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小一直被父母打擊。媽媽高興了誇我兩句,不高興就是冷冷的嘲諷,爸爸從來沒有誇過我。怎麼樹立自信?
11
回覆列表
  • 1 # 926GLX

    謝邀。一直打壓孩子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問題,往往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格上有缺陷,也是受害者也很可憐。只不過每個的想法不同,人做出來的選擇也不同。有的人不自知,選擇把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傷害,延續到現在的家庭,繼續傷害自己的孩子。而有的人自知力好一些,選擇把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終止在現在的家庭,開始注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考慮孩子的感受。

    題中的描述高中生的媽媽,應該多少有點心理問題,表面上是媽媽是“恨鐵不成”是在教育孩子,殊不知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孩子長期被打壓只會越來越不自信,成不了“鋼”反成了“廢鐵”教育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不是打壓,是有針對性的批評,是鼓勵。

    遇到題中這種情況,孩子首先跟爸爸溝通,爸爸意識到了對你的心理傷害,先是改變對你的態度,透過爸爸再和媽媽溝通,媽媽意識到自己對你的態度已經深深傷害你,一定會主動,努力改變對你的態度,問題才會從根本上解決。

  • 2 # 壹點伍億上書房

    誰不曾一邊被父母打擊,一邊頑強生長?

    正在上班,暮雨突然打來電話,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斷斷續續地敘述著自己和媽媽剛剛發生的衝突。

    暮雨的媽媽從老家過來幫她看孩子,最近回老家休養幾天,但每天都會來電和她影片聊天。昨天沒有影片,媽媽打電話過來問一聲。

    本來是一個很家常的電話,暮雨給媽媽解釋說,昨晚,先帶兒子去學琴,後來兒子又犯了點小錯誤,忙著教育兒子,忘記打電話了。

    沒想到媽媽接茬就說,暮雨根本不會教育兒子,暮雨的兒子不如她哥哥家的孩子聰明聽話,不信下次帶兒子回家當場測試一下,到底哪個孩子聰明。

    暮雨一聽媽媽的話心裡極不舒服,說自己不要緊,竟然這樣說兒子!

    她直接反駁媽媽,不要做這種無謂的比較,孩子有問題就指出來讓他改正,不要拿他跟別的孩子比,因為自己就是從小被媽媽到處比較,所以自信心匱乏,長大後特別容易自卑。

    沒想到這麼一說,瞬間點燃了媽媽這個爆竹!當場就在電話裡發洩了起來。說暮雨就會推卸責任,自己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輕率離婚讓家裡人抬不起頭,丟盡了家裡的臉!陳芝麻爛穀子都開始翻出來,喋喋不休發洩了半個小時。

    最後,媽媽狠狠地補刀說暮雨,你現在無論如何努力也白搭,沒用了,一輩子就這麼毀了,還害的全家人都跟著暮雨受累痛苦。

    類似電話裡這樣的爭執,母女倆已經上演過無數次,她特別想給媽媽怒吼,為何別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媽媽您卻總是視而不見?

    暮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媽媽獨自拉扯她長大,經歷了一段艱辛的日子。

    媽媽是個心高氣傲的女人,很要強,即使生活艱辛,也努力把暮雨教育得聰慧乖巧,考上了名牌大學,留在了直轄市工作。

    可沒想到,暮雨結婚剛剛生子,就遇人不淑,遭遇婚變。暮雨自己沒有倒下,媽媽卻跟受到精神重創一般,一邊不放心跟著過來幫她看孩子,一邊時時冷言惡語絮叨著暮雨,讓她感到苦不堪言。

    電話這端的暮雨已經渾身顫慄,泣不成聲,不知自己怎麼結束通話電話的,她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長這麼大,總是給她潑灑心靈硫酸的是自己的親媽!

    俗話說,很多事情我們可以選擇,唯獨不可以選擇父母。有一對什麼樣的父母,是我們最大的命運。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寫道: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的滿足我們的物質需求,但一定會給我們健康的心靈。糟糕的父母,可能會很好的滿足我們的物質需求,卻會給我們留下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也說,一個人的人格就是這個人過去所有人生體驗的總和。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性格的養成尤為重要。因為性格濃縮著我們童年的一切人際關係。

    暮雨成年以後感到自卑就是因為“住在身體裡的那個內在小孩對獲得父母的愛沒有信心”。

    父母的愛對於孩子成年後的性格養成影響很大。例如,女孩童年得到的愛越多,成年後戀愛時就越難追。因為她會相信感覺,憑感覺去找到合適的人。相對而言,童年得到的愛越少,女孩就越容易追。只要你對他很好,她就很容易感動。

    暮雨當初就是特別希望得到愛與溫暖,匆匆嫁人。婚後才發現三觀各種不合。她覺得自己沒有自信心是因為一直都在媽媽的陰影下面活著,從來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我們父輩成長的年代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匱乏,他們吃了很多苦,孩子也多,忙於生存養家,沒有人特別在意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構建。

    他們每個人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只是不知如何正確表達。所以,同齡人涉及到和老人的代溝矛盾時,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我們都是在打擊中長大的。

    暮雨媽媽因為自己的婚姻不順受了很多苦,她不希望暮雨走同樣的道路,所以對她精心呵護苦心培養,沒想到現實中暮雨又重蹈覆轍,自然倍受打擊。

    她無處宣洩內心的痛苦,煩了只會抓住暮雨進行發洩,結果形成惡性迴圈,最愛的那個人成了傷害你最深的那個人。

    暮雨無數次和媽媽懇談,希望媽媽能做出改變,可是收效甚微,媽媽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行進。

    其實,從書中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暮雨想徹底擺脫媽媽的束縛,獲得心靈上的自由,唯一可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接受。

    所謂的接受,就是直面我們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情一旦發生就無可改變,而且不管多麼親密的人,我們都不能指望他們為自己而改變。

    沒有學會接受之前,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到別人的身上,期望別人為自己改變一下,那麼自己就得救了。但是任何一個獨立的人,都不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去改變的,所以,這種期望註定會失敗。

    糟糕的父母之所以會讓我們形成心理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一個事實——父母不夠好,我們幻想著自己應該有更好的父母,甚至會去嘗試改變自己的父母。

    然而,這種改變的努力註定會失敗。因為,除非父母自己意識到,他們的教養方式有問題必須改變,那樣改變才有可能發生。極少有父母會因孩子要求他們改變而改變。

    所以,暮雨應該懂得,雖然父母不是很完美,無法選擇,但是要學會接受,學會面對,知曉和媽媽矛盾的緣由,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成長。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書中也說了,面對自己的憤怒要學會說不。坦誠地告訴對方:停,你不能再侵入我的空間!從小的時候,媽媽就為她安排一切,雖然她感到不勝其煩但也是逆來順受。

    暮雨後來報考了遠離家鄉的大學,留在了很遠的城市生活。現在她生活出現變故,第一時間趕到她身邊的還是自己的親媽。

    暮雨所謂的自己生活特別努力,正是因為媽媽的這種嚴厲管教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她自己特別能忍耐的堅毅性格,讓她不管在遇到婚姻變故等任何人生挫折時都能夠堅強面對。她一邊被媽媽打擊,一邊頑強地生長。

    就像作家麥家,雖然17年時間不和父親說話,但也是透過上軍校,軍旅創作生涯一系列經歷不斷歷練自己頑強成長為著名作家。

    而當父親去世時,他在個人微博上深情緬懷:“當他真正走時我發現悲痛並沒有因為有準備而減輕。有人說男人要父親走後才能成熟,我寧願不要成熟,不要成功,不要——可以什麼都不要,只要父親活著就好。 ”

    所以,面對無法選擇父母的現實,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暮雨要接受自己有這樣的媽媽,並且尊重自己的情緒感受,要帶著這種情緒坦誠和媽媽溝通和交流。

    這種溝通和交流,一開始肯定是不愉快的,但只要努力,它就會把母女關係帶向好的方面。愛和包容能化解一切矛盾,也會更加利於我們頑強生長!

    麥家在節目中給兒子說,“關於愛,你必須做它的主人,你要愛自己,更要愛他人,愛你不喜歡的人,愛你的對手……兒子,請一定記住,愛是翻越任何關隘的通行證,愛他人是最大的愛自己。”

    海倫凱勒曾說,面對Sunny,你就看不到陰影。所以,當我們遇到任何心理困惑時,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擁抱化解自己的痛苦,這才是我們能夠頑強生長的最佳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不懂的課還要繼續聽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