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臻貴
-
2 # 臥牛說歷史
對一些事、一些人的評價,相來有公平公正的,都帶著個人感情。
楊過修大運河,後世老百姓會感謝他,尤其是運河兩旁的大富商們,但當時修運河的百姓可不一定會感激楊廣了。
那楊廣算好人還算壞人?
李世民與民休息,讓唐初百姓有了奔頭,大概是會感激他的。
但李淵、李建成恐怕得罵死李世民。
那李世民算好人,還算壞人?
小青年扶老太太過馬路,算不算人品好?
可小青年轉身偷東西、搶劫。
一個將軍,明知道必死的局面,仍需要派炮灰上戰場,因為不這麼做就會輸掉戰爭,甚至滅國。
這算人品好,還是差?
魏晉時期的王祥,二十四孝之首,大概算個好人品吧。他一邊以曹魏舊臣,為曹髦之死哭泣,轉頭卻接受司馬炎的三公之位。
這人品又怎麼算?
所以這東西扯不清的。題主既然認為楊廣被誤會了,就把那些事往好處說唄。
楊廣徵高麗,是為了平衡國內勢力,修運河是為了勞苦大眾,這麼一解釋卻是誤會了呢。
題主既然認為李世民沒好到那裡,就把那些事往壞處說唄。
李世民殺兄囚父還有那個嫂子,妥妥的一人渣。
題主,這麼一解釋,你滿意了?
-
3 # 零度以上的陽光
楊廣透過偽裝陷害等陰謀手段, 最終使隋文帝廢楊勇改立楊廣為皇太子,成功奪宗。中間,隋文帝病重期間,楊廣調戲陳夫人,隋文帝知道後準備派大臣捉拿楊廣,訊息洩露,於是楊廣假傳聖旨逮捕了欲捉拿楊廣的大臣,並且封鎖了隋文帝的住處,隋文帝死後楊廣即位為帝。
李世民為了當上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逼迫父親退位。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從上位的手段上看兩個人人品都很低下。
楊廣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 ,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李世民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從執政能力和執政效果看兩個人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4 # 量子之光
歷史的真相,往往帶給驚喜和無限的想象!只是前朝的歷史都是由後一朝代書寫,難免有有失偏頗!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贏不是在起點,而是在轉折點,更重要的是結果。寫好了結局的故事,過程就可以自由發揮!
-
5 # 費玉山
昨日楊廣已喝多,
有關人品未曾說。
太宗跨馬去射獵,
野味山珍拉一車。
-
6 # 俗世驚鴻IdeaList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隋煬帝和秦始皇差不多!至於李世民,一個殺死親哥哥、逼迫親生父親的人,可想而知!
-
7 # AI與圍棋
隋煬帝楊廣的人品確實不好。
其一虛偽。
史籍多有記載,在奪宗太子的過程中,楊廣善於偽裝,並誣陷太子楊勇。最終,600年,隋文帝廢楊勇,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其二狠毒。
隋文帝病重,楊廣勾結楊素、宇文述,控制仁壽宮,並派右庶子張衡進入隋文帝的寢宮。史籍有記載隋文帝被張衡毒死。
楊廣繼位後,逼迫楊勇自盡,楊勇諸子九人全部被處死。其弟漢王楊諒在幷州起兵,失敗後被楊廣幽禁至死。
楊廣對待大臣更是狠毒,即位後,高熲、宇文弼、賀若弼等皆被處死,蘇威也被連坐
其三奢侈。
楊廣營建東都,修運河,造龍舟,數次南下幸江都,在各地大修宮殿,這些都為大家所熟知。官吏監督勞役嚴厲,十分之四五的役丁死亡。
其四征伐
三徵高句麗,直接引發了隋末農民起義,這點大家熟知,不再多說。
唐太宗李世民畢竟是勝者為王,雖然殺兄弟逼父皇,但畢竟功業為後世認可,他的人品比楊廣是好得太多了。
-
8 # 狼王R
對於這種問題,大家首先要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的。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多次遠征高麗,導致國立衰弱,尤其楊廣所能控制的軍隊數目不斷減少。不僅如此,隋煬帝率先提出的科舉制度觸及到了當時其他世家大族的相關利益。這個時候同樣屬於隴西集團的太原李家就重新被推舉了出來。
楊廣和李世民都是透過殺兄逼父登上皇位的,這一點不必過多評價比較帝王家自古無情。
唐太宗李世民在反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磨鍊了其膽識和魄力,當時草原的一個部落首領吉利可汗率兵10餘萬,被李世民一個人在陣前給罵回去了,就衝這一點,不僅是楊廣更是很多帝王無法相比的。
-
9 # 老貓sean
自周伐紂以來,此族群就開始了編造歷史構陷他人的歷程,隋煬帝只是被構陷者之一,或者他死因就是一個克洛伊木馬事件,瞧瞧老隋給刨出來的那個寒酸墓,顯然給親戚家老李算計了。唯一講過真話的那個姓司的還被劉徹手起一刀腐了:“丫敢duang哥?切了你……”,可見講真話難過掏傢伙!雖然自此治史的以司馬遷為銘,但當真的沒幾個,活在當下畢竟是現實,哪管後世洪水滔天?由此免不得謬傳如山,又都是迫於升職加薪的謙卑,既然代表官方所云,蓋乎正史!中國歷史大半假話,是不大看得的,多數更無法考證。
-
10 # 藍墨清
再我看來,就像我們生活當中經常遇見的人一樣。有的人脾氣火爆,但做事雷厲風行,剛正不阿,直截了當,這是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很容易得罪人。也經常會因為自己的本性,而失去一些朋友。隋煬帝,或許就是這麼直爽的人,喜歡好大喜功,但他為隋朝的發展,乃至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的本性壞不壞,不能以歷史史記的記載,去評判他。李世民,征戰各路諸侯,馳騁沙場。他的性格有狂躁的一面,也有冷靜仁愛,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我覺得李世民,最得益於的是,有個長孫皇后,這麼一位賢惠的內助,經常勸導他。魏徵幾次,當面直言不諱的進鑑,他都氣的罵魏徵。長孫皇后,說魏徵說的,都是很有道理的。李世民立馬明白過來,所以,不管是君王,還是平民百姓。一個人的好壞,要看你對周圍人的影響,還有就是你對這個社會和人的作用。
-
11 # 使用者己未颺
隋煬帝楊廣的人品,從他算計老哥太子楊勇就可以看出來,他所有的作秀,都是為坑他哥,稱帝后則是真實的楊廣。這時候能制約他的文帝和獨孤皇后都已仙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楊廣本性顯露,親小人選賢臣,嫉賢妒能,唯我獨尊!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滅亡。李世民則是以前車之鑑步步為營守住天下,我認為最關鍵是李世民能夠聽取意見,任人唯賢,這點至關重要,看看李世民的朋友圈,哪個拿出來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這就是楊廣和李世民最大的區別,性格決定命運!
-
12 # 葉飄刀
皇帝的人品不重要
隋煬帝和唐太宗,算是昏君和明君的代表性人物,但細細比較,兩人有著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偏偏兩人是同時代的人。下邊先來看看隋煬帝和唐太宗的相似之處。
1. 都是次子。
2. 都立有大功,唐太宗不說了,隋煬帝也平滅了陳國。
3.得位都不太正,隋煬帝不提,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也是赫赫有名。
3.都比較好色,隋煬帝好色被詬病的不少。唐太宗玄武門幹掉兄弟後,也沒忘了把幾個兄弟媳婦變成自己媳婦。
但為何差距那麼大呢?
其實說白了,皇帝的人品並不重要。
就以好色來說,後宮佳麗3000人,皇帝一天換一個都得要十年左右。皇帝好色能禍害多少人。
所以皇帝的關鍵,不在於他的人品,而在於他的國家如何,這才是皇帝的本職工作。
隋煬帝,拿著隋文帝的一手好牌,結果沒有玩好,把國家玩沒了。只能說他做皇帝的能力不行。
唐太宗哪怕他殺兄弒弟迫父退位,收納兄弟媳婦,但他作為皇帝,沒有把國家玩沒,反而有所發展,那麼他就是成功的。
相對於人品,皇帝自己的本職工作是評判他們的最重要標準。
-
13 # 讀了一點歷史的王毓季
大家對長城怎麼看?
是不是非常非常的壯觀,我們,作為當初建設者的兩千多年的後代,每每都會感到驕傲和自豪。
但是,除此之外,長城有何用?當初的設想,應該是用來抵禦外敵的入侵,可是效果如何?
!然而,大家,包括我們這些後人,似乎並沒有抽時間想象一下,長城所耗費的一磚一瓦,都是民脂民膏。
那麼,大運河呢,建成之後一千多年,一直髮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如此高瞻遠矚的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決策,怎麼讚揚都不過分,對於當初做出這個決策的人,怎麼推崇都不過分!
每次動用百多萬人力……就是建國後修建一個水庫,都要幾萬人上陣,這還是一千多年之後啊!!!
-
14 # 大馬哈魚12
不是隋煬帝被人誤會了,而是他的江山被人給奪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上的一些髒水不潑給他給誰呀?中國就有痛打落水狗的傳統。唐太宗殺手足,逼父讓出皇位,據史書上說,他讓唐的史官把寫好的歷史給他本人看,從此以後,我們看到的歷史都有了態度和觀點。這就是你感覺不到唐李世民沒有什麼好,而是誰敢寫真實了,那樣會掉腦袋的。而李世民之前的歷史,史官寫出來,是不與本人見面的,不管你怎麼想改歷史,統治者看到的歷史與大眾同步。這就像現代文明的一個政府或大企業的財閥有了汙點或失誤。看到曝光的時候,是應該與民眾一起看到。其實我覺得歷史就是一個曝光機。它真正是為了約束那些歷史上的人物,讓後事千秋借鑑警醒。不過這個規矩讓李世民給玩壞了。從唐以後,我覺得有態度的文字,不如它以前的沒有任何表情的歷史記載真實。
-
15 # 715457390177張建軍
不知道為什麼會經常有人提過麼離奇古怪的問題,是想標新立異呢還是掙分呢?這裡我試著說一下看法。
在古代,特別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就好像是封建統治者的家一樣,說白了,就是封建帝王的家,劉邦當皇帝后不是問過他父親:“你總是嫌我沒出息,家業沒有二哥多,今天你說說,我創下的家業與老二相比誰多?"問得他老爸咽嚥唾沫沒啥說。一個封建王朝的未代皇帝,不管怎麼說也算是這個家的敗家子了,說說隋煬帝,隋朝開國那麼好局勢,短短不到20年滅亡在他手裡,有什麼理由為他翻案的?他大興勞役,窮兵黷武,耗盡天下資財導致人民群眾揭竿而起,最終死在他自己寵信奸臣之手,又有什麼可憐的,有人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對歷史有貢獻,請問,在那個時期,隋煬帝有那麼長遠的想法嗎?他還不是為他自私自利折騰嗎?至於唐太宗,雖然並沒有人想象的那麼十全十美,起碼他創下了"貞觀之治",在他統治下百姓生活相對安定,社會經濟發展繁榮平穩,這一點就是夠了,不至於被人挖空心思去抹黑吧。
-
1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隋煬帝楊廣的人品很好,當然是被誤會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都有缺點,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唐太宗李世民也有缺點和錯誤,對楊廣的評價就不好,說他荒淫無度,篡位奪權,修築大運河是為了自己方便遊玩,為自己坐大船去揚州觀瓊花,功是功,過是過,不能非黑即白,把楊廣說的什麼也不是,李世民把自己說成是一代名君,描寫成貞觀之治,什麼都好,楊廣給李世民留下的糧食財產,20年也吃用不完,凡是皇帝都想把國家治理好,沒有昏君暴君,他們清醒的很,只是處理的方式不同,手段不同,是人都有私心,都有權力慾望,有多官兵象戚家軍一樣凍死不拆百姓屋,餓死不搶掠,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楊廣公元600年冊立為太子,604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三徵東北高句麗,大業七年,楊廣下詔徵天下兵馬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113萬士兵,後勤保障民夫2百多萬人,百姓苦役,天下大亂,各地乘機起兵反隋。
-
17 # 雨聲藤影
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喜好女色。有抱負而無能無力。在徵高麗的戰爭中是決定勝利的,結果他的偏聽偏信,沒有掌握主動權,失去了勝利時機。隨後,楊玄感造反,國庫空虛,再無力征高麗,從此隋朝一蹶不振。
-
18 # 回收舊電腦壞電腦
隋煬帝人品完全沒有問題,一,好色,古代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沒有那個皇帝一輩子就睡一個女人,只是有的皇帝低調,睡就睡了不張揚,有的皇帝性格張揚,睡一個女人恨不得全天下人都要知道,那性格張揚的就會得一個好色的名聲,其實他睡的女人不一定是所有皇帝裡面睡女人最多的一個。
二,治國,隋煬帝不管從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都不是無能之輩,但是他為人性格張揚霸道激進,他想到的做到的治國方案完全沒有問題,就是太激進了,和大躍進一樣恨不得分分鐘趕超歐美,想法好不好?肯定好,成功了,好不好?國家和老百姓都有好處,肯定好,但是國家和老百姓都沒有那個實力和能力,屬於眼高手低,又不肯用時間長度來彌補,最後只有天怒人怨以慘敗告終,一件事如果成功了,大家都想領功,失敗了那也必須有一個替罪羊,隋煬帝就是替罪羊。
李世民厲害在能審時度勢,該軟的時候軟,該硬的時候硬,硬起來能殺親兄弟,軟起來能被文臣魏徵三言兩語說服。
-
19 # 正史漫談
首先,跟帝王講人品太小兒科;其次,隋煬帝為人確實不怎麼樣。
以人品論帝王,結果很打臉尋常老百姓交朋友,必須看人品;但對於古時帝王這種頂級政治家而言,人品並沒多大用。不信我們就舉正反兩方面的例子瞧瞧。
先看看人品好的幾位帝王。
南梁武帝蕭衍,江湖人稱菩薩皇帝。在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新的政權往往會對前一任王朝皇室人員進行大清洗,無論老幼屠戮殆盡,這幾乎成為了一個慣例。但只有南梁取代南齊時沒出現這一情況。同時,在執政中後期,蕭衍成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不僅自己吃齋唸佛,而且執政方式上也非常的佛系,不亂殺生,一味的慈悲為懷。
結果怎麼樣?在寬鬆到荒唐的政治環境下,南梁政權空前腐敗,土地兼併、兩極分化情況日趨嚴重;蕭衍引狼入室招來的侯景之亂,更是使富庶的江南陷入了白骨千里的慘境,蕭衍自己被餓死,南梁也隨之滅亡。
第二個,前秦苻堅大帝。他的人品主要體現在仁義方面,本著向堯舜學習的精神,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對於主動/被迫歸順的鮮卑慕容氏、羌族姚氏,以及東晉被俘將士等等,都給予了寬大處理、授以實職的待遇,在進攻東晉前,他甚至已經給司馬氏以及謝安建好了豪宅、想好了職務。
然而淝水之戰中,手下各勢力出工不出力,導致前秦大敗;其後慕容氏、姚氏乘機自立門戶,苻堅本人也被信任無比的姚萇殺害,北方再度陷入混亂。
現在看相反的例子。
帝王的典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有人品方面的黑點,而且還不止一點點。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如果以常人的標準來看,稱得上冷酷無情。他羞辱幼時的朋友太子丹,兩人翻臉成仇;逼死對自家有再造之恩的呂不韋;殺害同母異父弟弟;統一天下後嚴刑峻法,大量徵用百姓修長城、建阿房宮、修建皇陵,民間苦不堪言……
雄才大略漢武帝,數十年對匈奴用兵導致中原人口銳減;逼死自己親兒子太子一家,讓自己的重孫劉病已在獄中命懸一線;為了捧紅大舅子李廣利,令數萬士兵化為枯骨……
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他的玄武門之變,不僅殺害兄弟李建成與李元吉,連同他們的所有兒子也一律斬草除根;
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後周世宗柴榮信任的部將,承擔託孤重任後馬上翻臉篡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天下;為了鞏固統治,重內輕外,讓中原王朝的尚武之風被扼殺殆盡……
所以,以人品如何來界定一位封建君主是否合格,略顯幼稚。
評價帝王,要看他對政權做出的貢獻什麼是合格的帝王?對內要能夠維持政權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各階層關係可控且相對有序;對外要能夠有效抵禦侵略,將敵人阻擋在國門之外。
同理,能被稱為優秀的帝王,那就得實現政治清明,團結各類人才共同為政權出力,並且要不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和諧安定;更高水準的,還能創造新的好制度,推進政權發展到更高一級臺階。對外,則要能有效打壓敵對勢力的威脅,拓展中原政權的生存空間,使自身在國際大勢中處於領先的主導地位。
要實現以上目的,得靠成熟的政治手段,公平合理的制度,有效的監管,若想指望君主的人品來實現,那是最不靠譜的。
隋煬帝楊廣有功勞,但更有罪過,而且人品確實不怎麼樣所以如果以上述標準來看楊廣,那他並不是合格的帝王。
首先,他在任期間做了不少利在千秋的壯舉,比如打造大運河系統,修長城,進一步推行科舉制、落實均田制、修建糧倉。從長遠來看,打擊高句麗也屬於此列。
但是,無論什麼雄心壯志,最基本的底線是不能危害政權的穩定、人民的正常生存,必須要看菜下飯、量力而行。隋煬帝則恰恰相反,對國力、民力的過度使用,導致社會各階層對隋朝政權離心離德,貴族、豪強、農民紛紛揭竿而起,隋文帝開皇之治打造起來的強盛大隋轟然倒塌。隋末戰亂,使全華人口減少了2/3以上,無數的百姓化為枯骨……如果因為那幾項工程就說隋煬帝是偉大帝王,那就太扯淡了,他連合格的都稱不上。
至於人品,楊廣更不怎麼樣了。他設計奪得皇位後,調戲父親的妃子、殺害哥哥楊勇、禁錮弟弟楊秀、除掉楊諒,有些史書甚至稱其害死父親楊堅。此外,高熲、賀若弼等名臣也被他屠殺,這些不孝、不仁、不義之舉,任何史書都無法迴避,何來汙衊之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本質上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跟楊廣並不是一個概念。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帝王的要求比一般政治人物更高,評價他們,要從其對政權、社會、人民帶來什麼結果來看,而不是所謂的人品。
-
20 # 公元前
暴君最典型的例子當屬隋煬帝楊廣了。作為隋朝第二個皇帝楊廣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心狠手辣,而且同時頗具有遠見,他在位時期隋朝的軍事、政治和社會經濟,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後來李世民建立的唐朝的盛世局面,也是基於隋朝的基礎上。但是才華橫溢的楊廣為什麼會是隋朝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呢?我們對比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就能找出原因:
隋朝滅亡前期,楊廣的頭號宿敵是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滅了隋朝後卻獲得了頗高的評價。如果真真確確的用的李世民來和楊廣的對比人品,就說楊廣人品很差,估計有很多人不服。因為楊廣做過的很多壞事,李世民也是沒落下。
(1)楊廣殺了哥哥楊勇,但是李世民不僅殺了哥哥李建成,還殺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
(2)楊廣坑害自己的父親,但是李世民卻與人設計逼自己的父親李淵造反。
(3)楊廣喜歡自己的兄嫂,但是李世民卻娶了自己的弟妹齊王妃。
對比一下兩人確實不相上下。
但是在在功績兩人又如何呢?
(1)李世民協助父親李淵一統江山,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但是楊廣也曾幫父親一同天下,滅了陳叔寶和高智慧。
(2)李世民消滅了東突厥,但是楊廣也消滅了吐谷渾收拾。
(3)論才華,隋煬帝楊廣才華橫溢,而且也寫出了《春江花月夜》,後人無不讚賞。
(4)李世民有貞觀之治,但是楊廣開鑿大運造福百姓,而且也開了科舉的先例。
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楊廣和李世民旗鼓相當,但是為什麼楊廣成了暴君?
主要就在於楊廣做的太過分了。兩人都是才華橫溢。但李世民是卻把握住了很好的態度,他不僅善待臣下,而且對百姓也是非常的謙微;但是看看楊廣對待下臣和百姓非常的殘暴無道。
兩人都有雄心壯志。但楊廣卻在殘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李世民卻非常的體恤民心。
兩人在性格上都有不足。但楊廣卻將自己的人格缺陷用來禍害百姓。然而李世民卻沒有讓自己的人格缺陷殃及國家。
總結
楊廣性情暴虐但才華橫溢;李世民雖然賢民愛才但也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君主。
回覆列表
而李世民有記載的也不過五十餘位,最著名的就是長孫皇后與武則天而已,畢竟戰爭過後女多男少,適當的多妻妾有助於社會的穩定。
楊廣東征高句麗,使得隋朝數十年積累的百萬大軍損失殆盡,然後卻不肯服輸,繼續徵兵征討,以至於國內率先動亂。
李世民雖然也在征討高句麗的過程中失敗,但首先人數上唐朝減少,雖然沒有取勝卻也未曾大敗,為唐高宗時期的勝利奠定基礎。
楊廣面對已經被廢的楊勇與諸兄弟,可謂是趕盡殺絕,以至於隋朝無宗室護衛,其殘暴皆源於對權勢的鞏固。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具有威脅的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但其登基後對其兄弟封王拜相頗為重用,令唐王朝迅速穩定。
所以,隋煬帝楊廣,出於鞏固權勢,誅殺楊氏諸王,霸佔民間女子,並且窮兵黷武,使得隋文帝積攢的優勢蕩然無存,在起義的浪潮中走向毀滅。
而唐太宗李世民,雖然誅殺親族,但至少登基後勤政愛民,對後宮也有所約束,為唐王朝的北疆穩定而東征,有效遏制高句麗對唐王朝的威脅。
所以,楊廣與李世民有著本質的區別,李世民雖然也有瑕疵,但至少功大於過,令唐王朝成為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