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的育兒故事

    棍棒底下出孝子之所以錯誤,是指暴力教育不妥當。因為這種教育手段負面作用很大,現在社會不提倡。

    一、從孩子角度看

    首先,性格自卑、膽子小。

    從小就被父母暴打的孩子,總感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與同齡人比較,是因為自己太沒用才惹到父母生氣而捱打,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膽子小,不敢也不善於與別人溝通。長大後形成一種自卑的性格,一事無成。

    其次,缺乏安全感

    家庭本來是一個人安全港灣,一個溫暖的窩,因為這裡有最親最可靠的人,但是如果家長長期就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必將嚴重影響到對孩子對家庭的看法,總覺得最親的人都對自己下得了手,何況外人。因此長大後會缺乏安全感,對什麼都不信任。

    再次,脾氣暴躁

    凡是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脾氣暴躁。因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常被脾氣暴躁的父母揍打,慢慢地他們也脾氣暴躁,很多人成年後也會暴躁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在工作生活中情緒化很明顯。

    二、從家庭角度看

    親子關係冷淡

    父母如果長期對孩子動則打罵,暴力對待,孩子表面上可能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實質上子女對父母的情感比較生疏,有的孩子依賴於家庭是因為還沒有能力獨立,一旦有能力獨立生活,可能只剰下血緣維繫著這一層關係,對父母缺乏關愛。

    家庭難以發展

    人們常說一個好母親可以貴三代,這說明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特別是母親。一個好母親應該是勤勞善良,對子女教育循循善誘,言傳身教。若母親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暴力以對,那麼必然會對子女成長造成影響。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適度的棍棒教育也會出有積極作用。

  • 2 # 使用者8340039293385

    對孩子的教育要軟硬兼施,木不啄不成器,所以動用鞭教也很有必要,不打不責,放任自由,沒有家庭感責任感和歸熟感,說什麼暴教育,是那些所謂的專家一面說詞;沒鞭教的孩子自私,雖然智力好,但德性極差,在現在講能力,不講德性的社會教育,是最大的悲傷。

  • 3 # 信命不如信運氣

    做為過來人,我認為可以償試用任何形式來教育下一代,而不僅僅拘泥於諄諄善誘、或者是教鞭高懸!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不管你成功與否,驀然回首、孩子已經長出了軟軟的鬍鬚。

    真正立人的教育就只在小學階段,因為彼時記憶最深刻。

  • 4 # 直隸智清

    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能說是完全的錯誤。對於個別極端判逆者的無底線的過激行為,用語言已經解決不了問題時,其威射力可使判逆者產生畏懼心理或個人行為收斂。言傳身教的正能量可使孩子產生恭敬心理。一個有敬畏心理並能逐漸明辯是非判斷的孩子才是成長的開始。當然不能千篇一律,照貓畫虎。

    針對大部分的孩子應該不需要,但不排除個別現象的存在。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人,針對個別的極端現象,本人不反對適度的武力威射,其目的也是為其改斜歸正。

  • 5 # 文254420728冬禾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對的!那棍棒是一種鞭策不是真打,主要用在12歲之前的嚴格的擺設,以便言傳視聽,對小孩是有好處的!

  • 6 # 上善若水231729154

    人們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是對還是錯,那麼慣子還不如殺子,這句話又怎麼解釋?所以說對待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的去理解,不要單一的看待問題。因為,棍棒下邊出孝子,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對待勤奮好學,有頭腦的孩子,不要說用棍棒打,就是勤激勵,常開導,孩子都會發奮圖強的。對待一個淘氣倒蛋,沒有上進心的孩子,父母就是把棍榛打壞,把孩子屁股打爛,孩子不求上進,不好好學習,照舊習以為常的倒蛋。教育孩子都要從家長做起,家長懂禮貌,講孝道,尊法紀,待人和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懂禮貌待人和善。如果父母做事都不講道理,粗暴蠻橫,孩子能學好嗎?

    所以,對待孩子教育主要看生在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下,家庭生活環境決定一個孩子的成長。棍棒只能作為父母無耐之舉,從實際生活中解決不了孩子的根本問題,只能更加激化孩子的反感情緒和逆反心裡的對抗作用。

  • 7 # 自嘲5438

    首先要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所有事請都要規定怎麼做,不遵守就要用棍棒這麼理解是錯誤的如果真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是自卑膽小沒有獨立主見的奴性孩子。真確理解應該是用適當的嚴厲方式對孩子進行性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棍棒會做為一種象徵性的存在,只有在犯了大錯的時候適當使用,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為了維護他的走路方向不能走偏的一種方式。同時相應的思想教育和自主的生活能力抗壓能力的培養一定要跟上,這方面的教育不是棍棒能打出來的。

  • 8 # 一起來喝二兩酒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錯在何處?

    你家孩子不孝,你不生氣嗎?生氣,你不動粗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幾下,就長了記性,何樂而不為?

    有人說,還是以教育為主,不要動粗。說得比唱得好聽,能夠教育有效果的話,誰還動粗?動粗,也是無奈之舉。

    孩子不孝,就要打;孩子,不聽話,也要打;不努力學習,更要打。當然,要控制一個度,不可以打過頭,把孩子打傷,打殘,打傻,都是不可取的。

    家長教育孩子要打,老師教育學生,也要學會“動粗”,就打那些上課不聽課的,下課不寫作業的;就打那些惹事生非的,談戀愛不務正業的;就打那些下課抽菸的,上課玩手機的……

    當然,這個“打”,最好理解為嚴格教訓。無規矩不成方圓,總要有點讓學生感到怕的東西,這樣孩子、學生才可以收斂自己的不好行為。

  • 9 # 聶梅花

    以前老人話都是不打不成器,不打不聽話,。唯一的方法就是打,哪個孩子都怕打呀,就老老實實的聽話,叫幹啥幹啥,不帶反抗的,所以也造就了一大批的人成才,因為聽話而很孝順。現在是新社會了,家裡差不多都是一個子女了,也不捨得打了,以教育為主了。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越打越叛逆,有的就破罐子破摔,有的就走極端,有的就尋死覓活,有的就離家出走,等等吧。打也有好處也有壞處,能溝通交流盡量溝通交流。

  • 10 # 杜宏魁

    棍棒出孝子,

    難能稱古訓。

    原始人做法,

    有誰再遵循?

    野蠻施暴力,

    愚蠢病精神。

    以兒作私產,

    利令智即昏。

  • 11 # 使用者91498509551

    首先,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是個案,不可取。其次,打孩子是侵犯未成年人的權益。再者,講情理溝通才能讓孩子信服。打孩子有可能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叛逆家長。

  • 12 # 順其自然63232081271

    “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這是民間盛傳的俗句。很多人只是理解了它表面的意思?卻沒有結合不同階段孩子教育的具體情況,一味盲目地模拜和濫用。效果往往恰如其反?

    今時已不同往日?在古時盛行的絕對尊卑和師長制度,棍棒教育還是比較盛行?但在今天我們不能把它理解為,動輒就棍棒相加是有效教育方法?

    讓孩子因害怕肉體傷害而妥協的教育方法,後果都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為什麼錯?錯在哪裡?更不知道如何去改錯?到頭來只會滋生自卑、怨恨和反抗。

    現在的孩子發育較早、智商也較高?在孩子面前樹威嚴和立規矩不可或缺,但耐心正確的說教和誘導才是教育的主軸。在孩子還小、懞懂、無知搗蛋的時候偶爾使用一下棍棒還是可以?一旦他們形成相應的理解能力(悟性)後,棍棒的使用需慎之又慎?

    社會上眾多孩子的叛逆、與家庭決裂或報復老師、家長等例子。其誘因應該引起社會、家長和老師的反思?

  • 13 # 鐘點工看世界

    我們試著去理解古時候民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棍棒相加的教育方式。對於脾氣暴躁的父母,如果僅僅因為孩子不聽話,或者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而遷怒於孩子,對孩子棍棒相加,這不是教育,而是家暴,按照現在來講,這樣的父母是要受到法律的干預甚至制裁的。而對於脾氣相對溫和的父母來講,當孩子不聽話甚至忤逆時,在言語溝通無效的情況下,對孩子略施懲戒(注意不是棍棒相加、大打出手),亦無不可。而且在懲戒後還是要繼續講道理溝通,做到寬嚴相濟、恩威並濟施,讓孩子心服口服。我想這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的正確開啟方式!

    總之,棍棒底下出不出孝子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如果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棍棒底下只能出忤逆子而不是孝子。如果父母能做到言傳身教,教育引導為主,輔以適當的懲戒,那麼也可以說棍棒底下出孝子說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國產品牌汽車跨界生產口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