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師燙劉懷邦

    孩子,必須讓他玩夠,小時候不玩夠,長大不能安心工作。什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是兒童培訓機構的屁話,要讓孩子快樂的玩夠,長大自然會努力工作。

  • 2 # 長頸鹿託教周老師

    我是80後,公婆是50後,我們和公婆在一起生活,在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上時常出現分歧。

    公婆處於半退休的狀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所以孩子從出生起便是我自己帶,因此期間我做了三年的全職媽媽。

    自己帶孩子沒有經驗,大多依靠前人的經驗和書本來育兒,因此多少存在一些不同於公婆的觀念。

    關於飲食:

    公婆認為孩子從小就要鍛鍊腸胃,吃粗一些雜一些,但是會有過猶不及的時候,在剛剛吃輔食的月齡就強行給孩子吃麵條和鹽,大人的飯食會趁我不注意時給孩子喂,由此引發過嗆食和消化不良的情況。

    公婆更樂意孩子吃飯吃的快一些飽一些,我則相反,更樂意孩子吃慢一些不要吃太飽

    關於穿衣:

    嬰兒面板細嫩,貼身穿的我會選擇一些較柔軟的全棉衣物,公婆認為孩子長得快,不必要買太多衣服,我並不反對舊衣服,但是也沒必要拿一些穿過的內衣褲和襪子之類給孩子穿吧?

    關於行為習慣:

    我們當地在孩子長到一定的年歲就要穿開襠褲,出門大小便方便不至於弄髒褲子,在孩子沒有完全自主大小便的時候,如果出門,我會更樂意選擇穿紙尿褲。開襠褲和紙尿褲的爭執也有過。

    關於玩耍:

    上一輩人生活節儉,帶孩子出去玩更多地偏向於不買門票的小公園,我們這輩帶孩子會去一些室內場所,時間充足會選擇遠一些的地方出遊,公婆與我的分歧因此而出現,他們認為同樣是玩耍,何必如此破費?

    關於學習:

    公婆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是個人才,不用管都會成才,不是人才,費盡心思也成不了才!當然,這話沒有絕對的問題,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不是更應該要讓他們知道凡事要努力才會成功嗎?即使以後是個普通人,不是也應該做一個有用的普通人嗎?

    關於興趣班:

    孩子幼兒園末期,我給孩子報了美術班,學了一年之後興趣減退,轉成了圍棋班,堅持了三年多,到現在四年級,只學了圍棋和英語,公婆心疼得不得了,和我鬧過不愉快,認為我給孩子壓力太大,週末應該讓他盡情玩耍

    和公婆住,加上孩子三代人,不可能一點分歧都沒有,身邊真正和睦的家庭也是極少的,作為公婆的晚輩、孩子的長輩,我們夾在中間去正確權衡並不容易,我認為教育孩子的事應該以孩子父母的觀點為主,爺奶擺正位置,減少分歧,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管理!

  • 3 # 素雪華髮

    矛盾肯定是存在的,用哲學上的話說,矛盾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嘛。特別是跟老人在一起生活的話,教育理念上肯定會出現分歧的。現把我遇到的問題跟你分享。

    一、關鍵期的重要性

    我本身是學教育的,所以還是堅持科學育兒。敏感期簡言之是在兒童發展的某一階段,兒童某方面的能力會快速發展,當然如果錯過了,也不是說不可彌補,只是發展相對困難些,所以各位爸媽不用過分焦慮。而孩子的爺爺奶奶認為,他早晚都會的,不用特意訓練。

    例如,孩子的吃飯、睡覺、穿衣等生活問題。孩子大約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這時候作為爸媽要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順勢而為讓孩子自己去做,當然是在動作示範(低齡兒童適宜動作示範)或者語言講解的協助下。而我們家孩子的爺爺奶奶就認為孩子這些問題早晚都會掌握的,不用特意訓練。我不這樣認為,孩子是需要特意訓練的,這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他們應該自己掌握,而且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後,他會覺得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從而大大增強自信心。

    二、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從而為理性經驗做準備。

    人一開始都是感官動物,我們需要藉助我們的感覺器官認識世界。孩子便是如此,而如何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呢?就是保障孩子在安全範圍內,允許孩子以他喜歡的方式認識周圍的實物。為什麼小孩在幾個月的時候,會喜歡什麼東西都放在嘴巴里呢?因為他在用嘴巴認識這個世界。

    而隔輩親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害怕剪刀傷到手,害怕暖壺燙到手。其實你是在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啊,如果我們做好防護措施,是沒必要擔心的。

    例如,有時候只有我跟孩子在家,當我做飯的時候,我就請孩子幫忙洗菜,他會很開心的,因為他覺得在玩遊戲。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他覺得自己也有價值了,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當孩子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他會更有責任感。看看你周圍的獨生子女會不會很大一部分都缺乏責任感呢?因為一個重要原因,父母都替孩子做了孩子該做的事情。

    三、鼓勵而非過多表揚

    其實現在我們父母都比較注重以正面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推薦給你一本書叫做《正面管教》它有不同的系列,你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相應的書來看。

    過多的表揚,會讓孩子對別人產生依賴感,而鼓勵的效果是長遠的。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以非懲罰的方式即鼓勵的方式轉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例如孩子玩積木老是散落一地,我們可以說請這位小朋友向我們展示該如何收拾玩具,他一定會欣然接受這份工作。

    總之,一個家庭中的,教育觀念一定要一致,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錯亂感,就像家庭教育要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孩子需要接受連貫而一致的教育,這樣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 4 # 洪秋秋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兩代人的觀念不同是肯定存在差異!

    第一:

    兩代人的所受的教育不同,觀念自然有所區別!

    第二:

    當兩代人出現教育差別時,應該適當溝通和交流。

    第三:

    家庭和睦相處,對小孩子的教育和心理也很重要!

    第四:

    願所有家庭教育都很好!

  • 5 # 杜du老師

    說起不同意見,我自己的家庭就有過很多次啊!但我個人認為,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和媽媽意見不統一,是因為他們成長在不同的家庭環境,接受著自己家庭的教育,所處的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他們長大後教育孩子的觀念,當然也會不同的。我覺得在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上發生分歧是一種普遍現象。

    下面我從孩子的教育管理上,不同的父母做法分成四種情況。

    第一種:父母當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雙方在教育過程中發生分歧而導致吵架,吵架的目的就是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互不讓步。他們根本吵不出一個正確的結果,反而傷了感情。長此以往沒有解決實際的問題,還會引發家庭矛盾等等一系列嚴重的情況。所以吵架是一個非常不理智的方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在孩子的心裡也會造成許多陰影。我個人認為還是透過其他的更好的溝通方式來協調這個問題吧。

    第二種:當父母教育孩子時發現意見不統一,哪一方比較強勢,另一方就選擇了順從,但是問題來了,強勢一方的教育理念確實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教育的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如果不是正確的,將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許多隱患。那麼無論是父母雙方,哪一方勝利了,也只是暫時的勝利,只有教育孩子成功了,才是最終的成功。

    第三種:當教育孩子的問題,雙方發生分歧時,爸爸媽媽能夠冷靜下來,靜下心來溝通,一定雙方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透過友好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達成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那麼這種做法呢是比較推薦的,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體現出雙方的智慧,父母教育方法一致,教育出的孩子性格也比較完整。

    第四種: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果父母出現了教育上的分歧,他們會選擇冷靜思考、認真交流、多方請教,從而找到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的運用,達到他們想得到的教育效果。這種方法呢,也是比較推薦的,因為這是學習型、智慧型的家長。即使自己沒有特別專業的育兒知識,卻抱著虛心,認真學習的態度,也是能夠教育好孩子的。

    那麼不知道大家在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上,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呢,真心希望和大家在此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多喝茶!到底該喝什麼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