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傳書TED

    這個一直是我想回答的。

    我覺得最經典的還是我們傳統神仙體系

    不知道你聽過這個按語:

    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人還在前。

    再比如一氣化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再比如除了玉皇大帝還有三位:勾陳紫薇長生。

    東皇鍾 混沌鍾 七寶妙樹

    西方接引道人準提道人 燃燈古佛 ……

    所以網路文學有很多的著作以此為依據。

  • 2 # 太行山下小小強

    這個都是大同小異,我以《凡人修仙傳》為例,這裡面的修仙境界為:煉氣期、築基期、金丹期、元嬰期、化神期、練虛期、合體期、大乘期、渡劫期。

    其他的仙俠小說,力量體系的設定基本上就是上面的這幾種境界,甚至咱們經常看到的玄幻小說,也是在這幾種境界上設定自己的世界觀和力量體系。

    只不過名字不同罷了。

    比如《鬥破蒼穹》,就是分為:鬥之氣,鬥者,鬥宗,鬥聖啥的,《絕世武神》分為氣武境、靈武境、玄武境、天武境、尊武境、武皇、帝境啥的,其實不過是修仙這幾個境界的“另一種叫法”,這就是微創新。

    每一個不同的境界,都對應不同的力量體系,這是現在大部分網路小說的骨架,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這些力量體系的支撐,幾乎沒沒辦寫小說。

    那麼這裡面的境界,究竟對應怎樣的力量體系?

    我簡單解釋一下,就按照《凡人修仙傳》的境界來舉例,其他的仙俠小說,都和這個大同小異,可能在細節上有區別,但是大體上,和《凡人》很類似,所以就不再一一解釋了。

    煉氣期:

    因為是仙俠小說,所以一上來就是“後武俠時代”了。

    啥是“後武俠時代”?

    大家知道,金庸古龍那個年代,大眾最喜歡的是武俠小說,飛簷走壁,輕功草上飛,這些都是大俠的基本技能。

    後來,到了《天龍八部》的時候,武功就開始五花八門,也非常玄妙高深了,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斗轉星移,這些武俠高手的過招,已經不是“拳腳相爭”,而是隔著十八丈遠的內力大比拼。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近身肉搏,變成了遠端ADC!

    但是不管怎麼變,支撐武俠的核心力量體系沒有變,就是—內力。

    內力,說白了,就是人的一口真氣,練武之人,達到這種境界,已經是登峰造極了,不可能再高了,畢竟是人,不是仙。

    但是仙俠就不一樣了,仙俠的主角是仙,所以對武俠人士追求的最高境界—真氣。

    在仙俠這裡,不過是最低境界——煉氣期!

    這就是人和仙的區別,所以仙俠小說,在煉氣期的力量體系,起點就等同於武俠最高的力量體系。

    換句話說,在《天龍八部》裡面,,假如武功最高的掃地僧來到仙俠小說的世界,會發現,自己可能連最低階的煉氣期修士都打不過。

    當然,也有一些低階煉氣期修士,可能打不過掃地僧,但也不會輸的太慘,所以總體來說,仙俠小說的煉氣期,已經站在武俠小說力量體系的頂峰了。

    這也是為什麼說,沒有力量體系,就沒辦法寫小說的原因了。

    比如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發展到頂峰也就是喬峰、掃地僧那種級別,不可能再高了,因為他的力量體系,最多就到這裡,再高,就不是人了。

    築基期:

    仙俠小說起點就是武林高手,但是主角也是有個修煉過程的。

    當然,仙俠小說的主角一般起點都比較低,甚至是不能修煉的廢物,而不像仙俠後期遇到的那些對手,有可能因為父親母親是化神大能,自己一出生,直接就是金丹期了。

    築基期,簡單來說,就是打基礎,對應武俠小說,可能就是扎馬步、鍛鍊體能之類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歷經磨難,才能練就蓋世武功,當然,像段譽那種開掛的除外。

    仙俠的築基也是這樣,和武俠十分類似,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自己的身體有些改變,比如“洗精伐髓”“鋼筋鐵骨”,甚至修煉“不死長青體”啥的。

    總之,就是一個字,經歷了這個階段,你的身體就不再是個“凡人”了,也為後面“斷臂重生”“三頭六臂”啥的打下基礎。

    畢竟以後的戰鬥規模,比武俠強度更高,場面更大,殺傷力更強,沒有好身體,怎能扛得住。

    甚至“好身體”也是很多仙俠小說,十分重要的設定。

    因為,在很多仙俠小說的前期,主角都是比較廢物,“捱打”的時候比較多,所以這個時候,作者經常會這樣寫道:“要是主角修煉的是其他淬體功法,早就被打爆五臟六肺了,但是主角修煉的是神龍長生體”……

    然後再說,這種淬體功法多麼厲害,是上古十大功法,甚至一些超級大能都羨慕不已啥的。

    總之,核心思想就是,主角的身體不是一般強悍,是相當強悍,並且隨著後面修煉的加強,這種強大會越來越有優勢。

    金丹期:

    金丹期的核心標識是體內凝結金丹,金丹的質量和品質,決定一個人到底有多厲害。

    對比武俠小說,這其實就是內力,不過仙俠裡面是金丹。

    內力頂多是十幾米之內過招,但是金丹就不一樣,藉助金丹之力,可以形成自己的領域,百里之內,御劍殺人,加上一些功法武技,打的昏天暗地。

    這個階段,基本上就是一百里之內的戰鬥,加上一些特殊的功法和法器,已經初具仙俠的規模了。

    元嬰期:

    這個階段的核心是,體內的金丹“長大”了,變成了一個嬰兒。

    元嬰級高手的戰鬥,哪怕肉身被毀,只要元嬰逃了出來,就算不死。

    這個階段的力量體系,大體是能引用天地之力,千里之內都是戰場,武技和功法差不多,只不過是威力強大了許多。

    比如降龍十八掌,喬峰頂多就是擊碎幾塊石頭,而金丹期,可以擊碎一個山頭,元嬰就是更加厲害,能擊碎一座山脈。

    到了這種階段,力量體系已經很誇張了,不過總的來說,就是百里和千里的區別,這個要看作者的具體設定,不過大體上是這樣。

    畢竟到了金丹元嬰這種級別,沒有足夠的場地,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功力。

    化神期:

    這個階段,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了,在修仙小說,一般稱為“化神大能”!

    這類人物,一般都是派個分身出來和你戰鬥,一個分身,能打幾百個元嬰,大體上,修仙小說的境界,一步一天地,差別非常大。

    簡單說,元嬰隨便虐金丹,化神隨便虐元嬰,因為每個境界的差別就是“天上地下”,當然主角除外,主角一般都是越級挑戰的。

    簡單和前面幾個境界對比一下,金丹戰場是百里,元嬰是千里,那麼化神就是萬里。

    元嬰一擊能擊碎山脈,而化神輕輕一指,可能擊碎一片大陸,力量體系的差別,大概就是這樣。

    練虛期:

    可以自己開闢出一個空間,最高境界就是“造物主”,自己創造世界,根據能力高低,每個人的創造世界的大小也不一樣,比如有的只能創造太陽系的規模,有的能創造銀河系的規模。

    這種人物,即便是仙俠小說,也是非常稀有的物種。

    合體期、大乘期:

    這兩者差別不是太明顯,後來的仙俠小說,直接歸為了一個時期——合道期。

    能觸控到天地大道,在整個宇宙中,是位於星空萬族頂點的人物,一擊粉碎星辰,生吞太陽、開闢虛空世界也不過是等閒。

    渡劫期

    修仙的最後一個境界,渡劫成功就是仙人,真正的長生不死,不過對修仙小說來說,這就是最高境界了,至於仙人之後的力量體系,真的沒辦法描寫了,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現在的認知。

    總結:

    仙俠小說的力量體系,大概就是這樣的,雖然每個作者的設定都不同,但是總體上不會偏離太遠,因為力量體系是一個基礎的設定。

    仙俠小說的力量體系,不僅僅適用於仙俠,甚至很多都市小說,主角後期也會開始修仙,玄幻小說,是創造新世界,但是核心力量體系,基本和仙俠是很類似的。

    所以仙俠小說的力量體系是現在網路小說裡面的一種基礎設定,想要寫好網路小說,多少都應該瞭解一下這個體系,就算是寫歷史和科幻的,都很有參考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越火線滿級賣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