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陳看歷史

    亞視劇現實,無線劇理想化;亞視劇氣氛凝重,無線劇節奏歡快;亞視劇蘊藏深厚的哲學道理,無線劇只是簡單的說教亞視名劇看得你蕩氣迴腸,久久回味,無線劇動不動就引起你的追看,但除了<巾幗梟雄1><難兄難弟>這種特例,你看得快忘得也快~亞視劇好看的產量少,無線劇好看的產量高,但亞視名劇都能輕鬆地力壓同期的無線劇我細數一下亞視歷史上的有名劇(從我看起算)93勝者為王,93中國教父94九王奪位95洪熙官,95精武門96再見豔陽天97劍嘯江湖97我來自潮州98縱橫四海縱橫四海是我印象中最後一部名劇了,之後的亞視劇質量最多隻是中等,我個人也完全變成了TVB迷.。

  • 2 # 太平山花葩山兩地一檢

    謝官方邀答!以明星魅力,編導人才來解釋似乎也不全對,當年“亞洲電視”及其前身“麗的電視”均曾經多次高薪挖“無線電視”的明星及編導人才過檔,結果不是曇花一現的好收視率,就是掀不起“存在感”,被挖的人才都後悔過檔,甚至映響其後的藝人大都不敢離開無線,以免失去出鏡率與知名度。

    那為什麼“無線電視”會在香港一枝獨秀稱霸?當年這現象大眾已無法解釋,一般都認為是慣性收視,群眾習慣性選擇一號臺,就像家人一樣每天見見面才覺舒適安心。

    “無線電視”是香港第一家以無線方式廣播的電視臺,香港人家裡的電視機也調好了使用1號臺是TVB,也由於是首家無線廣播,遂選佔了最好的大氣電波頻段,效果也最清晰。

    種種優勢持續讓"無線”霸氣橫行全球整個華人電視市場多年,直至數碼化電視的出現,明明是“亞洲電視”開啟缺口的吃機,卻又遇上世界潮流,多媒體平臺百花齊放,霸佔年輕人整片天,就算行業老大“無線TVB”也都憂心仲仲,叫苦連天,頻頻嘗試轉型;誰又會料到傳統電視竟然變成夕陽行業;加上國內電視臺也人才輩出,資源更是充沛,成了主導地位;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 3 # Anita107570506

    曾有一本香港雜誌這樣評論亞視和無線的:無線適合牛頭角順嫂榕樹頭斤嬸,亞視適合中環一族。由此而見亞視並不受師奶歡迎,數十年的兩臺戰鬥中亞視能戰勝的紀錄不多歸根結底是不善用旗下藝人。八十後期年代到整個九十年代香港演藝紅星九成都是出自無線。林建明也曾經說過並不是亞視沒有創意員工不努力只是敗給無線的名星效應。例如1991年亞洲小姐總決賽對陣梅豔芳飛越舞臺十週年只好押後。沒有了巨星就失去了師奶粉絲,要知道她們才是收視保證。再者就是亞視藝員的形象也不被廣大師奶接收。亞視藝員主力是亞洲小姐,但亞姐除黎燕珊稱得上端裝外其他都以風騷萬種明豔照人為主這就是樂小姐常講的亞視味。反觀無線的沈殿霞汪明荃鄭裕玲鄧萃文陳慧珊再到近期的胡定欣都是紮實的實力派藝員均受到廣大師奶歡迎。要是亞視能培養出多幾個像鮑起靜這樣的正氣才有望打破這個形象問題然而頻繁的老闆更換令亞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機會。我作為一個資深的亞視迷得到亞視關臺訊息那一刻居然難過的哭了!

  • 4 # Germana

    我們必須承認世界上是有習慣收視率這樣東西的,正如人們有個consumer habit(習慣使用)這東西,你習慣用飲可口可樂,一旦給你飲珠江橋牌可樂,你會不習慣的一樣。亞視後期廣告多過笻目,管理人甚至有錢不給員工支薪呢,大陸老細習慣博一博,不成功便身退了,號無了責任成擔的,南華足球降班亦是。

  • 5 # 文雪時華

    說說我的主觀感覺吧,看TVB劇,很親切,很隨和,能融入大眾,很平易近人吧。看ATV劇感覺每一個演員都離自己好遠,口味很難適應,就像廣東人吃外省菜,總感覺不習慣。無論是演員還是劇情,都一樣的感覺。

  • 6 # 唐十二少12

    亞視在1990年之前,節目相當不錯的。尤其在1980年在右制勝的節目,水準相當高也非常優秀。那時候,亞視擁有一批非常出色的藝人。製作班底實力超強。尤其在亞視“三雄”的帶領下,作品傑出。往往能擊改無線。

    據當年在亞視做高層的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電視製作人蕭若元說,無線有“慣性收視”,佔了不少優勢。另外 無線的資源、財力強大,亞視無法與之相比。尤其是亞視製作了不少高水準和作品,只旺了人氣搶了收視卻沒賺多少錢。

    後來亞視的大老闆走馬燈的換,高層又不重視基層,漸走下坡。尤其到了王徵入主亞視後,不製作劇集,卻大量的外購,結果導致為數不多的藝人都要離開,土氣更低落。王徵可算是將亞視送入墳墓的終結者。

    總的來說,管理不當、製作團隊不夠強大、製作出來的節目“不接地氣”,是致命傷。還有一個原因,每當亞視有優勢作品壓制無線的時候, 無線往往派出一些大牌歌星、鎮臺藝人臨時製作一些節目對頂。屢試不爽。例如,當年亞視的《大地恩情》把無線的《輪流轉》徹底擊敗,無線無奈之下臨時腰斬了該劇,讓王晶的老爸王天林統領汪明荃、謝賢等超強人馬趕拍《千王之王》,重奪收視。

    蕭若元批評無線的節目來去就是招。以上提到的就是其中之一。 亞視沒的歌星、沒特殊的超級明星,比較吃虧。 另外,香港的觀眾不大喜歡“外地口味”太濃的劇集。王徵購大量外地劇集,香港觀眾看的人越來越少。惡性迴圈,亞視最終玩完。

  • 7 # Autuman76012764

    總體而言,亞視拍攝的電視劇就是比無線差,別拿亞視最好的和無線比較差的去比,別說香港觀眾,大陸人也喜歡無限居多!大家能記住的經典港劇,哪家數量多,還不是無線嘛

    我個人總結原因如下:

    1.無線體裁豐富,武俠,警匪,家族,職業,仙鬼,傳奇

    2.最好的人才集中在無線,大明星,大導演,很多都為無線服務

    3.無線的普通話配音聽起來特別讓人舒服

  • 8 # 黎寶生LEON

    香港亞洲電視臺的失敗倒閉,理由是老闆換得多第一個,第2電視畫面感不清楚,第三配音差,第四明星效應小,第五自己沒有培訓演員班低。靠挖人。第6歌星和其他的節目沒有太多過於單調。其實,亞洲電視劇作品都非常好看,農村的大地恩情,武俠霍元甲,天殘變,等,有濃情有義的味道。香港TVB電視臺,它現代戲為主,畫面感清楚,例如,義不容情,大時代等,香港是現代大城市,他們喜歡現代戲劇多的所以香港TVB電視臺才順利贏了亞洲電視臺。

  • 9 # 旭64375897

    無線 邵氏製片親右派 賣埠世界 東南亞地區 亞視比較往國內地區 而廣告商人看效力為主要因素 。

  • 10 # 平南鎮隆弟

    亞視的前身就是麗的呼聲,後來改為麗的映聲,1982年改成亞洲電視,香港人喜歡簡稱為亞視。亞視旗下有兩個頻道,那就是亞洲電視本港臺以及亞洲電視國際臺。本港臺以粵語廣播,國際臺以英語廣播為主。本港臺八九十年代大多數以自制劇為主,1999年購入內地劇《還珠格格》經過剪接和配音在本港臺播出後收視率極其的好!從此亞視慢慢的放棄了自制劇,後來就全部是外購劇。香港的另一個電視臺無線,從1967年11月19日開播以一直深受香港人喜歡,主要原因就是第一免費收看,第二彩色畫面,第三走通俗路線。無線旗下的兩條頻道全稱為無線電視翡翠臺和無線電視明珠臺,翡翠臺粵語廣播,自制劇為主。明珠臺英語廣播,外購劇為主!無線開播就用彩色畫面,而麗的還是黑色;無線免費收看,而麗的則是收費且昂貴;無線走通俗易懂路線,麗的還在外購劇英語廣播。無線一開始就高歌猛進,麗的則原地踏步不進則退。以至後來被迫停播整改,停播一個月後依然沒有有什麼起色,因為無線的單元劇已經深入人心。使得麗的一直奮起直追,80年代初麗的稍有起色,拍了兩部電視劇《大俠霍元甲》和《大地恩情》轟動一時。1982邱德根購入麗的61%股權後易名為亞洲電視。90年代由萬綺雯主演的電視劇和《尋找他鄉的故事》又讓亞視火了一把。亞視零星的製作雖然能盛行一時卻無法延續。再看看無線,很多電視連續劇都是邊拍邊播,透過電話訪問調查觀眾,喜歡什麼樣情節,喜歡那個演員等等,馬上修改劇本,如1983版《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深受大眾喜愛,無線馬上修改劇本增加了翁美玲的戲份,以至83版《射鵰英雄傳》大獲成功!再看看亞視每一部戲都是拍好了再播,好不好也由它了,資本投入的因素令製作組捉襟見肘。財力雄厚的無線自然能請高水準的製作團隊,如當年無線被麗的的大地恩情打得落花流水,無線馬上用第二套節目來應對。如果拍出一些爛片寧虧也不播,亞視行嗎?麗的當初非得要走高階路線用英語廣播,無線走通俗易懂的路線打得麗的滿地找牙。亞視捨不得花錢自然留不住人才,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淵!

  • 11 # 聽音樂要戴耳機

    因為,亞視的片子比較有深度,需要認真,用神觀看才行。問題是,香港是快節奏社會,工作過後,市民再看電視劇,是很難接受那種需要費神觀看的影片的。相反,tvb那種風格就對口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年紀輕輕,也會得脂肪肝?有預防的辦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