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有焦慮症和疑病症,例如以前胃疼就到百度上查,網上說是胃癌,結果害怕得要死,到醫院檢查結果是胃炎;白帶發黃會覺得自己得了宮頸癌;有了孩子老是怕他在學校合不了群,學習跟不上怎麼辦,以後長大了找不到老婆怎麼辦;生了二胎又擔心兩個孩子以後不能好好相處等等等等。 今年疫情在家,我正好生二胎,發現大兒子身上長了很多黑痣,有三顆大痣還長在頭上,網上說是黑色素瘤,也就是面板癌,我帶兒子去市中醫院看醫生,醫生看了說是黑色素瘤,要動手術切除,兒子當場嚇哭了。第二天我又帶兒子去了市第一人民醫院,人民醫院的專家說是普通的痣,但是腳上有顆痣需要切除防止摩擦引起變化,我們和醫生說好正月初二去切除,結果大年三十疫情爆發隔離在家了。問題就出在這件事上,自此,兒子發生了改變,腿在桌子上磕一下就問我會不會有事,手被玩具劃一下問我會不會有事(之前我跟他說過手被生鏽的釘子刺傷要打破傷風針),問我新冠病毒會不會透過蚊子傳播到人,輕輕的碰到弟弟的身體會問我弟弟會不會有事(我提醒過他弟弟骨頭軟,叫他不要打到弟弟的頭),他每天都會問幾次自己哪裡劃到了會不會有事。反覆跟孩子講沒那麼容易受傷他還是這樣,怎麼辦呢?
20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劉智慧

    根據你的描述,不難判斷出“你的心理出問題了”,也就是俗稱的“心理疾病”,但不一定是你所說的焦慮病症。焦慮不過是反應出來的一種現象而已,你的強迫思維導致的強迫症特徵也很明顯,所以需要進行系統的心理排查,找出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進而實施治癒。

    你可以選擇遠端心理檢測及調整改善的方式,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和成本費用,又有十分明顯的療效,特別是涉及到孩子的教育及心理問題,必須接受家庭式調整改善,這是我用數以千計案例經驗得出的,這一點確定無疑,否則即便是做了心理治療意義不大,並且治標不治本。

    你現在面臨的不單單是自己的問題,孩子已經9歲了,在你這種心態的環境成長下,惡性影響已經產生,只是這些內容記錄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沒有釋放出來罷了,很多初中、高中或大學階段出問題的都是這種願意所致。有些問題會粘纏孩子一生,到了成年或老年時都制約著人的意識行為,我接手的成人案例中,問題源自童年的比例相當巨大。

    疫情期間,生活環境、規律、內容皆發生變化,所以很多潛在的心理問題都爆發出來了,也就是說一旦心理層面出現問題,即便是表現不出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其中緣故,但只要遇到一點問題就可能引發心理層面的崩坍,這就是心理問題的可怕之處。所以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和自己,切勿大意,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尋求正確的解決辦法予以化解危機。

    心病還得用心來醫治

  • 2 # 吳智勇905

    順其自然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定數,擔心害怕是沒有用的,不要自己嚇自己,這樣很容易嚇出毛病來的,遇到事情想辦法解決就行了。該來的始終是會來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人要看開些人生在世只不生死二字,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 3 # 霍體清

    自己有焦慮症疑病症,並把這些情緒傳染給9歲的兒子了怎麼辦?

    這個家長,雖然有心理疾病,但並不糊塗,知道自己每天的戰戰兢兢,敏感多疑,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心理疾病是情緒病,情緒不會遺傳,但是會傳染,一個家長,尤其是媽媽,整天的疑神疑鬼,坐立不安,對身邊的孩子影響很大,容易缺失安全感。家長怎麼儘量掩飾,都很難做到。

    所以當下的任務是找到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調整,康復了,內心強大了,症狀更沒有了,每天安靜的生活,身邊的孩子也會覺得很安靜,很安全。

    找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呢,對於疑病,需要諮詢師解釋疑病形成的原理,就是受驚嚇形成的,修正大腦的不合理認知,無緣無故的有症狀是潛意識焦慮自動執行造成的,只要能講出這些,就會感覺輕鬆很多,在不斷暗示,慢慢症狀就沒了。

  • 4 # 增言心語

    你好,從你的表述中,我能感受到擔憂和焦慮,對自己,對孩子。

    我從這三個角度,分享我的感受和看法。

    一、擔憂、焦慮的事,真的發生了嗎?

    你說你有焦慮症和疑病症,這些是你自己的判斷,還是經過權威機構診斷之後的結果?

    百度上可以查到很多資訊,心理學的書籍裡也可以查到病症資訊,但很多人往往只憑隻字片語就斷定自己得病。因為我們往往只會選擇性地關注自己想要關注的資訊。

    比如:社會上出現了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的事件,發現自己也有情緒低落的狀況,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也得了抑鬱症,去網路上、書籍上尋找資訊,然後斷定自己得了抑鬱症。可能,只是有抑鬱的情緒而已。

    我接觸過患有疑病症的人,病人不會覺得自己疑病,而是確信自己生病了。即使經過多次檢查,確定沒有生病,可他仍覺得自己生病,不斷求醫。

    但是,你確實是有身體上的疾病,只是沒有自己查到、想象的那麼嚴重,所以我並認為你患有疑病症。

    因此,無論是焦慮症,還是疑病症,建議你去正規醫院的精神病科進行診斷,明確是否真的患病,以便對症下藥。

    二、焦慮的正向意義

    提到焦慮,往往會勾起不那麼愉快的情緒,所以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焦慮本身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映。過度的焦慮或過弱的焦慮會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而適度的焦慮卻能防範於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個道理。

    在你的表述中,我看到了由於你的焦慮帶來的正向意義。比如:你關注自己和孩子的身體,所以一些疾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你對大寶的提醒,可以讓他關注自己的健康,可以避免二寶在互動中受傷。

    我相信,只要你去回看過去,肯定能發現焦慮帶來好處的事。

    所以,請試著去看到焦慮這個看起來不那麼友好的情緒,接納它,再談如何改變。

    三、如何應對自己和孩子的焦慮

    我的老師說過一句話:焦慮是對失去控制的恐懼。因為無法把握身體健康,所以焦慮;因為無法把握住孩子的未來,所以焦慮;因為無法控制孩子的焦慮,所以焦慮……

    但是,生活中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只能把握住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因此,建議你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應對。

    1.認知方面。

    當有焦慮出現時,請覺察自己,是否有以偏概全、糟糕至極這樣的非理性信念。試著運用自我對話的方式破除這些信念。

    同時,接納適度的焦慮,以及焦慮的正向意義。

    2.情感方面

    當擔憂、焦慮出現時,可以跟值得信賴的家人、朋友表達、訴說,宣洩出自己的情緒,得到情感關懷和支援。或許,他們也可以分享一些適合的方法。

    請相信你自己足夠好,你也是一個足夠好的母親。相信孩子在你的培育和引導之下,擁有足夠的智慧應對自己的人生。

    疫情期間,每天那麼多傳遞著生死的資訊,你9歲的孩子必定會聽到、看到,也因此會引發他擔心生病、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動。而如果你的內心中也包含著焦慮,他便會放大這部分焦慮。

    當你可以如實地面對、處理自己的情緒,你本身就會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同時,你可以去關注、傾聽和陪伴孩子,用語言、用行動,表達愛、傳達愛。

    3.行為方面

    對自己的情感方面多些關注,學習情緒管理方法。採用加強鍛鍊、合理飲食等方式,保持身體健康。

    當你的焦慮可能會影響自己或孩子的時候,請及時向專業機構求助,讓伴侶或信任的家人照顧孩子。

    結語:

    面對擔憂和焦慮,可以時常問自己:

    1.那些我擔憂的事情,它們真的發生了嗎?

    2.那些我焦慮的事情,它們真的會發生嗎?

    3.當下有哪些事情正在發生,我可以怎麼做?

    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也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的事,就讓自己活在當下,為所當為。

    祝福你

  • 5 # 菜菜育兒說

    作為一個母親,很理解你這些擔心,我也有過類似的擔心。剛生孩子那會,兒子一點發燒感冒,醫生說,因為孩子小,感冒如果沒有及時好轉隨時去醫院再次就診。我在照顧孩子期間,心就是揪著的。可是隨著帶孩子經驗多起來,慢慢地會有自己的經驗,知道哪些是可控哪些不可控。生病後及時觀察配合醫生治療就是能做的做好的。

    我的建議,當有情緒的時候,自我覺察,確認自己是焦慮了嗎。再還原事情真相,比如說孩子磕了碰了怕破傷風,你可以和孩子一起還原事實,跟孩子聊聊情緒,說說你的擔心,孩子的擔心,最後告訴孩子,我們可以有辦法去確認這事是不是值得擔心。我們自己查百度,不行的話,藉助醫生的力量。

    相信透過這樣的練習,你和孩子情緒上的焦慮因為覺知而有所改善。情緒問題並不可怕,找到方法正確對待,反而能獲得一種情緒自我控制的力量。加油⛽️

  • 6 # 素素56792842

    目前,你必須做出選擇,你不是焦慮症,而是有疑心病,對自己沒有信心,你的內心沒有支撐你的正確理念,嚴重缺乏自信心。

    要想治療你兒子的不踏實,先給自己治疑心病,從你對自己的身體開始學,女性在什麼情況下,會生病?什麼情況下不會生病?身體出現什麼狀況屬於正常?

    然後,找一些勵志書籍來讀,心中有志意不亂,你的毛病治好了,你兒子的問題,就由你的自信心增加而減退,平時說話多注意,不要多度主觀臆斷自以為是,別給你大兒子增加困擾,小寶寶動一下不會有問題,什麼骨頭軟之類的話少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姆雷特》中王子哈姆雷特復仇行動延宕,顯示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