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星塵歷史

    靖康之變是使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當時北宋皇帝昏庸,朝廷腐敗,軍隊無能,導致金輕而易舉地滅國,皇室被擄,財寶盡失,百姓被辱,明《永樂大典》評價:“靖康之變,恥莫大焉。”

    歷史背景

    海上之盟:金天輔四年(1120),宋徽宗派趙良嗣(原名馬植,改為李良嗣,賜姓趙)泛海出使金國,與金約定:宋金夾擊遼,宋軍取燕京析津府,金軍攻中京大定府,滅遼後,燕雲地區還宋,宋送給遼的歲幣轉送金國。

    金軍南下:第一次南下滅遼後半年1125年10月,金兵分兩路南下:西路在太原受阻,東路攻克燕京( 宋守將郭藥師降金)後直達黃河北岸,逼近開封。徽宗不敢抵抗,傳位給欽宗,自稱太上皇“教主道君皇帝”,以燒香為名逃到鎮江。

    第二次南下1126年2月攻克代州,8月再度分兩路南下,西路攻下太原後渡河與東路會師,夾擊開封。向北宋要挾:“速割河東、河北,以大河為界……”此時李綱被貶至楊州當知州,朝中主和派為主。欽宗馬上下令:“黃河現今流行以北州府,並迎開城門,歸於大金”。並解釋說:“民雖居大金,苟樂其生,猶吾民也”。冬十一月十五,金軍攻開封城,欽宗派人出城求和,金將宗翰、宗望要求徽宗到金營,欽宗代父前去,“上……微臣捐軀而聽命”。

    過程及結果

    1126年,金兵南下,宋欽宗昏庸無能,竟聽信郭京能弄神作法,請來神兵,於是大開城門,導致金軍攻破都城東京。

    1127年正月,金軍以所納金銀不足為藉口,將欽宗扣在金營,並抓回徽宗,索得皇帝寶璽,天下州府圖。

    次年四月,金貴族於大肆勒索蒐括後,俘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等數千人以及教墳樂工、儀仗、冠畈,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北去,東京城中官私蓄積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靖康之難北宋二帝被擄,被擄女子求生受辱,財富皆空,是宋朝的恥辱之變。

    史學家胡繩評價:當金兵南下時,一路經過險關要津,全無宋兵抵禦,使金人都嘆息說,宋朝太無人了。足見當時宋朝軍隊的無能了。

  • 2 # 摸頭仔

    1.靖康之變是什麼?

    北宋宣和七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金軍撤退後,逃到揚州的太上皇宋徽宗回鸞。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被脅迫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2.靖康之變的原因?

    個人認為應該分為遠中近三個原因,自近由遠敘述如下:

    近的是:金軍撤退後,宋欽宗為了讓金人撤退,許諾的金錢實在太巨大了,宋朝很難完全兌現。另外,此次只是滿足一路圍城的二太子斡離不的要求,另一路被阻太原的粘罕沒有得到實惠,下一次的金人進攻是不可避免的。為此,宋金雙方協議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出現了執行難的問題,宋欽宗發現要防範金軍下一次入侵就必須佔有三鎮,否則下一次宋朝必然抵擋不住。其根本原因就是宋欽宗被圍城金軍嚇破了膽,答應了根本不可能執行的條件,所以只好反悔了。宋朝這邊一反悔,變藉故向三鎮下達抵抗詔書,並試圖招降金軍遼國降將耶律餘睹,金人認為宋欽宗比宋徽宗更不靠譜,言而無信,遂于靖康元年八月,發出問罪書,兵分兩路,想南方宋朝進攻。

    中的是:宋徽宗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與金朝簽訂“海上之盟”,締結盟約之後,北宋出兵燕雲。但由於宋軍腐敗,缺乏戰鬥力,數十萬大軍兩次攻打遼南京(今北京),均被遼守軍打敗,遼南京還是由金軍攻佔。宣和五年四月,金方將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歸宋。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約的,但是宋朝為了營平灤三州,在實力不夠強大之下,背信棄約。同時在處理義勝軍郭藥師上自亂陣腳,逼著郭藥師投降金朝,此消彼長間,金朝下定攻宋決心。粘罕一路因為太原被阻,斡離不在郭藥師幫助下長途奔襲,直奔汴京。宋徽宗下罪己詔後,將皇位傳宋欽宗,南逃揚州。靖康元年正月初八,金軍來到汴京城外。宋徽宗後期迷戀建築藝術,建艮嶽,空耗民力,廢軍備,四十二年不知兵(不是說一點都沒打仗),都是靖康之變的重要原因。

    遠的是:宋仁宗時代,在社會繁榮的背後,隱患已經出現。首先是“三冗”問題開始突出,仁宗寶元時期,接受俸祿的宗室、官僚為15443人,兵員125.9萬人,軍事開支佔稅賦收入中絹帛、糧、草的80%以上,佔錢也達四分之一多。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正常的官僚制度上,加上許多副屬性的監管措施,防止官員擅權,導致財權、軍事、行政權力也各個分離,由於複雜的協調機構,導致宋朝的募兵制還不如唐朝府兵制,錢花得多,卻總是吃敗仗。宋仁宗時屢屢被小小的西夏打敗就是明證,虧了西夏體量小,要不靖康之難很有可能提前到仁宗朝。

    靖康之難對漢人是一場災難,但是在整個靖康前後,北宋王朝在道德標準上其實比不上視之為蠻夷的金人,屢屢背信棄約,常做反覆小人,自高自大,不識時務,應該說靖康之難是一場免不了的災難,只是苦了百姓。

  • 3 # i趣旅行

    首先靖康之恥讓徽宗和欽宗成為了北宋最後的統治者, 發生的事情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導致了他們統治的結束和生命的結束。

    由於他們的能力無法適應當時的挑戰,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垮臺,並結束了自公元960年以來的宋朝。欽宗出生於公元1100年,本名趙桓。 他是徽宗皇帝的長子和繼承人, 徽宗皇帝是一位有藝術修養的人。 他收藏了大量歷代的藝術品、書法和古董,同時也是一位畫家和詩人,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他對藝術的獻身和對軍事的忽視,最終為他兒子統治下的災難打下了基礎。

    遼朝一直與宋朝不和,因為缺乏遠見,徽宗皇帝認為與金朝結盟,是擺脫敵人的一個機會。 然而,這場戰爭的結束只是在宋朝北部地區形成了一支更加強大的力量,急於利用宋朝的弱勢,於是在公元1126年越過黃河,向宋朝首都汴京進軍(今天的開封)。 聽到這個訊息,徽宗皇帝立即退位,讓位於他的兒子,逃往農村。 趙桓二十五歲即位,成為欽宗。

    和他的父親一樣,欽宗不適應國家的軍事事務, 在戰略上猶豫不決,他首先任命李剛,來領導宋國的防禦,結果卻和談派走向主流。儘管宋朝部隊進行了激烈的抵抗,欽宗還是簽訂了與金國簽訂的屈辱條約,其中包括支付鉅額戰爭賠款和每年的進貢。

    聽說戰爭結束了,欽宗的父親,前皇帝徽宗,立刻從鄉下的藏身之處回到了城裡。 金軍撤退後,李將軍向欽宗建議,宋軍駐紮在黃河沿岸,以防止金軍再次入侵,欽宗不僅拒絕了派兵的請求,因為他相信金軍不會回來,他還因為李將軍反覆抗議而將他放逐。 不幸的是,金太宗知道了他的意圖,後者立即派遣將軍發動第二次入侵。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金人第二次圍攻汴京,經過一場艱苦的圍攻後,在公元1127年宋軍被擊敗。

    在被稱為靖康之變的事件中 ,隨後的屠殺和搶劫持續了20天20夜,所有的皇宮財寶連同徽宗、欽宗和大多數皇室和後宮都被俘虜,並被帶往北方的上京(今哈爾濱)。 欽宗的兄弟趙構幸運地逃到了南方。

    金人將徽宗和欽宗貶為平民,迫使他們穿喪服,向金國的祖先表示敬意。 為了完成他們的屈辱,他們還被輕蔑地冠以“崇亨侯爵”和“亨德公爵”來稱呼徽宗。與此同時,在臨安(今杭州) ,趙構得到了宋朝殘餘勢力的支援,並於公元1127年創立了南宋高宗。

    他的父親徽宗死於公元1135年,宋和金之間的關係正常化後,在公元1141年產生了紹興和議。 欽宗也被授予爵位,但被迫在戰俘營中度過餘生,於1161年逝世。

    徽宗和欽宗他們管理軍事事務的無能無疑促成了他們的垮臺,並最終給宋朝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

  • 4 # 歷史兵說

    “靖康之恥”,說白了,就是宋徽宗在小人的蠱惑下自己在找死!中國歷史上奸臣不少,可是像宋徽宗時代能吹響奸臣集結號的,還真是不多見!這個事件,參與者無非就這三家:宋朝、遼國和金國。當時,估計是搞藝術把宋徽宗的腦子給搞壞了,他竟然想“聯金伐遼”,一舉把遼國給滅了!然後,和已經非常強大的金國做好朋友。這就是整個“靖康之恥”事件的源頭。終於,遼國被滅了。金國自此沒有了北方的制衡因素,膽子驟增,徹底想要宋朝這條老命的時候開始了。不過,發動戰爭是需要找個藉口的;很快,這個藉口自己就來了,這就是“張覺之變”!於是,金兵分兩次大舉南下,嚇得宋徽宗連皇位也丫的不要了,趕緊丟給宋欽宗,讓兒子頂了上去。哪知道,宋徽宗這個兒子和他也差不了多少,竟然靠道士做法保城!結果,靖康元年,城破了,爺倆兒和宗室的人在幾個月後被押往北方囚禁。據記載說,剛開始共有3000多人的宗室隊伍,等到達燕京後,只剩下1000多人了,史稱“靖康之變”。

  • 5 # 雲一菲

    主要原因,我認為是宋朝皇帝沒有居安思危觀念,沒有選對良臣子,安現在就管理制度用人機制出了問題,還有私心太重。等等

  • 6 # 微風之語

    靖康之恥是宋史上的恥辱,發生在北宋時期。北宋國都東京汴梁城被金人攻陷,欽徽二宗及朝中大臣和皇宮所有人做了階下囚。俗話說成王敗寇,二宗及王公貴族做了俘虜後,被金人肆意糟蹋侮辱。北宋之所以落得任人擺佈羞辱的下場,完全是引狼入室咎由自取。

    北宋時期,欽徽二宗為了消滅長久以來騷擾北宋邊境的遼國,也算是為報“澶淵之盟”帶來的恥辱,聯合金人共同滅遼。這場戰爭的結果是遼國被滅養肥了金人,也為北宋帶來更大的恥辱“靖康之恥”,正是欽徽二宗的無知行為導致前門驅狼後門進虎。

    1127年在宋軍的無力抵禦下,金兵長驅直入攻陷了汴梁城,迅速的控制汴梁城中的朝中重臣,及宮中吟詩作樂得欽徽二宗和她的公主皇子們,把朝中的王侯貴族全部搜刮一邊,並把這幾千號人全部關押起來,一瞬間的王公貴族、皇子公主從養尊處優的人上人變成了階下囚,全部被金人俘虜押往北方的老家。

    當時從汴梁城到金人的老家整整有了半年的時間才到。一路上這些衣食無憂的貴族們因受不了這樣的“修行”,死傷無數,就連徽宗的一個公主也被金人羞辱致死,抓的俘虜有一兩千人,到達金人老家的時候死的就剩下幾百人。

    到了金人老家後,欽徽二宗的等人分別被關押了起來,剩下的女人們就慘了,稍微有點身份和姿色的就被賜給官兵們為小妾,而徽宗的女兒和公主們也被嫁給了金人的族人,連徽宗的韋皇后都背嫁給了一個貴族做小老婆。

    金人為了挫敗宋朝官員的自尊心,讓欽徽二宗光著身子,皮著羊皮,戴著手鐐腳鐐爬在地上被人牽著,在俘虜的宋朝官員面前表演節目,而有的官員看到欽徽二宗受到如此侮辱都掩面而泣,而金兵則捧腹大笑,這就是金人舉行的牽羊禮,寓意宋朝就是任人宰割的羊,也是宋人的靖康之恥。

    在被押的幾個月後,金人又給徽宗封了官職,為“昏德公”,欽宗則被封為“重昏候”。從兩個名字看。充滿了羞辱的意思,作為俘虜的欽徽二宗早已沒有帝王的威嚴,對金人的舉動更是感恩戴德,磕頭謝罪,對金人歌功頌德,稱讚其好比堯舜在世。據說金人把二宗的謝罪言論寫成詔書,大量傳送到漢人手中,目的就是挫敗宋軍計程車氣。

    就是在這樣沒有人格尊嚴的情況下,欽徽二宗活了將近十年,年輕的欽宗由於受不了金人不時的侮辱,在被俘五年後便死了,而徽宗一直活了九年,在其五十四歲的時候才死。

    據說老年後的徽宗日日朝著汴梁城的方向往,估計是等著南宋皇帝趙構來接他回去吧。

    在徽宗死後,有的說金人把徽宗的屍體提煉成了燈油,用於照明使用。不過個人認為火化的可能性更大吧,可憐的欽徽二宗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 7 # 焱煌神話

    宋太祖趙匡胤是發動陳橋兵變得到了江山,建立了宋朝。唐朝為藩鎮所滅,五代十國開啟了半個世紀的混亂局面。後周是五代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趙匡胤祖祖輩輩都是將門世家,趙匡胤也是將軍出身,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幼帝即位,不通政事。一群庸才輔政,趙匡胤兵權在我,又是最能打仗的人,於是他造謠說契丹兵南下,於是他帶兵出征,到了陳橋鼓動下屬黃袍加身,成了大宋朝的開國皇帝。所以宋太祖開國後,深知將領對國家的危害,所以就杯酒釋兵權,在宋朝科學技術、文化、文學、經濟等都很發達,官員的工資也很高,但是不允許發展兵馬。

    到了宋徽宗時期,北宋王朝已經走向衰敗,宋徽宗整日研究他的書畫,荒廢政務,導致北宋內部出現危機,金兵趁機南下,並攻入首都汴京城。掠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宋徽宗的另外一個兒子趙構稱帝,定都杭州,成為了南宋的開國皇帝。

    金兵佔據汴京城後,對宋朝男人肯定是殺戮,對皇室的女人就是侮辱,對皇帝的嬪妃更加可以想象。所以,靖康之恥其實就是宋朝皇室的恥辱。一個皇帝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被金人輪番強姦可以想象有多恥辱。金人對宋朝皇室女眷的侮辱,這是第一恥。第二恥,名將岳飛本來可以佔領東京城,打到金國本土,一血國恥,並迎回徽宗和宋欽宗,最後枉死風波亭。

    岳飛一片忠心,忠肝義膽,但是他的情商太低,一直想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那宋高宗將置於何地?宋高宗肯定是希望父兄都死在金地,永遠不要回來。說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只是口號和國策,但是這個國策不可以落實。金國以宋徽宗和宋欽宗為人質,或許還能要挾宋朝,但宋高宗稱帝后,宋徽宗和宋欽宗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金國將怎麼對待他們是可以想象的。金國皇室是女真族,也就是滿族,作為遊牧民族,野蠻的風氣沒有改變,北宋皇后在金國,只有受盡凌辱。

  • 8 # 奇葩歷史大觀

    靖康之恥對於北宋來說是一場亡國之戰,對於女人來說更是悲慘的生活的開始。

    而罪魁禍首宋徽宗卻過著愜意的生活,宋徽宗被俘之後,一開始是被軟禁在五國城之外的,

    被軟禁五國城之後,生活就大大的改善了。

    徽宗和他的兒子宋欽宗,被俘虜之後,金華人也瞧不起他們,貶為了庶民並且被押送到了北方,押送到北方的過程中,他顯然不再是皇帝,連一件穿暖和的衣服都沒有,但是即便這樣他也不敢說三道四。

    之後這兩位皇帝都被紛紛要求脫掉漢族的服裝,披上羊皮行,表示了他們的臣服

    行完禮之後,宋徽宗和宋欽宗還被封為了昏德公和重昏侯,

    也算是一個有品級的官員了,

    雖然他的稱號是非常的侮辱的,而這些女人們則比較悲慘.

    被賜沐浴更衣之後,大部分宮女和婦女都被分配給了侍衛當老婆。

    後來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髮配到韓州,他們在嚴密的控制之下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然而一連串的軍事失敗讓金國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吃掉南宋的。

    金人經常拿著宋徽宗和宋欽宗作為談判的籌碼,

    金國大將認為他們是一張王牌,畢竟他們的存在就可以打破趙構的合法性

    金人對宋徽宗和宋欽宗也被禮遇有加,他們被轉移到五國城監視居住,

    但是生活也漸漸的好起來了,他們待遇也不低,到達五國城之後,宋徽宗身邊就有很多的女人,

    他們的生活待遇還是不錯,遠遠的超過普通的金國平民,也是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的,他們走走逛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宋徽宗本來就是一個胸無大志只會吟詩作畫的人,所以說他們可以繼續研究女人,一下就生了八女四男。

    顯然不能和以前當皇帝的那時候比,而且還要擔心自己金人宰掉了,

    這些都是宋徽宗自己自作自受造的孽,他是沒有氣節的人,自然要被人壓制。

  • 9 # 半旅

    靖康之恥是在北宋末年發生的,在歷史上十分有名,我們都知道宋朝是因為趙匡胤在經歷很多磨難之後建立的,她深深地明白與民同心的重要性,但是他的朝代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就滅亡了,朝代滅亡後,他的妃嬪公主都被敵軍俘獲,遭遇悲慘,被敵人肆意玩弄,有很多人都是因為不堪屈辱,選擇死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這個故事並沒有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而是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被提及,城池被敵人攻破,君王自身難保,那些弱不禁風的女子更難以逃掉,被俘獲的她們,不得不忍受被敵軍肆意玩弄的屈辱,有很多公主等都受不了如此折磨自盡而死。敵人對他們提出各種各樣奇怪的要求,甚至要求他們穿不能遮擋身體的衣服為他們歌舞,這種屈辱連普通老百姓都難以忍受,更何況是養尊處優的皇宮貴族,有些人即使忍受了如此大的屈辱,也沒有得到生存的機會,敵人壓根就不給他們生存的機會,為了讓自己開心,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不擇手段對這些妃嬪女子進行羞辱,他們根本就不管,到底他們做的對?這些人意味著什麼。

    在小編看來,宋朝的滅亡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回來後的君王雖主動參與戰爭,但是卻一求和為目的而不是想著用武力將敵人驅逐出去,如此做法,必然不能給予敵人威信,相反而是被更多的看不起,一位求和換來的結果只能是不斷地被壓迫,不斷地被剝削,不斷的被壓榨,並最終造成了滅亡的結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用太過於輕易簡單的想法去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如果能用更理智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變不會再發生,靖康之亂,這樣的令人唏噓的故事了

  • 10 # 魯班大師

    靖康之難,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遭受金兵強暴和蹂躪,被俘貴妃公主不如娼妓,堪稱中國史上最恥辱的女俘。朱皇后為了捍衛自己和所代表民族的女性的尊嚴,選擇了以死抗爭。這段歷史是南宋人難以啟齒的恥辱,也是激勵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動力。金羊網綜合相關史料,刊文詳敘了北宋亡女俘所遭遇的凌辱與悽慘的命運。

    北宋末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圍了汴京城,為了苟延殘喘,宋徽宗、宋欽宗竟以上萬名宮廷、宗室和京城婦女為抵押品,明碼標價地抵押給了金軍。在金軍的營寨中,她們遭到強暴和蹂躪。北宋政權滅亡後,金兵北撤,這些女性在金軍的押解下隨同北遷,在途中歷經磨難、大批死亡。到達金國都城上京以後,她們被遣送到供金國君臣享樂的洗衣院、金國皇帝的各大御寨,賞賜給金軍將領,甚至流落民間,被賣為奴、娼。

    “靖康之難”是北宋滅亡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在以往研究中,學者們往往著眼於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意義,對在“靖康之難”中被擄往金國的北宋宮廷、宗室女性的研究很少涉足。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史料匱乏。中古時期,女性在歷史的記載中沒有自己的話語權,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史書中有關女性的記載都是經過掌握話語權的男性選擇過後的結果。

    為了掩蓋“靖康之難”中大量宮廷、宗室婦女遭到凌辱及在金國為奴、為娼的屈辱歷史,減少執行投降政策的壓力,南宋高宗禁止私人修史;而傳統史家為“尊者諱”,在史書中極力迴避這一問題,如《三朝北盟會編》中雖然反映了民間女性所遭到的金兵侮辱,有關宮廷和宗室女性的遭遇卻不見記載。儘管官方資料極力掩蓋、迴避這一問題,如果我們披沙揀金,仍能在殘存的南宋人筆記中找到可以信賴的史料,由南宋人確庵、耐庵編定的《靖康稗史》就是一本被人長期忽略、極具史料價值的史書。

    該書輯錄了當時尚存的七種筆記,其中《開封府狀》、《南征錄匯》、《青宮譯語》、《呻吟語》、《宋俘記》五種筆記從不同角度記載了北宋都城陷落、宮廷宗室女性北遷及北遷後的情況,其內容可與《宋史》、《金史》互證,且能補正史之不足。該書最大的特點是保留了宋、金雙方的記載,作者們大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由於該書不屬於傳統史學觀念認定的正史範疇,其史料價值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立足於對這些尚未開發的史料的甄別使用,力圖廓清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一、被擄宮廷、宗室女性的類別、人數、年齡

    從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第二次包圍京城到靖康二年四月張邦昌偽政權建立前,宋徽宗、宋欽宗及北宋官員一直幻想不惜任何代價、透過斡旋方式保留政權。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雙方達成協議,該協議規定:(金國)準免道宗(宋徽宗)北行,以太子康王、宰相等六人為質,應宋宮廷器物充貢;準免割河(黃河)以南地及汴京,以帝姬(公主)兩人,宗姬、族姬各四人,宮女二千五百人,女樂等一千五百人,各色工藝三千人,每歲增銀絹五百萬匹兩貢大金;原定親王、宰相各一人,河外守臣血屬,全速遣送,準俟交割後放還;原定犒軍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須於十日內輸解無缺。

    附加條件是:“如不敷數,以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從正月二十八日起,北宋政府開始履行以上協議,按照金人的要求向金軍營寨輸送女性,最早送去的是蔡京、童貫、王黼家的歌妓各24人,其中福金帝姬(公主)作為蔡京家中的女眷也在遣送之列,被送往皇子(斡離不)寨。史載,福金帝姬見到斡離不後,“戰慄無人色”,斡離不下令奴婢李氏將福金帝姬灌醉,乘機對其實施強暴。福金帝姬是“靖康之難”中第一個被金軍統帥蹂躪的宋朝公主。

    儘管開封府官員刮地三尺,卻無法滿足金人的索求。為苟延殘喘,宋徽宗、宋欽宗開始拿婦女抵債。開封府官員除對照玉牒將宮廷、宗室婦女全部押往金營外,還蒐括京城民女甚至已經嫁人的宮女充數。這些被強行抓來的女性“皆蓬頭垢面,不食,作羸病狀,覬得免”,而開封府尹徐秉哲為了邀功,竟“自置釵衫、冠插、鮮衣”,將上自嬪御、下及樂戶的五千名婦女盛裝打扮送出京城,交付金軍。以勝利者自居的金軍從選送的五千名女性中“選收處女三千,餘汰入城”,當然,被淘汰的兩千名女性應屬於被金兵糟蹋後由於身體虛弱等原因不便帶走而已。

    由於無法滿足金軍索要的金銀數目,宋徽宗和皇室成員也沒能逃脫這場噩運:二月初七日中午,在金軍元帥粘罕、斡離不和上萬名騎兵的嚴密監視下,宋徽宗率妻妾、子婿婦、女奴婢從皇城絡繹而出,經內侍指認點驗後,“太上后妃、諸王、帝姬皆乘車轎前進;後宮以下,騎卒揹負疾馳”。在交接過程中,金兵對其行李也進行了嚴格檢查,凡金銀玉帛“不許帶往南燻門交割”。隨後一些躲藏在民間的宮廷、宗室女性也被金兵陸續搜出,除了死去的女性需要特別註明外,任何與皇室有直接血緣關係哪怕是年僅一歲的兒童都在被擄之列。據《靖康稗史》之三《開封府狀》所儲存的少量與皇室關係密切的女性資料統計,這些女性的平均年齡在二十歲左右。

    最終金人選定嬪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其中皇帝妃折錢加倍,共摺合金13萬4千錠;嬪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御女78人、近支宗姬195人,共摺合金22萬5千5百錠;族姬1241人,共摺合金24萬8千200錠;宮女479人、采女604人、宗婦2091人,共摺合白銀158萬7千錠;族婦2007人、歌女1314人,摺合白銀66萬4千2百錠;貴戚、官民女3319人,摺合白銀33萬1千9百錠。以上婦女共摺合金60萬7千7百錠、白銀258萬3千1百錠。

    即便如此,除去已經繳納的金銀數目,北宋政府還欠金人“金三十四萬二千七百八十錠、銀八十七萬一千三百錠”。這11635名被出賣的女性分別被關押在青城寨(原大梁城南五里,今開封城南)、劉家寺(今開封城外東北)兩個金軍大營。

    在所有北遷的女性中,朱皇后最具有反抗精神,她的這種剛烈行為其後還得到了金人的褒揚。金世宗下詔稱讚她“懷清履潔,得一以貞。眾醉獨醒,不屈其節”,追封她為“靖康郡貞節夫人”。這無疑是對徽、欽兩位皇帝和大多數女性苟且偷生的最大嘲諷。

    宋徽宗在世的21名公主中,除死於劉家寺的保福帝姬、仁福帝姬和賢福帝姬3人外,富金帝姬被真珠大王強迫為妾、惠福帝姬被寶山大王聘為妾,剩下的16人中沒入洗衣院的9人、遣送到各大營寨的6人、雲中御寨者1人。

    宋徽宗的皇后皇妃5人,鄭皇后和其它3位皇妃一同和宋徽宗遷至五國城(今黑龍江伊蘭縣),韋氏流落洗衣院。嬪位的31名女性中,4名移居額魯觀寨,4名移居蕭慶寨,3名移居葛思美寨,其它20人隨宋徽宗第四批北行,3人生子,其餘人員情況不明。其它封號的108人中,其中婕妤、才人、貴人、美人41人,先入青城寨,跟隨第五批北行,曹小佛移居葛思美寨,到燕山以後,新王婕妤等5人歸宋徽宗,其餘35人居燕山御寨,至上京以後此35人又被分散,奚拂拂等10人入洗衣院,莫青蓮等21人分別入斜也、訛裡裡、達賚、、母、希尹、兀朮及諸郎君寨,邱巧雲等4人死於途中。至於國夫人、郡夫人、夫人封號者67人,李春燕被金人賞賜給張邦昌,陳桃花等4人歸真珠大王寨,鄭佛保等4人歸寶山大王寨,霍小風等2人歸高慶裔寨,鄭巧巧等2人歸餘餘寨,王貓兒等4人歸兀室寨,費蘭姑等4人入婁宿寨,沈金男等2人歸劉思寨,韋月姑等44人第七批北行,途中死亡11人,其餘33人歸雲中御寨。

    靖康之難,北宋女俘遭凌辱這段歷史,是南宋人難以起齒的恥辱,也是激勵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動力。

    除柔嘉公主隨宋欽宗至五國城外,其它29名皇孫女,死於壽聖院及途中的14人,過沼澤地時被水淹死的4人,沒入洗衣院的6人。剩下的5人中,肅王的女兒玉嬙被封為帝姬,景王的女兒嫁給了韓昉的兒子,益王的女兒嫁給了克錫的兒子,其餘2人下落不明。

    宋欽宗1後1妃,朱皇后死於上京,朱慎妃隨至五國城。10名有封號的姬妾,其中4人入真珠大王寨,盧順淑等4人入寶山大王寨,鄭慶雲等2人到燕山以後歸宋欽宗,流落至五國城。另外作為奴婢封職的27位,其中6人途中淹死,1人自刎,2人病死,顧頑童等3人歸寶山大王寨,楊調兒等2人被賞賜給真珠大王,朱淑媛等13人入洗衣院。

    34名皇子妃中,第二批北行者5人,3人發配到洗衣院(其中高宗皇后邢氏、田春螺死於洗衣院,朱風英後至五國城),1人配真珠大王,1人封紹興郡夫人。第三批北行者1人,先入寶山大王寨,後敕配偽建安郡王趙梴。第五批北行者28人,入洗衣院者9人,其中4人於天眷十三年遷往五國城,另外5人死於洗衣院;被遣送到各大營寨者10人,賜給偽相國李浩為妾者1人,另外8人無考。可見,在34名皇子妃中,除8人下落不明外,絕大多數女性仍然被遣送到各大營寨(12人)和洗衣院(12人)。

    史書留下的有關宗室記載,惟有燕王趙俁、越王趙偲、義和郡王趙有奕三支。其中燕王妻至五國城,妾2人入洗衣院,兒媳4人、女兒及孫女6人中,只有女兒趙飛燕被封為次妃,其餘下落不明。越王趙偲,妻歿於韓州;妾2,1歿於燕山御寨,1歿於洗衣院;兒媳6人,女兒3人,孫女1人,其中女兒檀香入宮為夫人,兒媳陳豔入兀朮寨,其餘下落不明。郡王趙有奕妻歿於道。[9](p286。288)由於宗室女被沒入洗衣院或分給參加侵略戰爭的金軍各級首領,她們的處境各不相同,“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金國一個鐵匠竟以“八金”的價格買下一位兼有“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三種身分的女性。這些女性“甫出樂戶,即登鬼錄”,命運大致相同。

    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在對北宋宮廷、宗室女性的瓜分中,獲益最多的是金朝統治者。首先是金朝皇帝,佔有被送到洗衣院和各大御寨的女性;其次是發動戰爭的軍事貴族,粘罕、斡離不在離開北宋都城前身邊女性已達百人以上,到上京以後,他們又參與了對押解到上京婦女的再分配;再者是參加戰爭的各族軍事首領,據以上有限、具體的數字統計,遣送到各大營寨的女性:額魯觀寨4名,蕭慶寨4名,葛思美寨4名,真珠大王寨11名,寶山大王寨12名,高慶裔寨2名,余余寨2名,兀室寨4名,婁宿寨4名,劉思寨2名。

    隨著南宋抗金力量的不斷增強和宋金議和的進展,這些被擄女性的處境稍有改變,少數宗室女性被召入金國的皇宮,也有一些女性嫁給了金國貴族,還有個別女性作為金國的友好使者遠嫁異域,如在金國出生的全福帝姬嫁給了西夏國的李敦復。就整體而言,除了紹興十二年(1142)五月伴隨宋徽宗、鄭皇后、邢氏的梓宮南歸的宋高宗的母親韋氏外,其它女性全都留在金國。正隆六年(1161)七月完顏亮南侵之前,殺掉遼朝後裔耶律氏和宋朝子男130餘人。此時距“靖康之難”已30餘年,從年齡上推算,這些女性大多已經在30在50歲之間,最小的也在30歲以上,她們或已客死異鄉,或已人老珠黃被人人棄了。

    “靖康之難”中,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的歷史,既是南宋人難以以齒的恥辱,也是激勵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動力。對於南宋道學家來講,這場災難也給他們敲響了警鐘:在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南宋時期,金軍的頻繁入侵隨時都會使女性們遭到貞節不保的噩運。如何在戰場失利的情況下保住婦女的貞節成了道學家們關注的問題,他們捨棄北宋時期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提倡婦女捨生命保貞節,這種觀念也逐漸被士大夫們所接受。經過道學家們的反覆說教和統治者的大力宣傳,到了明清之際,女性的社會活動和生存空間日益縮小,而標榜她們殉節的貞節牌坊卻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女性們除了殉節外已別無選擇。

    金人的《宋俘記》中記載:當時出發之前的“俘虜”總數為14,000人,分為七批押回本國,其中女多於男。第一批宗室貴戚男2200餘人,女3400餘人,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啟程,四月二十七日抵達燕山,婦女尚存1900餘人。一個月中,死亡1500餘人。也就是說,幾乎死掉一半。

    金人當時撤兵回國,為什麼要把登記在冊的“俘虜”14,000人押回本國,並且一路走一路拉伕,順便擄走“華人男婦”十餘萬人,他們把這些人押回國去有什麼用?想達到什麼目的?這些目的最後又達到了沒有?往事雖已千年,我們不得不把這些令人痛心的真實往事重說一遍,是為了說明“靖康之恥”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靖康”是欽宗的年號,一共只存在了一年多。過去的歷史書上有的稱為“靖康之變”,有的稱為“靖康之禍”,有的稱為“靖康之恥”,只有在把歷史真相探討清楚之後,我們才能作出答案,究竟以用哪一種稱呼為宜。其實宋金兩國之間並未發生戰爭。他們原先曾經訂立盟約,共同滅遼。後來遼國亡了,這件事已成過去。如果趙佶、蔡京、童貫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有欺騙、戲弄金國的地方,金國可以直接交涉,或者直接興師問罪。

    其實,宋廷對於這件事情已經處理過了,蔡京已經死於流放途中,童貫已經斬首,首級已在東京城裡示眾,趙佶現在已經被俘,怎麼處理,還未定案,但是這事不應該遷怒於趙氏宗親、文武官員,更不應該遷怒於老百姓。“俘虜”應該產生於戰爭之中,趙氏宗親、文武官員、全國的老百姓並沒有參加戰爭,不應成為“俘虜”。如果不是戰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金人是強盜,是在搶劫,是在綁票。綁票也得有個綁票的規矩,如可贖票,也得有個辦法。歷史事實是:金人把過去對宋廷的不滿,都遷怒於被綁走的這十幾萬人,對他們儘量虐待,儘量殘害、儘量羞辱。對他們虐待、殘害、羞辱到什麼程度,用當時盡人皆知的兩個簡單的數字就能說明問題。一是在那次“靖康之恥”中被驅趕到北方去的人已經“十人九病”,很難找到健康的人;二是在“五年之中,十去八九”,能夠活到五年以上的人,少之又少。

  • 11 # 小南史

    靖康之難的結果就不多說了,容易讓人引起不適,重點講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靖康之難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誰要為這場巨大的災難買單,皇帝及文武大臣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北宋末年,吏治腐敗,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宋徽宗、蔡京、童貫想乘遼國衰亡之際,採取聯金滅遼的戰略,奪取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就有了著名的海上之盟,和金國締結盟約之後,北宋出兵燕雲,但是面對衰弱的遼國,大宋依然吃了敗仗,這就讓金國看出了大宋外強中乾的本質,也為後來金國進攻大宋埋下了隱患。

    第一次宋金之戰,五十萬被七萬圍困

    宋金開戰之後的汴梁圍困戰,金國西路軍停滯在太原城下,當時圍困汴梁的只有東路軍,這路金軍才七萬兵馬,可是城內的汴梁禁軍有二十萬,臨時招募的青壯又有十萬之眾,再加上陝西軍來援二十多萬,此時城內的大宋汴梁守軍堪稱五十萬之具。

    冷兵器作戰為主的時代,最重視陣型,特別是野戰,往往是擺下陣型,立穩腳跟,才能與敵軍廝殺,如果陣型未穩,處在散亂的狀態,受到敵軍突襲,潰散之軍就會徹底衝散陣型,導致全軍大敗,淝水之戰就能說明,還有楚霸王項羽以少勝多就是這樣的。

    宋金之戰也是如此,大宋缺少戰馬,為了對抗金軍,只能擺成步兵陣型,層層抵抗。汴梁圍困戰中,汴梁城牆很是寬廣,大部分的兵力要用來守城,真正能出戰的有限。主動出擊,兵力少了是送死,兵力多了又是冒險,其實此戰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缺馬,大宋如果出城打野戰,陣型得一步一步擺開,容易被金軍偷襲衝擊,而且打野戰只能擊退敵人,無法形成有效殺傷,如果陣地戰贏了你不敢追擊,二條腿跑不四條腿追不上,還有時刻提防金軍等宋軍追擊疲憊之際反戈一擊。

    圍城以多圍少,這是一種圍困方式,騎兵圍困步兵,這也是圍困的一種方式,而斷去糧食,斷去水源,也是圍困的一種方式。這個時候大宋抗金派和議和派的區別也僅僅在,抗金派想要簽訂“縮減版的澶淵之盟”,而議和派想要簽訂“超級版的澶淵之盟”。李綱一心要當名相寇準,而議和派則是一心要當司馬光,而宋欽宗則是一心要當宋真宗,再次上演澶淵之盟的逆襲。

    金國經過考慮,認為自己兵馬不足以消滅大宋,最終在宋朝割地賠款之下決定暫時撤退,所以第一次汴梁之圍解除。

    第二次宋金之戰,大宋節節敗退

    公元1126年第二次金軍南下攻陷圍困近一年的太原後,經過休整,西路完顏宗翰自太原向汴京進攻,1126年11月22日攻下威勝軍(山西沁縣),29日克隆德府(山西長治),渡盟津(河南孟津),宋西京(河南洛陽)、永安軍(河南偃師東)、鄭州(河南省會)全部投降。

    公元1126年12月4日,完顏宗翰克澤州(山西晉城市),東路完顏宗望11月20日從真定向汴京進攻,12月4日完顏宗望渡河後攻下臨河縣、大名縣、德清軍(河南清豐)、開德府(河南濮陽),12月10日克懷州(河南沁陽)到達汴京城下。1126年12月16日,宋出兵被完顏宗望等擊敗,12月17日,完顏宗翰到達汴京城下。

    在攻克太原之後,完顏婁室軍隊南渡黃河,西趨洛陽,到達潼關,把宋朝最精銳的西軍檔在潼關以內,斷絕了與東面的勤王之師匯合的道路,其實在陝西一帶,已經沒有了勤王之師。因為兩次河東救援戰,徹底的耗盡了宋軍的正規軍有生力量,此時的大宋,正規軍損失了八成之多,其餘地方軍隊,根本無力救援汴梁。

    這第二次金國派出八萬人馬,東路軍主要將領完顏宗望、完顏闍母、完顏昌、劉彥宗等,只有郭藥師留駐燕京,西路軍仍以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完顏婁室三大將為主副帥,完顏銀術可等戰將都屬麾下,用漢人高慶裔,時立愛為謀主,有七八萬人參加第二次開封圍城,東西兩路金軍的兵力已過十五萬人,此刻金軍四面四面合圍,陷東京汴梁於徹底孤立。

    大宋這邊,經過第一次宋金之戰,總數達幾十萬人,後面解圍之後,因為嚴重的軍費開支,無以維持龐大的軍隊數量,只能是一部分被遣送復員回西北,一部分參加太原解圍戰而遭到損失,一部分在黃河南岸潰散,還有一部分被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經濟上的理由遣散,所以,第二次被圍時汴梁城內守軍不滿七萬了,靖康之難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到來。

    汴梁的失守,成為了定局,真實的歷史,沒有人知道

    汴梁,這座當上整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因為繁華而興起,也因繁華而沒落,為什麼這麼說,身為北宋都城,汴梁的城牆高厚,根本難以攻克,就算是善於攻城的完顏粘罕也不可能,但是對於這樣一座城來講,不需要攻克,只要圍點打援就好了。

    當時的金軍野戰無敵,大宋各路的勤王之師根本不可能是對手,來多少死多少,只要是援軍滅了,汴梁就破了,因為汴梁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人口太多了,巨大的糧食壓力,在和平年代,靠著漕運,不會出現糧食不夠的情況,當已經被圍困了,掐斷了汴河,斷絕了外來的糧草,必然出現饑荒,也就不攻而破了。

    其實,李綱只是一個文人,不懂軍事,汴梁二十萬守軍守城,八萬金軍攻城,結果是勉強保住城池,援救河東的戰略中,李綱也是屢戰屢敗,精銳盡數覆沒,李綱是一個有骨氣的文人,也僅僅是如此。

    因為宋徽宗?的確,在宋朝,皇族幾乎是遠離著政治,只是如寄生蟲一般的活著,而歷代的宋朝皇帝也是忌憚皇族,深恐奪位。他們唯一的用處,就是皇帝駕崩,又無子的情況下,充當替補,接替皇位。一個遠離與政治的皇族子弟,陡然間成為皇帝,根本不熟悉政務,結果是朝堂內亂臣不斷,搞得亂糟糟一片。

    大宋一朝,與其說是皇帝掌控著軍權,不如說是士大夫掌控著軍權,宋徽宗登基之初,也是勵精圖治,想要幹一番事業,做一個好皇帝,可處處被鉗制,還不如安心吟詩作畫,讓那些士大夫去爭鬥。宋朝皇帝,是士大夫權力的代言者,必須是符合士大夫利益,儘管很多情況下,士大夫利益與大宋利益相沖突。

    一個國家的滅亡,首先開始於官僚的腐敗,最後是軍隊的腐敗,當一個國家的軍隊腐敗到了極致的時刻,這個國家也是無藥可救,即便是秦始皇復生,漢武帝轉世,朱元璋降臨,也是無力迴天,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國家滅亡。

    大夏將傾今安在,力挽狂瀾問有誰?

  • 12 # 鄭說豫見

    一、北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

    北宋北宋宋徽宗時代,北宋當時宋遼之間已經上百年友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西北與西夏國經過多年交戰,處於相持階段,西北邊軍戰鬥力較強(水滸中老種經略相公的部隊)。西南與大理國相安無事。遼國東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間,新崛起了金國,與遼國時叛時服。遼國北方的蒙古仍處於部落分裂階段,對外毫無威脅。

    宋朝國內除了有幾次小規模農民起義之外,形勢一片大好,可謂盛世。然而盛世下潛伏者重重危機。宋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重文輕武,流行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軍隊收留很多流氓痞子和罪犯,嚴重缺編,中央禁軍毫無戰鬥力。

    二、海上之盟

    宋徽宗聽說遼國東邊海上新崛起一個金國,聽信一面之詞與金國達成海上之盟,要共同進攻遼國,瓜分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未竟的事業。

    遼國指責大宋背信棄義,拋棄兄弟之邦,勾結虎狼之國,詛咒大宋不會有好下場。而童貫率領的的部隊也不爭氣,在遼國南京被遼國留守部隊擊敗,但遼國軍隊因腹背受敵,擊敗宋軍後又含淚投降了宋國。金國則節節勝利,反而替宋國收復了燕雲十六州,於是宋國又花了大價錢贖買回來。但宋徽宗畢竟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實現了中國大一統,宋徽宗感覺良好!

    三、郭藥師叛變

    遼國將軍郭藥師(不是東邪黃藥師)投降宋朝後,被宋徽宗授予大權,駐守燕山府,繼續統領部隊,成為北宋之安祿山。宋徽宗可憐遼國皇帝成為金國俘虜,以文明的瘦金體致書遼國天祚帝,邀請其入宋享福,結果書被金國截獲,宋徽宗卻不敢承認。金國於是翻臉,大將宗望進攻宋國,郭藥師無力抵抗,反而叛變投靠金國,成為嚮導,向大宋殺來。數月間,河間陷落,北京陷落,金兵渡河,直奔向汴梁殺來。

    四、戰和不定,躲過一劫

    這是金國的第一次進攻東京汴梁,是為1125年。金國進攻,把藝術家嚇壞了,在李綱的建議下慌忙禪位給兒子欽宗,自己帶一幫文臣愛將逃到南京(現商丘)。但金國在各地勤王之師的騷擾下,無法攻克汴梁,趁機勒索一番,欽宗答應割讓太原等河北地給金國,金國退兵。

    五、首鼠兩端,最終陷落

    在欽宗的主持下,金國退兵了,徽宗也回來了。但大宋又後悔了,不願意交割太原(金國並未攻克太原,太原軍民仍在抵抗),結果1127年,金國又一次進攻北宋。這一次,徽宗不走了,欽宗還是戰和不定。但勤王之師也少了,最後寄予希望的道士郭京也未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汴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了。欽宗、徽宗相繼被破前往金營談判,二月六日金主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結的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四月初一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北撤,再也沒有回來。

    這一年年號靖康,被稱為靖康之恥,這一年北宋滅亡,二帝被虜異國,北方大片領土失陷,百姓流離失所,大量人口和經濟損失,是漢族歷史上慘痛的失敗。自此以後,大量漢人南遷,經濟中心南移,而北方則衰落,甚至成為無人區。

    後記

    而徽宗唯一漏網的兒子康王趙構,被授予天下兵馬大元帥,獨挑重擔,開創了南宋。趙構吸取了教訓,每次金國來都逃跑的非常快!實際上在當時情況下,既然選擇了對抗,逃跑也許是最有效的抵抗,因為皇帝是所有抵抗者的希望!

    當首都面臨大兵壓境而無險可守時,讓城別走並不丟人。唐朝首都長安被攻破5次,皇帝逃難更多,後代照樣說盛唐。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星連手術後遺症都不顧了,直接飆髒話炮轟《演員的誕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