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雪樂樂
-
2 # 中國戰友之家
為害小麥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和金針蟲,在全國麥區均有發生。
(1)農業防治。
麥田發生金針蟲時,適時澆水,可減輕為害。農田深耕,深秋季深耕細耙,產卵化蛹期中耕除草,將卵翻至土表暴曬致死。
(2)燈光誘殺。
螻蛄、蠐螬和金針蟲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飛行能力強,成蟲發生期在田間地頭設定黑光燈殺蟲燈可有效誘殺成蟲。
(3)化學防治。
①藥劑拌種。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按藥∶水∶種子比例1∶100∶1000,或用種衣劑1∶50∶600。在暗處將種子放塑膠布上,撒上藥水拌和均勻,拌後悶2~3小時,幹後播種。②撒施毒土。每畝用40%辛硫磷乳油加水1~2千克拌細沙或細土20千克順壟撒施,撒後澆水。或在根旁開淺溝撒入藥土,隨即覆土,或結合鋤地把藥土施入,可防地下害蟲。③毒液灌根。在地下害蟲密度高的地塊,可用50%辛硫磷50~75克,對水50~75千克,順麥壟噴澆麥根處,殺蟲率達90%以上,兼治蠐螬和金針蟲。
-
3 # 日常鬍子哥
小麥種植中,常見的地下害蟲有螻蛄、金針蟲、地老虎、蠐螬等,不同區域,所發生的嚴重程度會有差別。地下害蟲的危害是很大的,它能直接啃食小麥種子,在初期,會導致缺苗斷壟、苗出不齊的情況出現,情況很常見。
到了前中期後,小麥發黃、苗弱,生長矮小等症狀,也有可能是地下害蟲的危害造成的,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到了後期,小麥出現倒伏,有時也和地下害蟲有關係,比如對於小麥根系的危害,造成植株不牢,容易倒伏。
所以,針對地下害蟲的危害,就需要提前預防,而預防地下害蟲最好的辦法就是播前拌種。
目前市面上的小麥拌種劑有很多,劑型也有很多,相應的價格也會有高有低,大部分都是以殺蟲劑+殺菌劑為主,也就是能防蟲也能防病,單一防蟲的也有,不過市場份額較少,大家購買者也少。
本篇內容說的是蟲害,這裡就介紹下殺蟲劑用來拌種的有哪些,常見的比如吡蟲啉、甲基異柳磷、克百威、噻蟲嗪等,按照使用劑量進行使用,避免用量過多,而導致抑苗的情況出現(用量過少,達不到預防的目的),而這些殺蟲劑,有些不僅能預防地下害蟲,對於地上部分的害蟲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也是下面要說的內容。
-
4 # 神農35
實際生產中,小麥除了地上蟲害外,還存在多種地下蟲害,這些害蟲為害的共性特點就是侵害作物的地下的幼根嫩莖。導致作物株體缺少養分和水分,最終枯死。這些害蟲分佈區域較廣,高發區域危害嚴重。
那麼,小麥主要地下害蟲有哪些呢?小麥主要地下害蟲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螻蛄:又稱拉拉蛄,地拉蛄,該蟲以成蟲為害,水旱兩棲危害範圍廣,危害水稻育秧田,本田苗期,住藏於田埂裡。為害小麥主要是以成,若蟲咬食其種子或幼苗根莖,特別是剛發芽的種子,或出土後的幼苗,極易造成嚴重缺苗斷壟。或者使其生長不良,若是螻蛄在土壤表層爬行,亂竄,隧道縱橫,造成種子架空,容易導致幼苗斷根失水缺乏養分而枯死。
發生規律:螻蛄在北方地區2年發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蟲或若蟲在地下越冬。清明後上升到地表活動。5~6月中旬是螻蛄最活躍的時期。也是第一次為害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轉入地下活動,6~7月為產卵盛期,9月氣溫下降,再次上升地表,形成二次高峰期,10月以後陸續鑽入深層土壤中。
蠐螬:俗稱蚩蟲,分佈區域較廣,其食性很雜,能夠為害多種農作物,牧草,果樹和林木的幼苗。蠐螬主要危害小麥萌發的種子,幼苗的根莖,使其缺苗斷壟,嚴重的可能導致絕收。蠐螬與螻蛄危害咬食幼苗根莖的斷口有明顯差異。前者較後者咬食斷口整齊平截。
發生規律:蠐螬1年1代,多數以三齡蟲幼蟲土室越冬,少數以成蟲越冬,以成蟲越冬的,成為翌年5月出土的蟲源,以幼蟲越冬的,一般春季不為害,於4月初至5月初開始化蛹,5月中旬化蛹盛期,蛹期15~20天,6月上旬開始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7~8月上旬為成蟲活動高峰期,7月田間始見卵,盛期在7月中旬,卵期8~10天,7 月中旬開始孵化,7月下旬為孵化盛期,初孵幼蟲即可為害,8月下旬為幼蟲為害盛期。
金針蟲:又稱叩頭蟲,鋼絲蟲。分佈為害區域廣泛。金針蟲以各種作物為寄主,其幼蟲在土中取食播種下的小麥種子,以及萌出的幼芽和幼苗根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斷壟,甚至全田毀種。
發生規律:金針蟲2~3年1代,以幼蟲在土壤中越冬,在華北平原區域3月中旬,10釐米土溫平均7℃左右時,幼蟲開始活動,3月下旬土溫達到10℃左右時開始為害,4 月上中旬土溫為17℃左右時為害最嚴重,5月上旬土溫在24℃左右時幼蟲則鑽入10 釐米以下土壤裡棲息,6月10釐米土層溫度達到28℃時金針蟲下潛至土層深處棲息。
那麼小麥地下害蟲怎麼防治呢?小麥地下害蟲的防治必須採用綜合防治措施,也就是農業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必須採取秋收後深翻土壤壓低越冬幼蟲基數。
2.藥劑防治,土壤處理,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順壟條施,或以同樣用量的毒土撒於種溝或地面或用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用3千克處理土壤,效果良好,並能蒹治金針蟲和蠐螬。
3.種子處理,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兌水半播後一小時2~3小時,對螻蛄,蠐螬,金針蟲均有明顯防除效果。
-
5 # 農夫叄拳有點懸
小麥被地下害蟲咬斷,一般指的是小麥根系受損,常見的害蟲有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輕則導致地上部分葉片出現發黃現象,重則受損的小麥植株,因不能正常的傳導水分、養分而死亡,根據地下害蟲發生的嚴重程度,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針對麥田地下害蟲(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一定要提前預防為主,提前就做好一系列的應對措施,避免小麥受到危害,因為一旦發生地下害蟲後,及時能防治,小麥也會受到一定的程度的影響,根據防治的及時性,危害程度有輕有重,而最終的產量多多少少也會受影響。
預防麥田地下害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播前拌種,小麥播種前使用拌種劑防治,效果還是不錯的,比如,播種前的種子,使用600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15%福·克(福美雙+克百威)懸浮種衣劑、進行拌種。
透過以上拌種劑來預防地下害蟲,已經在農戶中間得到了普及,不過,扔有個別農戶播前未拌種,需要加強拌種觀念,雖然拌種劑一畝地需要花費幾元或十幾元,但是後期的殺蟲、防病上,要減輕不少。
麥苗發黃,拔掉後,發現根系有被咬的痕跡,但是播種前撒施了辛硫磷顆粒,由於撒施不均勻,田間個別區域出現了地下害蟲,透過播前撒施辛硫磷或者毒死蜱,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還是播前拌種最好。
田間出現地下害蟲後,農戶們常用的防治辦法主要有3點:1、可以在田間撒施15%毒死蜱顆粒劑、3%辛硫磷顆粒劑、5%毒·辛顆粒劑等藥劑,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可以在地下害蟲出沒的區域或者小麥根部周圍,噴施30%毒死蜱或30%辛硫磷藥劑,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3、進行灌根處理,在給小麥澆水時,把15%毒死蜱顆粒劑或3%辛硫磷顆粒劑隨水衝施到田間,起到防治效果。
回覆列表
對小麥危害較大的地下害蟲主要有金針蟲、蠐螬、螻蛄、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 ①播種期藥劑拌種防治:用48%天達毒死蜱長效緩釋乳油0.4千克,或20%毒•辛乳油0.5千克,或50%辛硫磷0.5千克,拌小麥種250-500千克,堆悶3-4個小時後播種,可有效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②根部灌藥:苗期害蟲猖獗時,可用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0%毒•辛乳油,50%硫磷乳油倍液灌根,8-10天灌一次,連續灌2-3次,殺滅地老虎效果達90%以上。還可兼治蠐螬和金針蟲。 ③撒施毒土: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0.1千克,拌細沙或細土25-30千克施入土中,可防治多種地下害蟲。 ④誘殺成蟲:於成蟲盛發期置黑光燈進行誘殺,用1千克40%樂果乳油或90%敵百蟲,兌水適量,拌100千克炒香的麥麩或豆餅等餌料,每畝用1-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