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影片剪
-
2 # 太宗歷史
古代是男權社會,男女地位不平等,從權利與社會地位上來看,是對女人的禁錮。不過要求貞潔是對的,不過不能只有男的有權利要求貞潔,女的也有權利要求男的貞潔。所以要求貞潔是對的,但男女不平等是不對的。
色字頭上一把刀,處理不好貞潔問題,很多都會引發個人與社會矛盾,嚴重的一輩子仇恨,甚至情殺,害人害己。所以強調貞潔是對每個人的保護,無論男女只有潔身自愛,才更有可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
3 # 紅警小玩家
古代崇尚貞潔無疑是對女性的禁錮,絕對不是保護女性。
當然不能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要結合當時思想實際情況來看。
首先,封建王朝歷經兩千多年,儒家思想成為各個王朝治國安邦的主流思想。
《周易》提出”乾道為男,坤道為女”等
”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偏見
甚至迄今為止,還有重男輕女思想,可見根深蒂固
-
4 # 大輝boss
崇尚貞潔是封建王朝對女性的一種壓迫,所謂的保護女性不過是男性為滿足精神潔癖的說法罷了。封建男性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女人身上,讓女性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這算是保護女性?
既然要求女性貞潔,那麼為什麼男性不自己保持貞潔呢?男性逛青樓還被稱為風流才子,社會輿論也沒有過多指責,我們怎麼不保護一下男性呢?
按照程朱理學,女性喪夫就應該守寡。女性難道嫁人之後就沒有資格再去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嗎?這種崇尚貞潔不是壓迫還,能是什麼呢。
-
5 # 財星入墓庫
古代崇尚貞潔是對女人的禁錮絕非保護,因為:
古代統治階級為了他們的江山千秋萬代,統治的核心思想是愚民政策,無論是古代歐洲“政教合一”的神權治理,還是中國幾千年的“獨尊儒術”,其核心都是控制人的思維,從而引導人的行為。“士農工商”及至三教九流的劃分,把絕大部分人“穩固”在土地上勞作,宣傳上,肯定農業(農民)的地位,身體上,讓人餓不死又吃不飽,經濟上,讓你沒錢去折騰,穩定了男人(家庭),就相對穩定了社會,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穩定家庭首要穩定家庭中的女人,所以,“三從四德”理論由國家層面主推及時“出爐”,其本意是維護國家統治的穩定,而非考慮去保護女人。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居然失節大過失去生命,朱熹大聖人這理論也是讓人無語了,更甚的是,不管你失節的原因是什麼,哪怕是被強迫被侵害,只要是失節了,你就是“千夫所指”,最好的結果是自尋短見,視人命如草芥,這種極端的貞潔崇尚觀是保護女人?另外,讓女人從一而終,年紀輕輕死了丈夫卻要終身守“活寡”,這何嘗不是貞潔崇尚迫害的延伸?而男人卻可以三妻四妾,可以上“青樓”瀟灑,可以一紙休書就棄妻,可以再婚等等,如是保護,首求平等,男女“待遇”如此迥異,何來保護?至於為了貞潔,女子末嫁時長呆閣樓,這何嘗不是一種人身自由的禁錮?為了貞潔,婚嫁前連男方面都見不上,是醜是美是善是惡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更算哪門子保護?諸上種種,不勝列舉。所以。。。
-
6 # 驛棧長陽
貞潔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人在節操上沒有汙點。多指婦女在節操上沒有汙點,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規範。語出《詩·周南·漢廣》“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鄭玄箋:“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慾求犯禮者,亦由貞絜使之然。”
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對待女性改嫁社會容忍度是非常不一樣的,秦漢時期貞潔觀念並不同於宋明時期,漢朝平陽公主先後三次改嫁,卓文君改嫁後並與司馬相如私奔,蔡文姬也是一樣,可見秦漢時崇尚貞潔並未對女性有多大摧殘。
漢初年,女性不僅在政治上擁有封侯、 封爵和封邑 的權利,在經濟上還可以充當戶主, 繼承夫爵、子爵和財產。除此之外, 漢代婦女的貞節觀念也比較淡薄,婦女有 改嫁和再嫁的自主權。
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對女性貞潔的道德要求走向了極端。 明清時期,統治階級用法律的形式褒揚、獎勵婦女守節,貞操觀念普遍化、制度化,對女性貞操的要求發展到瘋狂的程度,丈夫病危或戰亂將至,妻妾便先殉死以表忠貞。節烈本是內心自覺遵守的道德,卻成為女性惟一不幸的選擇,真所謂求生不得、尋死不甘,成為剝奪婦女生命和自由的殺人工具。
中國古代在封建倫理道德思想的束縛下,許多守寡婦女的唯一願望是到老時贏得一座“貞節牌坊”以流芳百世,這是對女性的一種束縛,用現代人的觀念來看,也是對人性的一種捧殺!
回覆列表
自古以來,貞節一詞的意思便是指女人的身體“純潔”度。古代,貞節一詞只針對女人,女人天生特有的那層膜則成了“貞節”的檢驗器,由外表現為流丹出血,歷來人們均以此來判斷女人的貞節。這真是大錯特錯了。其錯之一人們對“貞節”一詞的含義理解失之偏頗;其錯之二“貞節”不應只針對女人,男人也有所謂的“貞節”問題;其錯之三檢驗“貞節”的方法並不科學。
現在的人都知道,由於先天因素的差異,每個女人的膜也存在差異,有些固然能順利一次流丹出血,有些是分成幾次落紅,有些任你有三頭六臂也無法讓它見紅,更有些其厚如壁人力無法穿越(如石女就是這樣的)。除了先天因素,後天因素如摔跤跌倒跳躍等一些激烈的震動也會引發膜破損。因而以“膜”來作為檢驗是十分荒誕可笑的,婚前固無法確定女人的貞節,婚後更無從斷定女人的貞節。可嘆的是歷來多少女子因為人們的錯誤觀念而含冤受屈甚至付出生命代價。故人已已,今人又如何?雖然科學的進步已經闡明瞭膜不能作為女人貞節的檢驗器,然而依然存在著許多封建餘孽,甚至有些所謂思想進步的男青年至今仍對此耿耿於懷。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還是對“貞節”一詞概念的混淆,觀念的混沌。人們的眼光也始終侷限在肉體上,而沒上升到“貞節”乃是靈肉一體的。
那麼,“貞節”究竟是什麼?該如何準確地定義它?許多人都已指出貞節不是那層膜的代名詞,但至今卻沒有一個人給它一個全新的確切的定義。人們腦子裡對它的觀念也始終混沌不清。我的理解是貞節不是肉體的純潔度,而是對愛情的忠誠度。從愛情的忠誠度這個角度來說,不單女人有貞節,男人也有貞節。如果把貞節這麼一定義,大家就豁然開朗了。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只要對愛情是忠誠的,那麼他(她)就是貞節的。
我這裡說的愛情的忠誠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如果是以絕對的忠誠標準來衡量的話,天下就沒有一個貞節的人了。絕對的忠誠是心理與行為都只對一份愛情忠誠,試想誰沒有意念上的偶爾出軌?而且有時候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做出出軌行為的,如一個男人在醉酒不省人事時與另一女人發生關係並不影響他的貞節,而有的是在反意識的狀態下屈就的如一個女人即使如何反抗還是遭到了強暴也無損她的貞節,因為他們內心依然對愛情是忠誠的,並沒有背叛愛人的意識。只要不是有意識的行為出軌,就是相對的忠誠。一個人只要具備相對的忠誠,就可以說這個人是貞節的。
然而問題又出來了,首先你如何來判斷一個人靈肉的越軌?肉的越軌如果細心的話可能還會發現蛛絲馬跡,可靈的越軌又豈是肉眼凡胎所能及之?
的確,要檢驗一個人對愛情是否忠誠難如登天,目前尚未發明出一種器具可以辨別。所以只能靠自己去判斷,從與對方不斷地瞭解和相處中判斷。有人馬上會反詰道,如果那人天生擅於演戲,口是心非,你又如何知道他是否在你面前一套背後又是一套?這的確有些道理,在當今這個道德普遍淪喪的社會里,忠誠的品質幾已絕跡,很多戀人夫妻間都存在說謊、欺騙等現象。但不管客觀環境如何不容樂觀,我們還是要對他人心存一份信任,尤其是自己愛的人。因為戀人夫妻之間若連基本的信任也無,更遑論其他。這樣的戀情和婚姻必然也不會幸福。
不過,人與人之間要互建信任倒非易事。只有人人都講誠信重信譽,那麼這種互信才會建立起來,否則人一朝被蛇咬難免十年怕井繩。這需全民共同努力了。希望有一天,不但愛人之間不再猜疑,人與人之間也都能相互忠誠信任。
在那天尚未到來之前,希望大家先改變對貞節的觀念,莫再被傳統的枷鎖阻滯了追求愛情的步伐,被愚昧的思想粉碎了本可擁有的幸福。擦亮眼睛,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愛,以智慧的頭腦與博大的胸懷去面對愛,在這樣的氛圍下愛人之間的信任才會逐步建立,而建立了信任的愛情將更加堅固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