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廣體育評論

    1,熱車時間要長。很多人認為,冬天必須熱車一分鐘以上,其實除非在零下10度以下,汽油車直接起步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長時間熱車容易造成積碳。

    2,大車司機素質低。本人A2,算是有發言權,大貨車大車寬,自重大載重大,制動距離長,出了事故,造成的殺傷大,其實大車司機相當弱勢,就12分,沒有人不小心翼翼,他們從本質上就一褲衩,什麼屁都得接著。

    3,慢就是安全。很多人在60限速的城市路面上跑40,並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後面按喇叭的低素質。其實這種低速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導致追尾等事故的發生。

    4,大燈越亮越好。在夜間行駛情況下,燈光是事故的第一因素,長時間遠光,非法改裝車燈的危害被低估。

    5,開車聽音樂分散精力。其實音樂能夠抑制疲勞,使人更加放鬆。

    6,除左右後視鏡位置,全車貼膜不影響駕駛。真實的情況是,全車貼膜,尤其是前擋貼膜會嚴重增加危險。

    7,超車先觀察和判斷前車情況。其實要先觀察後面,因為後面也可能有車要超你,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8,遇到臭手喇叭提示。臭手之所以臭是因為自負或緊張,前一種無藥可救,後一種則會愈加緊張。這時候的選擇是趕緊離開,離臭手遠一點。

    9,駕駛座靠前。正確的位置是保證安全和舒適的條件下,儘可能靠後。

    10,高速行駛遇障礙急打方向。非常危險,這時要做的是控制住方向,再降速。

  • 2 # 天和Auto

    「老司機說」的汽車用車經驗:存在誤導的錯誤結論有以下五點

    熱車保護髮動機

    拉高速清理積碳

    CVT變速箱平順

    白色汽車安全

    保養要及時

    上述五點是所謂的「老司機們」口口相傳的錯誤用車經驗,話不多說直入正題:為什麼要熱車?原地熱車的駕駛行為實際與年輕一代的汽車使用者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從2001年起化油器技術汽車已經禁止生產,而需要原地熱車的根本原因在於【化油器】。

    化油器可理解為“原始噴油系統”,是利用高溫與壓力將燃油霧化並與空氣混合。眾所周知,只有將汽油有效霧化之後與空氣混合,才能在內燃機壓縮衝程中有效(迅速)的蒸發,以實現在設定時間內完成充分燃燒。但是在化油器低溫時霧化燃油的效果會很差,結果則會造成混合油氣的濃度或高或低,導致怠速時發動機轉速不穩甚至熄火;只有透過原地熱車加熱化油器後才能穩定怠速,然而電噴系統並不受溫度影響。

    電噴技術指利用電磁閥控制噴油嘴的開合,斷路是噴油嘴閉合,在油泵持續“壓油”的狀態下蓄壓;在壓力達到可以透過多個噴孔有效霧化燃油後,噴油嘴通路開啟實現利用高壓噴油。理論上只要汽油不結凍電噴系統的正常執行就與溫度無關,而汽油需要在零下70餘攝氏度後才會結凍。所以全面應用電噴技術的發動機再也不需要原地熱車,且為了潤滑也沒有必要,因為發動機機油泵是由曲軸帶動運轉,啟動瞬間的轉速升高可以在3秒左右完成有效潤滑的建立。

    拉高速清理積碳是絕對錯誤的概念,因為積碳的形成是在每一次冷啟動後,發動機水溫從低溫到中線的過程中產生。此階段由於機體與冷卻液溫度過低,低溫物體會吸收燃燒產生的熱能(動能/動力),導致冷啟動後的動力感受很差;於是ECU不得不透過加濃噴油與提高轉速的方式,以燃燒更多燃油產生更多熱能為代價補償被冷卻消耗的動力(保證動力合格)。而加濃噴油必然過量,結果會造成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積碳。

    積碳的產生是在每一次冷啟動到熱機之間的十餘分鐘內,如果不透過正常駕駛的轉速及時驅除,而是原地熱車或者低轉速駕駛,導致進排氣低壓無法有效“吹走”積碳。結果則是積碳大量附著在燃燒室內的火花塞噴油嘴,以及節氣門氧感測器等位置,並且因高溫烘烤導致附著力強到難以清理。之後透過偶爾的拉高速想要透過進排氣壓力驅離積碳,這就像期望用電風扇的風力吹走地面的草皮一樣——純粹是幻想。

    CVT變速箱的平順是錯誤的理解,也是某些車系精明營銷製造的幻覺。荷蘭人範·多明斯發明CVT的初衷是降低自動變速箱的製造成本,是讓自動擋汽車的價格低一些而已;然而這種機器因使用特殊的帶輪鋼帶傳動結構,利用兩組夾角可變的錐形輪夾住一條鋼帶(或皮帶),透過錐輪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傳動比。這種傳動結構無法向AT/DCT一樣實現單向離合,在怠速滑行時錐輪鋼帶的組合會產生明顯的拖拽感,在速度降低至20/25/30km/h時拖拽感又會消失,這是兩次無法避免的頓挫。

    CVT的頓挫主要出現在減速過程中,似乎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種依靠滑動摩擦傳動的結構耐用性很差,鋼帶帶輪在正常運轉中也會出現磨損,十幾萬公里報廢的CVT不要太多。而且帶輪鋼帶需要嚴格的潤滑才能用到這種程度,但是低溫冷啟動時的變速箱油流動性差(無法有效潤滑);於是裝備CVT的汽車不得不在低溫時原地熱車,透過暖溫器加熱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鍾變速箱油後才能正常駕駛。也就是說這些車不得不原地熱車,但是原地熱車的加濃噴油會讓油耗飆升,同時產生的大量積碳也會讓發動機“積鬱成疾”,CVT實際是很低端的自動變速箱。

    白色汽車更安全的說法不能說是無稽之談,但在任何汽車都會有全套燈組的前提下,依靠顏色提高車輛辨識度是非常可笑的說法。全球車企都期望使用者喜歡白色汽車,原因是因為白色汽車多使用素色漆水;相比加入鋁粉的其他色系的金屬漆,白色汽車的漆水物料成本以及噴塗工藝的簡化成本都要低的多,同款車的白色汽車要比其他色系的車輛成本低1K左右。所以除了加入雲母片的白色汽車以外,其他白色汽車實際為“廉價色系”。

    保養要及時的說法並沒有錯,但是嚴格參考所謂的“半年/一年”換油就不見得正確了。發動機機油本身含有乳化劑與抗氧化劑等十餘種新增劑,在密封環境中可以防止十年以上保證品質合格,加註到發動機曲軸箱內後可接觸到的空氣(中的氧氣)是極少的,再加上本身的抗氧化劑的作用,這種潤滑油沒有理由按照如此短的半年或一年標準更換。實際更換隻需要按照5000/7500/10000公里的標準即可,不同等級的機油對應不同的發動機會有不同的里程標準。

    總結:老司機口口相傳的用車經驗大部分是錯誤的,因為經驗的總結很多是不以科學為基礎的,而是以第一批自身專業素質就不是很高的維修人員的傳授而進行的總結。一旦成為概念則不論對錯一概認可,隨即則是以“好為人師”的狀態傳授給他人。所以在用車過程中最科學的辦法是不斷的學習,“聽說”的往往不是真理。

  • 3 # 無雙談車

    很多人都說大貨車司機的素質都很高,這一點我不認可!

    常見的誤區有這幾項:

    1、大貨車司機的素質很高,計程車和公交車司機的素質很低;這一點是完全錯誤的,你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司機就有一千種素質,關於這種情況只能說部分。有的司機素質很高,有的司機素質就不行,哪個行業也都有極端:都有好壞之分,你別說司機了,我們黨的幹部還有腐敗和廉潔兩種極端呢。

    2、開暖風費油!這也假的,暖風用的是發動機的餘熱,只要你不開空調壓縮機的開關,不是一上車就開暖風的話,根本就不存在費油這一說。

    3、開手動擋省油!這話不是絕對的,手動擋車要比自動擋省油這是個偽命題,省油得看誰開,老司機開的話手動擋的確是省油,但是新司機的話全程一二擋我就不知道省油省到哪裡去了。買手動擋省錢是真的,但是堵車的時候費腳。

    4、不管什麼情況,開雙閃就對了!這也是假的,霧天行車的時候開雙閃倒是沒有問題,但是你能不能在開雙閃之前把前後霧燈給開啟啊?

    5、買純電動or新能源省錢!這也是假的,如果你這臺車一年開不了三四萬公里的話,純電動和新能源並不能省錢,因為他和燃油車有著接近十萬的差價,這個差價沒有二十萬公里補不出來,再就是說新能源的貶值速度非常快。如果想省錢,建議看一下Accord的混動和豐田的雙擎。

  • 4 # 眾泰捲尺事業部總經理

    越慢越安全,這是目前新手們最大的誤區。結果就是在路上無法融入車流,跟不上節奏而不斷被人催促和併線,遇到路怒族還得別兩下。越開膽越小,越慢,越被欺凌,陷入了奇怪的惡性迴圈。同時龜速車也是道路擁堵和各種事故的主要原因或誘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期教師無償和有償補課為什麼都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