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無推文掃文札記
-
2 # 夢動心動行動
最遺憾黛玉身子太弱,又為情所困作踐自己。她那樣一個玲瓏人,卻為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誤了終身,真是可憐可恨。如果有父母在側,哪裡會落得那般淒涼,在別人屋簷下,格局大不了,一顆心給了出去,卻不懂收回。何苦呢!黛玉如果看開些,心思收斂一點,就算找不到如寶玉那樣的知音,找個有擔當的,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以她的聰慧又能過得差到哪裡去?或許是有情感潔癖吧,可是賈寶玉沒有呀!真悲哀。
-
3 # 脂硯正堂
既有遺憾而又沒有遺憾。遺憾的是拍了深入人心的87版的電視劇,不遺憾的是有人稱10版為青樓夢。不買賬,這說明有人還是覺醒了。
紅樓夢研究自胡適考證開始就錯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對待知識的特徵,就像人無法選擇他的出身一樣。讓當時的人們產生質疑知識的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知識在當時具有神聖性。表現在紅樓夢研究上,就是懷疑自己的知識不夠全面,而無法質疑胡適考證的立論是否正確。產生的結果就是在迷途積重和狂沸不止,因為總有人在揚湯止沸和抱薪救火。
紅樓夢有正面和背面,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人們看到背面了嗎?就象謎語,謎面人們已經知道了,謎底知道了嗎?中國的紅樓夢會跟外國的哈姆雷特一樣,千人千面嗎?作者透過四大家族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沒落,這個作者長了穿越時空的眼睛。寶黛之間有愛情嗎?寶黛之間能有愛情嗎?人們在反對政治聯姻的同時又在讚揚不可能產生愛情的婚姻,人們質疑過為什麼不合理嗎?揭清之失即是愛清,悼明之亡則為牽強,因為林黛玉為明之朱某人則跟胡說一樣。所謂的反清復明則更跟開玩笑一般。我就想問一句,是作者自己反啊,還是號召天底下所有的人反啊?是要有實際行動,還是在書齋中喊口號?一個人,我認為他沒有孫悟空那樣的本事,一定不會被壓在五行山下,他的結果只有一點比阿Q強點,就是畫圈時比阿Q畫的圓。號召天下人造反,有用密碼號召人造反的嗎?幾十兩銀子一部書,有幾個老百姓買的起?大儒在為擁釵愛黛幾揮老拳。如此荒誕,有人還在極力挖掘。
一本書有一本書的讀法。紅樓夢,找不到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很難看到其背面的。其背面是歷史和政治。史為確史,不是胡亂猜測,政治則為治國理政的方法。乾隆亂清,一、歸胡,二、沒有看懂這本書。其明珠家事說,也算是說了一句良心話。此明珠非彼明珠,此明珠為賢良人,彼明珠,納蘭會嘆無辜的。怎樣讀懂這本書?我已經說了很多了,林黛玉為什麼姓林是開鎖的鑰匙!林黛玉是個男的,三十四五歲時才姓的林。數學不好,也沒細算,所以是個約數。這是這部書的背面。看不到背面,其實也沒有什麼損失,有探索的動力,所得也許會更多。雖然會跟張愛玲一樣,有未完之嘆,但是完美未必完美,有缺憾才是最真實的。
-
4 # zoujch
最遺憾的是《終身誤》中說的“木石前盟”和寶玉第一次見到黛玉時說“這個妹妹我見過”,劇中無交待。因為劇中刪掉了第一回中石英侍者常以水澆灌那棵降珠仙草的情節。其實在它們尚未投胎凡間之前就已交往了,那降珠仙草說她將用一生的眼淚還他,這就是“木石前盟”的依據。這個問題連導演王扶林也曾承認過。
-
5 # 驀然回首81289349
禮讚她菊花賦詩奪魁首,海棠起社鬥清新的才智;嘆息她漂泊亦如人命薄的命運;彌合不了她灑向空枝見血痕的心靈;感受她對風刀霜劍嚴相逼生命的感嘆;拉回她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生命終止。雪芹啊,是你不朽的震撼,給我們留下太多的遺憾!
-
6 # 藍本微課
白話版小說 > 紅樓夢
第一回
甄別士氣隱藏夢想幻覺識得透過靈魂賈式雨師村長風範塵埃懷抱閨門秀才——此部開放卷軸第次一個回合也可。
作為者人自我雲曰:曾經歷練過程一次番邦夢想幻覺之時後繼,故把將來真實事件隱誨去了,而就借用透過靈魂說法此部《石磯頭腦記分》一種書載也許,故而曰道“甄別士氣隱藏”雲遊雲曰。
但是書載中土所為記分何些事業何些人物?
自我己方又再雲曰:“今朝風範塵土碌碌無埃,一再事幹無錫成就,忽悠念想及第當時日亞所以有料之人女化子爵:一再一再細緻考核較量去水,覺悟其中行為止步見證識別皆木出楷我殷之裔上位。我殷堂貌堂表鬚毛眉濃誠懇不周若言彼穿裙襬釵頭,我殷實在愧疚則是有料餘恨,悔恨又是無錫益處,大等無錫可是如果何家之裔日亞也可。當時此些日亞,慾望將來已經往返所以賴於天干恩德祖輩德行,錦帛衣食紈絝實之人時侯,飫土甘心饜田肥厚之享日子,揹負父系兄長教導育成之惠恩德,負於師出友愛規矩訓誡之言德育,以為致敬今朝日子一種技藝無錫成就、半人生存潦困倒黴之責罪過,編織述說一個集合,以便告誡天干下面;知道我殷之裔負責罪過固然多少,然而閨門閣樓中土歷練歷程有料人物,萬千不周可是因為我殷之裔不周肖走,自我護住己方短處,一旦並列使喚其中泯息滅絕也許。所謂以此蓬迎牖窗茅屋椽門,繩吊床第瓦泥灶頭,並且不周足夠妨礙我殷襟胸懷抱;況且那些晨曦風範夕落月氏,階級柳權庭院花費,更加覺醒得志潤澤人物筆觸墨跡。我殷雖然不周學識無錫文化,又再何些妨礙用途假裝語句村長言詞敷衍演戲出行來朝?亦算可是使喚閨門閣樓昭通傳達。復辟可是破除一些時侯之陋悶心,醒悟同埋人物之志目的,不周亦算宜賓乎口?”
故而曰道“賈式雨師村長”雲遊雲曰。
更加於人篇章中土間隔用到“夢想”“幻覺”等些字眼,卻話是個此部書裡本質旨意,兼且寓意提起醒來閱讀者人之時意識。
。。。。。。第一回未完結。。。。。。
{預想繼續觀看--免費待續多少回下去?}
這種白話直譯法的方式破解版,有幾多人能夠看得懂少少?這是最為尊重原著的模式,僅僅在原著的每一個字後面再增加一個字而已。使得原先難以明白原著書中的意思,更加的白話化和意思更加的明朗。可問題是如此白話直譯出來之後,到底又有幾多人看得明白呢?實在沒法得知{點的看懂了?或不點的未看懂?}。。。 -
7 # 龍山大先生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有三部誕生在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和吳承恩的《西遊記》。這三部偉大著作歷時數百年而不衰,中國的老百姓幾乎家喻戶曉。有學者說,三部小說所發揮的力量和對華人的影響,超過儒家系統的“四書”“五經”。民間俗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可見這兩部書的厲害。
滿清立國295年,有兩大歷史功勳:一是康熙,乾隆拓展疆域,二是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如果說明代的三部小說只是數百年民間口頭白話文的一個,那麼經過二百年的耕耘,《紅樓夢》是作家的獨特的偉大藝術創作,這是一部封建社會的大百科全書。
從曹雪芹大師1764年逝世算起,到今天256年,它的生命力依然蓬蓬勃勃。《紅樓夢》不僅是封建社會的一部教科書,也是多少代文學者的藝術教科書。
按理說,《紅樓夢》的誕生應該與滿清王朝是不相干的。然而,曹氏的祖父輩是滿州貴族,連續擔任江南織造——南京皇家紡織廠廠長達44年之久,負責宮廷的綢緞供應。曹氏家族富甲江南。康熙大帝六次南巡,有五次住在曹家,這不僅是曹家的榮耀,而且表明曹家的豪華具備接待皇帝老兒的條件。
大約在曹雪芹20歲左右的時候,曹家東窗事發,抄檢破產。曹芹貧窮潦倒,衣食無著。巨大的時空落差激發了作家的創作慾望,並於沒有完成大作的47歲那年除夕辭世。這是紅樓夢最大的遺憾!
-
8 #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中最苦是女兒,女兒的命運一直是古人的最殘酷親情。吃不上飯先賣女兒,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經出嫁生死由命,福禍自擔!紅樓夢中的女子,有些人結局不好,卻還算幸運,比方賈元春和賈迎春,她們起碼有回家省親再見父母的經歷。有些女子,從離開父母那一刻,與父母死生不再見。這些才是最令人遺憾,悲憫的可憐人。
【一】
紅樓夢中若說與父母死生不再見的第一個女孩子,就是香菱。這個名叫甄英蓮的女孩子,三歲的元宵節被僕人霍起從娘懷裡帶出來,觀燈中途卻被人販子拐走後,與父母死生不再見!
作為葫蘆案的主角,甄英蓮本來應該有一個與父母團聚的契機。賈雨村和門子都認識她,也知道她父母的跟腳。只需要有人性和秉公執法,追回香菱送回老家並不是不可能。可這二人利慾薰心,只想著怎麼擺平官司交差,全不想甄英蓮以後怎麼辦。也不想母親封氏在家裡想女兒是瘋了還是瞎了眼睛!香菱至死也沒回到父母身邊。
根據《紅樓夢》的傳奇設定,甄士隱隨邋遢道人走後成了非常人,最後與女兒還有一見。這是超現實主義的描寫,事實上,所謂隨邋遢道人飄散而去,不過就是死了的隱寫。死了的甄士隱,又如何與女兒相見?
【二】
第二個與父母死生不再見的人是晴雯。晴雯的命更苦。她從小被家人賣出,心中帶著對父親的怨氣。原文介紹她時,用了父母家鄉一概不記得。賈寶玉也說她不知道家鄉在哪裡,連姓氏都忘了。
不過,我們閱讀的樂趣就在於找尋原文的不同尋常。晴雯被賣不記得父母家鄉卻記得表哥多渾蟲流落在外。她年紀小不記得,表哥總會記得吧?可她絕口不提家鄉,不提家人。可見晴雯不是不記得,而是與家鄉父母做了切割,既然無情的賣了我,從此我就不是你們的女兒,連姓也不用了。據我推測,晴雯應該有一個非常美的姓氏:“風”!
晴雯又要強又可憐。可她終究只是個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將心中隱藏最深最渴望的情感拿出來。小丫頭說晴雯死前喊了一夜的娘,賈寶玉還不自在,認為晴雯應該想他,殊不知,母親才是晴雯最渴望的家的溫度。
【三】
賈探春是又一個離開父母就再不能相見的女兒。根據判詞推斷,賈探春最後遠嫁異鄉,老死不能回家。對古人來說,空間的距離完全可能限制一個女人一生的活動範圍,更別提還是出嫁到遠方。能像蔡文姬一樣被接回來何其幸運。更多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一去不回。
賈家媳婦王熙鳳和李紈的父母家人都在南京。可二人有兄弟和嬸孃來往探視,不排除也能再見到父母一面。尤其王熙鳳被休遣返回南京而死。李紈在賈家抄家後,孃家絕不會見死不救。唯有賈探春回家省親絕不可能,一旦離開父母,就是老死不再相見的局面。“清明涕向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當然,凡事不是沒有轉機。根據賈探春與賈寶玉合寫《柳絮詞》看,賈寶玉寫到: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按照詞中意思,賈探春與賈寶玉應該還有一見。本人一貫的觀點,賈探春與林黛玉“娥皇女英”雙雙遠嫁,賈寶玉去看林黛玉,順便也與賈探春相見。而賈寶玉出家“變個大王八”替林黛玉守墓一生。探春大有機會見到哥哥賈寶玉。只是都在異鄉,與父母是再難相見了!
紅樓夢中當然還有其他女孩子,比方無父無母的平兒,隨著小姐陪嫁的丫頭。這些人一旦嫁的遠,再想見父母幾乎不可能。而這就是當時大多數女孩子的命。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
9 # 書燈幽見
遺憾很多。
第一:
第一肯定是寶黛之間的愛情悲劇。寶黛之間從青梅竹馬到最後靈魂高度契合,是世間上最完美的愛情的樣子。
寶黛的愛情,貴在純真,貴在足夠乾淨。在最純真無邪的年紀裡,就遇上彼此,雖然有過很多爭執,有過寶釵的介入,但始終認定彼此才是唯一。可以說是情比金堅。
自始自終,黛玉始終以淚水來灌溉這朵愛情之花。如果他們結婚,就會如同越劇(紅樓夢)裡面,寶玉唱的那樣:“從今後,我與你春日早起摘花戴,寒夜挑燈把謎猜”,神仙眷侶般的幸福婚姻模式。
幾乎每一個骨子裡有文人氣質的人,都會嚮往“賭書消得潑茶香”的理想的婚姻生活。
(紅樓夢)作者,從文字內的詩詞,行文來看,確實是古往今來文化涵養最為寬泛厚重的一個文人。他理想中的婚姻模式,自然也是這種典型的文人墨客都期盼的婚姻。
所以,寶黛婚姻之夢的幻滅,是對期望世界最美婚姻的作者,一種精神上致命的摧殘。也留給喜歡紅樓夢,喜歡黛玉的讀者們無盡的遺憾。
第二點是黛玉的早逝,留給好閨蜜紫鵑一生的痛。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愛情之外,還有一種情感幾乎可以與愛情並駕齊驅。
那就是—知心閨蜜。
女子與女子之間的情感,情到深時亦是刻骨銘心的。
安妮寶貝就是一個深諳,女性之間這種情感的女性作者。她筆下的《七月與安生》,比較能夠代表這種情感。
當然,一個三觀足夠正確的閨蜜,絕對不會介入閨蜜的婚姻,不會染指閨蜜的男人。
七月和安生之間,這種情感的錯位,是我唯一不能認同的地方。
其它,基本認同。
有些時候,親情太沉重,愛情太玄乎,唯有閨蜜情,是一個女子疲倦寒冷時的依靠。
當你被愛情傷害了,被親情逼迫了,撲進閨蜜的懷裡,盡情哭一場。她會給予你最暖的安慰。給予你重新出發的勇氣。
而紅樓夢裡面,最好的紫鵑無疑就是世間最完美的閨蜜。
紫鵑這樣的閨蜜,關心你的健康,惦記你冷暖,提醒你舉止需有度,操心你的婚姻。聚密友,母親,姐姐多重角色於一身。
黛玉雖然沒有親眷,紫鵑多少彌補了一些,她生命裡這種缺憾。
紫鵑,紫鵑,“望帝春心託杜鵑”。黛玉死後,深情如紫鵑這樣的閨蜜,心至少也枯死了一半。
所以,子期死,伯牙摔琴,是為知音絕。這種情感,女性之間偶爾亦可見。
高鶚的續寫裡面,紫鵑最後被虛懸在寶玉房內、抑鬱度日,這是一個很大的敗筆。
這是男性作者的盲點,是他不能理解女性的情感世界,也不理解一個最好的同性知己的去世,到底會給另一個女子覆滅般的打擊。這種打擊往往不輸給愛侶去世的痛,而且更為隱蔽,不為人所察覺 。
所以,女性之間最深的友誼到了情深處,很相似於愛情。
所以,紫鵑她絕對不可能服侍寶玉,寶釵。因為這是對她最深的折磨,而且以紫鵑的個性,她也根本不可能得了接受這樣的安排。
總而言之,黛玉和紫鵑這樣的友誼,因為黛玉的夭亡而不能持續到老,是我眼裡這是莫大的遺憾。
高山流水,知音不在,此生,長歌當哭。
第三點是香菱,曾經就與母親相隔咫尺,卻至死未曾相見,這是賈雨村最不能讓人原諒的地方。
香菱,憨厚純真,悲哀到看不到自己的不幸。封氏娘子賢良溫厚,一生無過,卻命運異常淒涼,夫死女失,後半生都生活在無盡的痛苦折磨之中。
賈雨村這個無情的人,曾經受過香菱父親的恩惠,卻昧著良心坑煞了香菱母女的一生。
如果不是賈雨村那樣黑心,香菱不管後來的命運如何,她至少可以回家,可以與年邁的母親相依。
但是,至始至終,這對可憐的母女都不曾再相逢。作為一個母親,一生有一個找不到的孩子,是至死都抹不平的心傷。也是身為讀者心中一個大遺憾。
回覆列表
最遺憾自然是紅樓未完。
雖然殘缺也是一種美,而且這未完讓紅樓多了一層神秘,也多了許多可供探討研究的問題,但到底還是想看到曹公寫出的真正結局。
遺憾黛玉命薄,如果不是顰兒病弱,木石姻緣也還是很有可能的,即使他們在一起會削減紅樓的價值,會讓紅樓不那麼美,也還是最想看到顰兒幸福。
極愛黛玉,卻也為寶釵遺憾,她那樣的女子卻被金玉良緣所縛。都說寶釵性冷,她卻也是多少對寶玉有情。她從來端莊守禮,安分隨時,一步不錯,又如何想到得即使與寶玉成了親也留不住寶玉,如何想得到寶玉並不能成為她心中的伴侶(勤學上進,考取功名)。
遺憾晴雯含冤受屈而亡,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不過紅樓本來就是充滿悲劇和遺憾,這些讓人不能釋懷的遺憾、讓人心痛不忍的悲劇,也正是紅樓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