
我能很坦然的說嗎?你們不要罵我。
我不喜歡,這樣的劉峰。太傻,太善良,就成了風中的楊柳,隨風飄搖。
1.
我只是萬千人中,渺小的一粒沙。
我可不想,這輩子,連個老婆,都跟一個長途司機跑了。
要跑,也是我跑啊。
這樣的人生,除了撒下狗糧,是不是還應該,問一問,為什麼?
我們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責怪那個世界的不公和扭曲,責怪他人的自私、麻木。但是,時代是永恆的,人是短暫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時代。
這個世界,什麼時候,那麼清白過,是吧?
我們可以很善良,但是,我們不應該因為善良,就甘當做一個弱者。
2.
我知道,這個世界,是講背景,講資源的。大多數人,都是沒有背景和資源的。我們比不過那些高大上的年輕人,難道還不能,讓自己,讓自己身邊的親人、愛人,過得好一點點嗎?
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讓自己擺脫貧困,擺脫弱者的境遇,不作惡,不成為這個社會的累贅,就是對這個一心向好的人類社群,最好的貢獻。
我們儘管可以出身底層,但是應該努力,擺脫底層人物的宿命,不是嗎?
3.
劉峰這位曾經的活雷鋒,來自己與基層,最後又淪落到底層。命運對他,真的是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既他站在了時代的巔峰,又讓他重重摔下,然後沉淪。唯一不變的,也就只有一顆心。
他,是一個失敗者。我這樣認為。
這個世界,仍然不會變。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曾缺乏冷漠、無情、自私,也不缺富二代、官二代。
我們沒有力氣,去怨恨這些,無法改變的客觀世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強大,才能對抗那些,我們天生所欠缺的勢能。
劉峰最大的問題,不是他選擇了放棄,也不是別人冤枉了他。而是把善良,當做了一種職業。
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4.
善良,沒有錯,但是善良,不能當飯吃。如果想把善良,像Sunny一樣,灑向大地每個角落,就必須先讓自己,飛的夠遠,夠高。
劉峰,為了一個女人,他放棄了軍政大學的機會。我想,那是很多人,都會在青春的路途中,都會遇到的梗。
青春是盲目的,青春也是躁動的。沒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那還叫青春嗎?
既然世界是不定向,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飛向何方,那麼青春就當無怨無悔。
我們,在一個一個,十字路口,選擇,放棄。是我們的選擇,造就了我們今天的成就,或者失敗。
這個,過了就過了。
但是,我們必須始終如一。一顆向善的心,需要有一顆向上的心,也不要忘了,擁有一技之長。
這是善良的獠牙,才是對善良,最好的保護。
下一個話題預告:張翠山死的時候,武當七俠,為何只有殷六俠哭?
延伸閱讀:為什麼《芳華》四美,何小萍最慘?女人的三大毛病,千萬不能有!
周芷若和趙敏的區別,你以為就是胸大嗎?
-
4 # 向內求安
善與惡,是人性問題。自古而今,萬事萬物都在變,但人性卻沒變。是隱惡揚善還是正視惡是人的本性並在法律及道德層面去抑制和誘導人們去惡揚善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
-
5 # XIIIYU2018
昨天剛看的芳華,看到很多人都說看了以後覺得人不應該太善良,特地想來說兩句:我覺得這完全是一種誤讀。
這部片子主要講的是人性善惡嗎?當然不是,而是講的那個時代,一個過於制度化而刻板的時代:雖然美好,秩序井然,卻動不動上綱上線,幹部子弟倍受遵從,有的人卻被壓迫得喘不過氣。
如果用善良來概括劉峰就過於片面,他是那個時代“正確”價值觀的最大體現——全心助人為樂,毫無私心,甚至在戰鬥中渴望犧牲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然而他卻走向了一個歧途——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甘於做一輩子好事卻放棄自身的進步發展,這才是他最終走向悲慘的原因。
劉峰的愛情是純粹的,卻是刻板的。可能大家都在責怪丁丁對劉峰的落井下石,但大家沒有看到嗎?是丁丁問劉峰為什麼不叫自己去看他做的沙發,還滿心期待,歡喜,調侃的跟著劉峰來看沙發,所以他倆其實本來是有可能的。可是活雷鋒過於嚴肅的表白完全讓丁丁不知所措,被劉峰死死抱住時丁丁已經被嚇傻了,還導致被別人冤枉,這些確實是劉峰自己的錯,最終才換來了丁丁的報復。
試想如果劉峰能夠風趣幽默一些,情商高一點,沒有那麼刻板,能夠努力抓住進步的機會,不斷提升自己,他的人生又會如何?他又能否收穫自己的愛情呢?
所以劉峰的可悲不是來自他的善良,而是來自那個時代,那個時代鑄就了他刻板的性格和價值觀,卻在他犯錯以後把他打入了無情的深淵。從一個年年標兵的優秀青年,最後沉淪實在讓人惋惜!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不光是國家、社會要發展,每個個人也是要發展。繼承像劉峰那樣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追求每個人的全面發展,而不光是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努力追求每一個人的美好生活,才是我們應該從劉峰身上得到的啟發。
回覆列表
善良是一件好事,但是過分善良就是一件壞事了。
劉峰就是一個過分善良的例子。
劉峰的善良是怎樣的呢?
每次外出都幫戰友帶家裡給的東西;幫林丁丁修表;吃破了的餃子在;腰壞後在文工團當萬金油;把上大學的機會讓出去;陪何小萍練舞......劉峰的善良到了讓人習以為常的地步。似乎那已經不是善良而是平常。
但有個成語叫做“過猶不及”。如果過於照顧身邊人的感受,那麼委屈的就只能是你自己了。
就像“善良”這件事,不善良是不好的,過於善良也是不好的。
很多人看來《芳華》以後的感受是人不能太善良,不然就像劉峰,好人沒好報。但事實上,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劉峰一生最大的轉折點就是因為林丁丁而被下派到連隊。
其實換一個角度想,也是自討苦吃吧!
與其說是因為林丁丁而被下派到連隊,那他自己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他當然有責任。就像影片中林丁丁所說:誰都可以,就他不行。其實可以看出林丁丁真的不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女人,但一個“活雷鋒”因為自己走下神壇,她也慌了。所以舉報劉峰也是情理之中。
在電影院裡看到劉峰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其實生活中有也有這種情況:假如你身邊有一個人特別照顧人,他會照顧他身邊每一個人的感受,剛開始你可能受寵若驚,不適應,想要找機會把受照顧的人情還回去。時間長了,習慣了,也就不以為然,開始心安理得接受他的善良和好意,甚至開始“道德綁架”,你不是人很好麼,那你做什麼什麼不是應該的麼?其實並不應該。
每個人對於善良的定義不同,衡量也不同,但無論怎樣定義,都應該把握好才“度”,希望我們都是善良但也不是特別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