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坐井觀海
-
2 # 金剛禪
相當於“精神”,所謂的形而上,其實最主要的是指形質以上的東西,或者是超越了形質或形體的東西,也即是我們常說的物質形體以上的東西……,就叫作形而上了。另外,這個形而上的東西,主要指二個東西或內容。一個主要是指“靈魂”的東西。另外一個指我們常說的“道”,即自然萬物之道的道……。
-
3 # 使用者4122095044725
形而上,相當於百姓說說的原理,非物質層面,比如,看到木材想到桌子,從木材到桌子怎麼做的需智慧。看到的是器物,做桌子原理沒看到。現在人有錢可買,在洪荒草昧階段如何活下來是智慧。
-
4 # 劍鋒園子
首先,中國的“形而上”與西方的形而上學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形而上”在西方哲學範疇其實很難找到相對應的詞或者感念。其次,中國的“形而上”指什麼?
《易經·系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道”又是指什麼?“道”又是指什麼?在《易傳》中,“道”的意義是多樣的,統一到一起就是 “天人合一”。《易傳·繫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中國古典哲學儒道釋所說的“道”,歸根到底就是天地人等萬物如何生成、執行規律,簡單說就是宇宙之道的學術。
《易經·系傳》還有後一句:“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與形而下相對,“器”,指有形的存在,是具體的,可以捉摸到的東西或器物,是為道的載體,而形而上的“道”,是“器”之上的,既指哲學方法,又是指思維活動;形而下具體,形而上是在物質之上的、抽象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形而上學就是研究的這種抽象事物的方法和學問
再次,西方的“形而上”指什麼?西方的形而上學是與辯證法對立的哲學觀點。這個命名很奇怪。亞里士多德一部哲學著作為《形而上學》。但是,這個書名本來與“形而上”毫不相干,原名翻譯過來就是《物理學之後》或者《自然之後》。為什麼會叫這個名?日本明治時期,一個日本哲學家讀了《物理學之後著》後,發現亞里士多德研究的課題,與中國古代典籍《易經·系傳》中所說的“形而上者,謂之道”中的“道”非常相似,於是便翻譯成《形而上學》,後傳入中國,這一概念邊流傳開來。
西方的形而上學,是指透過理性的推理和邏輯去研究,而不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關注理論哲學的普遍性核心問題,如原子、本質、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結構,如所有真實存在的意義和目的。
西方對形而上學闡釋極為駁雜,充滿爭論,形成許多觀點和體系,也形成了形而上學共有三個傳統分支: 研究存在根源的問題的本體論,研究神、上帝的存在問題的 自然神學, 研究認識論、形式邏輯、普遍語法、辯論和論證方法(辯證法)問題的科學方法或者工具(哲學邏輯學)。以上回答如有不妥敬請批評。
以上回答如有不妥敬請批評。
-
5 # 言者青青
“形而上” 相當於外國哲學的“形而上學”。
形而上出自《易經·繫辭》原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指無形的或未成形體的東西,與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東西的“形而下”對稱。在這裡的“形而上”主要是來說明“道”。
(網路圖片)
“形而上”指的是道。“道”指的是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體,超越一切世間存在,包括時空與一切事物因果等的存在。因此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說。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
能夠說出來的“道”不是真正的“道”。“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按道家學說,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間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識這些存在的。“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識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恆的存在,故萬萬不可認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維。總之“道”是說不出想不出的東西,如果說出或想出即變質了,離“道”遠了。
亞里士多德(網路圖片)
外國哲學即西方哲學的詞是“第一哲學”或“形而上學”。“第一哲學”是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中提出來的,這本書也稱《形而上學沉思錄》。
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是來自希臘語,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原意是“物理學之後”。
西方的“形而上學”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一、本體論——研究存在的問題。二、神學——研究神或眾神及關於神的問題。三、普遍科學——研究第一原則,當中引發其他的詢問。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範疇下,一個客體不能同時存在又不存在。
西方“形而上學”哲學觀點就是孤立 、靜止 、片面的觀點。因此後來就用“形而上學”這個詞來表示孤立 、靜止 、片面的哲學觀點。
哲學(網路圖片)
用西方“形而上學”哲學觀點,來對照中國的“形而上”,我們就可領悟到:“形而上”與“形而上學”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能超越世間,包括精神思想意識等哲理,與西方“形而上學”本體論;神學和普遍科學即研究原則哲學理論很相近。
正因為“形而上學”與“形而上”在哲學理論上有相同之處,所以,現在我們基本使用“形而上學”這個詞,很少用“形而上”了。也許,這與人類社會和時代進步有關。
-
6 # 真正的英語思維
中西方文化裡不能牽強的互相對應詞彙,文化的程序不同,看上去差不同的詞彙,意義差別巨大。文化因為不同才豐富多彩,也因為有點相同之處才心靈相惜。中國文化中的形而上指道,與它相近的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學是一類哲學,更多的指人的智慧。
-
7 # 雅雅儂儂
“形而上”起先源於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科學家,他死後,在整理他的作品時,一部分可歸為《物理學》,可一部分不好歸類,便起名為:metaphysics,即物理學之後,後來由一個日本學者取自中國《易經》,即“形而上”,自然有對應的“形而下”一說.毫無疑問,這個翻譯太傳神了!
回覆列表
形而上學是哲學術語.
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metaphysics”.這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意思是“物理學之後”.
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如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稱為《形而上學沉思錄》.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
形而上學的問題通常都是充滿爭議而沒有確定的結論的.這一部份是因為經驗事實所累積的資料,做為人類知識的最大宗,通常無法解決形上學爭議;另一部份是因為形上學家們所使用的詞語時常混淆不清,他們的爭論因而是一筆各持已見但卻沒有交集的爛帳.
二十世紀的邏輯實證論者們反對某些形上學議題.他們認為某些形上學問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有時也指研究哲學的本體論.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理性在人文領域中的強勁蔓延,傳統形而上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從形而上學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實際上存在著三種形態的形而上學:宇宙本體論、範疇本體論和意義本體論.科學理性所拒斥的實則主要是基於思辨虛構的宇宙本體論.在後形而上學時代,就意義本體論而言,形而上學沒有終結,也不會終結.
只講形式,不究實質,這就是形而上學
查出《易經》原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喜.朦朧覺得,形而上比較虛,形而下比較實,形而上與形而上學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維和宏觀的屬於虛的範疇;形而上學則是指認識事物走到了極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為形而上的東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學方法,又是指思維活動.形而下則是指具體的,可以捉摸到的東西或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