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陳讀書
-
2 #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首先,我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父母經常說孩子的缺點,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理暗示,尤其是反覆的講同一個缺點,實際上是在強化加深孩子的印象,可能父母的初衷只是為了激勵孩子,也可能父母只是在外人面前的謙虛,但是無論哪一種原因,孩子都不懂父母的真實用意,他們只看到表面,就是父母對自己不夠滿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從心底認為自己真的是自己不夠優秀,所以經常說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自信心來講是毀滅性的打擊,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不利,甚至出現自卑,懦弱的性格特徵。
其次,也許孩子的某些缺點只是,每個成長階段的敏感期,是正常的生理階段,原本是需要父母幫忙正確引導而順利度過的,可是父母經常說孩子的缺點,就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不容易度過這個敏感期,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媽媽見人就講,逢人就說,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心理一步步的強化,只會讓她更難接受,慢慢養成偏食的毛病。
再次,那個人都期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如果父母每次都說孩子的缺點,而不說孩子的優點,那麼孩子就會認為父母關注的只是這個缺點方面,理所當然的選擇這個缺點來吸引父母的關注,而不願意選擇父母毫不理會的優點。
最後,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因為持續的對某一個優點誇獎,會慢慢形成孩子的習慣,而讓這個優點放大,做的越來越好。而對於缺點家長應該採取漠視的處理方法,讓孩子沒有機會去加深印象。當然,漠視孩子的缺點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行為放任不管,而是透過家長的正確引導,在潛移默化中改正。
-
3 # TT三寶麻麻
很多要強的父母會覺得,如果別人說自己的缺點,自己肯定會想辦法去改掉。所以就把這個方式照搬到了孩子身上,認為這是對孩子有激勵作用。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給孩子帶來了太大的壓力,很不可取。
首先,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子,都是喜歡生活在被鼓勵的環境下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比較順的環境下會發展的很好,因為被肯定而更有動力去前進。 尤其是小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們有偏科的現象,為什麼?因為他會覺得自己擅長的科目讓自己更加有成就感,所以更願意去學習這樣的科目。而學得不好的科目帶來的挫折感讓孩子本能的逃避。 成人可能會明白自己應該多花時間在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但是孩子很多時候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第二,說孩子缺點的人是孩子最信任的父母。
成年人可能更加不在意別人指出他們的缺點,甚至會在心裡分析別人說的對不對,衡量自己需不需要去改正這些錯誤。 可以說,成人是去衡量這些缺點本身和自身的關係。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權威。 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不斷指出自己的缺點,他們會全盤的將這些缺點接受到自己身上,甚至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孩子。 由此產生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的情緒。對改正缺點非但沒有幫助,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第三, 父母應該關注的是孩子改正缺點的過程。
說實話,指出別人缺點這種事情,真的是太容易了,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作為父母,單純的指出孩子缺點,卻不幫助孩子去改正缺點,讓孩子獨自去承受改正缺點的壓力,甚至去面對改正不了缺點帶來的挫折感,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災難。
我認為,父母應該自己先弄清楚孩子的缺點在什麼地方,搞明白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缺點,然後想辦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改掉這些缺點。最好的狀態就是,孩子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問題,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掉了壞毛病。
希望每一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能夠多思考,多陪伴,用心呵護孩子的跨過每一個困難。
-
4 # 雅兒媽媽育兒碎碎念
我認為是不對的!父母希望激勵孩子經常說孩子缺點有可能會強化缺點,這樣做會使孩子走向兩個極端,一是變得叛逆,你越說他越對著幹。第二變得沒有自信,認為自己這方面永遠做不好了。不管哪一樣都不是父母期待的!如果希望激勵孩子改正缺點應該如何做比較好呢?
一,發現缺點不當眾說。每個人都希望維護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這個行為稱為自尊心。自尊心過強則表現虛榮,過弱則是自卑。孩子還處在自尊建立期,當眾指責其缺點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正確的做法是面對孩子當眾表現出來的缺點先鎮定,然後找孩子單獨談。
二,和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記得雅兒從小就愛哭,她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著急,難過,表述不清,被冷落等種種不如意,導致她在別人面前就是個愛哭鬼,許多人並不能理解她,認為她哭的比別的孩子多,是軟弱的表現。於是在我和她的親子閱讀時間裡,專門和她提到哭這個事。首先我承認哭是有好處的,其次和她約定在某些時候可以選擇別的辦法來處理,我邀請她一起想想,比如走開一會,比如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找別的小夥伴玩等。之後她哭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因為很多事情她已經找到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三,改正缺點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引導,循序漸進。家長不能表現過激,一發現缺點就猛說一通容易激發孩子逆反心理。引導其自己找出對的方式最重要。
-
5 # 融和小屋正面管教龍哥
這個問題想先問問所有的父母,如果領導為了激勵你而天天批評你,你會變得更有動力嗎?我想這個問題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會願意被經常說自己的缺點或者被批評。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寫道,“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點,認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覺更糟?”而經常說孩子的缺點,不正是讓孩子感覺糟糕的方法嗎?
那怎樣才是正確的激勵孩子的方法呢?
01 讓孩子知道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會犯錯,誰都不可避免,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卻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逃避、欺騙、隱瞞這些可都不是好方法,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可以正視自己的錯誤,找到犯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犯錯的方法,這才是錯誤帶給我們最好的收穫。
02 鼓勵而不是批評感覺好才能做得好,這對於任何一個人都是一樣的。批評只能讓人感覺更糟,而鼓勵則更關注行動的過程。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無論成功與否,如果父母都能從孩子的行為中找到亮點並予以鼓勵,就能幫助孩子獲得信心,更願意繼續努力,並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果孩子能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能夠學會從錯誤中學習,能夠在遭受挫折時給予自己鼓勵,孩子就能帶著不完美的勇氣不斷前行,這不就是父母所希望激勵孩子做到的嗎?
-
6 # 青青寶貝
父母想要激勵孩子,又經常對孩子說他的缺點,這種方法會適得其反,不可取。
不是有句老話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我們想要孩子改正錯誤,改掉壞習慣、毛病,也是要講究方法的。發現孩子存在缺點,還天天唸叨他的缺點,會強化孩子的缺點,不利於他的改正。同時,父母天天只是說孩子的缺點,又不想辦法幫助孩子一起改掉他的缺點,這樣的唸叨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缺點,不好的習慣、行為等,父母要怎麼辦才好呢?
首先,搞清楚孩子這些缺點的形成原因,並幫助孩子或是與孩子一起找到克服、改掉缺點的可行辦法。
其次,父母要督促孩子,多與孩子友善溝通,同孩子一起與他成長中的壞毛病過招。
最後,平時多角度發現孩子優點,多鼓勵孩子,讚賞孩子,那怕他只有一點點的進步,那也是他努力的表現。父母不能視而不見,只盯著他的缺點看。
-
7 # 噓寒問暖不如鉅款183145272
說缺點,這個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語言,態度很重要。你氣勢洶洶的對他說,會令他產生逆反心理,你心平氣和的換位思考,對他說。她才會比較容易接受,說說孩子的缺點,當然可以。但是千萬不要把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在一起。因為你沒聽說過一句話嗎?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好的。
回覆列表
當然不對。
如果和成人交流,這樣說話就有點含沙射影,指桑罵槐,說話讓人聽的感覺。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會懂的這樣感覺很不舒服。
和孩子交流也一樣。我們想讓孩子做什麼不直接說,反而拐著彎說孩子缺點,能讓孩子舒服嗎?
你的目的是想讓孩子上進努力,你的做法卻是一直說他怎樣不好,你的結果必然是孩子不但不知道努力上進,還會深刻記住自己的缺陷,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向鼓勵。
正面積極地肯定孩子的優點和努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快樂,這樣慢慢改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