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恆大未羸夠
-
2 # 球道人
第一,中國裁判成長環境不好,成長得慢,水平不佳,爭議很大。
中國足球賽事很多,但是足協嘛,要規模就忽視質量,要表面風光就不要內內涵,那麼多賽事本來應該是培養和鍛鍊裁判的平臺,但是足協就是不太想多花錢。國外的裁判也有半職業的,有些是醫生、老師、律師,但是起碼執法收入豐厚,而且從底層到最頂級有個明確的上升軌跡,但是中國足協在這裡做得不夠,很多裁判再基層做裁判時,因為收入少,然後慢慢放棄了,基層比賽的裁判因為看不到職業前景,沒有認真對待基層比賽的鍛鍊,水平有限,而且提拔機制不清晰,有人推薦更重要,甚至曝出因為不得罪人或者怎樣吹偏哨。
第二,中國裁判經過假賭黑時期,形象不佳,公信力差。
裁判一有那麼一點失誤,就黑哨黑哨,說句公道話,誰沒有失誤是吧,但是這也不能怪,因為公信力差,形象不佳是過去假賭黑時裁判隊伍不自律造成的,現在連球迷、媒體都隨意噴,隨意質疑,球員就更加不用說了。
第三,有些裁判的確也怕惹出爭議來,鬧大了影響自己的執法前景,特別是一些嫩哨,所以比較中庸,對於這些球員的質疑裁判行為有些裁判不罰不理,形象了尺度統一和威嚴性。
-
3 # 舞艾留雯
說簡單點,現在的中國球員脾氣大,見不得自己吃虧,老子身價上億,粉絲千萬,罵你個裁判怎麼了?球員罵了裁判美其名曰維護球隊利益,回頭本地媒體狂批裁判,球迷到處刷帖說裁判黑,到時候反而是裁判惹得一身騷,反腐打黑以後中國裁判都是嫩頭,那些老球皮就更不怕他們了。另外足協對裁判的保護不足,之前說罵裁判就出牌,結果實際上裁判還是不敢,因為出了事裁判要內部禁賽,能拿媒體怎麼樣,能拿球迷怎麼樣?關鍵還是偽職業
-
4 # 足球部落
這種場景經常在中超出現的原因是,其一是裁判的判罰存在明顯爭議,一時情緒激動的球員自然要追著裁判理論。比如在2015年5月份進行的“上海灘德比”中,主裁判馬寧在一場比賽中罰下上海申花3人,當時場上的申花球員認為受到不公正對待,多次圍堵裁判討公道。
其二,肇事球員自己心裡很清楚,這個動作會吃牌,也知道裁判出示之後無法改判,但在吃牌後依然追著裁判理論,為的是向裁判施加壓力,讓主裁在下次出牌時有所顧及,也可能會讓裁判在之後的比賽中找平衡,對對面出牌也同樣狠一點。
歐洲聯賽這種情況相比中超沒有那麼多,但也不少。是因為裁判執法水平高,就算存在爭議,多數情況下也屬“可判可不判”,就算掏了牌,肇事球員也沒脾氣。此外,這些高水平裁判心裡都有一杆稱,不會輕易受球員施加的影響。當然,追趕裁判這樣的事在歐洲足壇也屢有發生,在剛剛結束的歐冠皇馬對拜仁2回合比賽中,比達爾和拉莫斯被罰下時,拜仁球員和皇馬球員都圍堵了裁判。拉莫斯在被罰下時,還“鼓掌示意”,類似“世林點贊”的行為也出現在了歐洲頂級賽事裡。
爭議是足球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在這方面歐洲足壇並不比中超清流多少,只是吃相沒有中超那麼難看而已。
-
5 # ffgg19
很多人都認為,針對足協新政,教練會選擇3+3,等於前場都讓外援佔據!但你國內球員稍微爭點氣,完全能擠掉一名外援,變成2+2!足協用心良苦,鼓勵國內球員挑戰前場位置,可我們的國腳連挑戰的勇氣都沒有,也不怕丟人!
-
6 # 那一曲花瓣雨
這就是紀律性,不是說歐洲球員有多自覺,而是他們知道爭了沒有實際意義,還容易追第二張黃牌。被罰下的話,那麼受損失的肯定是球隊。儘管我們很少看到球隊內部追加處罰,而實際上幾乎所有歐洲俱樂部都會對不理智吃牌進行內部處罰。所以,歐洲球員,甚至在歐洲踢球的外援,很快都會習慣不追裁判說理。
-
7 # 海無涯天無際
有幾個因素:首先,我們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收入不菲;且文化素養不是那麼高;其二:足球運動員在社會上是寵兒;其三:我們職業俱樂部的建設還不是很健全,只要隊員不反所在的隊伍,俱樂部都不會作出重罰;所以有了這些因素,造成有些球員從思想上自我澎漲,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激進心態。只要不是原則性的紅牌,錢是不會少的。
-
8 # kenny04041986
第一 中國球員素質太差 知道理虧還無理取鬧 就像不知道密碼的大叔大媽去銀行取錢 第二中國球員的薪水太多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 都覺得自己是上等人 管我腳下有多臭 你們總會來看球 第三裁判水平太差愛搞平衡 很多裁判連自己都迷迷糊糊,給了你點球 再給你一次機會不吹你越位 怎麼搞的好
-
9 # 煎餅果子blood
裁判受各方面的影響較大,包括場內場外 。各球隊為了不讓自己的球隊吃虧,所以儘可能採取的是每球必爭(和裁判爭),即使裁判有意偏袒一方,在球員和觀眾的壓力下也會有所收斂,而有一種老好人性格的裁判更容易收到一方壓力的影響。從博弈的角度看不爭的一方顯然就要吃虧,所以有時就會出現雙方的球員交替著對當值裁判喋喋不休的圍堵,裁判則唯唯諾諾不停解釋的現象
-
10 # 獨自滑行
應該是球員欺負裁判,同時也表示裁判和球員長期對立造成的。裁判經常犯一些低階失誤,球員不相信裁判的水平,也體現了球員缺少對裁判的判罰的寬容。這個需要對方一起努力,裁判透過比賽儘快提高水平,球員寬容對待判罰,不要總說裁判的水平不行,球員應該為提高裁判的水平提供相對寬鬆的比賽平臺,裁判也不要老是盛氣凌人,應與球員溝通,並且給球員了接近和溝通的機會。提高中國足球水平是喜歡中國足球人員都要一起付出努力的。
-
11 # 皮耶霍
其實圍攻裁判這種事情在歐洲及世界賽場上照樣有。
這是世界盃上義大利全隊圍攻裁判的場景:
這是歐洲冠軍盃小組賽阿森納和凱爾特人比賽中凱爾特人全隊圍攻裁判的場景:
當然,少不了最經典的“巴拉克之怒”:
從來物不平則鳴,不管是中國球員還是外國球員,不管是普通的中乙小將還是梅西、C羅一樣的世界巨星,他們共同的一點就在於他們都是人,面對自己覺得不公平、不理解的事情都會有情緒的波動。
而之所以會給人一種中國聯賽裡圍攻裁判鏡頭特別多的印象,其實不外乎兩點原因: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中國聯賽中的裁判整體水平是相對偏低的。這種相對偏低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自己主觀上想要去公平、客觀的吹罰比賽,但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屢屢出現爭議判罰,引發球員不滿;第二種則是所有足球人最深惡痛絕的,就是因為自身利益的驅使,故意的去進行爭議判罰以便讓一方得利。這種情況更是必然會引發球員大規模的不滿和圍攻。
而因為以上兩種情況,尤其是第二種情況的存在,必然而然的導致了中國聯賽裡圍攻裁判特別多的第二點原因:裁判公信力的極度不足。
隨著中國聯賽假球、黑哨事件的大規模浮出水面,目前中國裁判在中國足球界的權威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低。一旦出現爭議判罰,不管是主觀故意還是客觀能力不足引起的,總會讓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往“黑哨”上去想,進而引發球員、教練甚至球迷對裁判的極端不滿。
甚至於有時候即便裁判的判罰是公正、客觀的,判罰不利的一方同樣會去質疑裁判,覺得裁判的判罰一定有問題,這就是權威喪失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甚至於裁判有時候甚至成為了一個社會“垃圾桶”,各種有負面情緒的人,不管懂不懂球,都可以名正言順的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訓斥、圍攻、甚至毆打裁判。
這樣的結果不客氣的說,完全是裁判界自己自作孽不可活的結果。
要想中國聯賽中能像歐洲聯賽一樣對裁判的大多數判罰心服口服,也只能靠裁判自己去努力。一方面需要不斷去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則需要真正的從內心和行業內部去杜絕“黑哨”現象。
就套用舒淇的一句話,什麼時候裁判把自己前些年脫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上了,把自己透支的信譽度重新充滿值了,什麼時候裁判的判罰才能夠真的讓所有人信服。
中超裡面稍微有個爭議的判罰,雙方球員都會把裁判團團圍住,衝上去理論。裁判都只能不斷後退,不斷讓衝上來的球員冷靜離開。
相反,歐洲足球比賽,即使出現比較重大的誤判,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圍攻裁判的情況,比如剛剛結束的皇馬vs拜仁的歐冠中存在的誤判。
中國國家隊在國際賽場經常拿紅牌,跟在聯賽中對裁判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能不能也推出這種對裁判抱怨零容忍的制度啊,就像nba那樣。
回覆列表
第一個原因就是球員的自身素質低,一個個都賺著大錢你一個裁判跟我面前耍什麼威風。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麼做是在給裁判施壓,嫩一些的裁判往往因此就會不堅定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中國足壇的腐敗現象太多,裁判被收買等事情很多,導致裁判沒有權威!
那些搞亂市場的人和俱樂部都是這些原因產生的基礎,所以要淨化中國足壇的環境就要把這種人和俱樂部清除出去,譬如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