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回路歷史
-
2 # 世界人文通史
我看了很多網友的回答,有靠譜的回答,感覺主觀臆測很大。東晉是琅琊王司馬睿所建,由琅琊至江左,看起來是南遷,該稱為東晉,但不然。東晉名義上是西晉的繼承,但更類似於半個割據勢力的聯盟,從元帝開國之時,荊州,交州都呈獨立狀態,他們一開始並不認可江東的朝廷,史書上稱司馬睿的號令出不了江左三郡,這就意味著政權的行政範圍只在江東而已,這是世族的勢力範圍,行政範圍東移,所以稱之為東晉,這是其一:建康城位於長江下游,地處華南東部,相比於舊都洛陽,東偏的影響更明顯,因此歷代有以都城位置加稱政權的習慣。
-
3 # 豆子人民藝術家
我是給大家科普的,中國歷史上的同一個朝代的前後朝,通常就是先北後南,先西后東。為啥呢?
你記住:狗攆的(被動遷都)or搬家了(主動遷都),但多數都是讓狗攆的。
為何分西周、東周?
因為西周首都在宗周(西安附近):
西周末年,政局動盪不安,公元前771年,西北的犬戎族攻佔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所以我們看東周的首都洛邑(洛陽)的位置:
很明顯,被西北的犬戎攆跑以後,是往東定都了。首都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所以我們把前段時期的周朝叫西周,後段時期的叫東周。
漢朝同理,只是漢朝不是被狗攆的,而是自己主動搬家,因為經歷多年戰火後,長安(西安)滿目瘡痍,加上另外一些其他問題,光武帝劉秀主動遷都到了洛陽。和周朝一樣,前面的叫西漢,後面的叫東漢。
我們看狗攆理論第二節,北宋、南宋。
北宋首都在汴梁:
當時是誰攆的啊?
金人!
所以接下來宋朝就把國都定在了臨安:
根據首都位置劃分,
被攆之前的叫北宋,
被攆之後的叫南宋。
好了,我們看狗攆理論和平難理論的結合。
就是晉朝。
晉朝分西晉和東晉。
西晉首都在洛陽:
然後中途發生了八王之亂,天下需要安定。又加上五胡亂華事件,南匈奴人劉淵大舉南侵,故而晉人被攆到了南方,定都建康(南京),史稱衣冠南渡。
你要問,是往南走不?
答案是,是。
你要問,是往東走不?
答案是,是。
你要問,那為啥跑之前叫西晉,跑之後叫東晉,而不叫北晉和南晉呢?
因為不能兼顧啊,同一個朝代的東西和南北,是後人分的,沒必要脫了褲子放屁地都照顧到。要想都照顧到,前者就得叫“西北晉”,後者就得叫“東南晉”。然後你看建康對於洛陽來說,是東西多一點呢還是南北多一點呢?
很明顯這和北宋(汴梁)、南宋(臨安)的情況是不太一樣的,東晉首都(建康)相對於西晉首都(洛陽)靠東多一些,故前後分西晉和東晉。當然了,需要注意的是,西漢人從來不會自稱自己的朝代是“西漢”,只會說“漢”,東晉人也絕不會說“東晉”如何如何,只會說“晉”。
因為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北宋還是南宋,都是後人劃分的。而且一開始不分東西,只論先後,也是為了區分。
譬如諸葛亮《出師表》中: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好了,總之大家記住這個狗攆理論就可以了。中國古代中原的威脅,就在西北,所以被攆之後,通常先朝是“西”“北”,後朝是“東”“南”。
嗯,我的話講完了。
-
4 # 寒鯤
其他答案裡面提及的都城相對位置論,固然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寒某覺得其解釋力有些不飽滿。所以,寒某再補充一個角度,一個滋生於地理因素,而後又牽連出傳統史觀的一個思路。
從地理形勢上看,沒有氣候差異且靠近塞外北患的東西對峙局面難於維持便速速透過北方統一的形勢過渡到南北對峙或天下一統(前後趙、前秦燕、東西魏、北周齊),而氣候差異較大的南北分裂局面卻容易持續到百年以上。
進一步說,更易持續的南北分裂,使得歷代“南朝”與“北朝”都更持續一些,這就給傳統史家解釋這段歷史時帶來了“孰為正統”的難題。所以從大規模官方修史的起點——李世民時期開始,就把南北朝局面下的雙方都定為正統:這個傳統體現在宋遼對峙上,是時人稱宋為南國、稱遼為北國,體現在宋金對峙以及宋朝分期上,則是稱宋為南朝、金為北朝,連帶地把宋朝也區分為南北二端。可見,國號前冠名“南北”的,除了相對位置這個因素,還有南北對峙的雙方都具有一定的“正統性”這個傳統史觀因素。
而“東西”除了地理上的國都相對位置或政權相對位置以外,也往往是指有一定穩定秩序的王朝,如西周、西漢、東漢,以及空有天子名號但好歹有霸主出來維持局面的東周。所以,至少在傳統史觀之中,“東西”兩字,尤其是“東”,往往冠名在正統性較強的勢力,而且往往這個正統性沒有分庭抗禮的相對方。
返觀東晉時期的北方,那可是混亂的十六國,沒有一國稱得上能夠做到制霸乃至穩定北方的功業,既然不能給北方帶來一定的穩定性,而只能製造混亂(前後趙)或割據一隅(前涼、西涼)或穩定難續(前秦),那麼自然配不上傳統史家眼中的正統。而南方的司馬晉,得國再怎麼不義,司馬睿的宗室地位再怎麼疏遠,好歹是當時能夠穩定南方的勢力,好歹有漢-魏-晉禪讓的形式合法性,好歹也是士大夫們權勢最得意的門閥政治的巔峰,當然要捧出來做個正統,還得是沒有正統之一的那種咯。怎麼能與當事人眼中的北方胡虜平分南北正統,在名號上讓步呢?
當然啦,本答所謂“正統性”,僅僅是傳統史家眼中的史觀,也即古人眼中的東晉,僅僅是為了說明朝代表中的“東南西北”何以形成今天的模樣。並不是一個嚴謹的現代史學觀點,從現代史學的視角上看,是因為傳統史學就這樣叫了千百年了,習以為常,僅僅是為了在研究或科普時,不與史籍衝突,免得囉嗦解釋,用著方便而已。
-
5 # 六一圍棋
顯然,提問者問題中的東西晉對應的是南北宋,那麼為何宋稱南北而晉呼東西呢?這是因為中國古人對長江以南開發的歷史經過和長江流向變化而產生的稱呼改變。
熟悉歷史和歷史地理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代,長江以南的地方,僅有吳國和越國最早發展起來,關於春秋五霸的兩個說法裡有一種說法中,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先後稱霸。能夠稱霸“中國”,至少說明這兩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可以和中原地區相近了,否則哪裡有錢糧支援國君出兵打仗!同時,那個時代的長江中游是楚國南部的雲夢大澤,這個雲夢澤阻斷、遲滯了古人開發長江中游南岸的腳步。而經濟發達的吳越兩國在長江安慶至馬鞍山段的東側,這一帶就被古人稱為江東,而不是被叫做江南。從劉項爭霸時期直到三國時期,江東這個詞已經被我們聽膩了有沒有。
另外,三國時代由於頻繁的戰爭和歷史上第一次從歐洲過來的傳染病的大面積爆發,中國的人口由東漢的六千萬減少到三國的不足八百萬,西晉短暫的統一也沒有讓人口恢復到東漢時的半數。所以在晉代,長江中游以南仍屬經濟極度落後地區,自然無法升級成和江東並稱的“江南”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北方殘破後,琅琊王司馬睿建康(現在的南京)稱帝后,這個政權的都城因為在江東被叫做東晉,而不是南晉。
當政權南下後,自吳大帝孫權始建武昌城,長江中游的發展就逐漸加速了,經六朝以至於隋唐至北宋,長江中游終於喊出了“湖廣熟,天下足”,此後,江南終於戰勝了江東,江東成為了歷史名詞,不復存在了。
回答完畢,希望提問者能夠滿意。
-
6 # 弘治中興
好問題!
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
北宋定都開封,南宋定都杭州;
西晉定都洛陽、長安,東晉定都南京。
一看洛陽到南京是北遷南,但更像是西遷東。
-
7 # 心向青山
1、中國歷史最初只有東西問題,以函谷關為界分關東和關西。周滅商、秦滅六國、漢滅楚均是以關西統一關東。所以有西周東周、西漢東漢。
2、漢朝時長江流域得到開發,至三國第一次有南北對峙,曹操敗於赤壁。但當時的南方還沒有實力與北方抗衡,所以三國歸晉。比後的晉室南渡在當時人眼中卻依然依東西來區分,稱西晉東晉。南北朝也最終統一於北方的隋。
3、唐朝安史之亂後北方大族第二次南渡,南方進一步開發,唐後期經濟已仰仗江南,宋室南渡後中國經濟文化中心移至江南,此後的朝代均以南北區分,如北宋南宋、明和南明。
-
8 # 安德烈和老歌聊航空
這個涉及到古代華人的地理觀。
咱們今天看中國地圖,是所謂“雄雞地圖”,實際上這個視角是從高空往下看的。古代的時候沒有飛機和熱氣球,人只能站在自己所在的位置向四周看,這就是所謂的”視角“問題。
古代中國王朝統一稱為”鼎定中原“,都要佔據中原這個位置才稱得上正統王朝,其他地方都叫偏安。中原是古代華人心目中的華夏文明核心,當時的華人在談論地理位置時,都是站在中原這個位置向四周看的。
圖中顏色最深的位置就是古代”中原"的大體範圍。也就是今天的長江以北,以黃河中下游平原為核心,涵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的大部分地區。
站在這個位置看今日長江以南的地區:首先,這一帶是中原之外的地區,古代稱外為表,所以稱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統稱為江表(“五十年中,江表無事”《哀江南賦序》)。其次,在三國到魏晉南北朝這段時間,長江下游地區還沒有完全開發,中原人對長江的理解,主要是從荊州到下游的揚州的這一段。這一段的長江,大體流向是從西南方向向東北方向流。因此,站在中原這個位置的視角上,中原就在長江的右面,今日的南京等地在長江的左面。所以又稱江左。古代以左為東,所以也叫江東。
晉王朝原本建都於洛陽。剛才說過,洛陽在當時人眼裡在長江的右面,古代右為西左為東。所以建都在洛陽的晉王朝被後世稱為西晉,過江之後建都於建康(南京)的晉王朝,就被稱為東晉了,因為國都的位置在“江東”。
從北魏開始,華人的視角有所改變。隨著一系列北方少數民族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他們不再以中原的視角看中國——因為他們並不來自中原。在他們看來,自己管轄的地區都在長江以北,而宋齊梁陳等敵對王朝的勢力主要在長江以南,所以逐漸稱這些王朝為南朝。隨著民族的融合,漢人也逐漸接受了這個說法,稱長江以南為江南,比如庾信有《哀江南賦》。之後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沿用了這個說法,所以稱建都長江以南的王朝都為南,南宋,南明就由此而來。
回覆列表
好問題!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首都。
西漢的首都在於西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劉秀為主)
北宋的首都在開封;南宋在杭州。
西晉的首都在洛陽;東晉的首都在南京。
說再多,也說不清楚,直接上圖
紅色是漢朝遷都路線,東西遷移;
綠色是宋朝遷都路線,南北遷移;
紫色是晉朝遷都路線,相對於南北,他更像東西。
不謝,我是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