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太太嘮日本
-
2 # 萬景路萬眼看日本
經歷了近三十年低迷景氣洗禮的日本適齡年輕女性,她們除去“昭和妻志向”之外,對於婚姻還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和選擇嗎?答案當然是有的,而且還有很多讓我們感到非常奇葩的想法。
首先是不願結婚的人越來越多,根據日本內閣府《少子化社會對策白皮書》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年齡在30~34歲的男性有47.1%、女性有34.6%未婚。也就是說,基本上是男性每2人中就有1人未婚,女性每3人中就有1人未婚。這是指30~34歲的日本人的未婚率。而35~39歲年齡組的男性未婚率則為35.0%(3人中有1人未婚),女性為23.9%(4人中有1人未婚),這個比例雖然比30~34歲組的人的結婚率稍高了一點,但無論從哪個年齡組來看,日本男女的不婚率都是越來越高,至於男性不婚率增多的原因限於篇幅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略過不提。
那麼,女性不願結婚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一是事業型的女性不願結婚,因為只要選擇了結婚,對於傳統女性來說,也就意味著她們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事業將告結束,從此迴歸家庭相夫教子,在鍋碗瓢盆交響曲中生活。哪怕是非傳統女性,根據日本公司的舊習,只要女性職員結了婚,那自然就要面臨著生育、休假等,這將給公司工作帶來不便,因此,女性員工如果選擇了結婚,就意味著不會再得到公司的重用,而這些,對於職業女性來說,都是她們所無法接受的,所以選擇不結婚的人就增多了。
二是當代日本女性對婚姻本身持否定態度的人也越來越多,她們認為女人並不一定就非得結婚不可,一個人工作、生活,和閨蜜吃飯逛街,無拘無束,尤其是不需承擔家務、生兒育女等家庭責任等,這些對她們來說,魅力遠大於結婚,至於性問題,需要的時候解決一下就可以了。這可以說已經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婚姻觀,也因此,間接導致了近些年來日本的少子化問題愈趨嚴重,日本年輕女性不願結婚也成為了令政府頭疼的大事之一。
上面是對當代日本女性不願結婚之原因的探討。那麼,在願意結婚的當代女性中又有哪些現象值得關注呢?首先,她們的婚姻觀與過去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受父母和自己的婚姻觀影響,她們對婚姻物件的要求改變了,有些女性受父母的傳統觀念影響,還堅持過去對婚姻物件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要求。即使新時代女性不堅持老的“三高”了,但她們也琢磨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男性要有穩定收入,要有住房等等,而這些卻恰恰是現在的日本年輕男性在過酷的現實就職環境裡難以做到的事情,因此,堅持這些要求的女性就只能慢慢淪為剩女了。
其次,選擇同居而不結婚的人也在不斷增多,這樣的好處是即可以不用承擔作為專業主婦的責任,又解決了生理問題,當然,這些女性中最後和同居男友走向婚姻殿堂的也不在少數。有趣的是,現實的當代日本女性還透過這種“事實婚”模式,漸漸培養出了“事實婚”的“契約精神”,即同居雙方採取親兄弟明算賬的方式,在同居前談好雙方各自需承擔的家庭責任、費用以及分手時如何分割財產等。透過這些,一些前衛的女性還摸索出了“契約婚”的新方法,這也就是筆者下面想談談的“契約結婚”問題。
所謂的“契約結婚”就是在不入戶籍的“事實婚”基礎上,作為僱傭主的丈夫需支付給被僱傭者妻子洗衣做飯等打理家務的工資,而夫妻的關係則為家庭的“共同最高經營者”。作者海野津奈在接受採訪談到創作動機時說道:把結婚作為工作來考慮比作為戀愛來考慮應該會更經得起考驗。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果作為戀愛,在各方面就會對對方產生期待感,那麼,不知不覺間,慢慢就會陷入社會倫理、家庭責任之中,如此,即使對方不說,也會有許多不得不做的事情發生,當然因此也會產生各種各樣令人不快的問題,甚至發生口角影響到雙方的關係。而把結婚作為工作來考慮的話,則是一種商務行為,只需按契約做事就可以了,這樣,一切就都簡單多了。
-
3 # 搞機人劉
因為結婚太累,要承擔法律責任,要承擔道德責任,因為結婚要對另方負責,對整個家庭負責,因為結婚要花很多錢,要買房子買車供孩子上學,更不能隨時隨地跟陌生的人約炮了。
-
4 # 科幻一一聖林
為什麼日本人不愛結婚?
這個答題只是你個人看到的一部分,其實世界各國不願結婚的青年多有。
並不是日本人不愛結婚,那日本人不愛結婚繁衍後代,日本種族漸漸的自然滅亡了,所以日本人不愛結婚這個答題與現實中的日本不相穩合。
如果說日本人青年不信仰自己的戰敗國,對戰敗後建國數年,政府一屆屆主要領導沒有吸取為什麼戰敗,戰敗應該怎樣教育青少年吸取侵佔教訓,發展自己的國家,讓自己的國家和東亞世界各國搞好親鄰關係,長期發展自己國家,青年人生子繁衍才有充值的信心,對自己的國家領導執政充滿信心,對自己國家前途充滿信心!
從另一面分析:
日本國地球自然結構,自然下沉國土,慢慢從世界消失。
日本東亞不穩定主要小國,世界沒有地位,自己國家讓美國亂採亂開發,到處都是美華人軍事基地,給自己的國家以及亞洲帶來不安全,不穩定,讓日本青年人,對政界領導人失去信心,以自己的婚姻前途大事抗拒!
造成不原意結婚及少數青年人!
-
5 # 精彩湖濱
就和大城市的人不愛結婚一樣,不是不需要,是沒時間需要啊!時間緊、壓力大,自己一個人都養活不了,還想著結婚,太可怕了!
-
6 # 日本專業買手
少子老齡社會的下一步就是
單身社會?
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日本官方釋出的資料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日本經歷了歷史上自然人口最嚴重的衰減,人口總數2018年比前一年相比減少44.8萬。
出生率也創下自1899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新低,全年出生的新生兒只有92.1萬人,而當年有126.9萬人死亡。
可以說日本的少子老齡化導致的人口減少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有人發現,問題已經不限於此,“貌似少子老齡化在未來會呈現出另外一種樣子:單身社會”。
所以有媒體認為,2019年了,如果還是一個人,你可能趕上了一個國際潮流。
單身社會里出現的“單身經濟”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統計,在目前日本5300萬住房當中,有三分之一住戶都是一個人生活,據推測,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40%,而到時候,日本的人口中將會有一半人是單身,其中包括老後喪偶人士。
圖表中推測2035年65歲以下有配偶人群只有3214萬人
因為沒有配偶,也沒有家庭需要撫養,金錢也可以自由支配,單身人士成了日本商家極力吸引的消費物件。由此,“單身經濟”誕生。
一個人的卡拉OK
在東京,有一家叫OneKara的卡拉OK店,專門為單身人士服務。一個人去唱歌,根本不用害怕尷尬。該店為了讓單身人士能夠安心上門唱歌,包房都採取隔音全封閉措施,無論是你是歌星或音痴,聲音絕對不會洩露到包房外,也不會被偶爾路過的朋友看到。
裡面的裝置也是專業錄音棚配置,滿足單身人士的歌手夢想。
這家店還為女性設定了單獨的包間,裡面設有專門的化妝間和更衣室,以及自動門鎖,工作人員不會隨意闖入。
單身人士的旅行
從來都是情侶家人專利的旅行,在單身人士面前也敞開了大門。日本的旅行社在最近幾年,增加了很多專門面向單身人士開發的旅遊產品,每年有將近5萬人選擇這種專門為獨身人士提供的旅行服務。
日本著名雜誌《Popeye》今年11月推出的單身旅行特集
這種單身旅行團限定單身人士,旅行中的巴士每人佔兩個座位,如果客人有特別的要求,旅行社還會對座位安排做特殊處理,比如女性客人不願跟異性同座,可以安排同性等等。
旅行中的住宿也都是安排單人間,而目的地都會排除那些那些對單身人士不太友好的場所。
單身也可以體驗一個人的婚禮
雖然很多單身人士不太想結婚,但也一定想嘗試一下穿上婚紗的感覺。日本目前也有一種面向單身人士的婚禮服務,可以滿足單身人士對婚禮的任何幻想。
選擇婚紗、拍照、場地佈置等等,都有專門人士和顧客商議後準備周全,很多想參與的女性大多年齡在30歲左右。
單身人士觀影獨立空間
對單身人士來講,獨自看電影是一個極為虐心的日常活動,被情侶環繞,偶爾被硬餵狗糧滋味讓人尷尬又不好受。
東京的一些影院已經針對單身人士的觀影需求,在影院中增加了“特別觀影區”。
只需要在普通電影票的基礎上再增加1000日元(約60元人民幣),你就可以進入這兩排位於最佳觀影區的特別座位。這種特殊設計座位比其他的座位寬度增加了1.5倍,兩旁還設定有可以放包包和飲料位置。
最重要的是,座位兩旁還設定了木製隔板,可以和旁邊的陌生人隔絕開來。不用忍受餘光裡來自陌生情侶的折磨,可以說這是對單身人士很友好的設計了。
一個人吃飯
對於日常習慣了集體行動的日本人來說,一個人在餐館吃飯是一種折磨。
就連日本電視上的烹飪節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人曾經統計過NHK的《今日料理》節目,上世紀90年代時,節目一般會介紹一款可供一家四口食用的菜餚,但到這幾年,這檔烹飪節目有8成的料理都為2人之家準備,單身人士的簡單料理也經常出現。
而在餐廳吃飯更是單身人士的修羅場。害怕在高峰期的時候佔據一整張桌子的尷尬,又害怕自己面前的座位被陌生人佔據,無法盡情低頭吃飯。雖然日本的餐館大多有那種櫃檯式的座位,但依然無法滿足終極單身人士的需求。
於是有拉麵館將店鋪內改造成下圖這種比大學自習室還要私密的空間。每個座位都用隔板隔開,面前你也看不到廚師在內堂做飯的場景,有一個布簾隔開,服務員會把布簾開啟,呈上餐食。結賬時,只要把錢放在面前的指定位置即可。
一個人的公園長椅
一個人逛迪士尼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東京迪士尼樂園在園內的休息設施上下了不少功夫,為那些有社恐人士準備了“單身長椅”,坐下來不用擔心陌生人帶著熊孩子在一旁填補你一個人遊園的安靜時光,讓你在角落靜靜地休息,體驗“大人的迪士尼”。
單身人群向雜誌
為了更好的服務單身人群,出版業發達的日本還出現了專供單身人士閱讀的雜誌。裡面介紹各種對單身人士友好的活動。
比如“如何一個人玩好迪士尼”“一個人吃火鍋如何點菜”“適合一人旅行的旅遊線路”等等。裡面還根據不同人士的需求,介紹了各種價位的產品和消費方式。
據這份雜誌的主編講,從前媒體上都在向人們介紹如何交友的內容,但這幾年單身人士估計有點閱讀疲勞了,交友也需要動力。“很多人其實在琢磨一個人生活更開心的辦法”。
想結婚但現實情況不允許
有人認為看似興旺的單身經濟只是日本社會對單身人士增加現象的應激反應而已,在這個有著強烈末世徵兆的環境中,這些現象讓人們對單身的看法更加負面,認為生育率下降是年輕人的錯,“因為年輕人不結婚,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在輿論當中。
但真實情況是如何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的企業文化進入日本,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定的衝擊。日本企業則認為穩定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其中的終身僱傭制就是其中的表現之一。員工也開始對工作的穩定性格外在意。成為大型企業的正式員工,成為大型組織中的一員是一件讓人引以為豪的事,這就意味著,只要成為正式員工,就可以從最底層幹起,只要不出錯誤,就可以一直晉升到高層。
反過來,企業對員工最看重的也是穩定性,婚姻是這種穩定性的重要表現。認為員工如果有一個家庭,這就是穩定性的一種體現,也是企業為員工的職業生涯進行“投資”的保證,而不結婚的人會被看做異類,在晉升上遭遇各種各樣的障礙。
曾經有企業高管認為:“沒有結婚生子的未婚人士,肯定也管不好自己的部下。”
隨著上世界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企業再也不能維持此前的“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制”,再加上勞動法的改變,導致年輕人當中擁有穩定,有保障的工作人數越來越少。非正式員工、派遣員工的僱用形式越來越多,收入不穩定,生活變動大成為了日本80、90後的常態,結婚生子成為負擔。
日劇《派遣的品格》中,
女主人公的履歷上的資格證書一欄寫著:“太多寫不過來”
日本政府為了營造全社會催婚的假象,在官方的民調中宣傳有九成的單身人士非常結婚。有學者指出,這只不過是官方和媒體合謀放出的煙霧彈。
調查問卷中有一道問題是,你有結婚的打算嗎?選項是:“有結婚打算”和“一輩子不結婚”。對回答為“有結婚打算”的人士的進一步調查中則發現,有結婚打算的人在填寫調查問卷的時間點上,並沒有要準備結婚的計劃,也就是說,他們想結婚,但因為很多原因,並沒有結婚的打算。
這一資料後來被加工後引用在媒體上,最終成了九成人想結婚的假象,最終引起了日本社會中廣泛的催婚潮。後來,有日本的民間學者對20到50歲的男性和女性調查顯示,其實在日本男性中有超過5成,女性有超過4成都對結婚持否定態度。
單身社會並不是孤單社會
日本學者荒川和久在專著《超單身社會“獨身大國·日本”的衝擊》一書中這樣直白地寫道:“日本最終會成為一個單身人士佔大多數國度。因此,每個人都得學會如何一個人生活下去”。
但是,這種“超單身社會”並不意味著單身人士都得過一種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生活。
2014年,日本女星中川翔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自己和戀人分手後的生活狀態。當時她說:“分手後的日子讓她覺得自己一定要堅強,那段日子一個人每天都在‘單充’。”
自此,“單充”(ソロ充)成為網路流行語,它的意思是做一些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以充實自己的生活,它也慢慢替代了“單身”“一個人”“孤單”這些有負面情緒的詞語。
荒川和久認為,單充絕對不是孤單孤立的代名詞,它代表著在“單身社會”中人們的自立和自信。
“就如同很久沒有談過戀愛的人,在突然戀愛後,有人會對對方極度依賴,‘可能這輩子就靠他了’。剛開始可能會很幸福,‘但萬一像他這樣理解我的人不在了怎麼辦?’這樣想來想去,心中累積的不安全感會讓自己被戀愛束縛住手腳。”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回覆列表
日本不婚不育應該還是少數的。國內不也一樣麼?
我覺得有的人耍帥覺得不婚不育是個潮流,有的是不想委曲求全為對方付出和改變,有的是自己條件太好找不到匹配的,其他的原因多了去了不提啦……
作為已婚人士三口家的我想說的是,我只遺憾不能再多生一個,結婚真好。喜怒哀樂這就是豐富的生活,正常的人生。
我周圍的日本媽媽沒聽誰說後悔結婚。有兩個還是帶孩子二婚的也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