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倒盞新媒體

    北大哲學系編過一套“西方古典哲學原著選輯”,分為六卷:《古希臘羅馬哲學》《歐洲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哲學》《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十九世紀俄國哲學》,這套書不讀,對哲學只能是盲人摸象。

  • 2 # 古之善

    無論學習東西方哲學,首先要了解哲學是什麼?以及哲學研究的主題和目的是什麼?尤其是,不要認為著作等身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就能把握、回答哲學的主題與目的。西方哲學從古希臘到近代,其代表西方哲學思想的最高層次當屬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批判繼承、吸收了前人西方哲學家的思想,針對自然、社會和思維三個方面的哲學觀進行辯證統一,並在實踐中科學地總結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說。(其他的西方哲學家的學說,基本屬於哲學層面裡的學問。如:希臘古哲人三聖的學說,德國康德哲學等)

    那麼在中國,由於古哲人老子、孔子、醫家精通《易經》的陰陽極變的彌綸天地之道理,進而確立了中國哲學特有的概念範疇,就反映在老子的《老子》、孔子的《易傳》、醫家的《黃帝內經》的學說中。並且是由這三家,最初建構了“宇宙論”、“倫理學”、“生命醫學”三大哲學的基本型別,也代表著中國最高的形而上學及思想。

    哲學,無非是哲學家用一種哲學觀念,針對宇宙萬物的本原及其存在與行為,以及客觀存在的普遍性與普遍行為原則的自然規律,在其哲學範疇給出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定義,真理性地回答宇宙萬物的“性”與“生”,以及“人類的目的”與“自然的目的”相統一的關係問題。亦即,用一句最高、最為抽象概括的話說:哲學,尤其是中國哲學,是針對宇宙萬物本原的“性”與“行為原則”的探尋,進而去回答宇宙萬物的“統一性”與“普遍行為原則”的學說。即,“一”之“性”與“多”之“性”有辯證統一的哲學關係,也就是以一個終極性的概念去解釋世界的統一性的哲學概念。

    學習中國哲學,特別注意的是中國哲學有自己獨有的概念範疇,如:本體、陰陽、精氣、精神、五行、有無、道、性、德、仁、心、中和、中庸等。而這些哲學概念範疇,凝結著中國古哲人的智慧。那麼,我們圍繞這些哲學概念範疇的瞭解,將有助於提高我們對中國哲學的認識及理論思維水平的提高,也有助於我們準確把握中國哲學的主題與目的,以及瞭解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形態中,對於人類文化的發展及人的意義世界做出了哪些有益的貢獻。

    針對中國哲學核心概念範疇,我們要以古哲人的思想及思維方式研修中國哲學。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是中國哲學誕生的時代,科學還沒有產生,先哲們在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過程中所給出的核心概念都具有絕對性、普遍性之真理。所以,中國哲學核心概念範疇,不能簡單狹義地科學化來解釋中國哲學核心概念範疇。

    我在這裡特別指出:哲學概念具有普遍性、絕對性,科學概念具有針對性、相對性(科學存在不同領域的學科,其學說具有針對性;那麼,不同領域的學科概念具有相對性),這兩者是不同的,不要簡單地混談、替代或泛稱。我們要有理性的、辯證統一的認識觀,去理解、去解釋這兩者不同的概念範疇,以及這兩者之間辯證統一的關係。

    所謂中國哲學概念範疇,就是以原始的、傳統的中國哲學詞彙為物件作為整個中國哲學體系研究的核心,以最為普遍性的特定概念範疇表述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甚至是明確中國哲學的立場。而且,這些最為普遍性的特定概念範疇,使得整個中國哲學的研究與目的,是針對“自然的目的”與“人類的目的”及其辯證統一,這唯一的哲學主題與目的的定位及論述。

    關於中國哲學概念範疇的研究,之所以會成為研究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因為以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作為研究中國哲學基本問題時,就會產生錯置、歧義與失真。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捨去了“上帝”的追問與反思,進而西方哲學也就無法解釋“上帝”及“上帝的行為原則”。而且,中國古哲人所說的“天帝”,不是西方人頭腦中的“天主”或“上帝”,中國智慧不需要上帝這個理念。尤其是,中國古典文獻,或者是中國哲學被後人譯成西方語言,一開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學框架,這種“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隨處可見。在漢英詞典中對於中國哲學概念詞彙有不少欠妥的譯法,這也使得我們無法透徹地去理解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也影響了後學。

    如:中國古哲人稱謂的“德”,主指“道之德”或“道德”,其本義是指宇宙本體的行為原則,也就是指宇宙萬物的行為原則。因此,“道之德”也就是人類世界之上的無時間、絕對性、終極性的“道德普遍行為原則”或“道德普遍原則”。然而,“道德”、“德”的英文譯法對應於“moral/morality”、“virtue″,其兩者的本義就不同。

    又如:中國古哲人稱謂的“道之善”或“道之德行”,即為“道德理性”,其本義是指宇宙萬物的行為理性,或者是宇宙萬物的倫理(宇宙倫理)。而萬物的“倫理”的英文譯法對應於西方“ethics”或“sittlichkeit”, 其兩者的本義也是不同的。

    那麼,要克服西方人對中國哲學的不準確理解甚至是曲解,就必須準確翻譯中國哲學核心概念詞彙,讓中國哲學講中國話,而不是簡單地、欠妥地套用西方哲學概念的詞句。

    關於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和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我在這裡特別指出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

    1、針對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而言,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在現象界中探討“物質與精神”誰是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係,以及“思維與存在”的互動關係是否辯證統一。

    2、針對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而言,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是“道之性”與“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關係問題。這就是在說,中國哲學是關於宇宙萬物的起源與生化及其普遍行為規律,以及“人類的目的”與“自然的目的”相統一的學問。

    中國哲學的“物質與精神”範疇,是針對宇宙世界上的一切物質形態與行為精神(既包括自然領域裡的物質形態與行為精神,也包括社會領域裡的物質形態與行為精神)的抽象和概括。亦即,中國哲學是解釋宇宙的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體,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而共同存在的客觀實在性之真理的學問。

    透徹地學習中國哲學,能使讀者充分地認識到及回答以下問題:

    1、什麼是中國哲學?即解釋中國哲學研究的主題與目的是什麼?

    2、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動者”是“神”還是“誰”?“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是什麼?

    3、宇宙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到底是什麼關係?

    4、中國古哲人稱謂的“道德”或“道之德”,其本義是什麼?為什麼人類的行為原則必須遵循服從於“道德”或“道德普遍原則”。

    5、什麼是絕對性的“真”、“善”、“美”?人道中的“真”、“善”、“美”是什麼?

    6、什麼是人類倫理或人道倫理?人道倫理與道德倫理到底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說中國政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觀,就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或者說是人類普適價值觀的共識。

    7、什麼是自然的價值取向行為原則?為什麼說道德普遍原則就是自然的價值取向行為原則或宇宙萬物的行為原則。進而為什麼說,人類的普適價值取向必須遵循服從於自然的價值取向。

    8、“天人合一”的本義是什麼?為什麼人類的和諧世界就是“人類的目的”與“自然的目的”相統一,也就是人類世界倫理價值的最終目的。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學》.南京,南京出版社.2015

  • 3 # 明俠客

    我只推薦三本書,一本是理查迪威特寫的科學史《世界觀》,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而且不枯燥。但卻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另一本就是《論語》。至於其餘的那些學術上的大師,聽聽趙林寫的《西方哲學史》就大致瞭解了,儘管裡面的許多觀點我並不贊同。但文風和知識結構還是很好。學哲學,最忌諱的就是迷信大師!最後,當你學到一定程度後,最好到中國最窮的農村去問一下那裡年齡最大的老太太,把你的哲學思想告訴她,如果她不同意你的觀點,那說明你還在哲學大門之外,

    甚至走火入魔了。

  • 4 # 文奎堂主

    研究禪宗文化哲學,首先要研究菩提達摩,菩提達摩是禪宗鼻祖,他從南海而來,由宋到魏收二祖慧可為徒。達摩授慧可南譯四卷《楞伽經》,慧可在嵩山與達摩學法六年,唐道宣《續高僧傳》裡有記截。北譯十卷《楞伽經》是菩提流支,比求那跋陀羅所譯四卷經要晚。因此,菩提流支譯的十卷《楞伽經》在鄴城就地宏法,並且培養出一大批宏揚十卷《楞伽經》的信徒。所以,慧可初次來到鄴城宣宏四卷《楞伽經》時,就遭到菩提流支一派信徒的道恆等人的圍攻,並說慧可宣揚的四卷《楞伽經》是“魔語”。慧可在鄴城宏法“幾經屠害”,最後流落在懷衛。慧可為調和南北兩譯《楞伽經》中不同佛學思想的觀點,並藉助以佛釋《易》、《老》、《莊》的思想,利用自身所學佛學義理和兩譯《楞伽經》佛學精要,與魏晉流傳下來的玄學理念進行雜柔,撰寫出一本融匯貫通的佛學論著《大乘起信論》,並貫印度菩薩馬鳴造!因此,徒弟僧璨寫信批評他:無名作名,因其名是非生矣!

  • 5 # 宇安

    哲學入門很多,而且還要看一下自己是喜歡西哲還是中哲。下面就推薦一下讀過的幾本。

    1.哲學的故事

    很多人認為哲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抽象意味著比較枯燥無趣。離我們比較遙遠,那這本書呢?可以作為哲學的啟蒙讀物。書中很多哲理,也一種故事的方式呈現,顯得特別的生動。

    2.哲學史教程

    文德爾班編纂的,推薦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很多人讀書都是從第一頁開始的。有些時候書前面會很無聊。而這本書你不一定要從開始讀。你可以翻到哪裡就開始讀。也就是可以跳過書中跳過無聊的地方,聽起來感覺是不是特好啊。

    3.理想國

    這本書在哲學裡面屬於元典的元典,他的影響深遠。影響的,從亞力士多德到黑格爾,甚至於知道今天我們很多哲學家也還受到他的影響。以至於有的哲學評論家認為,西方哲學史,讀兩個人的就可以了。一個是黑格爾,另一個是尼采,影響力可見一般。

  • 6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哲學在中國的學科分類中屬於所謂一級學科,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辯證法、中國哲學、東方哲學、西方哲學、現代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和美學等九個二級學科,可以說是一個分佈十分寬泛的學科領域。所以初學哲學者想要在如此廣泛的範圍中全面入門,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當然也不是完全無可作為,還是有可以透過一些綜合性的教科書和參考書開始,約略窺得全貌。這裡根據筆者本人的體會,也參考了若干大學哲學系的基本教程,推薦以下十本讀物,作為初學者的書單:

    1、胡瀟:《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

    2、所羅門:《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3、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4、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

    5、郭貴春:《自然辯證法概論》

    6、貝克:《東方哲學簡史》;

    7、李澤厚:《美學三書》;

    8、程煉:《倫理學導論》

    9、姚大志:《現代西方哲學》;

    10、赫爾利:《簡明邏輯學導論》。

    實際上,對於初學者而言,這十本書也並不是全部都通俗易懂,但大部分書目還是相對簡明,而且基本涵蓋了前述哲學領域二級學科的基本內容。但其中沒有一本書是原典,都是二手的綜合性性敘述。相對難度稍大的是自然辯證法、現代西方哲學、倫理學和邏輯學等相關的幾本書。但只要堅持讀下來,應該就可以比較全面的把握這些領域的基本概況。當然更深入的學習,還是應該加強對原典的閱讀。

  • 7 # 一往文學

    以下這些書是我認為的八本哲學入門書籍,就是沒有哲學基礎也能看的。而且都很有趣!!能夠勾起你的哲學興趣。

    《蘇菲的世界》 喬斯坦·賈德

    本書是西方社會公認的優秀哲學通俗讀物,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書。

    本書的主人公,蘇菲,一個14歲的少女,她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上面寫著—— 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 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至今各位西方大哲們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林欣浩

    從蘇格拉底到笛卡爾,從休謨到康德,兩千多年的哲學史,一代代哲學家不斷思考,並對我們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闡釋,而哲學卻並沒有所謂的終極真理。那麼,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他們在重複沒有意義的活動嗎?顯然不是。 這本《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從哲學家們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軌跡入手,為我們呈現了絕大多數人惰于思考卻不得不一直面對的問題: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

    本書讀起來非常帶感,沒有晦澀的哲學名詞,通篇都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

    黑格爾曾經說中國是沒有哲學的。他的意思,也許是指中國沒有類似於西方這樣主要依靠理性而搭建的哲學體系。但其實馮友蘭這本書是一個瞭解中國哲學很好的途徑。

    本書的前身是馮友蘭先生的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瞭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首選入門書。

    《你的第一本哲學書》 托馬斯·內格爾

    本書的目的不是要給出答案——即使我本人認為正確的答案——而是以一種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向哲學問題。與其先學上一大堆哲學理論,不如首先對這些理論所要嘗試解答的問題產生困惑。

    什麼是哲學,哲學思考的旨趣何在?讀過本書的你會有一種全新的感覺。風靡全球的哲學入門經典讀物,已被翻譯成二十種語言出版。

    我們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

    我們如何知道他人心靈的存在?

    身體與心靈的關係是怎樣的?

    詞語的意義何在?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什麼樣的行為是對的,什麼樣的行為是錯的?

    什麼樣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

    死亡是否意味著終點?

    生活的意義何在?

    本書在美國與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齊名,是哲學入門的必讀書目,已被譯成二十種語言出版。他告訴我們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如何知道他人心靈的存在;如何判斷行為的對與錯;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又如何尋找到生活的意義。希望你對生活的審視,就從你的第一本哲學書開始。

    《西方哲學史》羅素

    不用介紹了吧,太經典了。

    《哲學的慰藉》 阿蘭·德波頓

    《哲學的慰藉》是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創作的散文集,2000年出版。作者以六位哲學家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蒙田、叔本華和尼采的人生際遇,分別對應了於世不合、缺少錢財、受挫折、缺陷、傷心、困難之慰藉六種現實遭遇。這些遭遇幾乎囊括了人生種種不順利的全部,德波頓意圖告訴讀者:哲學能帶給人們安慰。

    該作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在全球暢銷不衰。

    《哲學的故事》杜蘭特

    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讀者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

    蘇格拉底服毒、柏拉圖逃亡、亞里士多德被流放,為了真理師徒三人前仆後繼;培根立遺囑託付“把靈魂送給上帝,把軀體留給泥土,把名字留給後世”; 伏爾泰和盧梭兩人合夥“擊垮了法國”。 威爾·杜蘭特以蘇格拉底的謙遜、伏爾泰的洞察力和恆心、羅素的冷靜,用生動幽默的文筆,將哲學思想融合於血肉之軀,記述了從蘇格拉底到約翰·杜威等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羅伯特所羅門

    這是一本哲學的入門讀物,也可作為大學本科哲學導論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它最大的優點是敘述生動,很吸引人,特別是能夠吸引那些非專業人士的注意力。 這是一本哲學的入門讀物,也可作為大學本科哲學導論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它最大的優點是敘述生動,很吸引人,特別是能夠吸引那些非專業人士的注意力。

    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學導論著作那樣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羅列哲學史上的一些說法,而是完全把讀者當成一點都不瞭解哲學,按照一些大問題來組織材料的。也就是說,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讀者引入哲學的殿堂。讀者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熟悉哲學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觀點,而且很可能會對許多問題重新進行審視,真正享受到思考的樂趣。

    以上這幾本書,除了西方哲學史有點難讀以外,其他都挺容易理解的,看了我的推薦一定要去看!

  • 8 # 野離離

    作為曾經的文科生,對於哲學僅限於高中讀的馬哲思想了吧,上了大學有了更多的深入的瞭解,現在也經常會看哲學方面的書,當然了,對於之前沒怎麼接觸過哲學以及哲學書籍的朋友,建議先有個心理預期,畢竟哲學書不如小說來的有趣。

    還有一個問題是讀的懂與否,我第一次看《理想國》也曾幾度放棄,不過最後還是看完了,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不過看的多了,可能瞭解也會更深刻一些,下面我就來推薦幾本值得看的哲學書吧。

    《你的第一本哲學書》托馬斯·內格爾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哲學書的很大一個特點就是不談哲學家和哲學概念,而是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出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理解他人的心靈,為何困難重重”“死亡意味著什麼”“人生的意義何在”等等九個問題,這都是困惑很多人的問題。而透過迴應這些問題,內格爾同時也展示了哲學思考的真正樂趣。

    本書旨在教你用它來解釋心中迸發的迷惑或者感悟,積累智慧為自己所用。而並非是僅僅給你一個答案,這不是目的,哲學的源泉,就在於我們身邊的世界,以及我們與世界之間複雜而多彩的糾葛。

    《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笛卡爾

    作為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奠基人之一的笛卡爾,他在哲學與數學思想方面的建樹影響了世界很多人。

    書中笛卡爾指出,人類之理性之光所不能照耀之處,並首度產生了所謂辯證法的雛形,萬物相存相依,彼此聯絡,不可能孤立存在。

    《國富論》亞當斯密

    有人把這本書說成是現代政治經濟的起點是完全認同的,因為亞當斯密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書主要是研究人與人交換時的經濟行為,認為經濟行為的出發點是利己心。每個人其實都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這是人性使然。

    而亞當斯密把人的自利心和公利心作了和諧的統一,並且論述了這兩者並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這樣一來,對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非常有利的。

  • 9 # 何處是家鄉

    自然學知識不夠的確很難讀懂哲學書的。既然您只是想感受一下,最好就是音訊影片了。我推薦王東嶽先生的《西方哲學基礎綜述》,音訊影片都可以找到,好好聽聽,受益匪淺啊。

    一個初中畢業生的勸告。

  • 10 # 林溪弄墨

    因為我也是哲學的門外漢,知道生活哲學,卻不會運用哲學。

    對於初學哲學者而言,馮友蘭編著的《中國哲學簡史》最容易理解。最好能懂一點邏輯學,比如《趣味邏輯學》就不錯。對學習哲學還是有益處的。

    其次,可以閱讀一些今人對《易經》的不同解釋。比如,《大衍新解》,圖說易經等。

    國外的哲學讀本也可以拿來看看,比如尼采的《權力意志論》,羅素的《幸福之路》等。

    我最想推薦的還是老子的《道德經》。這是學習哲學的人最應該閱讀的書籍。

  • 11 # 小播讀書

    對於想了解中國哲學思想的小夥伴,我比較推薦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而對於想了解西方哲學思想的小夥伴,我比較推薦羅素寫的:《西方哲學簡史》。這兩本書都通俗易懂,對於哲學的初學者來說,是比較好的入門書籍。

  • 12 # 文化札記

    首先,對於初學哲學的人來說,個人覺得興趣是第一位的,先找到你感興趣的哲學領域,再慢慢深入。個人比較推薦先了解哲學史,有了宏觀的哲學知識背景後,再讀哲學家的作品。

    其次,哲學是個非常大的門類,按一般的分類就可以分為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歷程。

    1.西方哲學我個人推薦這麼幾本入門書籍:《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你的第一本哲學書》、《蘇菲的世界》《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都是老外寫的書,我個人就是從這幾本書開始學習西方哲學的,感覺不錯,適合初學者。具體介紹你可以網路搜尋,選擇適合自己的習慣和口味。

    2.中國哲學,我是從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開始學的,對於初學者來說,瞭解中國哲學史知識也夠了。還有就是《傅佩榮譯解易經》、《季羨林談佛》,我覺得寫得都比較通俗。

    最後,我除了看書,還結合其他途徑學習哲學,比如聽得到、喜馬拉雅等app的哲學課程,作為一個補充。

    以下是我自己買的哲學入門書籍照片:

  • 13 # 康康的西居筆記

    強烈推薦馮友蘭教授的《中國哲學簡史》。作者馮友蘭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麥克米蘭公司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瞭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首選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多年來,這部專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

    沒讀《中國哲學簡史》以前,我對哲學的認識僅停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課程學習層面。主要停留在以下兩點:

    一,我混沌地認為一切抽象於具體事物的經驗道理,即是哲學;

    二,我模糊地認為哲學是一系列抽象知識的組成,有用卻往往不知如何用。

    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之後,有一種被點化的頓悟之感。從中瞭解到哲學不是知識,而是類似形而上學的心靈境界提升,或者類似宗教中的一種精神信仰。所以我們不必驚慌於學習了哲學卻不知何用。哲學本身並不是告訴我們”如何用”的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對知識的反思,教會我們在身體力行時,站在一個更高層面來思考自己的作為。

    以前,我總是痛苦於一些瑣碎的工作或者迎合大眾流行的傾向,似乎違背於藝術之路。這些都是我原有知識體系對自己的束縛。現在,讀了此書後,我能哲學地思考人生大問題,更可貴的是我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和角度去進行生命反思。

    過去的我,對哲學的另一個誤解是,我無法清晰地分清宗教和哲學。往往會認為哲學屬於科學,宗教屬於迷信,這兩者完全對立。細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後,結合對哲學定義的深刻理解,才逐漸明白宗教和哲學之間相互聯絡,每一種大宗教背後都有哲學作為基礎,賦予迷信及儀式等色彩。比如書中馮老先生前後幾次提到:佛教和佛學是不同的。關於這一論斷的分析和說明,很好地解釋了我們對當今中國一些社會現象的困惑。 當今中國常常被說成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可怕國家”,但華人在做人方面的“統一”特質,又是非常明顯。對於勤勞善良的追尋,對於尊老愛幼的傳承,對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嚮往,也處處體現。當今中國,不少人開始重拾宗教,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報道一些“奸商”與“惡官”卻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這恰恰是因為佛學和佛教的差異所致。雖然中國至今沒有主流的宗教體系統領全國,但中國幾千年來文明傳承,華人從來不缺乏哲學化思考和信仰。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品質的體現。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對如何為人,如何與世相處之道。那些“奸商”和“惡官”他們只利用佛教中偶像崇拜,儀式作為自我庇護和解脫的工具,無非是自欺自人罷了,他們並未對佛教內蘊含的佛學這一哲學體系深入思考,所以也根本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徒。反之,很多人讀佛經學佛理,並不用加入宗教,也可以學習到佛學,學習到佛教中的哲學部分,用以了悟人生,開化自己。

    《中國哲學簡史》對華人的藝術思維進行了深刻的挖掘和透析。書中提到老莊哲學的處世之道是“逍遙”、“齊物”、“無待”、“有無相生”、“虛心靜觀”、“天人合一”等。這種自然而單純的“美”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解,也是中國古代及近代繪畫大師對中國哲學理念的一種解讀。一種願從大自然中得到美好感受與力量,願大自然和諧共生,臣服與自然的人生哲學。優秀的中國古代及近代繪畫作品也往往更明顯地透露出這種更高層次的哲學意味。顧愷之,王維,石濤等不同時代的繪畫大師,都是擅長繪畫自然風光,同時他們各自的哲學修為和對藝術理論的獨到見解都為世人傳誦。這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明華人一直都不缺乏哲學式的思考和生活,華人對繪畫的審美也往往哲學化的,這和西方的實用主義存在較為強烈的反差。

     

    另一方面,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到,中國哲學的分析方法一直以來是負方法, 表達方式多以做比喻,求暗示為主。在於不是什麼,不像什麼,或是充滿暗喻的一指之間,中國哲學顯得缺乏邏輯,但又寓意無窮。這種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表達形式也不斷啟發中國藝術家進行審美關照的自覺意識和自由想象,成為中國畫重意境和意象造形、重神彩、氣韻、無為而為的思想根源。中國的寫意畫,更將這種特質發揮到淋漓盡致。唐代的吳道子,創立水墨寫意山水畫。宋朝的梁楷,創立潑墨寫意人物畫。五代的徐熙則開了寫意花鳥畫的先河。明代的徐渭創立了潑墨寫意花鳥畫。近代的潘天壽創立大寫意花鳥畫。近代的張大千創立了潑彩山水寫意畫。中國繪畫大師對這種意會和暗喻的表達形式,一代代的追求和昇華,也處處體現出華人哲學思考的獨特方式。這種暗喻的魅力,也表現為了中國繪畫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個讀者從《中國哲學簡史》中領悟的心得,希望大家也能多讀此書,正確理解哲學與人生、哲學與宗教、乃至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楹聯平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