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風又飄飄6

    沒有人喜歡當備胎,哪怕是皇帝的備胎。宋仁宗趙禎在位42年,無論他怎樣辛苦好努力,膝下始終沒有一個歡蹦活跳的兒子。山河無恙,盛世太平,卻沒有兒子能夠繼承大統,好尷尬,好緊張,越緊張越生不出兒子,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公元1035年,立儲這件關乎帝國未來和歷史走向的問題再次被憂國憂民的大臣提到日程,立即馬上,皇權和相權如量子對撞,宋仁宗趙禎妥協了。堂兄趙允讓13子,三歲的趙宗實被抱到曹皇后身邊。備胎也能遺傳,當年趙允讓在宋仁宗趙禎沒有出世前,就被宋真宗趙恆抱到劉皇后身邊,當備胎。趙禎出生後,趙允讓原路返回。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公元1039年,宋仁宗趙禎的兒子豫王趙昕出生了,整個皇宮歡呼雀躍沸騰了起來,沒有一個人,別說是宋仁宗、曹皇后,就連宮女、太監都無人顧及到趙宗實的感受和存在。趙宗實踏著父親趙允讓當年走過的路,回到自己的家。如果,他也能像父親一樣做個王,過簡單卻依然榮華富貴的日子,也不算造化弄人。三年後,豫王趙昕早夭,趙宗實再次回到對於他來說無比冰冷和皇宮做備胎,用早熟少年的眼光,打量巍峨的宮殿,威嚴的趙禎,亦步亦趨逆來順受。這期間,趙禎依然在努力,生兒子,同時也在趙宗實的心裡播下仇恨的種子。

    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駕崩,趙宗實改名趙曙,繼承大統。四年後,多愁多病的趙曙駕崩,是為宋英宗,大臣們為他選擇諡號為“英”,不是英雄,而是英年早逝。

  • 2 # 麥穗日記

    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宋仁宗因為一直沒有兒子,受到朝中官員的層層威逼,上演了大型的催子現場,惹得仁宗無奈之下,收養了自己的親侄子趙宗實。電視劇中,我們所看到的趙宗實在曹皇后的教誨下,飽讀詩書,文質彬彬,待曹皇后更是體貼呵護,在曹皇后傷心的時候,安慰她,揚言要等到自己長大後,保護曹丹姝不受傷害。

    可是,歷史上的趙宗實,竟是讓曹丹姝背上了“賣夫求榮”“賢德崩塌”的罵名。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宋仁宗的這個養子趙宗實是如何讓曹丹姝背上罵名的。

    《清平樂》劇照小趙宗實

    趙宗實一波三折的帝王之路

    歷史上,宋仁宗趙禎三十而立,卻依舊沒有皇子,群臣擔憂,紛紛諫言讓仁宗收養趙允讓(算是堂兄吧)的第十三個兒子趙宗實,趙宗實4歲進宮,在皇后的栽培下不斷成長,等到他8歲的時候,由於仁宗有了第二個兒子,便把趙宗實又送回了王府,沒想到這個二兒子沒過多久,便又再一次不幸夭折。接著,趙宗實又被送入皇宮,一直等到宋仁宗的第三個兒子降生,趙宗實再一次被送回王府。

    如此一波三折的道路,歷史上並未記載趙宗實是什麼樣的心境。

    直到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已經52歲了,他終於斷了再此生有皇子的希望,聽從司馬光的諫言,立趙宗實為皇子,此時的趙宗實已經30歲了,也已經與曹皇后的侄女高滔滔有了3個兒子1個女兒,當他聽到皇帝要自己要去皇宮做太子時,他竟然拒絕了。

    《清平樂》劇照小趙宗實

    當時,趙宗實的父親趙允讓剛剛去世,他便找藉口說:

    我父親剛死,我還在守孝,不接受皇帝的任命,去宮裡當太子。

    等到守孝期過了,宮中有人接他去做太子,他又一次推辭說:

    我最近病了,在床上起不來,去不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宮中又來傳旨意,趙宗實依然咬定說:不去,不當!並告訴那些人:

    非敢邀福,以避禍也。

    僅僅八個字,卻道出了趙宗實對自己做太子的態度,他認為,去宮中做太子是一個災難,並不像人人所稱道的那樣,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就這樣,脫了半個多月,宮裡的太監也已經傳旨傳了18次,直到趙宗實身邊的親信把正反利害給趙宗實講了一遍,說:“即使你不去做太子,那不是抗旨嗎?這就不是禍了嗎?”於是,趙宗實思來想去便聽了親信的話,乖乖去宮裡做太子。

    公元1063年,54歲的宋仁宗去世,趙宗實改名為“曙”,登上皇位。

    《清平樂》劇照趙宗實

    趙宗實為何不願做皇帝?

    分析了趙宗實這一波三折的帝王之路,才發現他一直被宋仁宗當做備胎,只要仁宗有了皇子,就把趙宗實送回家,皇子夭折,又被喚回來,他像一個物品一樣被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沒有一點權力決定自己的去留,所以這也是趙宗實在三次往返之後,留下的後遺症。

    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在於趙宗實的父親趙允讓,他也曾被宋真宗趙恆當做備胎,一波三折的送入宮中,本來想著喜氣洋洋的將來做皇帝,沒想到趙禎出生長大繼位,趙允讓的備胎之路完結。

    而趙宗實也是怕自己真的步入父親的後塵,別皇帝沒當著,在歷史上也被安上備胎的稱號。

    這兩點,是趙宗實(下文稱趙曙)不願去宮中做太子的重要原因。

    《清平樂》劇照宋仁宗趙禎

    曹丹姝起廢帝念頭

    按理說,曹丹姝一生無子女,僅僅撫養了趙宗實一人,理應是把一生所學所懂之理教授給趙宗實,但趙宗實並未像仁宗一樣,處理政事兢兢業業,對待百姓如衣食父母,而是整日稱病,神經兮兮,讓人震驚。

    宋仁宗過世後,要給趙曙穿皇袍,可趙曙轉身就跑,不願意穿皇袍,後來還是在宰相韓琦的追趕下,硬是給趙曙穿上皇袍,而穿上皇袍之後的趙曙目光呆滯,一下子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朝臣都以為是趙曙因為仁宗駕崩傷心過度,紛紛稱讚趙曙是孝子。

    可誰能想到,七天之後,宋仁宗入棺的時候,趙曙竟然在先皇的靈柩前跑來跑去。再之後給宋仁宗下葬時,趙曙就躲在宮裡不出來,稱病為藉口,不願意去給仁宗送終,曹皇后一人給仁宗送終的路上,十分淒涼。

    趙曙即位後,時常稱病,甚至是不理朝政,曹太后一怒之下,覺得自己白白教誨了這麼多年的養子,竟起了廢皇帝的念頭,後來在韓琦的勸阻下,才打消這個念頭。

    《清平樂》劇照曹皇后與趙宗實

    趙曙為何讓曹丹姝背上罵名?

    趙曙在位四年,雖然不怎麼理會朝政,但是卻十分會用手中的權力,為家人晉功加爵,也正是因為他晉功加爵的做法,讓天下百姓冤枉曹皇后,揹負“賣夫求榮”的罵名。

    宋仁宗喪事剛辦完不久,趙曙就開始在朝堂上討論,要為自己的親生父親趙允讓封“皇考”,但朝中大臣並不願意,因為若是封了“皇考”,那就等於承認趙允讓與宋仁宗趙禎平起平坐,都是皇帝,所以最多隻能封趙允讓為“皇伯”,這樣對於宋仁宗來說,也符合他們的兄弟名分,但是皇帝趙曙並不同意。

    突然有一天,皇太后頒發了個旨意,旨意稱:

    皇太后有旨——濮安懿王、譙周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可令皇帝稱親。濮安懿王稱皇,王氏、韓氏、任氏並稱後。

    大概意思是:要封趙允讓為皇帝,列入皇考之位,而趙允讓的三位夫人為後,併入皇室。這個聖旨一頒發,朝堂上下,天下百姓都為之震驚,曹太后這樣一個遵守規矩,賢德謹慎的太后,怎麼會做出這樣一道聖旨讓趙允讓與宋仁宗平起平坐?曹太后是不是年紀大了,糊塗了?

    聖旨一頒佈,很多人都不淡定了,更有民間百姓開始罵曹太后“賣夫求榮”“不配為賢德太后”,認為太后是為了趙曙,而同意封其生父趙允讓為“皇考”。

    旨意下來沒多久,就有人查出來,趙曙是用何種手段,勸服了曹太后,做出封皇考的決心的。

    事發當天,朝中官員在宮中參加桃花會,賞桃花之餘,眾臣子都喝了酒,而擁立趙曙一派的人便一個勁兒的輪番給太后敬酒,便灌醉了太后,趙曙趁太后酒醉之餘,讓曹太后畫了押,印了章。

    這不禁讓朝堂之人憤怒,可趙曙卻覺得,事已至此,旨意也已經頒佈,就到此為止吧,可韓琦、歐陽修等人依然上書諫言,稱此事不妥,但趙曙並未理會,更是把這些人一一貶謫。

    趙曙僅僅在位四年,在朝時,雖時時稱病,為了給生父名諱,不惜讓曹太后背上罵名,但也算是有些功績可圈可點,比如他對科舉考試的改革、對冗官冗吏的規整等,都為王安石變法做了充分的鋪墊。

    參考文獻:如果這是宋史

  • 3 # 吾乃長樂君

    1、從歷史記載中看,評價宋英宗天性極為孝順,喜好讀書,不做嬉遊玩樂的事情,穿的用的節儉樸素得像一個儒者。這個評價,在古代,毫無疑問定位宋英宗是位好皇帝。

    2、從宋英宗為皇子時的做法看,這個人自謙、自愛,有自知之明。例如:仁宗皇帝立他為皇子,趙曙辭謝的奏疏上了十多遍。最終答應做皇子時,還告誡舍人說:"謹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後嗣,我就回來。"

    3、當皇帝期間,英宗繼續任用仁宗時的改革派重臣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並改革仁宗以來的弊政,提出了裁救積弊的問題;還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遷年限加以延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現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

  • 4 # HL5555588269

    宋英宗趙曙是宋代第五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曾孫,在位5年,終年36歲。又稱之謂宋朝的“瘋皇”。按說,趙曙與皇位是無緣的。趙曙的爺爺是商王趙元份,是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的弟弟,老爹是趙元份的兒子趙允讓。只是宋朝第四個皇帝宋仁宗膝下無子只能從宗親中過繼了一個。所以這好事就砸到了趙曙身上,雖說過程也是有些曲折,但到底還是做了皇帝。皇帝,在常人眼裡是個十分神聖的稱呼和職業,沒有一定能力的人是無法坐穩皇位的;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那麼一個王朝,出現了一小半的神經病患者高居皇位,偏偏王朝統治的時間也不算太短,這個奇特的王朝就是宋朝。所以他們的神經病史是家族遺傳。趙曙的生父就遺傳了這種瘋病。趙曙32歲好不容易當上皇帝,這一剛當上皇帝突然就瘋了。32歲正值壯年,沒有絲毫預兆,好端端的竟然瘋了,在給剛逝的仁宗舉行大殮儀式時“號呼狂走,不能成禮”,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在大殿之上英宗皇帝突然之間大發狂症,大喊大叫,東奔西跑,根本就沒有辦法把這個儀式進行下去。幸好宰相韓琦反應比較快,抱住宋英宗,把宋英宗穩定下來,接下來宰相大臣們緊急求見曹太后商議對策。商量的結果就是有曹太后出來垂簾聽政暫時主持大局。雖然說宋英宗這一生在位總共長達五年時間,這五年裡也是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養病。但他也很幸運,至少他在位的五年時間宋朝與邊境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他也廣開言路,聽取當時臣子的意見,並且還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選拔官員為朝廷效力,減輕了當時宋朝的“冗官”這樣的朝廷氣象。雖然在趙曙執政時,國庫空虛。但在文化方面趙曙非常重視讀書和書籍的編寫整理。司馬光寫成了一部《歷年圖》進呈給趙曙,趙曙對此大加讚賞。給了當時的司馬光巨大的鼓勵,也促進了當時文化發展。所以對於宋英宗趙曙歷史上也是褒貶不一。

  • 5 # 無風剪輯影視

    一個有著雄心壯志卻被疾病纏繞,想要恢復疆土卻無能為力,最終把願望寄託到兒子(宋神宗)身上的可憐帝王。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6 # 戰爭史

    自古帝王將相都以仁孝治天下,不論百姓還是官員,孝敬父母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那麼做為一國的皇帝陛下,更應該對先帝盡孝才對,而北宋年間就有一位十分不孝的皇帝,名為宋英宗趙曙。

    趙曙本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個孩子,是宋仁宗養子,史書記載“濮安懿王允讓第十三子”,因為仁宗皇帝的生育問題,趙曙就成了皇子的備胎,如果仁宗皇帝生出了兒子,皇位自然就沒有他的份了。結果趙曙的運氣不錯,仁宗3個兒子都先後夭折了,趙曙順理成章成為繼任皇帝。

    仁宗皇帝和曹太后對趙曙有養育之恩,雖說在幼年時趙曙不一定樂意被帶入皇宮撫養,但養育之恩應當予以報答。我們再看看趙曙是如何報答的,趙曙被立為太子之前,他曾經多次拒絕認命,一般推讓幾次是正常的,但趙曙拒絕了十幾次,這就太說不過去了,最後在宰相韓琦好言勸說下,趙曙才勉強同意做太子。

    史料記載“琦言:「宗正之命初出,外人皆知必為皇子,不若遂正其名。」乃下詔立為皇子”。

    從這件小事其實可以看出趙曙的問題,他不像一個正常人,做事唐突、武斷、無所顧忌,這主要源自他的性格和心理,從趙曙的後續表現來說,他更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仁宗去世後,要舉行盛大葬禮,仁宗為國、為民操勞幾十年,仁德寬厚、功績斐然,本應厚葬。

    作為繼任者的趙曙,本應參加仁宗的葬禮,而趙曙稱病就是不去參加。父親去世,兒子不去參加,這不符合綱常倫理,趙曙作為一國皇帝竟然如此,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最終趙曙還是被迫參加了葬禮,只是面無表情,好像跟仁宗皇帝沒有一絲感情。看到這麼一個冷血的傢伙,大臣們對此也怨聲載道。

    (韓琦劇照)

    只是當初選擇趙曙的時候,韓琦、歐陽修等人是最支援的,所以宰相大人韓琦也只能將錯就錯,為保住他的權位,只要是趙曙下達的命令,不論對錯,韓琦、歐陽修都唯命是從。治平二年(1065年),趙曙再次開始了他的無厘頭表演,他剛親政不久,政局還不穩,就安排韓琦、歐陽修探討一下他父親的名位問題。

    趙曙的親生父親是濮安懿王趙允讓,為了能讓父親也進入皇家宗廟,他想把對父親的稱謂改為“皇考”,理論來說,仁宗趙禎才是他的皇考。如果趙曙把他親生父親改為皇考,這無疑是對仁宗的不敬,且皇家倫理也無法說通。

    (宋仁宗畫像)

    趙曙登基為皇帝的合法性來自於仁宗,是仁宗選擇了趙曙作為新的繼承人。如果不是仁宗選擇了趙曙,那麼皇帝可能另有他人。趙曙則根本不管這些,他勒令修改其父親稱謂。仁宗當政期間施行仁政,對屬下官員極好,所以大多數大臣集體反對。

    首先王圭上奏:“濮安於仁宗為兄,於皇帝宜稱皇伯而不名”。本來濮安王是仁宗的哥哥,且已經過繼給仁宗,就應該稱作“皇伯”,這無可厚非。

    (臺諫官員劇照)

    禮官範鎮上奏說:“漢之稱皇考、稱帝、稱皇,立寢廟,序昭穆,皆非陛下聖明之所法,宜如前議為便。”御史臺、諫院、兩制官員皆反對“皇考”,這關係到國家之根本,是不允許隨便更改的。

    韓琦、歐陽修看似都是名垂千古的名臣,此時卻是大家唾棄的物件,他們多次為趙曙的無理狡辯,成為眾矢之的。趙曙看到如此情況,十分鬱悶,但他不甘心,於是和韓琦、歐陽修商議,最後決定哄騙曹太后下詔書,確定此事。

    (曹太后)

    在一次宴會上,趙曙和宰執大臣輪番敬酒,曹太后不勝酒力,有些暈暈沉沉,關鍵時刻,趙曙拿出那份早已準備好的詔書,趁曹太后醉酒之時,令其簽字畫押,於是趙曙父親“皇考”稱謂被定了下來。如此陰險狡詐,是皇帝和宰相該做的事嗎?實在是讓人大失所望。

    趙曙堂堂一國之君,不一心為國辦事,從他上位以來,不盡仁孝之理,全憑意氣用事,置國計民生於不顧,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明君。但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皇考”還沒有來得及改,趙曙就英年早逝了,趙曙在位僅四年,濮議事件也就不了了之。參考資料:《宋史·本紀第十三》、《宋史·列傳第七十一》、《宋史·列傳第四宗室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境外輸入一直在增加?看著揪心?