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鼻子露豬
-
2 # 蠟筆小新媒體
一眨眼,2019已經過去了。
有的人或許上半年工作在996,下半年就可能等著ICU病房的空床;有的人或許上半年活成了檸檬精,下半年可能決心用甜甜的枸杞奶茶養生;而大上海在度過美妙的2019上半年之後,則迎來了永遠分不清是幹是溼垃圾分類的下半年。
在不久前釋出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9)》(下文簡稱“藍皮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專家們對此作出了分析並得出了一部分結論。對藍皮書中與新媒體從業者息息相關的部分內容進行解讀,或許能找出2019年下半年新媒體的發展動向。
01
佔據“C位”的短影片
如今,幾乎已經沒有人會再質疑短影片在新媒體傳播上的分量。
藍皮書指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短影片使用者規模達6.48億,已經有接近80%的網民滲透率。可以說,短影片毫無疑問是當今新媒體行業的C位人選,並且內容影片化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現狀。
短影片的受眾群體,大部分是年輕人。現場感好、視覺衝擊力強、內容緊湊、資訊量高,短影片的這些特點,讓它在傳播的時候無往而不利,迅速佔據了許多人的螢幕。
但是,藍皮書同時指出,進入2018年下半年以後,短影片使用者增速趨於放緩,短影片市場使用者紅利市場正在逐漸消退。
目前,新的短影片形式——“影片日誌”(Vlog)被視為是短影片下半場爭奪的重點。
Vlog也被稱為影片網路日誌,它無商業色彩、去表現化,強調真實人格的特徵,使其區別於其他短影片,因此在內容上更具傳播優勢。由於使用者追捧,出現“Vlog熱潮”,目前各個短影片平臺都發布了針對Vlogger的扶持計劃。
因此,新媒體從業人員對短影片在新媒體傳播中的重要性,一定需要提起足夠的重視,並應當積極佈局,只有掌握多元化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才能在下一個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02
備受關注的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對於新媒體從業者而言,仍然很少有人會提起興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少會有人意識到媒體融合最後到底融合了什麼。
藍皮書指出,媒體融合不僅是媒體平臺的線上線下融合,更重要的是內容的融合和創新。從“澎湃新聞”的崛起,到《新京報》全員轉型客戶端,媒體轉型發展,轉變的是傳播渠道、思維理念與呈現方式,而始終不變的是對優質內容的追求。
這裡最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媒體融合追求的是“無論傳播渠道如何變化,優質的內容仍是受眾最需要的”。也就是媒體融合是要讓自媒體內容創作擺脫毫無章法、粗製濫造的境況,朝著精品化、優質化內容生產方向進步。
藍皮書認為,在國家政策和監管的持續發力下,國家級、省級媒體在媒體融合方面的改革步入成熟期,縣級媒體的媒體融合也開始了大熱。但是自媒體在體制機制方面的突破仍不夠徹底,“流量”競爭導致分發平臺過剩,媒體間融合進展也呈現出顯著差距。
因此,新媒體人一定要在社會大眾對媒體內容中的文字、畫面、影片、音訊等要求越來越高,對媒體內容犯錯容忍率越來越低的當下,積極學習和掌握好圖片、影片和音訊等編輯處理技術,樹立大資料意識,不斷增強自己對新媒體資訊的收集、整合、加工等能力,在媒體融合風潮下加快自身發展,打造自媒體品牌戰略,在群雄逐鹿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更好發展。
03
熱點頻出的網際網路輿情
很多人認為,網際網路輿情應該只是政企部門的事情。但實際上,網際網路輿情處置與每個新媒體人息息相關。
著名評論家沃爾特·李普曼就曾在自己的著作《公眾輿論》中提到,“公眾其實生活在媒體與個體共同構建的虛擬‘現實’也即‘擬態環境’之中,媒體人透過篩查來決定哪一部分資訊能夠曝露給公眾,雖不完全相同,但也並非互相割裂,然而公眾本質上難以認識到這一點,自以為活在‘真實環境’之中”,這一點跟如今自媒體環境極其相像。
如今,一件熱門話題事件,都離不開這幾步:①網友爆料、網路圍觀;②傳統媒體跟進、報網互動;③自媒體大V轉發引發輿論壓力,推動事情的解決。這個過程中輿論領袖KOL、自媒體大V的參與力度正在逐漸加大,但是這些大V在帶動網民情緒的同時,卻在很多情況下忽視對資訊來源真實性的鑑別。
可以說,當下自媒體大V的權利和義務,正處於一個失衡的邊緣。他們積極行使自己的輿論傳播影響力,加快事件進展,積極監督事件解決情況。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大V在擴散虛假輿情、導致惡劣謠言傳播之後,並沒有起到澄清的義務,反而大部分的大V都是將之前轉發的謠言一刪了之,選擇性裝傻、“失明”。
藍皮書認為,當下微博和微信在中國作為輿情發聲、發展、傳播的重要新媒體平臺,在輿論傳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民生、國際話題、科技等話題逐漸成為新熱點,正能量傳播將會成為主旋律,而依法治網也在穩步推進,網際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將更加完善。
對於新媒體從業者而言,之後在熱點追蹤過程中,要更加注重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判斷力,避免輿論多次反轉,甚至被“帶偏”,使得謠言四起的情況再次出現。新媒體從業者應該學會把控制權交還給公眾,讓公眾輿論成為可能。
2019年下半年,新媒體從業者一定要把握好新技術、新環境、新方向的發展大潮,積極擴大自身優勢。
否則,毀掉你的可能不是其它同行,而很有可能是沒有進步的自己。
-
3 # 恆錦家居
大家所熟知的平臺無非就那幾個,沒有什麼新老媒體,現在是資訊時代,充斥著大量的垃圾資訊,我們每個人都要為生活打拼,平時上下班的時間會看下一些有用的,有意義的,能引起共鳴的話題.我們主要做為資訊和資源的分享者,更應該從中甑別,讓粉絲引起共鳴.關鍵要看自己有沒用心.希望以上對你有用.
-
4 # 青雲百態生活
不會,一定不會,因為現在正是網際網路發展的青年期,在這個網路高速發展的年代,它將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鼎盛,媒體新媒體正是網際網路的展現網路的主宰,所以往後新媒體一定會高速火熱的發展下去。
-
5 # 疏木職場辦公
2019年會逐步進入5g時代,隨著資訊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會更加精準便捷地傳送到感興趣的人群,新媒體不管是短影片還是圖文,因為對應的使用者閱讀習慣不同,所以兩者都會有更好地發展。
但是另一方面,2019年將會有更多的人會加入到新媒體行業中,競爭會更加激烈,自己必須有一定的相關領域知識能力才會在眾多從業中脫穎而出。
-
6 # 星月微課
點開這個問題,是想看看是不是大家都覺得會越來越難做。還好不是。
我個人覺得難不難做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於趨勢,目前顯然已經到了下半場,肯定沒有開始容易,具體的困難表現在:1.內容瓶頸,寫的人多了,就要避免同質化2.競爭大,使用者注意力被嚴重分散3.平臺監管,平臺增長期對創作者肯定更加友好,到了沉澱期,篩選會更加嚴格,從這些方面來看,肯定會困難一些。
但是呢,人們的注意力不會變,說到底,人的焦慮感始終存在,會去追求新知,追求有趣有料能吸引人的內容。
所以,會不會越來越難做,因人而異。
-
7 # 小企鵝呀
新媒體涵蓋了當下所有數字化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媒體,數學電視,數字報刊雜誌等。運營必備技能有5種熟悉各類自媒體平臺操作美容領域,養生領域新媒體運營中,文案很重要,一個好的文案能引流到你想不到。
2019 年 2 月 12 日,一篇題為《停更“雙微一抖”》的文章徹底引爆行業焦慮:
01 中國網際網路內容消費趨勢分析
1)用“億”計算的增量市場
網際網路下半場拉新難已經成為共識。
這不僅是內容消費領域時下最迫切的追問,也是商業世界裡永恆的課題。對網民增速放緩的擔憂,對使用者注意力稀缺的忐忑,讓我們每次看到和新使用者、新紅利相關的方向時,都會不自覺的眼睛發亮。
據企鵝智庫《2018 新媒體趨勢報告》調研顯示,雖然最優市場已經觸頂,很難再覓得突破性的成長機會,但數量眾多的鄉村人群、中老年群體和低學歷低收入等人群,對內容消費的需求遠遠未飽和。
同樣,大家可以看一組企鵝智庫《2018 新媒體趨勢報告》資料(人群數量),低幼人群有1.41 億,銀髮人群有 2.41 億,初中及以下學歷人群有 8.27 億,村鎮人群有 5.77 億,大部分使用者在我們的瞭解和視線之外。
-
8 # 新媒體管理師高老師
2019新媒體的發展將會是在企業
企業新媒體的運營將成為主流
如果想做好新媒體運營建議專做企業新媒體運營
進入企業,為企業品牌宣傳,企業盈利做出貢獻
回覆列表
1
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指當下“萬物皆媒體”的環境。程式設計思想裡有一個“面向物件”的概念,是說“萬物皆物件”的思想,這兩個概念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者都表達了“人與資訊之間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之所以在當今資訊時代被著重強調和廣泛應用,是因為這種關係——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比如程式設計的生產效率,廣告的傳播效率。
2、
新媒體又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的一個概念。
傳統媒體主要以紙質、模擬訊號為載體,比如報紙期刊雜誌和有線電視、收音機廣播電臺等。資訊展示是死板的、固定的,弊端之一是使用者碎片化的時間、外出行動的注意力焦點等,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率;二是受眾與媒體之間、受眾與受眾之間,不存在互動的即時性,雖然是否具備“實時互動”的特徵並不是新媒體的普遍屬性,但我認為互動很重要——我認為本質上,人都有自我觀點和看法的表達欲,調動人們的慾望才能有持續的產出,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才能有吸收與認可。
3、
新媒體是數字化媒體。
以數字技術的產品為載體、以網際網路和社會公共資源等為傳播渠道,資訊具備實時傳播、或者實時互動,而非僅僅是展示固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