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隊長曆史
-
2 # 咖哩臘肉
日本如今的天皇廣得民心。
他第一次贏得日本民眾的擁戴是因為他娶了一位平民女孩。然後他決定,他和當時的王儲公主將直接參與撫養他們的孩子,而不是把他們的孩子交給奶媽撫養。
作為王儲,他代表皇室家族訪問了沖繩,並向其在戰爭中所遭受的一切表示了慰問。儘管在訪問期間受到了左翼極端分子的攻擊,他還是堅持按他原來的計劃安排行程。他和皇后一起訪問了數個深受二戰迫害的地方,並表示深深同情,完成了他的使命。
2011年,東京發生地震閃電般地停電後,他堅持停電的同時宮殿也斷電,這樣他就能分擔普通市民的困難。他深受群眾愛戴。去年,當他向公眾宣佈他要退位的意向時,群眾都對天皇在位時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激。
總而言之,王儲的工作做得相當不錯。
-
3 # 迷失在耶路撒冷
明仁天皇在中國如此受歡迎是因其對亞洲國家友好的態度。例如,因為靖國神社供奉著幾個在二戰中的甲級戰犯,所以被視為是一種政治符號。很多日本政治家拜訪此地以表達他們的政治情結,但明仁天皇自登基以來從未參拜過靖國神社。同時,明仁天皇也因其在魚類史和科學史上的研究而廣為人知。
順便提一下,依據中國美學,他看起來十分仁慈、善良,他也是日本唯一訪問過中國的天皇。
-
4 # 歷史新檔案
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擁護日本天皇,而70年代還有日本民眾刺殺天皇的事件。
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是日本的國家元首和國家象徵,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作為日本的象徵,天皇在日本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日本一直宣揚天皇萬世一系,誇大天皇的神性,但是不可否認,日本歷史有相當的空白和盲點,連天皇的始祖神武天皇到底是否存在都存在相當大的爭論。
天皇在日本歷史上掌權的時間很短,在近代明治天皇掌握實權,進行維新運動後,日本也逐步走向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中以1926年登基的裕仁天皇尤甚。他自登基之後,力挺陸軍中的少壯派,致使硬派徹底掌控日本挑起了全面戰爭,雖然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編導們一再把發動戰爭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少壯派把裕仁塑造成一個無辜的君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裕仁是日軍的最高領袖,雖然不直接指揮軍隊,但是軍中的重要事宜必須要在天皇參加的御前會議中進行討論,得到允許後方可執行。所以說裕仁不僅是日本挑起戰爭的主要負責人也是擴大戰事的主要元兇。
再來說說琉球,琉球以前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是日本在1609年佔領並控制了琉球王國(主要是薩摩飯軍隊,今鹿兒島), 1879年將琉球併入版圖,設沖繩縣。 從日本本土移住到沖繩的日本人對沖繩本土人多有欺凌,使沖繩人對日本人多有不滿。
二戰中最慘烈的沖繩島戰役持續近3個月,日軍傷亡11萬人,9000人被俘,與此相對沖繩本土人死亡122,228人、其中94,000人為平民(見1976年沖繩縣發表的資料)。殘的日軍守軍為了增強守島人數,強行徵召大量本土學生參戰,結果造成大量學生死亡,最為悲慘的是是由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沖繩縣立第一高中女生組成的姬百合(ひめゆり)中學的女學生,她們被強行徵召為隨軍護士照顧傷病,最後隨日軍逃到山洞,雖然美軍曾要求他們投降,但是日軍堅決阻止女學生出洞,寧願她們陪葬也不願給她們活路。結果美軍投擲煙幕彈,導致她們大多窒息而死,只有少數人勉強活命。
這樣的事件在沖繩戰役期間並不在少數,由於居民中不少是沖繩人,日本兵對他們極少同情和憐憫,甚至發生日本軍人要求平民跳崖自殺的殘酷事件(當然日本政府是極力隱瞞,但是倖存者對日軍充滿了怨恨),有些逃到山洞裡的日本兵為了活命,甚至用刺刀威逼裡邊的平民出洞(因為山洞太小,容不下許多人,容易產生窒息),這些平民絕大多數被美軍的炮火射殺(見日本拍攝的《沖繩島大海戰》。
二戰結束後,裕仁保住了皇位,為了安撫日本民眾,曾到各地巡查,甚至到過廣島(1947年),但是他卻從沒有去沖繩告慰那裡的平民。再者日本政府答應戰後將沖繩全島置於美軍的統治下的無理要求,將沖繩軍民徹底拋棄。由於美軍軍紀不嚴,導致搶劫,槍殺平民,強姦婦女等惡性案件頻發,由於有涉外法,日本無權審判美軍,而且駐日美軍對這些犯案軍人都採取赦免的政策,導致美軍更加肆無忌憚,導致沖繩島民和美軍發生數次大規模衝突。
沖繩人民對虛偽的天皇,無能的日本政府和兇殘日軍充滿了極度的仇恨。到了60,70年代左派運動在日本風起雲湧,沖繩也出現不少激進的左派學生組織,同美軍和日本政府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到了1975年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美軍終於勉強答應把沖繩的管理權交還日本政府,對此日本政府大吹特吹,佐藤榮作首相甚至因此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當然他還提出了無核三原則)。
為此沖繩政府召開國際海洋博覽會並請裕仁參加,但是裕仁心虛沒有去而是派太子明仁(現在的平成天皇)和太子妃(美智子)參加,左翼學生組織和民間團體遊行示威堅決反對明仁來沖繩,為此日本政府從本土派遣了4000人的機動隊,數百輛隨行車輛,數架直升飛機全程保護。明仁也想改善皇室在沖繩人民的糟糕形象,臨時決定到姬百合遇難者紀念塔前獻花。日本政府為了改善裕仁和政府在沖繩民眾當中的糟糕形象,專門派遣攝製組,大量記者隨行。
1975年7月17號正午,在明仁的車隊往紀念塔方向行駛途中左翼學生川野純治從白銀醫院的3樓的陽臺向他們的車隊投擲了燃燒瓶和石塊,雖然只是擊中隨行的警車,也把明仁夫婦驚出一身冷汗。
此時另2名左翼學生攜帶燃燒瓶在姬百合遇難者的山洞中埋伏,由於是臨時行程,日本警方沒有時間進行徹底的搜查。
下午1點5分正在明仁夫婦向死難者鞠躬的時候,埋伏的2名學生向他們投擲了燃燒彈,燃燒彈立即燃起,大批警察趕忙護衛,慌亂中太子妃美智子摔倒擦傷,明仁夫婦在一幫歇斯底里的警察的包圍下匆忙逃離現場。等發現襲擊者只是2名學生後,並沒有其它武器後,數十名日本警察一擁而上將他們制服。
雖然2名學生被當場制服,但是這是日本天皇在所謂的2200餘年的萬世一系中頭一次遭到生命威脅,日本警察也驚出一身冷汗,如果學生投擲的是手榴彈的話,明仁夫婦必死無疑。
對此裕仁和佐藤首相大怒,本想嚴懲這幾名學生,不成想沖繩全島民眾和東京的左翼學生上街遊行表示聲援,迫於壓力從法院輕判了幾名學生,從白銀醫院投擲燃燒瓶的川野純治被判1年6個月徒刑,從山洞中投擲燃燒瓶餓2名學生被判處2年6個月的徒刑。 裕仁把所有的怒火都轉向警察,各級警察官員受到懲罰。從此後再沒有任何皇室成員再踏足沖繩的土地。
此事件,對日本來說是極其恥辱的一件事情,表明天皇制度在日本民眾心目中徹底崩潰,年輕一代已經徹底拋棄虛偽的天皇。所以日本媒體絕口不談此事,此次事件的影片和圖片在日本網路上根本找不到,只能在大型圖書館的史料或國網路站中才能找到些許的片段和圖片。
據有關史料記載,沖繩人原來很多是明朝時候移民,明太祖為了便於琉球的朝貢和彼此的貿易往來,便賜給這個小國許多艘大海船,並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久米三十六姓”在琉球滅亡後仍未放棄其使命,被日本稱為“支那黨”,與支援日本的“日黨”,堅持獨立的“獨立黨”併為沖繩三大政治勢力。由於“支那黨”控制著沖繩的文化教育並有長期積累的威望,故此一度掌握著沖繩的民意。
-
5 # 陽城幹部1
一千多萬日本人自稱是天皇的親戚,當然不可能這麼多。就是“攀龍附鳳”,自我吹噓的腐朽思想體現,並非真心愛天皇。
回覆列表
日本天皇則除明治憲法體制(1868—1945年8月)外,不論在古代、近代、現代天皇制時期,天皇大都作為日本國象徵和日本國民的整體象徵存在,戰後更是如此。
天皇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中得以維護,就是因為它不具備實際的政治權利,不捲入政治鬥爭和勢力鬥爭的漩渦,超然於所有權利之上……這也就是所謂的象徵天皇,即沒有實權而具有精神向心力的天皇。
所謂天皇只是精神領袖,不作出具體決策,那麼就不會得罪人,作為精神領袖和國家象徵,當然描述的高高在上宛若神明,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歡喝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