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吃試驗室
-
2 # 育兒話題
孕期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懷孕後的女性對鐵元素的需求量明顯增加。鐵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元素,含有血紅蛋白的紅細胞能把氧氣運送到你身體的其他細胞。在懷孕期間,你體內的血液量會增加30%~45%。因此,孕婦需要更多的鐵來為額外增加的血液量合成血紅蛋白。另外,孕婦還需要一部分鐵來滿足發育中的寶寶和胎盤的需要。
但是,大部分女性在懷孕開始時都沒有儲存足夠的鐵,來滿足身體對鐵需要量的增加。尤其是孕中晚期,很容易出現貧血症狀。
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更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孕期嘔吐比較嚴重、頻繁;前後兩次懷孕間隔的時間短;懷的是雙胞胎或多胞胎;日常飲食中缺乏鐵;懷孕之前的月經出血量較多。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可適當在飲食中多吃富含鐵的食物。
孕期缺鐵性貧血症狀
缺鐵性貧血是孕期最常見的貧血,一般從懷孕5-6個月開始發生。缺鐵大多發生於對鐵的需求量增加而未能滿足供應的特殊情況下,懷孕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孕晚期血容量大約增加1300毫升,血液被稀釋,紅細胞數和血色素相對性減少,因此,孕期血紅蛋白低於100g/L可以診斷為貧血。很多孕媽咪在懷孕前因月經失血,造成懷孕後體記憶體貯量不足;而胎盤和胎寶貝的發育都需要增加血液量,以至鐵的供給量要達到孕前的2倍;加上孕媽咪懷孕後胃酸減低也影響了飲食中鐵的吸收,而孕後又未能透過飲食攝取足量的鐵。以上多種因素均使孕媽咪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孕期缺鐵性貧血飲食調理
發生孕婦貧血的原因是體內鐵的攝入不足,長期有挑食、偏食或者患有寄生蟲病的孕婦,最容易發生貧血。孕婦一旦發生貧血,其身體抵抗力會相對減弱,在妊娠期、產時或產後極其容易被各種疾病侵害,嚴重者還會因此出現胎兒發育遲緩,甚至引起早產或死胎。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積極預防和治療貧血。防治孕婦貧血首先得考慮怎麼給身體攝入更多的鐵質。在膳食平衡的基礎上,可適量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動物肝臟、豬血、枸杞、牛肉以及蛋類、豆製品等。紅棗、阿膠也是健康的補血保健品,患有貧血的孕婦可以用來熬湯飲用。
孕期貧血對胎兒的影響
1.嬰兒視覺與動作不靈活。如向目標夠取吊起的玩具、拇指和食指攝取細小物品,以及串珠、套疊和需要理解的視與動作協調的積木和拼圖能力均落後,也會影響到入小學之後的作業能力相應落後。
2.晝夜規律難以養成。正常嬰兒在光線充足時易於覺醒,黑暗時腦對痛覺及一些刺激形成的化學遞質透過的速度減慢,逐漸養成夜間睡眠和白天覺醒的生活規律。缺鐵時光線的透過速度差別消失,夜間對一切感覺都同白天一樣靈敏。
3.肌肉運動能力遲緩。缺鐵時肌紅蛋白內含鐵不足,以致肌肉伸縮無力,嬰兒抬頭遲,翻身、坐起、爬行、站立和行走都遲。貧血使孩子全身乏力,不願意活動,總是躺著、坐著,使已經學會的動作逐漸退步。
4.認識和語言落後。6個月內母體貯存鐵的不足會使嬰兒無精打采一疲倦,對外界事物無興趣,畏懼不敢接受新事物,所以認知能力落後。由於缺鐵嬰兒注意難以集中,對聲音的變化感受茫然,既不求理解聲音變化代表的意義,也懶得去模仿發音,所以理解能力不足。主動交往要求不大,所以語言能力落後。
5.記憶力落後。由於含鐵的酶多聚集在大腦的邊緣也,既是腦的記憶貯存部位。缺鐵時該部位的酶活力不足,導致記憶力落後,孩子難以學會物、背誦兒歌和識數。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孕婦,不僅會出現免疫力低下的情況,還會影響胎兒大腦的正常發育。從臨床上看,懷孕早期是胎兒腦神經細胞的激增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孕婦在這個階段出現貧血症狀,極有可能影響胎兒出生後智力與行為能力。
-
3 # 醫知袋鼠
貧血對孕媽和胎兒的危害
因為胎兒生長所需的營養都來自於母體,因此當孕媽貧血時,胎兒也容易貧血,導致胎兒生長髮育遲緩,易發生早產或孩子出生以後體重過低。
另外,媽媽不要只考慮對胎兒的影響,對於孕媽來說,貧血會使孕婦的血液攜帶養料和氧氣的能力下降,嚴重貧血會引起迴圈系統的轉變,甚至可引發母體心臟衰竭。
在分娩過程中,貧血還會使孕媽的子宮收縮乏力,使產程延長;降低對感染的抵抗力,易發生產後感染;而分娩時的出血和產後惡露又會加重貧血,使產後恢復變得緩慢,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可能會出現子宮復舊不良、傷口癒合延遲等情況。
所以,不管是對於孕媽還是胎兒,貧血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千萬不可忽視。
為什麼孕婦更容易發生貧血呢?
主要是孕婦除了要滿足自身的需求,還要來滿足發育中的寶寶的需要,這時候如果鐵沒有得到額外補充,很容易就會發生貧血。沒有懷孕的女性每日需鐵約1毫克,而到了孕後期需鐵量增加了4倍。
如果日常攝入的飲食中,沒有富含鐵的食物,就需要額外補充鐵劑,以預防或者治療貧血了。
什麼食物富含鐵呢?
動物性食物的話,有動物內臟,如肝、心等;紅色的瘦肉,如牛、豬肉等;還有動物的血……
植物性食物的話,如豆製品以及油菜、菠菜等綠色蔬菜。
不過,相比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更容易吸收。因為食物中的鐵主要是以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種形式存在。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它可被腸粘膜上皮細胞直接吸收,吸收率高,一般可達20%~30%。而植物食物中所含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它主要以三價鐵的形式存在,需要還原成二價鐵離子後才可以被吸收,而且吸收率會受其他食物的影響,如飲用茶和咖啡,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對非血紅素類食物中鐵的吸收。
所以,在吃富含鐵的植物性食物時,尤其是素食的孕媽,還應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柚子、草莓、橙子、桔子、獼猴桃、櫻桃、葡萄、西紅柿、南瓜等果蔬。維生素C是較強的還原劑,能將食物中的鐵還原成二價鐵離子,這樣人體就能更好的吸收鐵了。
-
4 # 天天轉轉時尚圈
孕期缺鐵性貧血對胎兒影響非常大,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影響如果一旦造成,將是以後無法補救的傷害。胎兒在生長過程中除了製造血液和肌肉組織需要一定量的鐵,同時他還需要在肝臟中儲存一部分鐵,以供出生後半年的消耗。如果孕婦鐵攝入量不足,孕婦發生了缺鐵性貧血,對胎兒的大腦發育及嬰兒智力發育都有影響。
回覆列表
孕期貧血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好
1. 對胎兒來說,由於胎兒是鐵的主要受體組織,在競爭攝取母體血清鐵的過程中,胎兒組織佔優勢,而鐵透過胎盤是單向運轉,不會由胎兒向母體逆向運輸,故一般胎兒缺鐵程度不會太嚴重。但當母體嚴重缺鐵時,則由於血紅蛋白低,攝氧少,可造成胎兒慢性缺氧,引起胎兒發育遲緩、早產、死胎,並可引起新生兒貧血。這種嬰兒面色蒼白,全身各器官的生長髮育均較差,智力亦較正常嬰兒差,反應遲緩。
2對孕婦來說,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由於貧血,孕婦的血漿蛋白濃度低,所產生的抗體少,巨噬細胞作用減弱,而使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易發生感染。血紅蛋白含量越低的產婦,產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孕婦貧血時,血液攜帶氧的能力低,在慢性輕度貧血時不會有什麼不適症狀,但在嚴重貧血或急性失血過多時,就會心跳加快,輸出量增多,血流加快,加重心臟負擔。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會發生心肌缺氧,導致貧血性心臟病,甚至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血紅蛋白<50g/L時,孕婦就會出現心肌損害。三是對失血的耐受性下降。分娩時,貧血孕婦的出血量即使在正常範圍,也可能因耐受性下降而導致休克和死亡。
妊娠貧血,一是要預防,妊娠前即應積極治療失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鉤蟲病等,以增加鐵儲備。加強計劃生育,避免生育過多。妊娠期注意營養,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蛋類、瘦肉、白菜等,每日攝入鐵約21~28mg才行。妊娠4個月起應補充鐵劑,每日給硫酸亞鐵0.3g,並最好同時補給維生素C,有利於鐵的吸收。二是要對患貧血的孕婦給予積極治療,可按貧血的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劑量,對血紅蛋白值<60g/L,接近預產期或短期內需行剖宮產的孕婦,可予輸血糾正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