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京之戰。李秀成30萬大軍無法攻下2萬清軍的雨花臺,戰略、戰術能力很一般。
6
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夢

    天京之戰換了誰都不能逆轉局勢。

    李秀成的軍事能力並不比石達開差,否則也不會支撐太平天國那麼久,之所以天京之戰失利,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李秀成手裡的兵馬大部分都是新兵,更多的是被裹挾而來,而不是像初期那樣為了理想而奮鬥。太平天國起義十餘年,廣西老兵死傷殆盡,而湘軍有同鄉之宜,多年戰場歷練出來,經驗老道,更兼守勢,不可能輕易被攻破。

    其次李秀成和西方國家關係惡劣,不止一次發生過戰鬥,所以遭到武器禁運,手裡的武器不如湘軍,軍隊戰鬥力不強。

    最後李秀成的掣肘比較大,天津城外作戰,洪秀全不懂指揮,還要下硬性指標,要求李秀成做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擊退敵人,當然不能全從軍事層面考慮。考慮的問題多了,自然不易取勝。

  • 2 # 悠然過客

    天京之戰,太平軍無論是陳玉成,李秀成還是石達開都沒有辦法改變最終天京失手的命運,因為太平軍缺的是楊秀清。

    首先從清軍的策略看,湘軍在天京之戰仍然採取的是類似江南江北大營的策略。也就是釘釘子在天京旁邊,隨時威脅太平軍首都。透過天京城外的威脅,牽制太平軍的機動力量。只要太平軍無力對外擴張,則即使天京城控制在太平軍手裡,也沒有什麼效果。反之亦然,如果太平軍控制了天下,則南京城外的湘軍大營不攻自破。

    其次,從湘軍的命脈看,之所以湘軍能夠在天京城下長期堅守,不在於湘軍的戰鬥力有多強,而在於江南各地,尤其是兩湖的補給源源不絕。反觀太平軍在洪秀全的決策下,一次又一次的強攻南京城外的湘軍營壘。不僅自身的精銳兵力損失慘重,而且造成了各地兵力不足,逐步被湘軍控制各處了戰略要地,造成了全域性的被動。

    第三,太平軍難以打破湘軍的營壘。不在於並不多,將不廣,而在於缺乏通盤決策。不僅不從湘軍薄弱的後方和補給線入手,反而集中兵力和湘軍死拼于堅固營壘之下。洪秀全的王命雖然有效,但多是亂命。李秀成陳玉成隨是大將之才,但都是各自為戰,缺乏彼此之間的相互協同。

    綜上所述,其實太平軍也沒必要將湘軍和湘軍鏖戰於營壘之下。而是要在天京統帥部的統一協調下和湘軍在長江中下游展開全面的爭奪。以天京為核心吸引湘軍的兵力,然後一方面不斷攻打各地孤立天京城下的湘軍,一方面不斷的切斷湘軍利用長江水道獲得的補給。只需要拖到湘軍師老兵疲,太平軍復奪武昌安慶九江等各個要點,則天京城外的湘軍不過是瓜熟蒂落而已。

    但是,太平軍這樣的打法,需要一個有權威的中央統帥協調各方發號施令,調動諸將。縱觀太平天國眾人,能達到這一任務的,唯有東王楊秀清一人而已。

  • 3 # 聊在南書房

    如果將天京之戰的總指揮換成石達開,還是有可能會逆轉局勢的。不過得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洪秀全要放權,不綸掣肘;二是太平軍各部服從石達開的指揮,同仇敵愾。如果這兩個條件不能滿足,總指揮換成石達開也同樣是失敗。

    逆轉戰局的優勢條件

    1、石達開有著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

    這在他參與西征時,就能明顯看出來。當時東王楊秀清指揮西征,太平軍在湘北節節受挫,先後遭遇湘潭失利和田家鎮失利,太平軍損失慘重。無奈之下,楊秀清令翼王石達開負責指揮西征。正是石達開力挽狂瀾,率領太平軍在湖口取得大捷,令湘軍統帥曾國藩幾欲尋死。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翼王的軍事指揮才能要遠遠高於太平軍的許多將領的。

    2、石達開在太平軍中有著較高的威望

    石達開是首義封王的“五王”之一,在太平軍內享有著較高的權威,比忠王李秀成的資歷更深。如果由他來指揮,應該可以更好的調動部隊。天京保衛戰中,李秀成雖然被天王授予指揮權,但很多部隊並不聽他指揮,他足足拖了幾個月,在天王的一再催促下,才勉強湊十多萬部隊,而並沒有所謂的三十萬大軍。而石達開不一樣,他的威望遠高於李秀成,在太平軍西征時,前線將士得知翼王重新主持軍事,立即群情振奮,戰鬥力大增。

    3、太平軍兵力多於湘軍

    圍困天京的湘軍,加上彭玉麟的水師一起還不到3萬人,而太平軍將近有二十萬人,而且是城內城外夾擊湘軍。

    天京保衛戰時只所以失敗,軍事指揮失誤是主要原因。雨花臺會戰時,李秀成的兵力遠多於曾國荃的湘軍,但李秀成在指揮中分散了兵力,拉開戰線過大,沒有集中兵力堅持攻擊湘軍,如果能夠趁敵未穩,集中持續攻擊,完全可以解天京之圍的。因為湘軍是孤軍深入,已犯兵家大忌,曾國荃甚至已做好玉碎的打算了。如果換了石達開指揮,也許可以解天京之圍。

    太平軍的不利一面

    1、“天京事變”的後遺症

    天京事變以後,太平天國已是四分五裂,將領們死的死,逃的逃,戰鬥力大減。洪秀全對將領們也極度不信任,他透過大肆封王來分化各方勢力,造成了各自為陣,互不相助,連天王自己都難以調動了。為了監督各方,他封自己的哥哥、兒子、外甥等人為王,來監視、管理各種事務,造成將領們更大的反感,以至造成太平天國迅速衰落,直至積重難返。

    2、湘軍的正確指揮

    曾國荃湘軍雖然人少,但其指揮得當,他趁太平軍分兵缺泛有效攻勢之際,修築深溝高壘,立足於守,決不主動出戰。並利用湘軍水師控制長江水面,既確保了與後方的聯絡暢通,又切斷了太平軍的水路糧道。為取得最後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3、太平軍的戰鬥力太差

    太平軍經過多年的征戰,原來戰鬥力超強的廣西“老兄弟”已所剩無幾,現有士兵多為臨時招募的新兵,基本上是一些沒有戰鬥經驗的農民,甚至是一些老弱病殘,所以部隊人數雖多,但戰鬥力卻不強。

    另外,天京事變以後,太平軍各地的將領,卻忙著經營自己的小地盤,而對解困天京並不積極,導致了有些軍隊出工不出力。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經過幾次大的失敗後,不少太平軍將領已有了畏戰情緒,比如忠王李秀成就流露過這種想法,被洪秀全一日三下詔,斥責不忠。

    4、太平軍缺少後援和後勤保障

    當時太平軍在皖南的根據地已基本喪失殆盡了,使太平軍沒有了穩定的大後方,各地太平軍不是處於被湘軍圍堵中,就是不願意救援天京。

    另外,太平軍的水路糧道被湘軍切斷,致使太平軍根本無法獲得後勤補給,以致後來天京城內,在洪秀全的帶領下靠食“甜露”度日。

    綜上所述,如果不能排除一些不利的影響,就算換石達開做總指揮也不一定能逆轉形勢。不過也不能排除可以解天京之圍。但即便是救援成功,也只是救得一時,救不了長久。畢竟,太平天國的敗象早已露出,其有腐敗的天王、混亂的制度,這一切不改,太平天國敗亡是早晚的事。

  • 4 # 混雜眼淚的微笑

    小編認為不能:就算是洪秀全重用石達開,也不會消滅清朝,實現“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歷史重任。雖然石達開文武兼備、足智多謀、深得人心,是不可多得而且文武兼備的將才。在他主政時期,太平天國軍事形勢好轉,並在區域性地區展開反攻,逐漸扭轉了“天京事變”以來之頹勢,看起來天國大業可興。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石達開輔政務期間,太平天國形勢真的好轉了嗎?其實,石達開不但未能扭轉局勢,還使得軍情更加糟糕。當然,這不能全怪石達開,但他確實沒能力扭轉局面,這也是事實。

    從軍事角度而言,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輔政期間,太平天國並未扭轉頹勢。除在桐城擊敗清朝圍城部隊外,天京、湖北、江西戰場,太平軍都是被壓著打,局勢不容樂觀。例如,句容、溧水、鎮江被“江南大營”圍攻,石達開三次救援均以失敗告終;石達開離開天京不到半個月,句容、溧水相繼陷落。

    從政治的角度而言:到了此時,太平天國起義五王之中,只剩下了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達開。因此,石達開輔政,受到了從上到下的擁護。但經歷過楊秀清、韋昌輝事件後,洪秀全開始對任何人都不相信,所以石達開離開是必然的。所以石達開主政,也不會改變太平天國滅亡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率土之濱5個隊伍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