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沒事
-
2 # 大嘴廚的電影夢
“復仇者哈姆雷特內心是反對復仇的,內心反對復仇的哈姆雷特是復仇者。”
哈姆雷特在復仇的過程中很多地方表現的很猶豫不決,這就是文學史上所說的“延宕的王子”。對於他在復仇過程中所表現的延宕的原因,文學批評家向來眾說紛紜。先前眾人的研究,不外乎以下五個基本論點:
一、 劇情發展的需要
二、 社會政治原因
當時社會都已認可新王克勞迪斯,挪威王子又蠢蠢欲動妄圖侵略丹麥,如果王子此時復仇殺叔,則有亡國的危險。
三、 從哲學方面考慮
哈姆雷特一直在思考人生、人性的問題,這些考慮使他覺得存在本身是不是有意義,進而否定了復仇的意義。
四、宗教方面考慮
因為西方的宗教有一種贖罪的心理,這樣導致哈姆雷特不敢輕易行動,因為復仇本身也是一種罪惡。
五、精神分析方面
哈姆雷特有些戀母情結,從一開始不滿父親分享母親的愛,後來叔父奪走母親的愛,哈姆雷特想獨佔母親的愛,所以想殺死叔父。但如果他殺死叔父,他就是殺死另一個哈姆雷特,一個想獨佔喬特魯德的人,哈姆雷特和克勞迪斯都是想單獨佔有喬特魯德,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哈姆雷特行動延宕。
哈姆雷特內心的矛盾是由其敏感而細膩的思索引起的,再加上外部環境的錯綜複雜,終究使這個“快樂的王子”變成了“憂鬱的王子”,一個從沒有面臨過困頓的人,肯定沒有辦法一下子接受眼前的事實,更何況是身負重託的王子。
-
3 # 電影憶瞬間
1.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
哈姆萊特的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錯位引發的精神危機使然。
當他得知叔父克勞狄斯是弒君篡位的兇犯時,嚴酷、醜惡的現實讓他先前的人文主義所有的美好理想徹底崩塌。
當哈姆雷特父親的靈魂要求哈姆雷特必須替他報仇時,哈姆雷特就發誓“把仇人殺死”,他感嘆到:“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黴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這是哈姆雷特的第一次“延宕”,在他父親這警告性的揭露真相之後,我們當然期待著哈姆雷特馬上就勇猛地去懲罰這種罪行,他有足夠的理由去報仇。
儘管哈姆雷特受過人文主義教育,但新舊兩種思想產生矛盾時,他無法立刻做出判斷。只會在復仇上踟躕不前。歌德說哈姆雷特是個王子,不是英雄。沒有能力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導致他行動上的延宕。
人文主義思想對哈姆雷特復仇行動的影響。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是過於道德完美。
“讓我摒除疑慮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滿在我的腦際”他下了很大決心,可結果任然沒有實際行動。
人文主義者不願意用血腥來解決問題,不願意違背自己的思想使用暴力,因為復仇本身就是一種罪惡。所以他在矛盾中不斷掙扎。
2.對人性產生懷疑
哈姆萊特在經歷了一系列人生變故之後,人文主義信念發生了動搖,從相信人性善,到認定人性惡。而正是人性認識上的這種變化,使哈姆萊特的復仇行動遭遇巨大挑戰。
既然人性是邪惡的。克勞迪斯弒君篡位就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普遍人類罪惡的一種反映。替父報仇,重整乾坤就不只是和克勞迪斯鬥爭,而是與普遍的人性惡作鬥爭,那麼殺死一個克勞迪斯有什麼用呢?復仇模糊了物件,更嚴峻的人性惡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哈姆雷特找不到答案,這也就有了行動的的延宕。
他對社會人生的認識也發生了鉅變,他看到這個世界遠不是自己曾以為的美麗和諧,而是充滿了欺詐、虛偽、奸詐和血腥,絕望和痛苦之中,他想到了自殺。但不論是為復仇而死,還是自殺而死,死後世界如何,靈魂會不會遭到更大的痛苦,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到宗教的問題,哈姆雷特不得不認真考慮。
3.對信仰與生存產生了無助感
“生存還是毀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哈姆萊特試圖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因此墜入虛無之境,甚至對生命存在的意義都產生了懷疑。他從一個樂觀的人文主義者,變成一個懷疑的人文主義者,心緒迷惘、憂鬱、焦灼,也就有了行動上的延宕。
哈姆雷特變得敏感起來,任何微小的不常的東西,都能讓他產生很深的思索,產生很多的精神上的壓力。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又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哈姆雷特面臨的問題是特別的,以前沒有人經歷過。他只得自己獨自地思考:思考人的生存死亡,思考愛與恨.......他只剩下思考!思考使他失去了行動的勇氣,思考的結果是增加了他的矛盾的內心,許多的矛盾都無法解決,優柔寡斷也就隨之而來,這就造成他行動的延宕。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敏感猶豫不決,因為思索而拖宕,經歷全花費在做決定上,而喪失了行動的能力。”
“生存還是毀滅”表面看似乎有兩項選擇,其實哈姆萊特並沒有打算接受現實,放棄復仇大任,苟活於世。他只是對未知的來世感到不安。
哈姆雷特一直在思考人生,這些考慮使得他覺得存在本身是不是有意義,進而否定了復仇的意義,所以行動延宕了。
-
4 # 霧都溼氣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於人抱有美好的看法,認為: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象一個天使!在知慧上多麼象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這是一個具有先進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算得上是: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範、舉世注目的中心。他的品格也一向是光明磊落,誠懇待人,連叔叔克勞狄斯也承認他為人厚道,從不會算計別人,也想不到別人會算計他。那時的哈姆雷特完全脫離現實、生活在美好的幻想之中。
但是父死母嫁,叔叔篡位。最使他心痛的是母親改嫁了新王叔,而這個新王叔和她的前夫相比,簡直是醜怪和天神一樣不能同日而語。Sunny普照的光明世界,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惡行敗德普遍流行的荒場。人世間的一切看來是多麼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哼!哼!那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
事實驚醒了他的理智,把他從幻想中喚回現實。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透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是兩種行為,那一種更高貴?
王叔克勞狄斯弒君的面目已經暴露,哈姆雷特滿可以在克勞狄斯一個人禱告的時候抽刀一擊,處決了這個罪人,可是他放過了這個機會,那又是為了什麼呢?這就產生了莎士比亞研究史上爭論不休的所謂哈姆雷特行動延宕的問題。
從十八世紀末期以來,有一種權威性的解釋,認為哈姆雷特行動延宕的原因在於是他的軟弱,優柔寡斷,在於他善於思考而不善於行動,這就是悲劇的根源。於是,哈姆雷特也被人看作行為猶豫的典型。
但是,哈姆雷特並不是一個醉生夢死、沒有志氣的青年。他對人生有積極的看法。他說:一個人要是把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還算是個什麼東西?簡直不過是一頭畜生!誰願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黴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因此,對於哈姆雷特來講,為父復仇和重整乾坤這兩個方面是結合在一起的。如果單純為報父仇,那就比較簡單;要完成重整乾坤,改造現實的任務,那確實是力不勝任的。最後,也處決了克勞狄斯,報了父仇,卻是與敵同歸於盡。臨終時意識到現實還是冷酷的人間,並沒有實現重整乾坤的理想。
正如黑格爾所說:他所猶豫的不是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怎樣去做。
回覆列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感覺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醜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彷彿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盪不安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