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教與育

    我猜會有很多人只看了幾眼就要翻篇,因為本文找不到“仙丹妙藥”,特別是撕開了部門“裝睡的”家長最容易忽視又不願正視的問題所有!

    【只願接受讚美,不願接受剖析。】是普遍現象。這也正是本文中心探討的內容:【正是你的主觀意識太重,催生了孩子的叛逆。】如果你能耐心看完,或許你會有收穫,至少你對孩子的“叛逆”會有大致方向。

    有多少人第一反應是:“你這誰誰誰,站著說話不腰疼,怎麼就把孩子的錯誤歸罪到我這作父母的身上了,我含辛茹苦養育ta你知道嗎?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你知道嗎你?我一把尿一把尿的千辛萬苦容易嗎我?嗚嗚嗚嗚”

    還有多少人:“是嗎?難道真是我做錯了?我究竟錯在哪兒呢?還能彌補嗎?有什麼辦法?”

    如果你是前者,請划走。“對於裝睡的人,你是怎麼也叫不醒的。”若你是後者,恭喜你,你開始接近了真像。

    別把叛逆“甩鍋”給孩子,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家長。我沒有指責和挑起矛盾的意思,只是想和家長們一起理性的探討“叛逆”成因和解決方案。

    就像前文交待一樣,人都有主觀意識,很容以自我為中心,容易接受表揚、讚美、接納、肯定;與自己付出成反比的、說你有錯誤的、否定的首先很反感甚至是牴觸。

    利用這個特性、或者潛意識,重新審視你的教育觀吧。

    不可否認,我們的家長對子女真的是無微不至、含辛茹苦。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盡選最好,想盡一切辦法讓ta少吃苦、少糟罪、少受委屈。

    有人就會問了:“我付岀了這麼多,恨不能把心頭肉割下來給他,只要ta聽話,只要ta按我的要求來。為什麼ta不領情?還“叛逆?””

    因為你的“我字決”,以“我以為”、“我覺的”、“我感覺”、“我認為”式的家庭教育,變相足長了叛逆。

    ①沒有研究教育、成長規律。以“我式”制定目標要求,走路都還在蹣跚,你要他跑。你咋不讓ta飛呢?忽視、違背規律的後果是可怕的。

    ②沒和孩子的訴求處在同一個頻道。ta愛跳舞你偏讓ta學畫,ta愛藍球你偏要ta跳繩,雞同鴨語,輕則無法溝通,重則牴觸、引發矛盾。

    ④你對孩子的關愛、要求、評價機制沒有固定標準和邊界,孩子無所適從。

    ⑤孩子大多是被動被教育者,很少能主動參予。

    因此,孩子真正的“叛逆”原因在家長。主動想學與被命令式學,哪個學得開心輕鬆效果好?結果顯而易見;在別人規定的圈圈裡跳舞,哪有廣闊的舞臺舒展;被需要、被認同、被肯定、被助力上不僅沒能行成合力,反而還在拉後腿,ta不叛逆才奇怪了。而這些恰恰是家長容易忽視甚至是顛倒。

    如果對這些有了直觀理解,請繼續往下看。先宣告,這裡沒有“特效仙丹”,僅有真實案例支撐。

    2019年9月,接手一個初一新班,幾天後一個“刺頭”引起了我的高度關注。孩子夠叛逆,開學沒幾天就抽菸逃課,頂撞老師。逐漸剝開了真相:小學6年,有1.5年就沒怎麼上學;456年級就沒做過作出;砸過校長玻璃;和母親打過6架;家長實在無招,和學校簽署了《學生事故學校免責承諾書》,夠叛逆吧。

    繼續深挖內幕,逐漸揭開了面紗:孩子缺乏被尊重認可;規則意識淡薄;家長教育是“我字訣”,“兩慣三不管”;孩子其實很有愛心,經常把廢紙、飲料瓶收集起來送給拾垃圾的老頭;電腦玩得不錯;崇拜軍人。

    孩子逃課頂撞老師後,開始我並沒批評,反倒放了他3天假(自願,家長認可。換作別人,是回家反省。我和他商量處理意見為:回去幫爺爺幹至少6小時農活、每天由家長拍3張幹活照片、給我至少打一個電話彙報感想、寫一篇200字認識)孩子一一照做了,一開始都有點不敢相信,這與我瞭解到的不一樣啊。

    但真相是:

    一開始我並沒有批評說教,讓孩子的心理有了反差。咦,這老師咋不按套路岀牌?決定處理意見由協商,過去是被批評指責慣了,突然不批評了,會較大程度引起ta的思考。別人是反省,我這裡是放假,沒被保護的自尊心得到了尊重。幹勞動本來就少,開始可能還新鮮,後來逐漸會難受吃不消(與家長達成一致,並申明是家長代我監督),再聯絡到是處罰之一,開始從勞動與處罰聯絡上,對錯誤開始有了一定認識。電話彙報一開始很敷衍,後來的認識層次逐漸在提高也更詳細了,特別是在語言表達上有明顯進步,趁熱打鐵針對此表揚。(是不是有鍾破天荒的感覺)後來,在班上專門表揚了他的愛心之舉,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鼓掌(同伴的認可讚賞),很多孩子參予其中。有時也專門叫ta到辦公室幫我處理一些表格(認識自己的價值)。最後,2020年3月中旬開展疫情下的家訪,孩子遠遠的在路中迎接,到家後很有禮節的招呼,獻寶似的拿出作業給我檢查,家長反應ta的進步是“天差地別”,作為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師,看到孩子如此大的變化進步,還有什麼比這更高興的呢?

    歡迎批評指正。

  • 2 # 心靈花園

    你好,能夠理解你的心情。可以感受到你對孩子的關心。同時也能感受到你內心的無助和無力。

    首先要恭喜你!叛逆,說明你的孩子長大了!並且內心很有力量!

    青春期的孩子有些叛逆,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逆反嚴重,說明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需要調整了。

    一般來說,小時候越聽話的孩子,到青春期叛逆的越厲害,因為內心的情緒壓抑太久了,藉著青春期荷爾蒙的作用,會有大的爆發。

    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呢?

    技術一,要表現出適當的無知。

    孩子十歲前,媽媽扮演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強有力的後盾,給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歲青春期來了以後,這樣就不行了,孩子十五歲後如果還表現出無所不能,什麼都懂,孩子都要聽我的,就極其糟糕。

    首先要把自己從權威的角色上放下來,應該說:“媽媽不太知道你們現在想什麼,要做什麼,你需要媽媽什麼樣的幫助,詳細告訴媽媽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權威、尊嚴,往往嘗試著攻擊家庭的成員。

    我們要做一個選擇,既然孩子不再想當孩子了,自己就要慢慢從家長的角色中引退。

    青春期孩子的價值觀有些看起來是很荒誕,但是要傾聽他、尊重他,孩子就會逐漸變成大人,他慢慢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

    技術二,學會對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善於在孩子面前裝傻。如果孩子游戲打得好,你要說:“寶貝,媽媽好笨啊,這種事情都不會,你能不能教教媽媽?”孩子肯定會特別高興,當你慢慢地表示出對遊戲感興趣的時候,孩子也許就會慢慢失去對遊戲的興趣。

    原因是孩子玩遊戲的潛在意義是在有限的環境裡尋找與父母分離的空間,如果母親也要玩,孩子的興趣就會大減,當然嚴重依戀遊戲的孩子除外。

    技術三,不管孩子提出什麼不合理的、荒謬的要求,決不能馬上駁斥他。

    對孩子提出的不恰當的要求,要說:“你的想法不錯,很有意思啊,不過我能問一下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能告訴我你進一步的計劃是什麼嗎?你能告訴爸爸媽媽能幫你做些什麼嗎?”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絕他,他反而會堅持。當你坐下來聽他計劃的時候,他就會發現自己什麼計劃都沒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媽媽認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實施。

    如果這時駁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實施。家長可以先說“yes(是的)”,時機成熟的時候再說“maybe(也許)”,儘量不說“no(不行)”。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其實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實現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媽媽的反應,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 3 # 張衛超北京

    青春期叛逆確實是讓家長非常頭疼的事情,但是這就是成長的代價,也是孩子長大成人過程中必須要接受的洗禮。作為家長更多的是要去陪伴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打罵,保持住耐心,多跟孩子溝通交流,摸清孩子的思想跟脈搏,有針對性的去處理。無論是那種情況,都要學會跟孩子去妥協,不要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如果這麼做了,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同時,也要放寬心,孩子青春期成長這是一個必然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

  • 4 # Easy學物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孩子進入叛逆期的年齡越來越早了,以前十四五歲,現在的孩子好多在十一二歲就開始出現逆反心理,和老師父母對著幹。早戀、沉迷網路遊戲、拉幫結派、逃學、離家出走、和父母大吵大鬧、打架鬥毆、抽菸喝酒,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能做的都去嘗試。

    父母的反應更是強烈,不知所措,批評教育不管用,暴揍一頓,有些孩子翅膀硬了,和爸媽對打,這種情況還不少。再煩了摔門就走,走了你也別想找到他,除非自己回家,回來父母忍著,就怕又出現更惡劣的行為,可看到孩子上網玩遊戲,抱著手機一刻不放,成績越來越差,又脾氣上來了。就這樣反反覆覆,家裡不得安寧,有些被害者氣得抑鬱、長期吃藥、住院的都有。孩子呢?抑鬱、自暴自棄、自甘墮落、自殘、自殺的都有。和諧的家庭,和諧的環境一下都崩塌了。

    有位家長說她兒上初二,學習墊底,還天天在學校惹事,自稱老大。和人打架差點被開除。家長問他不好好學習將來能幹啥,他說你養我啊,我啥不幹,吃喝玩樂。開除更好,反正也不想上學了。這位家長,脾氣也不太好,當場對兒子一頓揍。可沒什麼效果。

    有個十幾歲的女孩,家裡有了二胎,父母對二胎弟弟好了點,她很不高興,什麼都和小的爭。還要和父母分開過,更甚者,經常挑撥父母關係,不能看到他們一起高興的樣子,媽媽都被氣病了。

    這種事情屢屢皆是,我們也都知道它的存在,可一旦發生在自己身邊,父母還是會不知所措,心力交瘁。

    什麼是父母?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監護人,既然孩子不免都會進入叛逆期,那就不用慌,更不用氣。知道必然存在,就應該以正常心態對待。為什麼有小孩子進入叛逆期很快就會成長,變得懂事成熟,而有些卻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呢?

    這和孩子自身性格、心裡素質、所處環境、父母關心關注度都息息相關。有些孩子比較Sunny,從小得到的愛也比較多,父母對他的陪伴一直都在,和他早已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關係,這樣的孩子,心地較為成熟。應對這樣的成長氣,更加自如,對待事情,不論是早戀、和同伴的矛盾、網路誘惑會更加理智。相反的,有些孩子就會走到另一個極端。

    那麼,如何陪孩子度過叛逆期,讓孩子健康成長呢?我認為:

    1:放下架子。

    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最好放下身為家長的架子,不要動不動就叉腰訓斥,畢竟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已經把自己當作“小大人”了,他們認為自己和家長應該是平等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讓類似於“你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居然還不聽我的”這樣的話從自己的嘴裡蹦出來。不想和孩子鬧得太僵,最好冷靜下來,別把青春期的孩子當兩三歲的小孩子看待。因為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其自尊心開始變得薄如蟬翼,家長最好小心呵護。“惡語傷人六月寒”,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要有傳說中的“等級觀念”,而要儘可能尊重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一個可以傾訴心聲的人。

    2:瞭解原因。

    唯有精準“把脈”方能準確“施方”。孩子為什麼而叛逆,家長如果心中沒數的話,估計很難與叛逆期的孩子有共同語言。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刺蝟”,他(她)可能對母親表現出叛逆的行為,但對父親卻服服帖帖,不敢造次;有的孩子在家裡叛逆,但到了學校卻老老實實的,不敢越“雷池”半步,家長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瞭解叛逆期孩子心中真實的想法,才能在接下來的引導中搶奪先機,修復親子關係,讓家庭教育擁有一定的成效。

    3:停止嘮叨。

    一些家長在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的時候,總喜歡嘮叨個不停,甚至一遇到什麼人都毫不慳吝地用比較刻薄的話貶低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叛逆期的孩子就會在家長的嘮嘮叨叨中變得沒有什麼自尊心,家長的權威在孩子的心中也逐漸被家長的嘮叨蠶食殆盡,這對轉變孩子的叛逆行為是極其不利的。

     

    4:冷卻處理。

    當孩子在怒頭上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別當婆婆媽媽的“唐僧”,而是以“冷卻處理”的方式讓孩子也冷靜下來,當孩子經過一段“冷卻期”的冷靜之後,估計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在言行方面存在的不當之處,畢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心理方面不是多麼健全,但智商並非嚴重“欠費”。在孩子出現叛逆行為之時,家長先包容,自己冷靜下來,再給孩子一些“冷卻”的緩衝期,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

    5:堅持原則。

    如果孩子的叛逆行為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那麼家長可以容忍,可以包容,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家長就應該為孩子的叛逆行為“緊急剎車”。就算孩子是小大人,但就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也不能捅太大的婁子。在原則問題上,家長要做到寸步不讓。

     

    6: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要樹立正面榜樣。

    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從來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家長。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會對家長有一種盲目崇拜的想法;而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一些陳規陋習如果繼續毫無遮掩地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比如家長自己不思進取,每天只顧著打麻將,那麼這種家長的孩子,其責任心也很難在“服務區”。因為家長的生活態度會“傳染”給孩子,會改變孩子的心態,乃至讓孩子出現一些讓家長感覺到有點“叛逆”的言行。

    比如說,家長家長如果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孩子也很有可能在今後的日子裡做類似的事情;家長隨手扔垃圾,那麼孩子很可能有樣學樣,用不了多久就把自己的房間搞得一團糟;男家長對自己的妻子大吼大叫,那麼這位孩子如果是男同學的話,估計也會對班級中的女同學不友好……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是“複製”家長的一言一行。如果孩子叛逆的“根源”在家長自己身上,那麼家長自己就應該在言行上作出整改,儘量為孩子樹立起正面的榜樣,這對樹立家長的威信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改變“叛逆”的孩子,要從改變“不像樣”的自己開始。很多時候,言傳說教遠遠不如自己的率先垂範、自正其身。

    7:以柔克剛,家長與孩子簽訂“君子協議”。

    當孩子快要接近成年的時候才“叛逆”,而家長在體魄、口才等方面遜色於孩子的時候,比如孩子在高中時期出現叛逆行為,那麼家長最好以柔克剛,在與孩子平等交流之後,孩子與家長各退一步,與孩子簽訂“君子協議”。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不把自己當孩子,而是把自己當作“一言九鼎”的大人,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以“君子協議”的方式解決問題,只要孩子沒有“純種老賴”的基因,就不用擔心孩子不守信用。

    家長必須清楚,孩子的叛逆行為單單靠家庭暴力是很難解決問題的。一個家庭中,最好一個懂教育但性格比較溫和的媽媽,也要有一個雷厲風行,權威性比較高的爸爸,而不要出現孩子一出現叛逆行為就出現“男女混合雙打”的現象,畢竟單單靠武力“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心理發展上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當這種問題越變越大的時候,也是這個孩子由“廢品”變成“危險品”的時候。

  • 5 # 東北辮子哥

    叛逆期的孩子,無論何時不能來硬的,如果他能反思自己的錯誤,那我們作為父母的無論如何都不能提條件,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是真的在意他,會讓他產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

    叛逆期的孩子通常不愛學習,喜歡做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比如打遊戲,比如打球,這時不要和孩子發火,你越發火他越厲害,看看他的愛好會不會影響他的學習,是不是你限制了他的愛好只是一門心思的讓他學習,給的壓力太大了,你同他交流,不要只談學習,固然學習很重要,卻不是唯一。我們要慢慢的同他交流,看看他說什麼,不要他說的是這個家長強調的是哪個,不起衝突才怪。甚至不在同父母交流,,直接反抗。

    其實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同伴的關係逐漸佔據重要地位,而又有共同愛好的同伴更為重要,因為孩子不光要學習還要還要有自己興趣,這樣才能勞逸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父母要嘗試著理解他們,和他們交朋友,讓他們和父母說心裡話,把父母當成朋友,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分數,讓孩子閉上心門,再開啟就很難了。

    再就是我們要尊重孩子,你小不懂事,,那不是,他也有自尊,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尤其強烈,孩子在長大,會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自己的隱私,這些作為父母我們都要很好的尊重他,保護他,同樣孩子也會尊重你,尊敬你為你驕傲。

    要不遺餘力的去愛孩子,不摻雜任何,只是單純的愛,不關乎學習,不關乎交友,不關乎任何利益,你只是一個愛孩子的父母,僅此而已。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和支援,不管他們做了什麼,他們都知道父母永遠愛我,就可以了。

    多一點關愛,少一點要求;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柔軟,少一點強硬。

  • 6 # 語凝ly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往往又是學習最關鍵的時候,因而極易引起家長的焦慮。

    要解決叛逆的問題要對症下藥,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而產生叛逆心理。

    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第1種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的思想意識開始萌芽,而家長出於保護以及孩子的發展,嚴格要求是孩子。孩子感覺自主選擇權被剝奪,就產生叛逆心理。

    第2種情況是嚴格的要求或高壓力與實際接受能力之間產生了矛盾。反覆的挫敗感出現,又有家長訓斥的話極易產生叛逆心理。

    第3種是應激性的,就是因為某件具體的事件,使他產生了極度的抗拒,因而產生叛逆的心理。

    所以當你弄清楚孩子叛逆的原因之後再開始進行疏導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不能急於求成。而且儘量保持心理平和。做到耐心細緻。

    畢竟叛逆的心理也是孩子心理活動的一種反應。

    如果是第1種,就要以尊重孩子的想法為主,涉及他的事情儘量用商量的語氣而不是命令,讓孩子接納了才能聽下去。如果他的想法與你設想的截然相反,也不要急著駁斥,可以順著他的思路說下去,說的越多,就容易找到孩子想法的謬誤點,再心平氣和交流,最好找到反駁的依據。

    如果是第二種,就需要緩解心理壓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新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再加以科學指導。

    如果是第三種,就要多交流,多溝通,化解內心疙瘩,也就能解決問題。

  • 7 # 張旭語文

    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兩次叛逆期,第一次出現在三到五歲期間,第二次出現在十二到十八歲期間。

    第二次叛逆期就是青春期。

    這一時期,孩子的大腦結構剛剛發育完成,知識面增加,內心世界趨於豐富,形成了初步的價值觀,具備了生存能力但缺乏社會經驗,獨立生活的願望十分強烈,擺脫父母管教和叮嚀的情緒突出。因此就會出現以下的情形:早戀、逃學、打架、上網、吸菸、酗酒、冷漠、懶散、出走、張楊、偏激……

    我們怎樣應對這些讓人撓心的孩子呢?

    第一、放棄命令、強制的家長作風。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單位領導以命令的口吻強迫你去做一件事,出於各種原因,你表面笑著接受了,可是你的內心卻有一百個不情願,甚止幾天都情緒低落,還要找家人或朋友發牢騷,你可知你是一個成年人啊,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呢?就更不願意接受命令和強制了。

    第二、不能當著他人的面教育、數落孩子。

    成人們把面子看的很重,如果你的丈夫(妻子)當著別人的面教訓你,你會怎樣呢?即便不當面翻臉,臉色一定是不好看的。青春期的孩子更要面子,所以,我們就更不能在別人面前教育、數落孩子了。

    第三、切忌和其他孩子作比較。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不願聽的就是:"你看某某多懂事,學習多好,再看看你。""你怎麼就不能學學某某。"這樣比較的結果,可能是孩子低頭不語,或者白你一眼,心裡卻說:他(她)好,你找他(她)做兒子(女兒)去。也可能是立馬和你頂嘴,或者發火出門。

    第四、絕不翻舊帳。

    翻舊帳讓人想起了南霸天,一聲我南霸天又回來了,窮人們便戰戰驚驚,可戰戰驚驚之後呢?沒過多久,窮人們又把南霸天打倒了。你不能當南霸天,也不能讓你的孩子每天都擔心你會翻舊帳。

    第五、放棄喋喋不休。

    說話是一種藝術,點到為止、或者含而不露、或者旁敲側擊、或者欲言又止,諸如此類應該是說話的上乘境界。如果婆婆媽媽,嘮叨不停,即便是成人都難以忍受,何況青春期的孩子呢?

    除了做到上述。。。這五點之外,還要完成下面三個任務。

    首先,做一個細心的家長,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變化。

    孩子畢竟是孩子,即使他(她)再狡猾,其思想一定會在平常的行為上表現出來,因此家長就要留意孩子在家庭的行為表現,一旦發現有反常行為,一定要搞請楚反常的原因,及時引導、教育。

    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在家庭的行為變化,等到班主任打電話來說:你家孩子逃課了。或者別的家長找上門來說:管好你家孩子,別再糾纏我家孩子。這個時候再管教孩子,已經太晚了。很多孩子就是由於家長的粗心大意而一發不可收拾,使教育成本大幅度提高,以至於不得不含淚放棄,要麼初中畢業送去當兵,要麼送到高職讀書,要麼讓其出外打工。

    其實,孩子在家庭的行為變化是很明顯的,只不過一些家長從來不關注罷了。

    比如:週六週日總是找理由外出,出門的時候總喜歡在鏡子前照照,做作業的時候老愛發呆,時常有同學上班來找,特別重視穿著……

    細心是教育的本源,及時是教育的鑰匙。

    其次,與班主任勤溝通,準確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班主任是與孩子每天相處時間最長的老師,還有班幹部做助手。所以,班主任對班級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化了如指掌。

    很多情況下,是班主任找家長,但是當班主任找家長的時候,孩子出現的問題恐怕已經大了。與其讓班主任找家長,還不如家長找班主任。

    一週、半個月、一個月與班主任溝通一次,對家長來說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這比逢年過節去班主任家走一趟,或者請他(她)吃頓飯,然後就等班主任給自己打電話彙報孩子的學習、行為情況,不知要主動、有效多少倍。

    做個勤快的家長,方能準確掌握自家孩子的變化。

    再次,家庭文明開放,切忌教育孩子時相互掣肘。

    凡是對孩子教育失敗的家庭,都有一個共性:一方教育一方庇護。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是自家的,罵也好,打也好,總歸是不生貳心的。殊不知經常的打罵教育是導致孩子叛逆的原兇,尤其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聰明的家長往往是在孩子觸犯原則性錯誤,而且調查請楚的情況下打罵一次就足夠了,其餘的時間,家庭總是處在文明開放的環境中。

    家庭教育最失敗的莫過於父親教育,母親當面庇護,或者反之。這樣的教育讓孩子覺得反正犯錯,總會有人罩著,不咋的。時間長了,家庭裡誰也教育不了了,孩子的任性、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獨尊就被養大了,最終遺害一生。

    家庭教育時,夫妻雙方一定要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哪怕心疼的不得了,也不能後退一寸。

    共建一個文明開放的家庭,保持教育時的絕對一致。

  • 8 # 渣母頭

    網上的什麼狗屁叛逆理論都不重要,很虛很扯。

    搞定兩個孩子的不同階段不同型別的嚴重叛逆的過來人,由衷建議:放下所有對孩子所謂叛逆的成見,根本沒有什麼叛逆期之說。叛逆不過是走不到一起去,聊不到一起去,不喜歡、厭惡、害怕、反抗等多種情緒的結合。。。透過陪伴、溝通、娛樂、傾聽,降低姿態,像他們的同齡人一樣和孩子當朋友,才是解決的根本。。。。這是大原則,方法沒有統一方式,根據每個孩子喜好的不同,千變萬化。。。從興趣入手最快速,寬容對待孩子的錯誤是關鍵保障!!!

    比如我家大的,喜歡音樂和吃,我就是從這兩方面入手,小的喜歡運動,我就是從運動入手了。。。

    叛逆=沒有共同語言了!

  • 9 # 內在生長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你認為孩子叛逆了,很難受!孩子會認為你怎麼了?她難受不?

    如果你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了,會怎麼辦?

    繼續使力,還是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向內看,構建自己獨立圓融的精氣神!我是心為,內在成長踐行者

  • 10 # 心理諮詢雷老師

    人的一生大致有兩個所謂的叛逆期,一個是3-5歲的幼兒期,一個是青春期。一般家長認為的逆反叛逆,大多是孩子不聽話甚至是和家長對著幹,明知家長要求的對,就是不聽,就是要對著來。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分清孩子不聽話和逆反叛逆的區別與聯絡。

    首先孩子不聽話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認為家長說的、做的不對,不合乎自己規則、價值觀、基本信念,從而不聽家長的。我認為這一種情況並不叫真正的逆反叛逆,這叫孩子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或者說這是孩子長大成人必定經歷的過程。有時家長的所謂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明明知道家長這樣說、這樣做是為了他好,家長做的、說的都對,可是在消極情緒下,就是不認可家長,就是和家長對著幹。這一種情況就不是簡單的不聽話了,就屬於真正的逆反叛逆了,其實這種情況是一種心理障礙。

    家長如何應對叛逆期的孩子?

    首先家長要學習要成長,提高自身的修養,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如果你自身水平、能力、修養還達不到孩子的水平,你又怎麼能讓孩子聽你的話呢。孩子真的聽了你的話,最多會成為你,甚至還不如你。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其次,家長針對孩子的逆反叛逆,要降低自己的焦慮。要分清是孩子自我成長中的自然現象,是自己說的、做的策略不對,還是孩子和你有條件性情緒(明明知道你說的對,我就是不聽,偏偏要和你對著幹)。

    筆者曾諮詢過一個12歲的孩子,媽媽說孩子總是和媽媽對著幹,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比如說明天該考試了,媽媽說,你把地理、生物這些讀背的科目複習一下吧。結果孩子說他在學校都複習過了,就是不學,玩了一天。結果考試成績特別差。

    我和孩子溝透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和媽媽有條件性情緒。比如,我做了一個測試,我讓媽媽喊孩子的名字。然後,我就問孩子,你煩不煩。孩子說我一聽見媽媽喊我的名字,我就煩,我就想到媽媽說我這不好,那不行。我又問了孩子一個問題。我說,媽媽剛才嘴一動,你煩不煩呀?孩子說,煩!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旦家長和孩子建立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無論家長說的多麼正確,孩子都不聽。

    孩子和家長的條件性情緒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家長的知識觀念需要提升

    有些家長不看書、不學習、知識老化、觀念陳舊。在和孩子平時的交流中慢慢喪失了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孩子對你喪失了信任和信心,所以孩子對你說的、做的,不放在心上,不在乎,所以孩子也就不會 聽你的話了。

    2、家長過多的批評孩子、責備孩子賈,孩子和家長建立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

    孩子犯了錯,有的家長不分時間、場合批評孩子,責備孩子,不給孩子面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家長產生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孩子一看見家長就煩,一聽見家長的聲音就難受。所以就更不要說能聽家長的話了。

    3、 孩子不聽話、屢教不改,家長和孩子建立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

    孩子不聽話,家長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家長很生氣,結果家長也會和孩子建立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比如有個家長回家看到孩子在玩手機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孩子一頓責罵。他根本沒有問孩子的作業寫了沒有,任務完成了沒有,就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玩了一下午的手機。

    家長和孩子建立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孩子和家長逆反叛逆、敵對,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家長應該先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知識、觀念不對、是不是自己和孩子建立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是不是自己出現了單向思維,總是看不慣孩子,認為孩子這做的不對,哪做的不好。

    其次,家長要降低自己的焦慮水平。

    在和孩子溝通交流中,不要盲目的教育孩子,要背背課。要想想你怎麼給孩子說,孩子會怎麼給你說。不要把親子關係搞糟了,我們經常說親子關係要大於教育關係。

    第三,家長要多肯定孩子、鼓勵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犯一些錯誤。對於孩子的小錯誤、小缺點、小不足,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反對孩子的優點,要大力表揚、鼓勵、肯定。總之一句話,孩子的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不說慢慢少。

    一般3-5歲的幼兒的不聽話,不叫真正的逆反叛逆。更應該叫做 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個時候要正確引導就行。這個時候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好時機,不要因為溺愛孩子,而錯失了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好機會。古人說的好,三歲看老,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叛逆,一般是真正的逆反叛逆,屬於一種條件性情緒反應,屬於真正的逆反叛逆。針對這些孩子,家長要降低自己的焦慮,做智慧的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實在不行就要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了。筆者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諮詢:

    孩子: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啊?

    媽媽:明天下午3點到許昌。

    孩子:爸爸做的第幾節車廂啊。

    媽媽:第三節車廂。

    孩子:我就想在第三節車廂裡按個定時炸彈。

    媽媽:,,,,,,,

    從這個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已經對爸爸厭煩到極點了,甚至有炸死爸爸的想法了,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了。

    總而言之,要想孩子不叛逆,家長必須要學習。

  • 11 # 小山藝

    文‖ 作者‖教育每日說

    孩子進入青春期,往往會有一系列叛逆的表現。

    面對和他們的溝通難問題,首先我們家長要轉變思想,才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予有效的幫助。

    一 與青春期、叛逆期孩子如何溝通?

    1.放平位置

    這個年齡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有主見,這時候家長就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等的位置去交流。和他們做朋友,尊重他們的言行,成為他們傾訴的物件。

    2.給予肯定

    有的家長時常看不慣孩子,遇事經常打擊、否定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的心態。孩子因此也會變得自卑,否定自己,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會有孤僻、懦弱的表現。

    3.求同存異

    尊重孩子因為年齡而產生的認知侷限,肯定孩子的同時提出對待事情的有效建議,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就求同存異,以避免產生對關係的破壞。

    家長說話要點到為止,不一再重複,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會自己去反思對錯的關係。

    二 如何引導教育?

    1.理性地看待青春期

    引導孩子正確、理性地看待青春期的各種現象,可以結合父母的親身經歷,與孩子拉近感情。

    (1)對於異性,首先要建立互相尊重的意識,對青春期的生理現象科學地對待。

    (2)對於早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成為孩子的傾訴物件,做到有堵有疏。

    (3)對於叛逆,給孩子更多發言權,幫助孩子建立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

    2.啟發孩子建立夢想

    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學業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引導孩子有競爭的意識,幫助孩子樹立學業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每天的生活和學習都充滿動力,學習態度的提高會大大影響到學習成績。

    家長也要實時地調整孩子狀態,使孩子能有適度的壓力,保持一種良性、健康的學習習慣。

    3.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努力地學習可能會得不到理想的成績,做的事情也可能會處處碰壁,這時候我們家長就要給孩子積極地疏導。

    面對失敗我們能從中學習到什麼,會做什麼樣的改進,排除孩子心中的困惑,培養孩子遇事想辦法,不氣餒,理性地去面對困難的積極心態。

    三 家長朋友要注意的問題

    1.家長不要口是心非

    “我們可以成為朋友”是這個年齡好多家長都說過的話,但是大多數是以窺視孩子內心為目的,這樣的朋友也不會走進孩子的心裡。

    2.更需要家長的陪伴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等種種的表現,可能會讓我們家長們有些手足無措,有的問題也不是一句話或者很短的時間就能解決,這時候我們家長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就是陪伴。

    讓他們不會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所討厭、所拋棄,家長依然是他們最親近的人。

    3.青春期其實很可愛

    青春期的孩子成長地很快,充滿著朝氣!他們的成長難免會遇到種種小小的阻礙,這也是成長中的掙扎。有朝氣、有傻氣,既代表著未知,又代表著希望。

    他們的確很可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岸本在《火影忍者》中體現惡人善的一面,卻從不體現善人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