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多寶瑞瑞vlog
-
2 # 果農阿丹
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之後,天體演化的討論才開始步入科學範疇,逐漸形成了諸如星雲說,遭遇說等學說。但事實上,任何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都有待證明。地球形成於幾十億年以前,初期的痕跡在地面上已很難找到了,以後的歷史面貌也極為殘缺不全。若想從地球面貌往前一步一步地推出它的原始情況,困難極大。任何地球起源的假說都包含有待證明的假設。正由於此,不同的假說常常分歧很大。2000多年來,地球起源的假說曾提出過幾十種。到了人造衛星時代,可直接探測的領域已擴充套件到行星際空間。這個問題的探索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活躍階段。
-
3 # 勝哥在鄉間
宇宙中並沒有什麼沒有來由就存在的東西,就連宇宙本身都是如此,地球當然也是這樣。
地球屬於太陽系的一員,太陽系屬於銀河系的一員,地質學家認為地球大致形成於46億年前,而太陽形成於49億年前,它們都產生於一片原始太陽星雲中,這片星雲有著上一代甚至幾代恆星爆發產生的物質,重元素已經比較豐富,但相對於氫和氦元素來說仍然少之又少,在這片星雲的中心位置,在物質最密集的地方,大量物質快速地凝聚在一起,使得太陽首先生成,當它開始發光發熱的時候,地球也開始形成了。
最開始地球只是一塊岩石,它以微弱的引力吸引了一些的塵埃和碎石,質量也變大了,這使得它的引力也更強了,這樣它就能吸引更多的塵埃和碎石,質量也越來越大,大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在星體的引力均衡作用下,它就成了一個球體。
這個時候地球的直徑已經超過200公里,在吸引較小的小行星等星體的同時,也會和較大的小星體發生碰撞並融合到一起,原始地球形成的過程中,經受過大量的星體碰撞現象,撞擊產生的熱量也使得原始地球就像是一個熔岩星球,因為基本處於液態,所以重元素或化合物可以沉到地心,而較輕的元素或化合物浮於地表,因此地球的內部重金屬元素比較多。
地球大致形成於46億年前,那個時候地球的質量已經接近如今的質量,也就是說地球基本已經形成了,產生的引力已經足以吸附大氣層,形成的鐵鎳核心也產生了磁場,可以保護地球的大氣層。
在這之後,地球已經基本清理了其軌道上的其它天體,地球能吸收的物質越來越少,經受的小行星撞擊次數也越來越少,於是地球的溫度開始下降,表面的岩層開始形成,大氣層中的水蒸氣也開始冷凝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原始的海洋開始形成,我們的地球已經初具狀態。
就在這些原始海洋中,各種元素在化合作用下產生的化合物形成了一些有機物,有機物形成氨基酸,氨基酸形成蛋白質,蛋白質形成原始微生物,生命開始在地球上出現了。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體來自於外太空,甚至是火星或者金星上更早產生了原始生命,咱但不管生命源自於哪裡,它也應該有自己的源頭的,一般認為地球上的生命體最初還是源自於地球上。
-
4 # 佚名60980483
地球是超新星爆炸後的聚合物。跟太陽系中其它星球一樣質量堆積空間扭曲形成引力越來越大直到完全清除軌道里的物質的結果。
-
5 # 民和哥特式
地球形成於45億多年前,這顆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中的塵埃。這些塵埃源自於巨大古老的恆星在壽命終止時的大爆炸。氣球自形成以來可以劃分為五個代。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
-
6 # 寶寶秀mm
一個假想
地球外邊是太陽系~~地球可以想象成一個人體細胞中的細胞核
太陽系外邊是銀河系~~太陽系可以想象成細胞
銀河系外邊是河在星系~~銀河系可以想象成一個人身上的肉,某一身體器官。
河外星系是什麼~~可以想象成一個人
河外星系外邊是什麼,是又一個迴圈,又一個人。
地球從哪裡來的,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人身上的組成部分,具體說這個人是什麼,那就不好說了。至今我還沒想明白。如果這個人死了,是不是就說明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全部完蛋了,是這個道理嗎?
瞎想,不喜勿噴。
-
7 # 科普子期君
地球是從哪裡來的?這一切都始於一場巨大的爆炸。在我們銀河系的某個地方,一顆恆星爆炸了,丟擲了大量的氣體和塵埃。這場爆炸被稱為超新星爆炸,發生在大約50億年前。爆炸的殘骸隨後墜入附近的星際塵埃雲中,這裡彙集了構成我們太陽系的各種成分。
因為爆炸的能量很大,所以使塵埃雲混合物變得非常熱,灰塵開始聚集,結塊越來越大,大量的混合物開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塵埃雲的中央變得越來越炎熱和密集。最終,中心的氫被高溫點燃了,核反應也就從這裡開始,這時我們的太陽誕生了。剩下的塵土混合物在恆星周圍旋轉,散開成圓盤狀。
漸漸地,太陽變得越來越大,塵土飛揚的圓盤狀塵埃冷卻了。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塵埃聚整合顆粒,然後變成塊狀或巨石狀並最終成為小行星(一塊大到足以擁有自己引力場的岩石),其中一些小行星已成為當今我們太陽系中行星的胚胎形式。
圖注:早期太陽圓盤狀塵埃雲
這些正在形成的行星就包括我們的地球,並在離太陽很近的距離形成了自己的公轉軌道,成為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在早期,岩石撞擊仍然很普遍,這使隕石坑留在了所有固態行星的表面。
月球和地球傾斜角的形成大約45億年前,相當於火星大小的一顆行星,給了地球一個沉重一擊,這次撞擊將大塊地殼吸進了太空。最終,這顆小行星與地球合併,而彈出的碎片開始繞地球旋轉,形成了月球。
該理論的證據來自月塵樣本,該樣本表明月球是由地球地幔和地殼上層中發現的岩石非常相似的岩石構成的。
圖注:月球的形成圖解
與此同時發生的是,這次撞擊將地球與太陽的傾斜角度從0度更改為23.5度。結果,地球開始有了季節。
早期的地球早期的地球環境與我們今天看見的截然不同。地球剛形成的時候,還沒有地殼,地幔和地核,而是所有元素都混合均勻的。沒有海洋,沒有大洲,也沒有大氣。然而,隕石的碰撞,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和行星壓縮使地球變得越來越熱。幾億年後,球體溫度達到2,000℃(鐵的熔點),慢慢形成了地球的核心。
圖注:板塊運動圖解
這時候,地球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融化,地表可能有岩漿海洋。逐漸地,地球冷卻下來,較重的元素沉降成一個核心,並形成了地幔和地殼。這時候的地球看起來已經很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了。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地球的大氣層和海洋是在大約40億年前形成的,這也許是火山爆發的產物,又或者,它們可能來自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彗星。
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可以說是偶然的。水星和金星離太陽太近了,所以太熱了,海洋無法形成(水被蒸發了),而火星離太陽太遠了(水被凍結了),水只有在地球上才能以液態的狀態出現。
圖注:彗星帶來大量的水
地球早期的大氣中沒有太多的氧氣,與我們今天的大氣有很大不同。但是,大氣和海洋使生命得以立足,大約40億年前,第一批單細胞生物得以進化。
一些藻類逐漸改變了我們大氣層的組成,它們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氧氣。到大約25億年前,地球大氣層中已經積累了大量氧氣。
關於地球形成的猜測根據天文學家相信他們瞭解我們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就像他們看到其他太陽系也經歷類似的過程一樣。Beta Pictoris距離我們約有50光年,它就像是早期太陽系中心的一顆恆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該恆星周圍存在塵土圓盤,這裡可能充滿了萌芽的小行星。同時,塵埃雲的計算機模型顯示,引力幾乎總是導致塵土飛揚的扁平圓盤狀團塊,行星可以從該圓盤上形成。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觀察資料來推測我們太陽系及地球的形成。
-
8 # 咔優洛克
地球是早期行成宇宙時就以經產生了地球,在當時的天體都是混亂的,經過相當長的時期,宇宙在不斷的休整爆炸時產生的那些大小碎快都洛在大的星球上,向個大星球上的大小高山都是大小碎快洛在上面產生的高山,地球也是同樣的結果。
-
9 # 科學黑洞
答:地球的起源可能並沒有定論,但是假說卻多不勝數,例如星雲說、漸變說、災變說、捕獲說等等,但是隨著人們觀測技術的進步,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升空,人類已經發現了恆星系的形成奧秘,太陽、地球的形成也不會例外。
太陽是源自於氣體星雲和塵埃,地球等太陽系行星產生於其後。那麼具體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哪?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變成了人類觀測外太空的眼睛,想要了解太陽的起源地球的起源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去推測假說,而是真正的觀察到。宇宙中恆星數不勝數,既有死亡也有誕生。人類透過哈勃望遠鏡觀測老鷹星雲(創生柱)、獵戶座星雲等恆星誕生地發現了恆星和行星的形成奧秘。被稱為恆星蛋的氣體星雲會產生扁平的碟狀氣態星雲塵埃,並且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四周的鬆散物質向中心聚集,隨著中心壓力溫度的升高而觸發了聚變反應,這樣新的恆星誕生。新的恆星因核聚變產生的恆星風吹走了大量的鬆散物質,而剩下了一些物質就留在了恆星周圍的軌道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遺留的一些鬆散物質在恆星軌道上逐漸形成球狀天體,並經過最終演化成為行星。科學家認為這也是我們的太陽和地球的演化形成方式。所以說地球和太陽的組成物質共屬於另一顆恆星經超新星爆炸後丟擲的多餘物質。抬頭仰望星空,我們太陽系的歷史可能在遠處一遍一遍重演。
-
10 # 壹點科譜
透過地球和太陽系其它行星的地質礦物分析,我們的地球包括整個太陽系很可能是誕生於超新星爆發拋射的星雲團中。
地球所含的金屬元素,幾乎所有的都是恆星聚變產物。顯然,這些東西可不是太陽帶來的,而是地球形成時就有。
恆星被稱為元素工廠,是因為在核聚變過程中,不斷的把自身輕元素聚變重元素。從最初的氫聚變,生成氦,再由氦聚變依次類生成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鐵元素生成,恆星一般而言就止步,意味著消亡,因為鐵元素比較穩定,內部的溫度壓力已經不足以在聚變鐵。而且這些東西在太陽沒有消亡前,是不可能說透過Sunny到的地球,沒這個說法。
地球目前所發現的,金,銀,鉑等重金屬,連太陽都是沒法生成的,這些東西只有大質量恆星死亡,以超新星形式爆發,才有可能生成。
原始宇宙,由於宇宙爆炸,宇宙並沒有現在壯觀,狹小的空間裡星雲密度非常巨大,一代恆星都是些巨無霸,以超新星形式爆發塌縮黑洞終結自己,爆發時拋射的物質再次在引力作用下匯聚,形成小質量恆星和行星等天體。
由此推斷,極有可能地球和太陽,整個太陽系都是超新星產物。
-
11 # 鷹城影視
46億年前地球誕生,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2、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3、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
12 # 裝飾蟈蟈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在古代,人們就曾探討過包括地球在內的天體萬物的形成問題,關於創世的各種神話也廣為流傳。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之後,天體演化的討論才開始步入科學範疇,逐漸形成了諸如星雲說,遭遇說等學說。但事實上,任何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都有待證明。
地球形成於幾十億年以前,初期的痕跡在地面上已很難找到了,以後的歷史面貌也極為殘缺不全。若想從地球面貌往前一步一步地推出它的原始情況,困難極大。任何地球起源的假說都包含有待證明的假設。正由於此,不同的假說常常分歧很大。2000多年來,地球起源的假說曾提出過幾十種。到了人造衛星時代,可直接探測的領域已擴充套件到行星際空間。這個問題的探索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活躍階段。
回覆列表
對地球起源和演化問題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中葉,至今已經提出多種學說。現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它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