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煙一九三一

    中國的思想發展與世界其它文明一樣是起源於卜掛西方叫巫師。後演變為統治者的智囊,用易學原理來控制人們的思想,到西周周公旦創造了禮,發展到春秋分裂為道、儒、墨、法、農、醫、兵、公孫學說的白馬非馬等等百家爭鳴時代,秦尚法,漢初尚道,漢武帝時為突出治理國家控制思想,雜收百家而獨尊儒術的學說,這種思想是融和百家長處,用儒術的禮來控制思想界為帝國服務。道家倡無為,儒家尚有為,法家尚刑法,三種思想在統治者手中都是一套完整的治理國家體系的工具。到漢末佛教傳入中國,特別是北方民族的南侵帶來了佛教的色與空消極避世思想,這種思想其實與中國本土的易學中的陰陽相通,但中國古老的自成體系的統治術具有傳統的融合性,這種融合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外教很難在中國落地生根,雖說有很多的佛教徒和如基督教,耶穌教,伊斯蘭教但在根子裡還是中國古老文化骨髓裡的東西起主導作用,一旦遇到特殊時期,中國古老傳統文化便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這也是中國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因此說既不是靈魂寄託,也不是思想抱負,而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論!

  • 2 # 慈音1

    謝邀!儒釋道三家思想怎麼理解,是靈魂寄託還是思想抱負。應該肯定三家思想都是偉大的思想。能夠構成思想的就是有他完整的理論體系。還能形成人們認知的思想。儒家和道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範疇。在中國形成和發展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帶有華人的傳統元素。根深蒂固打下了民族的烙印。因為歷史有連續性和繼承性,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華人從骨子裡就形成了深深的烙印。釋家文化,雖然是外來傳入的文化。但是也有兩千年之久。之所以能夠站住腳,受到人們的信仰。釋家文化與本土儒家道家文化,互相有借鑑和融合的地方。從各自的思想角度出發,一脈相承地傳承下來。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幾千年當中,有的封建王朝。提倡儒家思想。有的提倡道家思想。還有把兩者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有的王朝崇尚佛教思想,總的來說,作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那麼他就是屬於靈魂的範疇。如果不是,就作為文化思想的傳承。現在人們的觀點就是,批判的繼承和發展。採取的方式就是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主要是揚棄而不是拋棄。弘揚歷史文化。就是把歷史作為現實的一面鏡子。

  • 3 # 走過來I走過去

    從本質上看,萬法歸一,皆為道,

    從行動上看,引人自覺,皆為悟。

    從教義上看,教人善行,皆為善。

  • 4 # 國魄

    一、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江海之所以能為五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五穀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以其無次易之也。

    水,是位辨證哲人。“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水,貌似柔,實則強;水雖柔,但可克剛。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載歌載舞可使角角稜稜的石頭日臻完美成鵝卵石。柔軟的水,加壓能把巨巖擊碎,能把成噸的鋼材像揉麵團般鍛壓。

    “上善”的智慧當“若水”之隨機應變。

    水,常態為液體,降溫至零度就凝固為固體;升溫至百度則化為氣體——聚於低空則為霧,升到高空則成雲,凝結下落則或為雨、或為雪、或為雹、或為霰……藉助日光月光,還呈現為霓虹華暈。水以不變呈萬態,“大道似水”。

    《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

    是啊,水積不厚深就無力行大船,人若學問修養不高深又怎麼能擔當重任?

    “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順此道而遊,並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順其自然。

    水中,有道意。

    二、孔子曰:"智者樂水"

    “智者”的智慧當如水之靈活。若藏於地下則含而不露,若噴湧而上則清而為泉;少則叮咚作樂,多則奔騰豪壯。

    水處天地之間,或動或靜;動則為澗、為溪、為江河;靜則為池、為潭、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顯各異風采;經沙土則滲流,碰岩石則濺花;遭斷崖則下垂為瀑,遇高山則繞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細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當如“樂水”之靈感,時間如流水,我們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姓如江水,為官要慎篤,《孔子家語》雲:“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水是美麗動人的,《紅樓夢》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荷塘月色》寫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飄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時,詞中高手如李煜更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嘆。

    水是交友的榜樣,“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也是處世的辨證,“水至清則無魚……”

    水中,有儒風。

    三、禪語曰:"善心如水"

    水利永珍萬物,“善心”備焉。

    水憑滲透性強而滋潤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憑流動不息而改善環境,讓地球充滿生機;水可降溫,水可去汙;水可驅動機器,水可以發電生能……水的作用無數,水之善心無邊。

    “善心”的智慧當“如水”之文化。

    “流水不腐”莫不是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運動?

    “飲水思源”豈不是暗示人們不要忘本?

    “順水推舟”是昭示人們要善於順情吧?

    “高山流水”是知音,“行雲流水”為妙境。

    讓我們“如魚得水”。領略人生的“山清水秀”,“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善心”的智慧當“如水”之充滿善意。

    “水止則能照”藍天、草木、萬物;“水靜柔而動剛”,水絕不怨天尤人,只懷一顆善心平常心。

    人生處世當如水,善待一切,靈活、善變,不妄求環境適應自己,而善使自己適應環境。

    人在世上不順多,當學水之能潛、能湧、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適境而生,適境而居。讓心永遠呈現如“寧靜的森林池水”……

    水中,有禪味。

    讓商業載道;

    溫暖天下人的靈魂;讓商場變道場;讓人間化天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做好期貨,術和道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