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穀風美術

    學習素描對於初學者來說需要從整體出發,需要系統得從運筆、構圖、造型、塑造逐步去解決問題。

    向題主所說素描從區域性開始作畫這並不適用於初學者它只適合於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創作者。

    為什麼素描從區域性作畫不適合初學者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區域性作畫不容易把握畫面整體關係。初學者需要有正確的作畫思路和步驟,如果從區域性開始很容易找不到方向,可能學了很久但是連基本的繪畫方法都沒有。區域性作畫容易陷入死扣的局面。很多初學者都會進入一個怪圈,總喜歡抓住一個點進行死扣,扣著扣著就沒法深入了,最後只能放棄,長此以往也不會有太大進步。區域性作畫不利於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初學者長期採用區域性作畫學習者只會養成只看一點的觀察方法,不會形成把控全域性的意識,但是繪畫的人都知道,觀察能力對於繪畫者來說非常重要,是一合格繪畫者必備的條件。區域性作畫不利於造型能力的培養。繪畫初學者最重要的就是培養準確的造型能力,如何養成良好的造型能力呢,那就要有整體觀念,即使是一些專業畫家,平時創作中也是堅持整體去觀察,整體去繪畫的方法。這樣更有利於抓住物體的特徵,獲得準確的造型。對於初學者來說不提倡區域性作畫,則應以整體意識為主,這樣才能給學習者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有利於學習者透過循序漸進取得更快的進步。

    對於為什麼畫寫實容易,這也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說單純指畫的物體比較具象還可以理解,如果像冷軍他們的寫實簡單嗎?這就不一祥了。您認為呢?

  • 2 # 教語文的美術老師

    從區域性入手沒錯。但是從區域性刻畫開始就不對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素描最後需要看整體的,如果整體關係處理不好,那麼這幅畫就是失敗的。但是無論什麼話都是從區域性開始化起的。慢慢的形成一個整體。但是一開始就著眼於區域性的刻畫,容易讓自己陷入到區域性的從而忽略了整體的關係。最後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 3 # 新鮮的鹹魚l

    這應該是一種錯覺,區域性刻畫 因為面積小很快就能看到最終效果,導致感覺效果更好。

    正所謂胸有成竹,最根本的東西在於你腦海中有沒有整體的藝術效果。如果有 怎麼畫 用什麼話 最終都會呈現你的預期效果。但是如果胸無點墨,用什麼工具畫,怎麼個畫法,先畫誰,都有很大的偶然性。

    一般正統的美術教育都是從整體入手,培養的就是讓你胸有成竹能力。

    當然如果達到一定境界,區域性刻畫效率更高,給觀眾的感覺效果更好,實際上高手的腦海中已經有整體了。

  • 4 # 畫家阿明

    畫素描的程式應該是先畫好大關係,大關係是大局,也就是整個畫面的構圖,然後在整體協調的基礎上,加強畫面的主體塑造。在塑造主體的同時要安排好整個畫面中各種元素之間的關係,處理好黑白灰色塊,使整個畫面看上去要有完整性,也就是通常說的構圖完整。

    比如畫頭像,構圖是整體,頭、頸、肩的動態是整體,頭部的正、側、頂、底各大面的關係是整體。整體畫完後開始深入,深入的過程不僅是調子的加深,細節的增加和刻畫。他應是塑造的哪個區域性的具體位置比例、形狀的特徵的進一步調整,是體積的進一步加強,然後才是細節和豐富的層次變化的刻畫。

    個人認為從區域性刻畫入手也是可以的,只要調整好整體大關係,畫好畫像就行。

  • 5 # 小熳子

    我不贊成素描從區域性刻畫入手。一幅畫裡並不是局個部位畫的好就是好畫,一幅素描裡講究整體協調性。如果喜歡哪個部位,就細畫哪個部位。區域性畫的好另外地方畫的不怎麼樣,那你畫的好的區域性會顯得很突兀。和整幅畫不協調,感覺是生硬新增進去的東西。

    當然,如果把一幅畫重要的部位畫得很細,其他部位略過。整體視覺效果很協調。那也是一幅成功的畫作。前提是:只有中心部位才能進行區域性刻畫。

  • 6 # 倫勃朗的光影

    這個在於個人習慣和特性,有的人喜歡從大局出發,在大局的基礎上完善區域性。

    而有的人喜歡從點開始,他可能找到某個觸動他感興趣的點,再到整體,因為這個點他特別感動,所以容易快速深入,快速達到他自己的內心,所以容易出成績,也就是能一開始就細微,突破了這個點然後各個部分擊破,最終迴歸整體。

  • 7 # 老北京人142857A

    一幅美術作品(包括素描),首先構圖要完整,視角要統一,光源要統一,調子要有通盤分配,這些靠區域性拼湊是作不到的。

    如果畫一張人畫素描,從頭髮,眼睛,眉毛,鼻子,嘴,下巴,一個一個的拼湊起一來,是畫不像的,這其實是一個對美術理論的理解問題,是指導思想問題。

    正確的指導思想是;要把畫紙(布)看成一個視窗,你的畫筆是在那個窗外空間塑造形體,不是在紙的表面,畫線條,塗明暗和色塊。切記!

    一點愚見,僅供參考。

  • 8 # 喵喵漫畫手繪

    畫素描要在整體佈局合理安排上,才能進行下一步,從區域性開始刻畫入手,是建立在對整體佈局瞭如指掌的前提下,才能畫好

    當然畫素描時對造型整體的把握,不需要每一步都畫在紙上,熟練的人,在開始畫第一筆時,就已經有了很成熟構思,每一筆 每一步該怎麼畫都想好了,把預想中的最佳效果表現出來,從區域性開始刻畫,避免了反覆調整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幾乎就是一遍過,所以在外人看來,畫素描時是從區域性刻畫開始寫實也很容易

    實則是長期刻苦練習的結果

  • 9 # 阿豪詩畫

    畫素描從區域性刻畫入手,的確可以畫得很寫實。

    事實上,沒有誰要求畫素描一定要從哪裡入手,就好象從來也沒有人知道達芬奇在畫《蒙娜麗莎》時,是從哪裡入手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最終完成的效果。

    如果你經常瀏覽繪畫影片,就可以看到許多國外的大神畫那種超寫實的素描作品,都是採用“局推”的畫法,有的甚至不打輪廓線,就是一張白紙,加上快節奏的音效,一幅畫就從一個點慢慢的擴散開了。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從無到有,層層推進,真的堪比人肉印表機,給人帶來極大的震撼。

    難道從區域性刻畫入手真的可以更寫實嗎?

    我們可以反過來問:採用傳統的方法從整體入手就不寫實了嗎?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採用傳統的繪畫方法拍攝的影片,效果一定沒有這樣震撼。

    我們受的教育是畫素描要從整體入手,因為要培養大局觀,各個部位相互之間只有建立在整體的基礎上才會協調,這些理論肯定是沒錯的,是無數人已經驗證過的,也是很多人正在學習的方法。但是......難道......只有這麼一種方法嗎?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其他方法?其他方法一定都是錯誤的嗎?藝術就是需要不停的反問,不停的嘗試,不停的找出路。

    素描傳入中國也就是一百多年時間,我們最好的畫家其實也只是一個學生。

    看過一個原中央美院院長靳尚誼的訪談,原文記不住了,只記得大意。他說他以前在學校學習,老師教的就是把所有物體看成方塊化、幾何化,好好的人臉都被分成一個個方塊,大姑娘的臉畫出來都是肌內縱橫的。靳尚誼上學時是五十年代,現在已經2020年了,我們各大美院招生依然採用這樣的標準。

    後來靳尚誼到蘇聯去學習,蘇聯畫家說他的畫是幾何堆積體,各個方塊之間沒有聯絡,人體沒有一點兒美感。我們學素描都是這樣的,眯著一隻眼,手臂伸直拿鉛筆來測量,有沒有?這樣觀察的結果只是各個部位之間的比例。蘇聯人傳授了一個絕招:解構。蘇聯人把物體剖開,象造房子一樣,哪兒是承重牆,哪兒是磚,從內在瞭解物體。人體也是如此,從解剖的角度來觀察,這樣人體即可以畫得準,又不會生硬。

    蘇聯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方法嗎?改革開放以後,靳尚誼到世界各大美術館參觀,看了很多世界名畫的真跡,於是他將古典法,分塊法,蘇聯法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時候他已經七十多歲了。

    靳尚誼是中央美院的院長,尚且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不斷去嘗試素描的技法,所以我們不要輕易下結論哪種方法一定就是對的。素描從文藝復興開始算已經五百多年了,依然不停的進化著,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完魯迅,你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